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第一场国际反恐怖战争(阿富汗战争)/迈向信息化战争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作者 郑守华//何明远
出版社 军事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楼在恐怖袭击中的轰然坍塌,成为阿富汗战争的导火索。美国政府以抓捕“基地”组织头目拉登和打击为其提供保护的塔利班政权为由,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并得到了100多个国家的支持,十几个国家派兵参与美军作战,使这场战争真正成了一场国际反恐怖战争。

本书力求通过全面、客观地分析研究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与塔利班武装、“基地”组织,在侦察与反侦察、空袭与反空袭、袭击与反袭击、清剿与反清剿,以及政治、经济、外交等非军事对抗方面的斗争,总结这场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并力求找出对反恐怖斗争有益的经验教训。

内容推荐

《迈向信息化战争》丛书以海湾战争为起点,通过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逐步展示人类战争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演变的历史轨迹。海湾战争既有机械化战争的旧貌,又有信息时代战争的新颜;科索沃战争以非对称、非接触的独特作战样式,开创了“以空制胜”和“零伤亡”战争先例;阿富汗战争以远程精确打击与特种作战相结合的方式,为联合作战向战术层次延伸提供了范例;伊拉克战争以“快速决定性作战”和“基于效果作战”理论为指导,采用网络中心战、精确作战、并行作战、指挥控制战等作战样式,以较小代价达成战争目的,实现了机械化战争走向信息化战争的质的飞跃。阅读这套丛书,就可以对信息时代战争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就可能把握信息时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为应对未来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战争背景

一、“9·11”事件——战争导火索

二、两种不同价值观的对抗

三、两股恶势力与美国的仇结

四、美国政府的如意算盘

第二章 战争经过

一、敌对双方剑拔弩张,阿富汗及其周边摆战场

二、空袭反空袭非对称交战

三、城市攻防争夺激烈

四、山区搜剿反搜剿复杂残酷

第三章 情报侦察首战首要

一、兵马未动,情报先行

二、预打“可视化”反恐战争,力建多维立体情报侦察网

三、战争背景复杂,情报侦察难以完全适应作战要求

四、几点启示

第四章  空中打击主战制敌

一、充分发挥远程精确打击优势,灵活有效地歼敌有生力量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空袭方法,增强空中打击效果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火力打击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空中火力打击存在诸多局限性,暴露了不少问题

五、几点启示

第五章 非线式特种作战有效制敌

一、直击要害的特种作战

二、美军特种作战的得与失

三、主要启示

第六章 非军事行动功不可没

一、心理战——攻心夺志

二、舆论战——切断喉舌

三、法律战——战争支柱

四、经济战——釜底抽薪

五、外交战——国际封堵

第七章 打仗也是打后勤

一、实施“聚焦式”后勤保障

二、运输保障样式多

三、战场救护效率高

四、油料保障方式先进

五、生活保障水平高

六、装备保障力量强

第八章 一场没完没了的战争

一、恐怖袭击从未停止过,而且一年比一年厉害

二、清剿行动多是无果而终,而且常常被动应对

三、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教训深刻,而且是深层次的

四、几点启示

第九章 战争带来的影响

一、美国反恐怖实行“双重标准”,国际关系更加复杂

二、“基地”组织骨干分子逃向世界各地,国际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

三、战争进一步激化了穆斯林社会与西方的矛盾,国际反恐怖形势更加严峻

四、军队成为反恐怖的重要力量,相应军队的建设得到很大加强

五、联合反恐怖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国际或地区间的联合反恐怖不断加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战争背景

对待阿富汗战争的态度,人们总是莫衷一是,有人说它是美国政府给遭受“9·11”袭击的美国民众一个说法,而进行的一场反恐怖的正义的复仇之战;也有人说它是对中亚觊觎已久的美国借题发挥,趁机侵入中亚、争夺前苏联势力范围的一个战略行动。事件的发展既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20世纪的第一场战争,由一场突发事件而引起,同时又是美国与阿拉伯世界历史宿怨的长期积结。一场看似偶然的突发事件成为这场战争的导火索。

一、“9·11”事件——战争导火索

2001年的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的9月11日晚上,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及其他一些城市相继发生了使全球为之震惊的事件——恐怖分子劫持客机并撞向美国的经济、军事和政治中心,象征美国光荣与梦想的世贸中心双子塔在全世界的注视中轰然倒塌,美国战争机器的“中枢神经”五角大楼部分被毁,政府核心部门国务院和国会山笼罩在汽车炸弹的硝烟中,3000多条无辜生命在恐怖分子丧失理性的罪恶行动中与亲人永别。美国人度过了最恐怖的一天。

(一)令世人震悚的一天

恐怖的序幕首先由一架波音767客机拉开。上午8时42分,从波士顿飞往纽约的美国航空公司“93航班”,刚刚抵达目的地上空,突然脱离正常航线,发了疯似地一头钻进了世贸中心姊妹楼的北楼;18分钟后,又一架从波士顿飞往洛杉矶的美国航空公司波音767客机径直冲向姊妹楼的南楼。当时恰逢上班和旅游高峰期,这一幕被无数现场架起的摄像机不经意地记录下来,迅速传遍美国各大新闻网以及全世界。大楼上的硝烟、混乱的场景、奔跑的人群,只有在好莱坞大片中才能看到的惊险镜头被电视媒体一遍又一遍地播放。9时43分,一架从华盛顿飞往洛杉矶的美洲航空公司波音757客机,撞向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造成部分建筑坍塌和人员伤亡。10时30分后,一架从新泽西州飞往旧金山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波音757客机,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坠毁,机上人员无一牛还。

这就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它震惊了整个美国。美国自立国以来,发动和实施的战争无数,包括两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朝鲜战争等,然而没有任何一场战争比此次事件对美国社会更有震撼力。有人甚至把“9·11”事件比喻为第二次珍珠港事件。但50年前的珍珠港事件只是使美国感到屈辱,“9·11”事件却让美国人心寒,并长久地生活在恐怖的阴影之下。

(二)锁定本·拉登

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在同情美国人民遭遇的同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成千个鲜活的生命给对阿富汗这一战略要地垂涎已久的美国政要提供了千年一遇的下手时机。

“9·11”事件发生以后,布什总统急于确定恐怖袭击的幕后黑手,以及美国的应对措施。对此,美国情报部门和军方给予“证据确凿”的支持。“我认为这毫无疑问是基地组织干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纳特说,“中情局在阿富汗有一定的关系网,我们最近一直在调查那个地区。我们知道基地组织就在那里——在克林顿执政时期我们曾向他们发射过导弹。”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认为必须采取军事行动才能解决问题,为此,他要求美军中央司令部制定一份阿富汗作战计划,以便将阿富汗战争尽快运作起来。

随着美国政府和军方对“9·11”事件调查的不断深入,他们发现阿富汗塔利班政府不仅资助恐怖分子,而且就掌握在恐怖组织的手里。基地组织的巢穴虽然遍布大约60个国家,但阿富汗是它的大本营,是它长期的军事行动基地,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政府控制了阿富汗80%的国土,毫无疑问,基地组织是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真正的幕后老板。

美国遭遇恐怖袭击看似突然,然而“山姆大叔”对阿富汗战争的准备却早已展开。

早在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政府就制定了以推翻“塔利班”、对拉登发动全面攻击和搜索行动的战争计划。“9·11”事件发生后,曾有媒体指责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由于受莱温斯基的性丑闻的干扰而未能应对伊斯兰武装分子威胁。克林顿对此进行了反驳:“我授权中情局组建团队以试图击毙拉登。我还制订了以发动阿富汗战争来推翻‘塔利班’政权的作战计划。我还在‘科尔’号事件后对拉登发动了攻击。如果你现在想批评我一件事,你可以为这件事批评我:在‘科尔’号事件后,我制订了对阿富汗发动战争的计划以推翻‘塔利班’,对拉登发动全面的攻击和搜索行动,但我们需要在乌兹别克斯坦获得使用其基地的权利,我们在‘9·11’事件后才获得这一权利。”布什政府上台以后,针对“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军事打击准备工作早在事件发生前几个月就已经展开了。

P1-4

序言

研究信息化战争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

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它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了战争形态的巨大变革,信息化战争终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态。胡主席、党中央深刻洞察这一重大转变,高屋建瓴、未雨绸缪,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2007年,胡主席批准颁发了《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在全军后勤加快了“建设现代后勤、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步伐。为了帮助全军更好地研究信息化战争,准确把握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背景条件,总后勤部司令部与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编撰出版了这套《迈向信息化战争》丛书,通过研究发生在世纪交替之际的四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探索信息化战争的特点规律,寻找提升信息化后勤保障能力的突破口。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后勤建设。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后勤建设,就是要从根本上认识和遵循现代后勤的客观发展规律,全面、系统、协调地加以筹划指导,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后勤发展问题,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出发推进现代后勤,全面整合后勤系统内部各种要素、整合后勤系统与作战系统、整合后勤力量与国家综合实力,形成一体化战争体系,实现后勤保障与作战需求的最佳融合,提高信息化作战与保障能力。要按照军队改革的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后勤改革,确保后勤建设与军队建设相适应、后勤结构与军队结构相匹配、后勤发展速度与军队发展速度相协调。

积极借鉴外军信息化战争实践的有益经验。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掀起了世界范围的新军事变革,发达国家借助其超强的经济科技实力,加快了军事转型的步伐。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战争的信息化、太空化、远程化、精确化、一体化等特征凸显,发达国家军队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和信息化后勤保障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相比而言,我军由于科技综合实力还比较落后,缺乏信息化战争的实践,整体信息化水平还很低,特别是后勤保障还处于半机械化、机械化水平,信息技术含量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研究外军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后勤保障,借鉴和吸取外军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为我所用,有助于我们探索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胆创新适应国情军情的现代后勤建设路子。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支撑是以强大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军队,现代后勤是这支军队的重要构成部分。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遵循,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后勤之路。按照胡主席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思想,必须彻底打破陈旧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充分运用一切先进手段,不断创新和发展后勤的组织结构、保障理论、保障装备、保障方式,着力推动我军后勤完成“四个转变”、实现“四化”目标,即由单一军种后勤向多军种一体化后勤转变、由平面封闭型后勤向多维开放型后勤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后勤向科技密集型后勤转变、由经验型粗放管理后勤向精细化科学管理后勤转变,实现“保障体制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后勤管理科学化”的目标。

《迈向信息化战争》这套丛书对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作了详尽的介绍,全面展示了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演变的轨迹,研究了科学技术进步同战争形态演变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了高素质人才与创新性思维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这些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信息化战争的趋势、探索保障信息化战争的规律非常有价值。我们要在学习和研究中进一步开拓思路、鼎新革故,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打牢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

廖锡龙

2008年4月3日

后记

本书在《迈向信息化战争》丛书主编总后勤部司令部参谋长李长顺少将、副主编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组织指导下撰写,由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郑守华研究员设计框架和全书统稿,并负责撰写第三章情报侦察首战首要、第八章一场没完没了的战争、第九章战争带来的影响;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何明远研究员负责撰写第五章非线式特种作战有效制敌;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参谋康永升负责撰写第一章战争背景、第七章打仗也是打后勤;研究生部在读硕士研究生花吉负责撰写第六章非军事行动功不可没、全书总成和部分内容的修改工作;后勤指挥学院副研究员韩建平参加了部分章节的撰写和修改等工作;山东省军区参谋崔仁舰参加了第二章战争经过、第四章空中打击主战制敌的初稿撰写。

在本书付梓之际,非常感谢军事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编写本书过程中,作者参阅了《阿富汗战争研究》、《阿富汗战争》等书籍和报刊,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由于阿富汗战争交战双方资料公布较少,而且编写人员受时间和水平的限制,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8年3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8: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