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绘画史》,历数自远古至今,中国画之变迁、发展。三代春秋战国先秦两汉的稚气丹青,所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魏晋南北朝隋唐逐是丰腴润泽;五代宋元高远超妙;又有明清韵味悠长……
一代画师陈师曾,一如描摹一幅丹青,将性灵之气融贯文理,绘就中国画之长卷,意趣盎然,蕴藉深厚。兼论中国画人物、花卉、山水之历史演绎,更添点睛之笔。
画之为画,无由脱离历史情境之左右,然更有其自津之品性。陈氏画论,既述兼论,每发前人之未发,概妙文尽数中国绘画之精妙者也。虽兹概述,是为问道之津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绘画史(艺术类)/中国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陈师曾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部《中国绘画史》,历数自远古至今,中国画之变迁、发展。三代春秋战国先秦两汉的稚气丹青,所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魏晋南北朝隋唐逐是丰腴润泽;五代宋元高远超妙;又有明清韵味悠长…… 一代画师陈师曾,一如描摹一幅丹青,将性灵之气融贯文理,绘就中国画之长卷,意趣盎然,蕴藉深厚。兼论中国画人物、花卉、山水之历史演绎,更添点睛之笔。 画之为画,无由脱离历史情境之左右,然更有其自津之品性。陈氏画论,既述兼论,每发前人之未发,概妙文尽数中国绘画之精妙者也。虽兹概述,是为问道之津梁。 内容推荐 本书将中国绘画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上古史,先秦至隋;中古史,唐至元;近世史,明清。作者以极其精练的文字,不仅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中国绘画史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以及一些代表性画家的风格,而且更注重中国画发展历程中内在的渊源关系,正如作者所言:“书与画授受渊源,自古迄今,统纪分明,蔚为大观。”本书版本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目录 第一编 上古史 第一章 三代之绘画 第二章 汉代之绘画 第三章 六朝之绘画 第四章 魏晋之绘画 第五章 南北朝之绘画 第六章 隋朝之绘画 第二编 中古史 第一章 唐朝之绘画 第一节 唐朝文化概论\29 第二节 唐朝前期之绘画\31 第三节 唐朝后期之绘画\36 第四节 李思训一家\39 第五节 王维\41 第六节 鞍马画家\44 第七节 中唐及晚唐之绘画\47 第八节 周晡与赵公祜一家\49 第九节 花鸟画与论画\51 第二章 五代之绘画 第一节 五代绘画概论\52 第二节 南唐之绘画\53 第三节 前后蜀之绘画\56 第四节 五代之山水画\59 第三章 宋朝之绘画 第一节 宋朝文化总论\62 第二节 宋朝之画院\65 第三节 宋朝画派之沿革\70 第四节 宋朝之论画\103 第四章 元朝之绘画 第一节 元朝文化概论\105 第二节 元代绘画之变迁\107 第三节 四大家\112 第四节 题款及道释画\114 第三编 近世史 第一章 明朝之绘画 第一节 明朝文化概论\119 第二节 明朝之画院\121 第三节 山水画之沿革\126 第四节 浙派\129 第五节 院体西之一派\131 第六节 吴派\134 第七节 道释风俗画之变迁\137 第八节 花鸟及杂画\140 第九节 闺秀妓女之绘画\146 第二章 清朝之绘画 第一节 清朝文化概论\148 第二节 清朝之山水画\152 第三节 人物画之变迁\162 第四节 花鸟及杂画\169 附录 文人画之价值 清代山水之派别 清代花卉之派别 中国人物画之变迁 绘画源于实用说 中国画是进步的 试读章节 第二章 汉代之绘画 汉继始皇四海统一之后,治理天下前后约四百余年,可谓极盛矣。当汉之时,远承春秋之战乱;近接秦政之苛暴,民力疲惫,一世之风趋于厌苦烦闷之境。于是文、景相继笃尚黄老,持清净无为之道,与民休息。武帝崇尚儒术,整顿文教,使张骞广通西域,威令极于边陲,一时有振作之气象。设学官,置博士,一以儒术为政治之本,于是公孙弘、董仲舒、司马相如等学者辈出,文教大兴。苑囿宫殿之盛亦于此时见称于史籍。外国之动植物、珠玉珍奇之品随时输入,天马葡萄之镜背图案,即所以夸汉皇之威灵,纪方物之奇异也。其余如雕刻及铜人、石像等,亦足征技工之进步。 汉代文运之盛,绘画亦随其步武而日新。汉以前史迹多朦胧不得明确,自汉以来乃有事物可考,如石刻画尤为明征,而技艺由此日进。佛教画亦渐输入。图画之鉴赏,实自汉始。盖汉代之绘事,于种种之点大为发达。今征诸史册,武帝创置秘阁,搜集天下书画。甘泉宫中画天地太一诸鬼神,明光殿画古烈士之像。宣帝甘露三年,画功臣于麒麟阁鲁灵光殿,图写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神灵等。画题之种类渐多,用途亦广。元帝时有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等画工辈出。盖当时宫廷已有尚方之画工如毛延寿辈,此为后世画院之滥觞。 后汉明帝好文、雅爱丹青,别设画官,诏博洽之士班固、贾逵等撰诸经史,更命画工画之。义创鸿都学,搜集天下之奇艺,画中兴功臣二十八将于云台。明帝继光武中兴之后,改光武之柔道政策,开西域诸国之交涉。当时班固之弟班超于西域屡建战功,盖远绍武帝再宣扬国威于异国,使之通款入朝,而交涉由是频繁。佛教之东渐由是起,佛教画之端绪亦可见矣。明帝梦金色之佛身,遣蔡情使月氏,求佛教之经典、雕像、画像,传写数本,安置于南宫之清凉台高阳门。又白马寺之壁上作千乘万骑绕塔之图,又保福院画首楞严二十五观之图。此等画为吾国佛教画之嚆矢也。 前汉以来楼台中多陈古圣贤像,光武与马皇后尝观览之,指娥皇、女英之图,顾谓后日:恨不得妃如此者。及观尧帝之像,后指之日:陛下百僚之臣,恨不得如此者。帝顾而笑。灵帝光和元年,画孔子及七十二门人于鸿都门。献帝时,成都学画盘古、三皇、五帝、三代之名臣及孔子七十二弟子像。其他郡府厅事壁间、郡尉之府合,皆施雕饰,山海神灵、奇禽异兽,极其炫耀。 时至汉代,绘画之需用如此之盛,画工亦随之益多。后汉画工之著者,蔡邕、张衡、刘褒、赵岐等。尚方之画工则有刘旦、杨鲁等。其中张衡,南阳西鄂人,善画神兽。刘褒作云汉之图。蔡甾工书画,善鼓琴,有《讲学图》、《小列女图》传于世。灵帝召邕画赤泉侯五代将相,兼命为赞及书,时称三美。其画迹今已无存,不知其形状如何。山东肥城孝堂山祠、嘉祥武梁祠、嵩山三阙之画像石刻尚存,多画帝王、圣贤、孝子、烈士、战争、庖厨、鱼龙杂戏等,刻画朴拙,亦可想见当时衣服车马风俗之制度;此其最著者。其余散见于他处者甚多,古拙大抵相类。盖汉时绘画及雕刻不如后世之精巧,笔法浑古有雄厚之气象,与书法同风。乃至砖瓦偶像工艺诸品,皆可推知其有一贯之特征也。 P7-10 序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喷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分列于8个类别,即:(1)哲学社会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学术著作);(2)史学类(通史及专史);(3)文学类(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著作);(4)艺术类(艺术作品及艺术理论著作);(5)科学技术类(科技史、科技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6)综合·普及类(教育、大众文化、少儿读物和工具书等);(7)汉译学术名著类(著名的外国学术著作汉译本);(8)汉译文学名著类(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汉译本)。计划出版1000种,自2004年起出版,每年出版1至2辑,每辑约100种。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有少量品种因技术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调整,大多数品种则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库,千种书籍,庄谐雅俗有异,版式整齐划一未必合适。况且,版式设计也是书籍形态的审美对象之一,读者在摄取知识、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各个出版机构不同时期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也是留给读者们的一点乐趣。 “中国文库”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并组织实施。收选书目以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为主要基础,逐步邀约其他出版机构参与,共襄盛举。书目由“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审定,中国出版集团与各有关出版机构按照集约化的原则集中出版经营。编辑委员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领导同志担任顾问,以确保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出版业同行们的鼎力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的努力。这是中国出版人的一项共同事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志存高远且持之以恒,这项事业就一定能持续地进行下去,并将不断地发展壮大。 “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