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由国际研讨会优秀论文集选摘结集而成。主要介绍了各地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取得的进步以及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形势。有关研究的深入,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语法学的语料宝库,具有方法论及语言类型学的意义。
前言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语言接触与类型学研究
汉语方言正反问的类型学比较
汉语方言中动词重叠的差别
马、泰两国粤语中的“Ⅱ左”
在海南回辉话里可见到的汉语语法的影响
语言演变及语法化研究
方言语法结构变异中的重音标志例释——以“是”任指义的发展线索为例
早期粤语从“在zhoi”到“睬hai”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汉语“动叠+补”结构的共时比较和历时考察
从几个标记助词看赣方言与近代汉语的关系
山西方言名词化标记的来源
方言语义范畴研究
广州话趋向范畴的表意分布
湖南祁东话表示双数的“两个”
鄂东方言的时问量范畴
时体研究
赣东北方言中动词完成体标记的形式、功能及其类型
魏县方言中具有两种语音形式的“了”
河南汝南话的“了l”和“了2”
南昌方言动词“着”的语篇功能及其时体意义
疑问句研究
上海话疑问成分“吖戈”的语义及句法地位
近百年来北京话正反问动态研究
陕县方言的选择问句
反复问句——否定动词“没得”(“没有”)向否定副词转换的枢纽
东北官话的应答词语
虚词研究
上海话“侪”与普通话“都”的异同
广州话的句末语气词“来”
论晋语中句子后部的隐含与句中虚词的语气词化
“仲添”真的亲如一家吗——从粤语的“仲”谈起
粤语语气副词“够”
汉语方言的时间副词“将”
益阳方言的结构助词“的”
钟山平话的三个被动标记词
“死去元知万事空”等诗句之“去”的方言诠释
结构与句式研究
两种“给”字系统与清代南北官话——兼谈鲁迅与赵树理作品中的“给”字使用差异
惠安方言带动态助词的单宾句
“给予义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句式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布及其
历史来源
湖南衡东新塘话的量名结构
河南林州方言的“V上来”和“V上来了”
构词与小称研究
重叠构词法:语序规则、音韵规则、响度规则——以苏州话为例
昆明方言四音格状态形容词
南方方言“儿”类标记词虚化现象研究
东莱片方言“V儿NL”中的“儿”
湘语的小称研究——兼与相关方言比较
河南浚县方言形容词短语的小称儿化
河北鸡泽话的小称词缀与称呼缺位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