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与三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集1948-2008)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王世襄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今年十月二十六日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合并成立六十周年。编者以“我与三联”为题,自五月开始函请三联骨干作者和出版同人撰稿,约稿信中说,“文章可自拟名目,篇幅长短不拘,内容亦可率意骋笔”。

《我与三联》共收文章九十八篇。内分三辑:第一辑五十六题,为三联部分骨干作者应约撰稿,可视为自外而内看三联;第二辑十六题,为老三联人和部分出版界同人的文章,属于入乎其中的工作感受和历史探讨;第三辑二十六题,则是三联书店成立三十周年(一九八七年)之际,与三联书店前身的老三家书店,即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渊源较深的作者、编者等的回忆或纪念文章。

内容推荐

《我与三联》共收文章九十八篇。内分三辑:第一辑五十六题,为三联部分骨干作者应约撰稿,可视为自外而内看三联;第二辑十六题,为老三联人和部分出版界同人的文章,属于入乎其中的工作感受和历史探讨;第三辑二十六题,则是三联书店成立三十周年(一九八七年)之际,与三联书店前身的老三家书店,即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渊源较深的作者、编者等的回忆或纪念文章。

目录

辑一

 周有光 怀念邹韬奋先生 

 杨绛不 官不商,有书香 

 季羡林 我心中的三联“店格” 

 黄苗子 三联书店的朋友们 

 王世襄 三联与我的“自珍”道路 

 黄裳 我与三联的“道义之交” 

 黄宗江 但求读书无禁——追踪生活到三联 

 唐振常 旧邦新命贺三联 

 陈志华 此情可待成追忆 

 姜德明 难忘三联 

 陈乐民 三联印象 

 资中筠 祝三联独特的文化传统继续发扬 

 王蒙 回忆三联书店诸友 

 曾昭奋 我读《生活》与《读书》 

 钱理群 我的感谢和感想 

 陈四益 我同《读书》 

 曹雷 曹景行三联和我们 

 刘再复 三联三代皆好友 

 周振鹤 三联于我  

 徐城北 城市与农村 

 梁小民 三联是我的良师益友 

 钱满素 敢为人之先 

 徐友渔 我的希望 

 朱正琳 老字号的老 

 李零 和三联一起过生日 

 陈子善 从三本书和一篇文说起 

 赵珩 三联给我最深的印象 

 唐晓峰 三联书店印象 

 葛兆光 写书人对出书人如是说 

 赵一凡 我与三联二十年 

 李锐 是这样开始的 

 刘统 君子之交 

 陈来 我和三联书店的交往 

 朱学勤 旧社会的事 

 林达 我是这样认识三联的 

 李力 我做了一回三联的“特约编辑” 

 汪丁丁 三联精神的现代意义 

 陈平原 与《读书》结缘  

 茅海建 《天朝的崩溃》的出版 

 何怀宏 骑车去三联的日子 

 白谦慎 三联把《傅山的世界》推向中国知识界 

 杨浪传 说里的“三联” 

 许纪霖 文化品牌才是最大的财富 

 姜鸣我 与三联的图文书 

 张鸣 我与《读书》 

 查建英 记三联二三友 

 陆键东 历痕与记忆 

 董炳月 大地星空 

 陈徒手 《读书》给了我一生的写作方向 

 秋禾 那位于朝内大街号的“读者服务部” 

 陈星灿 给三联说声道歉 

 吴晓东 “你属于我热爱的那个世界” 

 李皖 试唱·缘起 

 王军 感谢三联 

 杨早 时间的力量 

 童翠萍 我在三联实习的日子 

辑二

 袁信之 我与三联的“半生缘” 

 王仿子 六十年前中国出版史的重要一页 

 倪子明 三联书店的历史由来 

 欧阳文彬 七十年沧桑话三联 

 范用 《读书》三百期 

 范用 《傅雷家书》的出版 

 范用 相约在书店 

 蓝真 走上“为读者服务”的道路 

 萧滋 三联书店将进入第三个三十年 

 吴道弘 火红的日子 

 沈昌文 一点感想 

 董秀玉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张伟民 追寻韬奋先生的足迹 

 陈万雄 浮光掠影说三联 

 扬之水 《读书》十年·关于梵澄先生 

 王为松 我怎么会到这儿来了 

辑三

 夏衍 祝贺三联书店三十周年纪念 

 张仲实 回忆三十年代的生活书店 

 沙汀 “摸老虎屁股”的故事 

 艾芜 衷心的祝贺 

 夏征农 我和“读书出版社” 

 李何林 三联书店给我的影响和帮助 

 薛暮桥 回忆新知书店和《中国农村》 

 蔡尚思 三联书店的光荣历史和光明前途 

 楼适夷 祝“三联” 

 臧克家 战斗的集体 

 郑易里 艾思奇和他的《大众哲学》 

 孙晓村 学习、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骆耕漠 关于新知书店的一二事 

 许涤新 喜祝“三联”的成长 

 黄源鲁 迅先生与生活书店 

 吴黎平 祝贺三联书店成立三十周年 

 千家驹 回忆《大众生活》在香港 

 端木蕻良 生活的火花 

 罗荪 关于《文学月报》创刊的二三事 

 唐弢 忆《太白》 

 戈宝权 从读者、撰稿人到编辑 

 史枚 记《读书与出版》和《读书月报》 

 子冈 忆邹韬奋 

 沈静芷 从四幅题词说起 

 于光远 感想和希望 

 陈原 一九三九年春桂林杂忆

试读章节

怀念邹韬奋先生

周有光

三联书店郑勇先生来谈,二○○八年十月二十六日是三联书店成立六十周年的纪念日,准备出版一本纪念集,暂名《我与三联》,请三联的作者们写稿。我义不容辞,因为我不仅在三联出过书,还跟三联的生活书店的创始人邹韬奋先生有同学友谊。

书店的价值,不在它规模的大小,而在它所出版的书在历史上发生过什么影响,是促进社会发展,还是促退社会发展。三联的三家书店,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在抗日战争之前的三十年代,都对中国文化界的启蒙运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需要启蒙运动,过去需要启蒙运动,现在同样需要启蒙运动,这就是纪念三联书店成立六十周年的历史意义。

邹韬奋先生跟我是圣约翰大学的先后同学。他的同班至交刘凤生先生是我夫人张允和的姑夫。由刘凤生先生介绍,我家跟邹韬奋先生时有往来。有一小段时间,我们三家和另外亲友两三家,一共四五家,每逢星期六晚上,相约到上海百乐门舞厅去跳舞。这一快乐记忆,至今不忘。教育背景相同的亲友们,相约同乐,其乐融融。

时上海有一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联络开明士绅,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多种职业学校,发展上海和江南的文化和经济,成绩卓著。他有两位高级秘书,一位是王志莘先生,一位是邹韬奋先生。北京一家私营的新华银行倒闭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共同集资把它买下来,彻底改造,重新开张,改名“新华商业信托储蓄银行”,简称“新华银行”。黄炎培先生推荐熟悉银行业务的王志莘先生担任重新开张的新华银行的总经理。王志莘先生原在按照黄炎培先生的计划,创办一个刊物,名叫《生活周刊》。邹韬奋先生接办《生活周刊》,办成影响巨大的启蒙刊物,唤醒了一代青年。生活书店是《生活周刊》的延伸,由新华银行担任信用后勤。我后来任职新华银行,直至新中国成立。

邹韬奋先生是时代的曙光,他的事迹,既平凡,又伟大,值得不断宣传。他的进步思想,他的高尚人格,代表抗日战争之前中国的一代知识分子。今天中国与时俱进,需要多方面开创与时俱进的事业,特别是与时俱进的出版事业。我深深怀念三联的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它们在六十年前留下了与时俱进的足迹,引导我们向未来继续前进。

敬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继承历史的创业精神,担负事业的时代责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不官不商,有书香

杨绛

解放前钱锺书和我寓居上海。我们必读的刊物是《生活周刊》。寓所附近有一家生活书店。我们下午四点后经常去看书看报;在那儿会碰见许多熟人,和店里工作人员也熟。有一次,我把围巾落在店里了。回家不多久就接到书店的电话:“你落了一条围巾。恰好傅雷先生来,他给带走了,让我通知你一声。”傅雷带走我的围巾是招我们到他家去夜谈;嘱店员打电话是免我寻找失物。这件小事唤起了我当年的感受:  生活书店是我们这类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生活书店后来变成了三联书店。四五十年后,我们决定把《钱锺书集》交三联出版,我也有几本书是三联出版的。因为三联是我们熟悉的老书店,品牌好,有它的特色。特色是:不官不商,有书香。我们喜爱这点特色。P3-6

序言

今年十月二十六日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合并成立六十周年。我们以“我与三联”为题,自五月开始函请三联骨干作者和出版同人撰稿,约稿信中说,“文章可自拟名目,篇幅长短不拘,内容亦可率意骋笔”。

在此,我们谨向惠赐大稿的诸位先生和关注我们编集工作的同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因为你们的文字,不唯为三联留下珍贵的资料,也使三联的店庆更有纪念意义。同时,我们也深知,三联能走到今天,在知识界和读者中有现在的口碑和声望,离不开你们一向的支持和援助。

现在印行的这个集子,就是以此次征文为主体,辅佐以部分三联三十、五十周年店庆等特殊时点征约的旧稿,分类辑编而成。全集共收文章九十八篇。内分三辑:第一辑五十六题,为三联部分骨干作者应约撰稿,可视为自外而内看三联;第二辑十六题,为老三联人和部分出版界同人的文章,属于入乎其中的工作感受和历史探过,第三辑二十六题,则是三联书店成立三十周年(一九八七年)之际,与三联书店前身的老三家书店,即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渊源较深的作者、编者等的回忆或纪念文章。当年的纪念集由香港三联书店刊行,大陆甚为罕见,加上为纪念集撰稿的作者大多已去世,所以我们特意从那本集中精选了这组文章,既为纪念这些前辈,也为这本纪念集补充一段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

各辑文章皆依作者年齿为序编排。题下附作者简介及文中插配部分书影,略加交代作者和三联的渊源关系。因为约稿、组稿、编稿时间仓促,许多重要作者和计划写作的文章未及包容于此集,只好留待以后组编相类纪念集时再加补憾了。另有一些老三联人的文章,因到稿太晚,别置《三联人》特刊印行,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观。

本集是店庆六十周年的纪念集,也是从三联出版史的角度编辑的史料集。较之三联六十年来之人、书、事、史,本集内容所涉,难免挂一漏万,远不完备,所以这册《我与三联》只宜视为开篇。我们计划按此思路,长期征文,寄望假以时日,终有大成。

三联书店店庆工作小组

二○○八年九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3: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