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麦肯锡公司出版本书旨在获得对减排经济效果的全面了解。公共及私营部门的领导者都需要有关减排措施的成本和可行性的客观事实。
本期的几篇文章分别从企业的层面、消费者的角度、成本效益的分析、减排与公司股价等超越环保的视野多侧面地探讨了气候变暖及其应对之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应对气候变化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徐浩洵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麦肯锡公司出版本书旨在获得对减排经济效果的全面了解。公共及私营部门的领导者都需要有关减排措施的成本和可行性的客观事实。 本期的几篇文章分别从企业的层面、消费者的角度、成本效益的分析、减排与公司股价等超越环保的视野多侧面地探讨了气候变暖及其应对之策。 内容推荐 工业革命是历时一个世纪的经济突变,主要发生在两大洲。气候变化也会带来经济突变,但是,对之做出的回应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并且必须在30年内显著减少排放,以便扭转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由于世界各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在对气候稳定做出全球回应的过程中直面公平与效率方面的挑战。 本期的几篇文章分别从企业的层面、消费者的角度、成本效益的分析、减排与公司股价等超越环保的视野多侧面地探讨了气候变暖及其应对之策。 目录 导读 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研究一瞥 管理视角与观察 全球资本市场的长期趋势 杂谈:医疗保健 医疗卫生领域的三大转变和 创新 ——美国克里夫兰医疗中心CEO Toby Cosgrove专访 剖析全球趋势:意大利的实际案例 管窥 健全英国的医疗保健系统 调查 ·企业慈善的战略思路 ·董事会如何创造更多价值 私营医疗卫生部门如何帮助非洲 焦点 当前管理趋势与课题瞭望 萧条观察 全球高管对美国经济低迷的看法 公司收益会下降多少? Richard Dobbs Bin Jiang Tim Koller 经典创意 不断为管理思维提供启迪的麦肯锡思维框架 结构-行为-绩效(SCP)框架 试读章节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发布的报告表明,科学界已对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达成广泛共识。该报告在承认科学估测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的同时,呼吁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力争到2050年把排放量从目前的每年近500亿吨减少到50亿~100亿吨或者更少,这样,地球变暖的幅度届时就能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该报告以及科学界的其他类似报告已促使世界各国领导人纷纷采取行动。欧盟确立了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降低20%~30%的目标。其他地区的领导人也在讨论类似的目标。一些国家甚至表示希望到2050年达到碳平衡。 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意味着什么?哪些方法最有效?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包括资金投入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些代价将由谁来承担呢? 这些问题是很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及利益相关者激烈辩论的核心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种减排方法及其成本与成效,或者说,为了给相关辩论提供事实依据,麦肯锡实施了一项历时多年的研究计划,以求勾画出减少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机遇。2007年我们完成了一项地域覆盖很广的全球性研究。最近,我们集中考察了澳大利亚、德国、英国和美国在这方面所能采取的措施。在对各国的调查中,我们与当地一流企业、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以及非政府组织(NGO)开展合作,收集关于减排措施的最佳可用数据。 虽然我们还在研究其他国家,但我们的观察现在已可得出若干重要结论:与2030年前不采取任何减排措施相比,这四个经济大国的现行减排措施可以让各国的碳排放减少25%;达到这一减排目标所需的成本相对很少甚至为零;同时,减排不会大幅改变各国民众的生活方式;澳大利亚的减排潜力甚至更大:它能以很少成本甚至零成本实现70%的减排。 另外,许多减排措施都有利可图。其中大多数都涉及能源效率的改善,换言之,投资于更好的建筑物隔热保温设施、节能电器与机器,以及更加节能的取暖和空调系统,这都将降低能源费用(参见附文:“能耗削减和碳减排需要投入多少资本?”)。虽然这是鼓舞人心的消息,但这些措施并不足以实现阻止全球变暖的长期减排目标。因此,其他工作也必须跟进,包括采取成本更高的技术措施、开发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森林储存碳的能力以及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方式等。 众多的低成本减排方案 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发现那些不会对消费者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机遇。例如,我们研究了与当前消费者所用轿车的规格和性能相同的节油车辆的影响,但不去预测消费者是否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或选择小车型而非SUV车型。同时,我们也对每一种减排机遇的成本及规模进行了量化。 我们的研究结论中有一点颇有意思:有众多低成本减排机会可资利用。比如说,美国如果在未来22年里不付出比今天更大的努力,那么其203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从目前的60亿吨左右上升到近90亿吨。这就是“一切照常”的情形。但如果美国能始终如一并系统地采用成本低于50美元/吨的减排方案,那么,到2030年,其年排放量可以减少30亿~45亿吨。这些方案包括提高轿车或轻型卡车的燃油效率、推广第二代生物燃料、改善煤矿的甲烷排放管理、更加一以贯之地在冬季种植肥田作物、植树造林以及在多风地区建设风力发电系统等。 在“常规”情形下,英国和德国的碳排放总量及增长速度比美国低得多。虽然英国和德国的减排机遇并不比美国少,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多,但其绝对减排量却较小:在减排成本不超过40欧元/吨的条件下,到2030年,英国可以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约为2.3亿吨,德国大约为2.9亿吨。澳大利亚的情况最突出,其减排潜力为5.6亿吨;考虑到在“常规”情形下澳大利亚203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预计将低于8亿吨,这一减排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减排幅度能如此之大,部分原因是澳大利亚可以限制目前国内正在开展的大规模土地开荒(在“常规”情形下将继续开荒),还可以使电力行业从传统的燃煤电厂转为重点发展采用二氧化碳收集与封存技术的煤电厂以及碳利用率更高的其他方式。 在这四个国家中,很多方案都涉及采用低碳型能源技术。全球排放的温室气体中有60%~70%与能源有关,其主要来源是用于交通运输、建筑物取暖和水加热以及发电的矿物燃料。在交通运输方面,到2030年,现有燃料中20%~30%可以被生物燃料所代替;与继续使用矿物燃料相比,这将使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80%(达到这一减排水平的前提是土地利用、原料、技术以及限制因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而产生的潜在间接排放的政策之间实现恰当的协调配合)。在发电方面,对水力、风力、太阳能和核能等低碳能源的使用到2030年可以翻番,所发电力占总发电量的一半以上。类似地,通过生物能、地热、区域取暖(运用水暖管道网络为居住小区供暖)以及其他低碳排放量方式为建筑物供暖,也可以显著减少排放量。P29-31 序言 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中国许多企业的高管都在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影响——不仅要识别可能来自外国监管层的监管变化,还要判断国内监管变化的节奏,估计这种变化对能源和碳价格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了解能稳定和减少碳排放的各种潜在机会。 中国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和企业领导人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在继续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显著提高“碳生产率”。中国正取得巨大的进步,朝着每5年提高碳效率20%的目标努力。不过,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碳排放水平目前仍呈增加态势。而要达到世界科学界认为安全的水平,全球的碳排放必须每年减少5%。要想超越“常规”的做法、在不限制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减排目标,如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对能源效率的观念;能源、重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部门需要大力“脱碳”;还需要保护与海洋一起充当自然碳汇的主要雨林。 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可以着手定位其企业,以便在低碳时代取得成功。“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解释了可能会出现的由监管推动的经济转型可能带来的战略影响,并着重指出了企业领导应采取的几项关键措施(尽管仍存在不确定性),以便重新思考其业务组合,并针对新兴的低碳经济彻底地重新配置其运营系统。如果企业高管希望帮助形成总体公共政策框架,帮助形成针对其所在行业的将会影响其企业的具体监管措施,他们必须现在就开始参与。 鉴于这些问题的重要性,麦肯锡已进行了多次研究,力图获得对减排经济效果的全面了解。公共及私营部门的领导者都需要有关减排措施的成本和可行性的客观事实。正如“各国能就碳减排做些什么?”一文表明的那样,人们能以较低的成本采取许多措施来减少排放。 本期其他几篇文章则分别从企业的层面、消费者的角度、成本效益的分析、减排与公司股价等超越环保的视野多侧面地探讨了气候变暖及其应对之策。 工业革命是历时一个世纪的经济突变,主要发生在两大洲。气候变化也会带来经济突变,但是,对之做出的回应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并且必须在30年内显著减少排放,以便扭转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由于世界各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在对气候稳定做出全球回应的过程中直面公平与效率方面的挑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