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连环画所讲述的目连救母的故事一直是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佛教故事之一。一再成为俗文学的题材。它所强调的佛力救度和对地狱、饿鬼、畜生道的惨状的描述,也表达了民间信仰对佛教接受的程度和风貌。
傅相,生性慈悲,一生乐善好施,广济孤贫,斋僧布道,升天后受封“天曹至灵至圣劝善大师”。其妻刘青提也从他修行,后,她受人怂勇,违誓开荤,不敬神明,杀害生灵,触恕上苍,被鬼卒捉入丰都地狱,备受折磨。其子傅罗卜夙具孝心,甘冒艰险往西天恳求佛祖超度母亲。佛祖怜悯他的孝,允许他皈依沙门,改名为大目犍连。目连为救母而赴地狱,遍寻十殿,百折不回,终于感动神明,实现了母子重逢、同升天界的愿望。
故事歌颂了目连不畏艰险,救母出苦海的孝行,使“孝”成为全剧的主旨,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孝子形象。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称此剧为“出之以宗教的热诚,充满了恳挚的殉教的高贵精神”之“伟大的宗教剧”。作为我国硕果仅存的大型宗教剧,该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其所颂扬的孝道,在今天也仍然具有很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