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是战术原则的基础,部队训练的依据,也是军人修养的经典。自古以来,有心的军人都努力通过深入研究战史,得到战场的实感,以求在生死关头懂得一个军人应如何行动,或者了解用兵的要诀。
本书用讲战斗故事的形式把朝鲜战争的实战情况娓娓道来,它介绍了当时战场双方的作战思想、战术运用、作战保障的优长、各自的缺陷等等,既是一本有趣的战地报道读物,也是一本专门的战术性军事读物。
相信这部《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下)》会让你对朝鲜战争有个更深刻的了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下) |
分类 | |
作者 | (日)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
出版社 | 国防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战史是战术原则的基础,部队训练的依据,也是军人修养的经典。自古以来,有心的军人都努力通过深入研究战史,得到战场的实感,以求在生死关头懂得一个军人应如何行动,或者了解用兵的要诀。 本书用讲战斗故事的形式把朝鲜战争的实战情况娓娓道来,它介绍了当时战场双方的作战思想、战术运用、作战保障的优长、各自的缺陷等等,既是一本有趣的战地报道读物,也是一本专门的战术性军事读物。 相信这部《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下)》会让你对朝鲜战争有个更深刻的了解。 内容推荐 本书资料比较翔实,主要使用了美国和韩国公开出版的史料,也使用了朝鲜出版的部分历史史料。书中比较客观地介绍及评述了朝鲜战争这个战场,既介绍了双方作战思想、战术运用及作战保障的优长,也指出了各自的缺陷。 本书对广大军史爱好者全面了解朝鲜战争,对军事院校教研人员研究战史,深入研究美军作战思想和战术均有一定史料价值。 目录 上部 边境会战与迟滞行动 第一章 作战背景 一、一般形势的发展 二、南北朝鲜的国力概况 三、南北朝鲜的军事力量概况 四、两大阵营在远东的军事力量概况 五、气象和地形的影响 第二章 边境会战 第一节 战争爆发前南北朝鲜的形势 一、南朝鲜方面 二、北朝鲜方面 第二节 边境的战斗 一、战争的爆发 二、边境阵地的战斗 三、开战之日的汉城 四、议政府正面的反击 五、第二天的汉城 第三节 汉城附近的战斗 一、汉城陷落 二、北朝鲜军队的伤亡和士气 三、汉城陷落时的情景 第四节 北朝鲜方面的史料 一、祖国解放战争的开始 二、人民军的反攻和汉城的解放 第三章 美国与联合国介入 第一节 海空军参加作战 一、美国和联合国的反应 二、远东海空军初期支援作战 第二节 美国地面部队参加作战 一、美国投入地面部队的决心 二、美陆军参加作战前战局的变化 三、美陆军下达出动命令 四、美第24师出动 第四章 美第24师初期的迟滞行动 第一节 到达战场 一、史密斯支队到达 二、师主力到达 三、迪安将军的阻止计划 第二节 乌山—平泽—天安的战斗 一、乌山的战斗 二、平泽—安城—线的防御 三、7月初南朝鲜军队的迟滞行动 四、天安的战斗 第三节 总司令部情况判断的变化和 联合国军的创建 一、情况判断的变化和增援要求 二、联合国军的创建 第四节 车岭山脉中的迟滞行动 一、美第24师的企图 二、美第21团的迟滞行动 三、美第34团的迟滞行动 四、南朝鲜军队的迟滞行动 第五章 美第8集团军的迟滞行动 第一节 美第8集团军的展开 一、北朝鲜军队的计划 二、麦克阿瑟司令部的估计 三、美第25师的展开 四、沃克中将行使指挥权 五、后勤 第二节 美第24师在锦江一线的防御 一、防御准备 二、公州正面的防御 三、大坪里正面的防御 第三节 美第24师在大田的防御 一、迪安将军的计划 二、7月19日夜 三、毁灭、89毫米火箭筒 四、迪安将军等后来的情况 第四节 北朝鲜军队穿过小白山脉 一、整个战局的发展 二、美第1骑兵师的迟滞行动 三、美第25师在尚州正面的迟滞 四、南朝鲜军队的迟滞行动和整编 五、西侧面的威胁 六、北朝鲜军队7月底的概况 七、沃克司令官的焦虑 确保釜山防御圈 第一章 开战以来战局发展概况 第二章 西侧面的防御 第一节 沃克将军的指示 一、对西侧面的关心 二、美第24师的部署 三、美第29团的增援 第二节 河东的伏击 一、向河东前进 二、伏击 第三节 安义、居昌的防御 一、包围安义 二、居昌的防御 第四节 马山危机 一、晋州失陷 二、马山危机 第三章 釜山环形阵地的构成 第一节 决心 一、最大的决心 二、美第25师的转移 第二节 环形阵地的构成和兵力 一、马山正面的阻击 二、洛东江桥 三、选定洛东江阵地线的理由 四、兵力和配备 五、补给和补充 第三节 七月末北朝鲜军队的情况 一、兵力 二、后勤 三、北朝鲜军队占领地的行政 第四章 八月的攻防 第一节 作战环境 一、游击队和维持治安 二、海空军的支援情况 第二节 北朝鲜军队进攻计划 第三节 美第8集团军的作战指挥 一、沃克将军的观点及其指挥 二、基恩作战的萌芽 三、全面作战的概况 第四节 基恩作战 一、进攻计划 二、冲突 三、转入防御和开始山地战 第五节 洛东江突出部的防御 一、美第24师的防御准备 二、北朝鲜第4师的突入 三、团的反击 四、师的反击 五、集团军的反击 六、摧毁桥头堡 第六节 大邱正面的防御 一、锦舞峰的反击 二、龙浦的防御 三、倭馆防御和地毯式轰炸 四、滚木球球场 第七节 东部战线 一、盈德的失陷 二、浦项的攻防 第八节 北朝鲜公开史料摘录 第五章 九月的攻防 第一节 两军的计划 一、联合国军的作战准备 二、北朝鲜军队的计划 第二节 决战 一、前哨战 二、北朝鲜第1军的进攻 三、北朝鲜第2军的进攻 四、北朝鲜公开史料的摘录 结束语 一、联合国军的集中速度 二、兵力的机动 三、坦克损伤的原因 仁川登陆作战 第一章 开战以来战局发展的概况 一、边境会战 二、联合国军的介入 三、兰心作战计划 四、美第8集团军的持久战和铬铁计划 五、八月攻势和100—B计划的实施 第二章 仁川登陆的准备 第一节 准备工作的进展 一、美第10军的编成 二、美第1陆战师的集中 第二节 争论 一、华盛顿的反对 二、东京会谈 三、九月攻势的风波 四、结果 第三节 登陆计划和准备的进展 一、联合国军的情报估计 二、海军和空军的一般计划 三、登陆计划制定上存在的问题 四、联合计划 五、陆战师的登陆计划 六、情报的收集—克拉克的远征 七、乘船和集结 第三章 仁川登陆作战 第一节 “赌”胜 一、欺骗和佯动 二、登陆准备的炮击和轰炸 三、攻克月尾岛 四、占领滩头阵地 五、北朝鲜军队的抗登陆防御 第二节 扩大滩头阵地 一、占领金浦 二、渡过汉江 三、进攻永登浦 四、确保南翼 五、北朝鲜军队的作战指挥 第四章 汉城的攻防 第一节 西壁 一、北朝鲜军队的汉城防御准备 二、决战 第二节 包围 一、从南面包围 二、西壁的崩溃 第三节 巷战 一、夜战 二、街垒战斗 第四节 还都 一、还都仪式 二、贺词 第五节 北朝鲜军队的汉城防御 第五章 铁砧的完成 第一节 乌山的进攻 一、铁砧正面 二、铁砧的基础部分 第二节 双方的损失 一、北朝鲜军队的损失 二、美第10军的损失 第三节 战争灾难 联合国军反攻和中国军队介入 第一章 战争发展概况 一、釜山防御圈的构成 二、八月攻势 三、仁川登陆期间美第8集团军的任务 四、九月攻势 第二章 联合国军的反攻准备 第一节 美第8集团军的进攻准备 一、进攻计划立案中存在的问题 二、9月中旬的双方兵力 三、进攻计划的制定 四、美第1军等的进攻计划 第二节 北朝鲜军队的计划 第三章 从洛东江畔向三八线推进 第一节 铁环之解围 一、进攻第一天——发起进攻 二、进攻第二天——再次酝酿群山登陆 三、进攻第三天——渡过洛东江 四、进攻第四天——开始突破 五、进攻第五天 六、9月21日——完成突破 七、北朝鲜军队的作战指导 第二节 向三八线追击 一、追击发起 二、追击的一般发展概况 三、美第8集团军各师的追击 四、南朝鲜军队的追击——竞相北进 五、北朝鲜军队的后退 第四章 围绕突破三八线的争论 第一节 争论的展开 一、争论的萌芽 二、各国的基本态度 三、联合国的讨论 第二节 决定 一、作战取得进展 二、历史性决断 三、谴责与麦克阿瑟 第五章 越过三八线 第一节 北进的准备 一、进入北朝鲜作战计划 二、联合国军9月末的态势和兵力 三、南朝鲜第1军越过三八线 四、美第8集团军的北进准备 五、美第10军乘船 第二节 美第1军渡过礼成江北进 一、占领元山 二、包围金川 三、北朝鲜军队的作战 第六章 攻占平壤 第一节 沙里院之夜 一、合击沙里院 二、沙里院之夜 三、威克岛会谈 第二节 攻占平壤 一、美第8集团军的攻占方案 二、包围平壤 三、捷足先登 四、麦克阿瑟线向北推进 第三节 对肃川、顺川的空降突击 一、空降作战计划 二、奇袭性空降 三、会合 四、黄昏之死 第七章 预期结束战争 第一节 结束战争的准备 一、转移准备 二、改编与扩充 三、后勤的调整与充实 第二节 总追击 一、清川江畔 二、取消限制,向鸭绿江推进 三、北朝鲜军队的反攻准备 第三节 形势突变 一、决定命运的10月25日 二、中国军队的动静 中国军队的攻势; 第一章 中国军队出现在清川江畔 一、10月25日 命运之日 二、10月26日 云山序曲 三、10月Z7日 暂时平稳 四、10月28日 右翼危机 五、10月29日 右翼崩溃 六、10月30日 左翼进展和右翼危急 七、10月31日 转机 八、11月1日 云山悲剧 九、11月2日 向清川江后退 十、11月3日 右侧后危机 十一、11月4日 飞虎山和军隅里 十二、11月5日 清川江桥头阵地 十三、11月6日 攻势结束 第二章 中国军队的作战指导 一、从战争爆发到参战的动态 二、第一次战役 三、相互的评价 第三章 圣诞节攻势的背景及其准备 一、美第10军进至国境 二、鸭绿江桥 三、战线后方的游击活动 四、形势判断 五、第8集团军的攻势准备 六、中国军队完成展开 第四章 圣诞节攻势和中国军队的第二次攻势 一、圣诞节攻势的发起 二、右翼再次崩溃 三、再向清川江后退 四、退向三八线 五、国际政治动向 下部 美海军陆战队突破中国军队的重围 第一章 环形阵地的攻防 第一节 一般情况 第二节 向武坪里进攻 一、第10军的进攻计划 二、第1陆战师的进攻 第三节 环形阵地的战斗 一、严寒给战斗行动带来的影响 二、11月27日黄昏的情况 三、柳潭里环形阵地 四、28日的情况 五、下碣隅里环形阵地 六、真兴里环形阵地 第二章 长隘路的后退 第一节 第1陆战师决定后退 一、一般情况 二、麦克阿瑟将军决心后退 三、第10军的后退命令和海军陆战师的处置 第二节 从柳潭里撤向下碣隅里 一、两个团长的协调 二、突破的准备 三、中国军队的作战设想 四、后退的开始 五、德洞山口附近的战斗 六、夜间的渗透突破 七、师主力的后退 八、从德洞山口向下碣隅里的后退 九、关于柳潭里至下碣隅里的战斗 第三节 从下碣隅里撤向古土里 一、一般情况 二、计划和准备 三、第7团战斗群的南进 四、第5团战斗群的战斗 五、关于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战斗 第四节 从古土里撤向真兴里 一、准备和计划 二、最后的战斗 三、向兴南的后退和转移 第三章 战役回顾 一、中国军队的勇敢战斗精神和坚韧性 二、关于情报 三、关于两军的作战 四、对这次战役的评价 五、这次战役的影响 联合国军再次反攻 第一章 是妥协,还是继续战斗 一、寻求和平 二、关于使用原子弹问题的声明 三、美英两国首脑会谈,决定政策 四、强迫政府改变政策 第二章 中国军队的新年攻势 第一节 联合国军的计划 一、敌对双方的情况 二、沃克将军之死 三、联合国军的计划 第二节 潮水般的军队 一、步行的空降部队 二、边境阵地的崩溃 三、渡过汉江 第三节 北纬37度线 一、西线 二、中线和东线 三、寂静 四、停止的决心 第三章 中国军队的二月攻势 第一节 联合国军的围捕作战 一、战斗侦察 二、北进 第二节 中国军队的二月攻势 一、在群山雪原之中 二、砥平里血战 三、柯罗姆贝茨支队 四、北朝鲜方面的资料 结束语 转向阵地战 第一章 涨潮 第一节 二月攻势后的战线 一、二月攻势后的中朝军队 二、联合国军 第二节 在雪山里讨伐游击队 一、北朝鲜游击队 二、火力讨伐 三、直升机 四、南朝鲜第2师的讨伐 第三节 向三八线进攻 一、“屠夫行动” 二、“撕裂者行动” 三、收复汉城 四、向“爱达荷线”推进 五、北朝鲜方面的资料 第二章 老兵未死 第一节 最后的声明 一、问题之所在 二、引人注目的声明 三、“狂暴行动” 第二节 免职 一、免职的手续 二、只是消失 三、李奇微 四、范弗里特 第三章 涨潮和落潮 第一节 中朝军队的四月攻势 一、征候和计划 二、月圆之夜 三、涨潮 四、北朝鲜公开史料 第二节 中朝军队的五月攻势 一、阵地防御的准备 二、在山里作战 三、堑壕高地 四、涨潮 第四章 转向阵地战 第一节 不败也不胜 一、不变的政策 二、“绒毛河作战” 三、马立克建议 第二节 转向阵地战 一、就地停战 二、北朝鲜公开史料 谈判和作战 第一章 开城谈判的开始和战线 第一节 预备谈判 一、起因 二、美国谈判的基本原则 三、预备谈判 第二节 第一次正式会谈 一、会面 二、事与愿违 三、谋求对等的立场 四、讨论要讨论什么问题的会议 第三节 前线 一、对前线的反作用 二、希望与压迫 第二章 僵局 第一节 三八线 一、双方的论点 二、圆桌会谈 第二节 频发的事件 一、袭击 二、轰炸开城事件 第三节 中断 一、责任在谁? 二、北朝鲜方面的资料 第三章 夏季攻势 第一节 眼中钉 一、丁字峰 二、杜密岭 三、血染岭 第二节 伤心岭 一、猛禽之爪 二、伤心岭 第四章 中断两个月的谈判 一、重开谈判的前提 二、板门店谈判会场 第五章 秋季攻势 第一节 计划的目标 一、兰格拉计划 二、“指令”计划 第二节 在西部的北进 一、驿谷川河畔 二、开赴金城 第三节 在中部和东部的北上 一、“底线得分”作战 二、1211高地 三、月比山 第四节 从空中和海上来的压迫 一、航空作战 二、海上作战 第六章 军事分界线 一、开始起动 二、开城的交易 三、时间问题 四、希望早日达成妥协 第七章 积极的防御 一、冬天的对峙 二、智异山 三、雪的战线 四、阻止作战与烦恼 五、海军和岛屿 六、军队的整顿 七、南朝鲜的立场 第八章 议程第三项(停战的实施和保障) 一、前哨战 二、问题的所在 三、忍耐难以忍耐者 四、问题的焦点—飞机场问题 五、参谋会议 第九章 议程第四项(俘虏问题) 一、遣返的历史 二、现实和抉择 三、互相试探 四、任意遣返 五、骑虎之势 第十章 议程第五项(劝告问题)、细菌战 一、坚定的方针 二、无效的妥协 三、细菌战 四、克拉克上将 第十一章 巨济岛 一、俘虏的审查问题 二、一揽子提案 三、巨济岛俘虏收容所 四、二一八事件 五、俘虏的胜利 六、俘虏们俘虏了俘虏收容所长 七、余波、残波 第十二章 一年后的停战 一、从巨济岛来的汹涌波涛 二、失望的夏天 三、一年后的停战 结束语 附表 联合国军之地面军动员兵力 试读章节 27日,第1团第3营营长里奇中校,指示作战参谋和火器连连长侦察下碣隅里附近的地形,计划了阵地的编成。包括机场在内,要保持下碣隅里即使采取反斜面阵地,至少也要构成周围6.5公里的环形阵地。 然而,以2个步兵连在这样宽广地域进行严密防守是不可能的。因此,决定将这两个连配置在第7团第3营迄今重点防守的面向南方和西南方的阵地,其他正面配置步兵以外的部队,其间隙用火力控制。东丘预定配置28日从地境调来的G连。营长在作以上配置的同时,还认真侦察了敌情。 27日是师开始向武坪里进攻之日。师司令部的大部分转移到下碣隅里,决定在翌日师长到达时正式开设指挥所。 为开设第10军指挥所而派的先遣部队、师和军的直属部队,这一天也陆续到达下碣隅里,车流接连不断。第1工兵营忙于修补和维护道路,构筑师司令部的设施等。特别是它的D连在继续拼命地修建飞机跑道,夜间也在照明下连续突出施工,但仅仅完成了1/4。 从27日夜至28日,中国军队2个师进攻柳潭里的美军,几乎歼灭了柳潭里环形阵地的16个步兵连中的3个连,并成功地夺取了1403高地。另有1个师(第59师)切断柳潭里至下碣隅里问联系,进攻并孤立了第7团F连。第27军第80师,进攻长津湖东岸的费士支队,并将其包围。 在这些部队进攻期间,第20军的第58师在下碣隅里附近展开,以一部切断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道路。第60师在古土里西面展开过程中,其一部在27日对真兴里的美军进行了战斗侦察。 28日黄昏,昨夜进攻柳潭里的中国第79师、第89师,战斗力减弱,正在调整补充中,已无力对第5及第7团战斗群的环形阵地立即进行大规模的进攻。但是,精锐的第58师未受损失,为进攻下碣隅里环形阵地,正在从集结地域出发。昨夜进攻和包围德洞山口第7团F连的第59师,也正准备今夜再次进攻F连并将其歼灭。 28日,第7团第2营营长得到第1团的步兵排和坦克的增援,两次沿下碣隅里至柳潭里道路向德洞山口前进,企图救援第7团F连,但均被占领道路两侧阵地的中国军队所阻止,终于没有成功。第1团第3营也想竭力打通通向古土里的道路,而未能成功。I连的侦察兵,侦察了下碣隅里西南约40公里的红门里方向,但与中国军队一个连以上兵力遭遇而撤回。根据这些征候和飞机的侦察,已经明确下碣隅里被中国军队所包围,必须迅速加强防御。 美军估计中国军队的可能行动 在有居民居住的地区防御时,如何对待居民,如何利用居民获得情报,既是困难的问题,同时也是重要的问题。 担任下碣隅里防御的第1团第3营有这样的经验:他们曾经在太白山脉中的马转里地区,建立包括住有居民的村庄在内的环形阵地,独立地防御17天,有效地利用居民情报,粉碎了共产党军队的进攻。那时,和这个营协同的陆军第181反情报分遣队现在也配属给这个营。 营允许下碣隅里居民自治,镇公所和警察都可以进行各自的业务工作,让他们自己对居民采取禁止进入、保守秘密和禁止外出等措施。进入下碣隅里的居民,要在接受海军陆战队的检查后,带往警察署,接受情报组询问员的调查,然后交给镇公所。从27日早晨派遣2名南朝鲜反情报人员,让他们搜集情报。 这些谍报人员,侦察下碣隅里周围,和中国兵直接谈话收集情报,结果判明了装备良好的中国军队主要位于下碣隅里南面和西面。侦察机也报告了这些地域内频繁活动的情况。推断在此地域内大约有中国军队一个师。28日,这些谍报人员又进一步和中国军队接触,中国军队干部夸耀说:“28日夜占领下碣隅里。”下部P20-21 序言 战史是战术原则的基础,部队训练的依据,也是军人修养的经典。自古以来,有心的军人都努力通过深入研究战史,得到战场的实感,以求在生死关头懂得一个军人应如何行动,或者了解用兵的要诀。 德川时代初期,刚进入元和偃武年代不久,各藩到处都流传着这样的事情:久经沙场的老武士,对未上过战场的晚辈们,用讲战斗故事的形式把实战情况讲给他们听。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同当时的情况差不多。太平洋战争结束后已有20多年,由于特殊的国内情况,战地读物自不待言,战史书籍的出版发行也很不活跃。因此,年轻的军人们即使有阅读战史书籍的愿望,要在市内书店随意买到自己中意的读物,目前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有战斗经验的人在逐年减少,而军人中却每年都要换一批年轻人。从我们学校入学的学员看,上年度开始巳全无参加过战斗的人,因而购买战史书籍的要求便更加迫切了。当然,在我军的各院校里,也都把战史作为重要的教育课目之一进行教学,但这只不过是学员在校期间的教学活动,要钻研战史,还必须更广泛更长期地通过自学进行。因此我认为,无论如何创造一个能随时买到各种战史书籍的环境,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在这样的时候,陆战史研究普及会将古今中外著名的地面作战史,编辑成陆战史集出版发行,确实有着深远的意义。我相信它必定会成为军人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期望以发行本书为契机,在我陆军内部掀起一个钻研战史的高潮。 这部陆战史集,其内容也并不单纯是有趣的战地报道读物,从研究的角度看是战术性的,也大都是专门军事方面的。所以,主要的阅读对象,当然是陆军军人。但是,对于国防以及军事问题只能由军队或军人关心的时代业已过去,现在,国防巳回到全体国民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本书除军人以外,能多得到一个普通人阅读也是好的。 最后应当指出,本校副校长栌山彻夫陆军少将,在繁重工作之余,作为陆战史研究普及会副会长,统管了这部战史集的出版发行工作;本校战史教官室的诸位教官,在百忙的余暇时间,作为陆战史研究普及会共同爱好活动,主要担负了各卷的执笔,对他们的努力,谨表深切的敬意和谢意。 [日]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校长 陆军中将 竹下正彦 1966年6月 后记 至此,“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纂的《朝鲜战争》系列就编完了。 编纂此书大约用了7年时间,谨向在此期间给予指导和支援的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战史丛书编纂委员和战史丛书事务局的各位,以及把利润视为度外大力协助出版发行的原书房表示深深的谢意。 并对长年来爱读本书的各位读者表示衷心感谢。 当初本来预定把到战争结束的情况按同样的节拍收录在这10卷当中,但因为突出表现了一个接一个的想要介绍的史实——相信这在将来会有些什么作用的事实,无奈只好把最后一年间的情况简要地加以叙述。特向至今赐予爱读的各位读者深致歉意,请予见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