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生动流畅、浅切清新的方式和语言来阐释儒家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论语》。但是,本书关注的是揭示出《论语》是如何生成的。书后还附上孔子的生平与创作的年表。
该书兼顾青少年读者的阅读特点,追求语言通俗、简明、淳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之为仁--走进儒家的论语/走进经典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郭勉愈//巩璠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生动流畅、浅切清新的方式和语言来阐释儒家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论语》。但是,本书关注的是揭示出《论语》是如何生成的。书后还附上孔子的生平与创作的年表。 该书兼顾青少年读者的阅读特点,追求语言通俗、简明、淳朴。 内容推荐 本书是走进经典丛书之一。该书一部朴素的语录,是一篇师生的对话,是一首千年的诗歌,它散发出古朴温馨的气息。它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心灵回响,打开它,你会感觉:真理是那么朴实,世界又是那么博大…… 目录 导言: 仁者爱人 一、大哉孔子 二、天下文章——《论语》的文与体 三、诲人不倦——《论语》精粹选析 入门之道——学而篇第一 为政以德——为政篇第二 以礼为本——八佾篇第三 取义与取利——里仁篇第四 什么是“仁”——公冶长篇第五 中庸之道——雍也篇第六 学习的态度——述而篇第七 人的修养——泰伯篇第八 立志与立身——子罕篇第九 孔子的日常生活——乡党篇第十 鬼神与生死一先进篇第十一 心灵的净化——颜渊篇第十二 治国之道——子路篇第十三 君子的品德——宪问篇第十四 君子的修养——卫灵公篇第十五 与人相处的原则——季氏篇第十六 人的本性与发展——阳货篇第十七 塑造人格——微子篇第十八 学与仕的关系——子张篇第十九 如何治国——尧日篇第二十 四、孔门风范 孔门弟子与孔子学说 孔子最喜爱的学主:颜回 “亚圣”孟子 “儒家别宗”荀五 汉高相刘邦与儒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纲五常 鲁壁藏书川 四书、五经、十三经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许慎与《说文解字》 谶纬与对孔子的神化 《颜氏家训》 开成石经 韩愈与需学复兴 五、千古儒流 宋初三先生 北宋五子 程门立雪 理学的集大成看朱熹 三从四德与《女诫》 鹅湖之会 宋代四大书院 二十四孝故事 明太租朱元璋与尊孔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 八股文 清学开山之祖顾炎武 康熙皇帝与崇儒 六、新儒学的崛起 开一代新风的思想家龚自珍 康有为与孔教会 五四时期的批孔运动 历代统治者对孔子后裔的优待 现代新儒学 东亚儒文化圈 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潘 结语:华夏之根 孔子生平与大事纪年 试读章节 一、大哉孔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佚名 古人说:知人论世。耍渎懂《论语》,首先要了解孔子。 孔子是中国第一圣哲。孔子的思想影响塑造了两千年来的中国文明。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田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孔子的远祖是宋围贵族,殷土室的后裔。孔子的曾祖父逃难到鲁国定居,因此孔子也就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祖父名叫伯夏。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做过鲁囤陬邑的地方宫。孔了的母亲名叫颜征存。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理仓廪和管理放牧牛羊的小官。孔子15岁开始发奋学习。他善于取法他人,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们都称赞他“博学”。鲁囡是当时保存商、周文化最多的围家之一,孔子所受教育以及后米形成的儒家思想,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子所处的时代正当东刷后半期,宗旅制度正在瓦斛,家庭制度正在兴起,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动。鲁国当时正处在新旧交替之中,孟孙、叔孙、季孙三大家族争权夺利,甚至迫使国君(鲁昭公、鲁哀公)寄居围外,客死他乡。孔子的儒家思想体系正是在这种变革、动荡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恕走仕途,他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各种政治问题经常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到30岁时,孔子已经有些名气了。开始授徒讲学。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贞、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孔子创办私学,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举动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使平民百姓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鲁昭公二十年(前522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受到齐景公的赏识。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内乱,孔子来到齐国,受到齐景公的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叫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大晏婴阻止。鲁日刀公二卜七年(前515年),齐田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只好逃回鲁同。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住大夫的家臣手中,孔子不愿意与他们共事。直到鲁定公九年,孔子51岁时,才担任了中都宰。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很快升为大二]寇。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二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二桓)势力,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旋(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这项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暴露出来。鲁定公十三年,齐国送给鲁国80名美女,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了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季氏故意不给孔子送祭肉,表明小想再任用他了。孔子于是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困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很尊重孔了,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给孔子发薪水,但并没给他实际的官职。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说孔子的坏话,卫灵公派人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围,前往陈国。因发生误会,在匡城被围困了5天。逃离匡城,又因为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孔子被围困住蒲地。逃脱后,孔子不得不返回卫国,卫灵公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由于卫灵公的态度时好时坏,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因为没有别的去处,又几次回到卫国。 鲁哀公二年(前493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到陈围,在陈国住了3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后,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军队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路上。孔子师徒随身所带粮食吃完,饿了7天,最后子贡想办法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接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弟子冉有的努力下,孔子被迎回鲁国,虽然很受尊敬,但却仍然小被重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孔子病逝,终年73岁。 综观孔子的一生,他年轻时抱着治国救民的宏图大志,积极入仕,但因仕途不顺,中年以后,孔子集中精力开办学校,教授学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孔子的学生们将孔子的学蜕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儒家学派。历朝历代的儒生都遵从孔子的学说,孔子因而也就成为儒家的宗师。具体来蜕,孔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孔子深入研究了历史与现实,研究了政治问题与文化问题,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以仁和礼为核心,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奠定了儒家半说的珲论基础。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人的道德修养,关注人格的独立与完善;具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人民生计,希望实现“仁政”;有显著的人文主义精神,对文化传统格外强调,积极发展文化教育;注重天人和谐、社会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其次,孔子兴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这存巾幽教育史上有开创性的意义。孔子以前,教育由贵族阶级垄断。孔子首先兴办私学,广泛招收弟子,推动了文化下移,使文化得以住民间传播。据说,孔了教育过的半生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孔子总结和创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注重培养学牛的各项技能,教他们学习诗书和六艺,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君子、贤人,最终能够治国、平天下。孔子还非常注重对学生性格和道德的培养。学生们学有所成以后,有的进入仕途,有的授徒讲学。孔子去世以后,弟子们继续传播和弘扬孔子的学说,使孔子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三,孔子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使之成为儒家的经典。 P1-6 序言 导言:仁者爱人 《论语》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自《论语》问世以后,直到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干多年的历史中,《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必读之书。“五四”运动以后,《论语》作为封建文化的代表被当做批判否定的对象,后来虽然产生了新儒学,但儒家文化在中国并未形成新的气候。 当一个社会步入正常发展轨道的时候,往往会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重新进行反思,特别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重新探索。这是人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发现《论语》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所包含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展示。 《论语》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生命力最强大的著作之一。从它结集成书以来,关于它的研究注释著作达三干种以上。过去,《论语》是科举考试的教材,现在我国教育部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里也明确规定《论语》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籍。《论语》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在海外也是广为流传,被誉为东方的《圣经》。法国大革命领袖罗伯斯庇尔在他著名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前不久出版了《论语》的新英译本。2000年各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论语》作为封建时代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具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其中诸如宣扬封建礼教、强化封建等级制度、鄙视体力劳动、宣扬“忠君”等许多历史的糟粕还是应当与其中的精华区分开来,并给予批判的看待。木书作为面向读者通俗系统地介绍《论语》的普及读物,对其中的充满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精粹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对于其中的糟粕给予了扬弁。 北宋名臣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包含着深刻的智慧,这种智慧可以陶冶我们的身心,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启发我们得到生命的真谛,帮助我们进入人生的新境界。 后记 《走进经典》丛书,经过所有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历经两年之久,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为了增强“经典”的生动性和可读性,更好地理解“经典”的深刻思想,本套丛书采用了一些珍贵的图片,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能与部分图片的著作权人及时联系上,恳请各位见书后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时付酬。在此也特别感谢各位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由于我们的水平和能力有限,本套丛书中可能有表述不正确的地方,甚至存在某些错误,期待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我们特别想知道广大青少年朋友对“经典”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盼望着你们的回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24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