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家书精选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曾国藩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曾国藩家书159封,分成“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依据,分为“励志”、“劝学”、“做人”、“居官”、“为政”13类,基本包括了他的家书精华。以上13类,以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分类的依据,基本涵盖了曾国藩以儒家思想严格约束自己的全部内容,是他做人做事、为官为政的精神所在,为帮助一般读者了解他的思想开了方便之门。

内容推荐

《曾国藩家书》公开出版以后,影响很大,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认真读过。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陈列馆,至今还收藏有木刻本的《曾国藩家书》第四卷、第六卷、第七卷、第九卷,每本扉页都有当年的签名——“润芝珍藏”。

本书所选曾国藩家书159封,以儒家所提倡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依据,分为“励志”、“劝学”、“做人”、“居官”、“为政”等13类,基本囊括了曾国藩的生平思想。

目录

励志篇

1.但问立志之真不真耳(与诸弟书)

2.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与诸弟书)

3.苟能立志,人人可做圣贤豪杰(与诸弟书)

4.挺然特立,做第一等人物(与诸弟书)

5.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与九弟国荃书)

6.持之以恒是人生第一美德(与纪泽书)

7.须先立坚卓之志(与纪泽纪鸿书)

8.存倔强以励志(与九弟国荃书)

9.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与九弟国荃书)

10.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与九弟国荃书)

11.务须咬牙励志(与九弟国荃书)

劝学篇

1.看书则专看一书(与诸弟书)

2.读书有一“耐”字诀(与诸弟书)

3.读书是为了明白事理(与诸弟书)

4.不应蛮读蛮记(与诸弟书)

5.看书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与四弟国潢书)

6.读书须懂得“涵泳”二字(与纪泽书)

7.认真读《五经》、 《四书》等十一种书(与纪泽书)

8.读书一怕无恒,二怕未看明白(与纪泽书)

9.应通训诂之学(与纪泽书)

10.论文之古雅雄奇(与纪泽书)

11.图书分类之法(与纪泽书)

12.写信要条理清晰(与国荃国葆书)

13.学字须用困知勉行工夫(与纪鸿书)

14.读书要先认其貌,后观其神(与纪泽书)

修身篇

1.进德、修业可由自己做主(与诸弟书)

2.长傲多言为凶德(与九弟国荃书)

3.戒傲戒惰(与国荃国葆书)

4.戒骄去惰(与四弟国潢书)

5.力戒自诩智识(与国荃国葆书)

6.爱惜名声(与国荃国葆书)

7.对外间指责的自修之法(与九弟国荃书)

8.从畏慎二字痛下功夫(与九弟国荃书)

9.修身之道(与四弟国潢书)

10.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与九弟国荃书)

11.郁怒最易伤人(与九弟国荃书)

12.动气之时要互相劝诫(与九弟国荃书)

13.在自修处求强,不在胜人处求强(与九弟国荃书)

齐家篇

1.宜注意勤、敬、和三字(与诸弟书)

2.不可干预公事(与诸弟书)

3.闻家中喜事(与诸弟书)

4.兄弟要和睦(与诸弟书)

5.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为家教(一与四弟国潢书)

6.不愿家中买田起屋(与四弟国潢书)

7.谨记家教八字(与四弟国潢书)

8.对本县父母官的态度(与四弟国潢书)

9.嫁女不应恋母家富贵(与纪鸿书)

10.戒子弟坐轿(与四弟国潢书)

11.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与四弟国潢书)

12.不可忘寒士家风(与四弟国潢书)

13.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与夫人书)

敦亲篇

1.解楚善叔之困危(与祖父书)

2.恨不能接堂上大人来京居住(与父母书)

3.告九弟回家情形(与祖父书)

4.馈赠贫寒亲族(与祖父书)

5.解释馈赠各位族戚之原因(与国华国荃书)

6.关心家中大小事宜(与父母书)

7.想念堂上老人(与诸弟书)

8.为父母失眠操心(与父母书)

9.关心长辈身体(与父母书)

教子篇

1.教儿子勤俭自持(与纪鸿书)

2.教新妇作羹纺绩(与纪泽书)

3.宜早起,宜有恒,宜重厚(与纪泽书)

4.戒举止太轻(与纪泽纪鸿书)

5.言语举止要稳重(与纪泽纪鸿书)

6.不可从军,不必做官(与纪泽纪鸿书)

7.开辟菜园之法(与纪泽书)

8.勿忘勤俭孝弟(与纪瑞书)

9.应接湘乡修县志之法(与纪泽纪鸿书)

10.不宜妄生意气(与纪泽书)

11.去天津之前安排后事(将赴天津示二子)

12.教子四条(与纪泽纪鸿书)

做人篇

1.做人要虚心(与诸弟书)

2.要做好人(与诸弟书)

3.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与诸弟书)

4.去机巧,求笃实(与九弟国荃书)

5.做人之道(与纪泽书)

6.以廉、谦、劳三字作为自概之道(与国荃国葆书)

7.做人的强弱刚柔之法(与国荃国葆书)

8.危急之时,只有自己靠得住(与九弟国荃书)

9.敢于流血裹创而战(与九弟国荃书)

10.“花未全开月未圆”乃惜福保泰之道(与九弟国荃书)

11.如何广大胸怀(与九弟国荃书)

12.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与九弟国荃书)

13.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与九弟国荃书)

14.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与九弟国荃书)

养生篇

1.早起是长寿金丹(与国潢国荃书)

2.戒酒,早起,勤洗脚(与国潢国荃书)

3.以黄耆党参熬汁可治阳虚(与四弟国潢书)

4.保养之法不在多服药(与四弟国潢书)

5.饭后散步为养生秘诀(与纪泽书)

6.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与国荃国葆书)

7.“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亦是养生之道(与纪泽书)

8.饱看山水,以养身心(与纪泽纪鸿书)

9.养生之法在顺其自然(与纪泽纪鸿书)

10.养身五事(与四弟国潢书)

11.养老不在服补药(与四弟国潢书)

师友篇

1.师友夹持,懦夫也能立志(与诸弟书)

2.现在朋友愈多(与诸弟书)

3.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与诸弟书)

4.与师友交,宜常存敬畏之心(与温弟书)

5.谈友人江忠源事迹(与叔父书)

6.惭对江西绅士友朋(与九弟国荃书)

7.为子弟延师,当请严而有恒者(与九弟国荃书)

8.读此信而不动心者,其人必不友(与国荃国葆书)

9.愧对朋友李元度(与国荃国葆书)

10.为李续宜家筹画三万金(与四弟国潢书)

人才篇

1.用绅士不比用官(与九弟国荃书)

2.将才四大特点(与九弟国荃书)

3.讲求将略、品行、学术(与季弟国葆书)

4.观人之法(与国荃国葆书)

5.留心采访人才(与国荃国葆书)

6.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与国荃国葆书)

7.待降将的宽严之法(与九弟国荃书)

8.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与九弟国荃书)

9.善将兵者与不善将兵者(与国荃国葆书)

10.用人不率冗(与国潢国荃书)

11.奖励、培养人才(与纪泽纪鸿书)

居官篇

1.述升官之事(与诸弟书)

2.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与诸弟书)

3.不存做官发财之念(与诸弟书)

4.尽忠直言(与诸弟书)

5.官场军中白黑颠倒(与诸弟书)

6.无官气,有条理,此乃做官之本(与国荃国葆书)

7.不能为季弟请官(与九弟国荃书)

8.辞去一官半职为妙(与九弟国荃书)

9.不再辞官(与九弟国荃书)

lO.奏折一事,须用一番工夫(与九弟国荃书)

11.为官不可得罪绅士(与国潢国荃书)

12.位太高,名太重,皆危道也(与九弟国荃书)

13.人以官为荣,我以官为苦(与四弟国潢书)

军事篇

1.军中要务数条(与父亲大人书)

2.敌我水师之变(与诸弟书)

3.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不可缺一(与九弟国荃书)

4.进兵须由自己做主(与九弟国荃书)

5.最戒浪战(与九弟国荃书)

6.战前须详查地势(与九弟国荃书)

7.凭壕对击,坚忍不出(与九弟国荃书)

8.惟有一静字可以胜敌(与国荃国葆书)

9.约期打仗最易误事(与九弟国荃书)

10.初扎险地与久经扎定者迥乎不同(与国荃国葆书)

11.既已带兵,则不以多杀人为悔(与国荃国葆书)

12.相机力战一次(与九弟国荃书)

13.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与九弟国荃书)

14.多用活兵,少用呆兵(与九弟国荃书)

15.捻军四种长技与三种短处(与九弟国荃书)

为政篇

1.大乱之世积德而爱民(与九弟国荃书)

2.北上勤王(与国荃国葆书)

3.禁止扰民(与九弟国荃书)

4.八君子辅政(与国潢国荃书)

5.保举太滥是余乱政(与九弟国荃书)

6.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与九弟国荃书)

7.保人亦有不少为难之处(与九弟国荃书)

8.不让外国船搅局攘功(与九弟国荃书)

9.劝沅弟不出山(与国潢国荃书)

10.劝沅弟出山(与国潢国荃书)

11.哥老会之事(与四弟国潢书)

12.湘、淮两军必须联为一气(与九弟国荃书)

13.李鸿章创机器局,为自强之本(与纪泽书)

试读章节

8.存倔强以励志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与九弟国荃书)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糜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

沅弟左右:

十九日接弟十四日缄,交林哨官带回者,具悉一切。

肝气发时,不惟不和平,并不恐惧,确有此境。不特弟之盛年为然,即余渐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但强自禁制,降伏此心,释氏所谓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亦不仅余与弟为然。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降龙以养水,伏虎以养火。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儒释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糜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皆禀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新编五营。想已成军。郴桂勇究竟何如?殊深悬系。吾牙疼渐愈,可以告慰。刘馨室一信抄阅,顺问近好。兄国藩手草,正月廿日。

【译文】

沅弟左右:

十九日接到弟十四日的信,是你交给林哨官带回来的那封。一切都知道了。

肝火上升时,不只不平和,也不会恐惧,确有这种境况。不只是弟年轻气盛是这样,即使像我渐渐衰老了,也常有怒不可遏的时候。但是要强迫自己控制它,降服这样的心情,这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降龙伏虎。龙是相火,虎是肝气。多少英雄豪杰都过不了这两关,也不仅仅是你我兄弟这样。重要的是要稍稍地控制,不使它过分强烈。降龙用以养水,伏虎用以养火。古代圣人所说的熄灭欲望,就是降龙;所说的控制怒火,就是伏虎。佛教、儒教的教义不同,但在节制血气这一点上,没有不同,总是不能让自己的欲望残害自己的身体寿命。

至于倔强这两个字,却不能缺少。功业文章,都须要有这两个字的精神贯穿其中,不然软弱无力,一事无成。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都从倔强二字引申出来。我们兄弟继承了许多母亲的品德,其好处正在于倔犟。如能除去仇恨,的欲望来养身体,多些倔强来激励心志。那么就可以有无限的长进。

新编的五个营,想来已成军旅。郴、桂的士兵究竞如何?很是挂念。我牙疼渐渐好转,可以告慰于你。刘馨室的一封信抄寄给你看。顺问近好。兄长国藩手草,正月二十日。

曾文正箴言

1.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

9.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与九弟国荃书)

“难禁风浪”四字璧还,甚好甚慰。古来豪杰皆以此四字为大忌。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沅弟左右:

接弟十二夜信,知连日辛苦异常,猛攻数日,并未收队,深为惦念。弟向来督攻,好往来于炮子如雨之中,此次想无二致也。

少荃前奏至湖州一看,仍回苏州。此次十六启行,不知径来金陵乎?抑先至湖州乎?“难禁风浪”四字璧还,甚好甚慰。古来豪杰皆以此四字为大忌。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子弹日内装就,明日开行,不知果赶得上否?余启行之期,仍候弟一确信也。顺问近好。兄,国藩手草,六月十六日午初。

【译文】

沅弟左右:

收到弟弟十二日夜里的信,知道你连日来异常辛苦,猛攻几天,还没有收军,深为惦记。弟弟历来督促作战时,喜欢往来于炮火之间,这次想必也没有不同吧。

少荃前面奏请到湖州看看,再回苏州。这次十六日起程,不知道直接到金陵吗?还是先到湖州?“难紧风浪”这四个字还给我,很好,很欣慰。自古以来,英雄豪杰都把这四个字作为大忌。所以男儿自立,必须要有倔强的气魄。只是数万人困在坚固的城池下面,最容易消磨锐气。弟弟能保持数万人的刚强之气而长期不减,这是过人之处,更应该从这点上下工夫。

今天就把子弹装上,明天出发,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我起程的日期,仍旧等待弟弟的确切信息。顺问近好。兄国藩手草,六月十六目午初。

曾文正箴言

1.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

2.故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P24-26

序言

曾国藩(1811—1872)。晚清重臣,湘军创建者,洋务派领袖。对他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蒋介石曾经把他当作老师。毛泽东在青年时代,也很钦佩他,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当然,随着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其中以批评为多。

他出生在湖南湘乡县白杨坪,即今日湖南双峰县荷叶乡大坪村,在衡山余脉的高眉山下。那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当时去一趟长沙,一般要走两天。他家虽有一些薄田,顶多算个小地主,而全无官场背景。但他很会读书,二十七岁考中进士,获得了做官的资格,由此来到北京,进入清政府的权力中心地带。才不过十年时间,在三十七岁(按今天的算法。那时他还差四个月才满三十六周岁)时,就做了二品高官。这在当时也算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难怪他自豪地说,“(湖南人)三十七岁就做这么大的官,本朝尚无一人”。那时,他的志向就是想做清官、做名臣、做学问家。

太平天国起义以后,他因为死了母亲,回家奔丧,而被咸丰皇帝任命为团练大臣。咸丰三年(1853),他开始办团练,在长沙练兵,镇压“土匪”,开了“就地正法”的罪恶先例。咸丰四年(1854),亲自率领由他一手编练成的湘勇出省作战。开始连吃两个败仗,羞愤难当,两次跳江自杀,都被部下救起。然后整顿军纪,卷土再战,很快就从太平军手中夺回武昌,十个月以后打到九江,为清王朝取得自太平军起义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随后有湖口之败,水陆两军被分割肢解成两段四块,开始了坐困江西的日子,连如何死法、如何撰写碑文都想好了。罗泽南死了,塔齐布也死了,都是他最可依赖的大将。咸丰七年(1857),他父亲死在老家,赶紧回家奔丧,逃离了江西那个烂摊子。

咸丰八年(1858)复出。咸丰十年(1860)八月,实授两江总督,大江南北水陆各军皆受其节制,并有祁门大营五次被太平军围攻,差点性命不保。

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湘军攻克安庆。二十五天后,胡林翼病死武昌。第二年,即同治元年(1862)五月,曾国荃孤军进驻雨花台,冒险围困南京。四天后,太平天国青年将领、英王陈玉成在河南遇害。两年两个月后,即同治三年六月,曾国荃攻陷南京,天平天国宣告失败。再过二十七天,曾国藩下令裁撤曾国荃部两万五千人,开始自削兵权。此乃历代权臣坐大后难以割舍之举,实属绝大智慧。

同治七年(1868),奉命调任直隶总督,江南造船所第一艘轮船下水,曾国藩登船试航。同年十二月,在北京陛见慈禧太后。

同治九年(1870)三月,肝病渐重,左眼模糊可见物,右眼几乎完全失明。五月奉命去办理天津教案,担心自己不能活着回来,所以预先给两个儿子写了遗嘱(见本书“教子篇”的第12封信“教子四条”)。因教案而被举国骂为卖国贼。慈禧太后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文武全才,惜不能办教案”,又派李鸿章接替他,再次回任两江总督。

一年八个月后,即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公元1872年3月12日,死在南京两江总督衙门。卒年六十二岁。

他是整个清瓠权力最重的汉臣,兼有四省、六人之军政大权,清朝江南半壁江山都归他节制。但他头脑很清醒,深刻懂得古代中国官场的生存法则,“位太高,名太重;皆危道也”,所以经常写信告诫家人子弟,“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花未全开月未圆”。“上场时当念下场时”。

他一生没有著述,《曾国藩全集》三十册,主要是他的奏稿、书信、日记。其中最被后人称道的。是他的家书,公开出版以后,影响很大。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认真读过他的家书。湖南韶山的毛泽东故居陈列馆,至今还收藏有木刻本的《曾国藩家书》第四卷、第六卷、第七卷、第九卷,每本扉页都有青年毛泽东的签名“润芝珍藏”。

从目前出版的情况来看,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家书卷》收信札1459封,算是比较权威的版本。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收曾国藩写的家书1520封,是数量最多的。两种本子,总字数都在一百万字以上。如此浩大的篇幅,即使只通读一遍,也颇为困难。所以梁启超先生就曾选编过一本《曾文正公嘉言钞》,以方便一般读者了解曾国藩。有鉴于此,我们出版了这本《曾国藩家书精选》。

本书收曾国藩家书159封,分成13类,基本包括了他的家书精华,详情如下:

1.励志篇 曾国藩相信,只要肯立志,帝王将相,圣贤豪杰,人人都可做得到,并以立志和持之以恒为人生第一美德。遇到困难时,“男儿以懦弱无刚为大耻”,更要有“好汉打掉牙,和血吞……徐图自强”的坚忍意志。他的人生观有时是唯心的,相信“富贵由命不由人”,难得的是,他能从实际出发,提出一种辩证的见解:“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有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金丹也。”详见本书“励志篇·7·须先立坚卓之志”。

2.劝学篇 曾国藩是一个书生,靠科举发家,所以他反复告诫家人子弟要读书,并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仍然不出儒家“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的范围。教导子弟读书的方法,常常也蕴含了做人做事的精神:“读书贵精专”,“读书有一耐字诀”,“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一怕无恒,二怕没看明白”,“须用困知勉行工夫”。也能照顾到子弟读书的年龄特征和天赋异同,不做死板、硬性的统一要求。

3.修身篇 曾国藩相信,功名富贵虽然命中注定,但“进德、修业则可以自己做主”,力劝子弟戒骄戒惰,修养身心,“在自修处求强,不在胜人处求强”。

4.齐家篇 旧时,家长对孩子有绝对的权威,但对兄弟的约束力就没有那么大了。曾国藩则能时时告诫家人子弟莫买田起屋,莫干预老家公事,莫忘寒士家风,要兄弟和睦,并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诀勤俭持家,“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5.敦亲篇 曾国藩出身一个大家族,他自己也有四个弟弟,三个妹妹,更不要说各族亲戚了。他在北京做官,以儒家的孝道精神要求自己,自然就想到家中的老人,想接他们来北京小住,也想馈赠贫寒亲戚。旧时儒家思想影响很大,某些人宁可当坏人,也不愿做一个不孝子。

6.教子篇 曾国藩在军营之中,时常不忘写信,教育孩子勤俭节约,不坐轿子,不做官宦富贵之想,还要求儿媳妇烹饪纺织。同时还教孩子做人做事之道,开辟菜园之法。还要求孩子不必追求做官。

7.做人篇 修养提高了,自然就能做一个好人,“去机巧,求笃实”,也要懂得“危急之时,只有自己靠得住”,进而才能“流血裹创而战”、“担当大事”。

8.养生篇 曾国藩只活了六十二岁。不过,他家本无长寿的基因,他一生又心血积亏太过,大概靠精心保养,才能活过甲子岁。要知道,古代中国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二岁。胡林翼也只活了五十岁,所以曾国藩的养生思想也可一观。“早起是长寿金丹”,用极热水洗脚,饭后走三千步,等等。不过,他所强调的“保养之法不在多服药”,须辩证看待,该吃药时也得吃,不宜固执一端。

9.师友篇 曾国藩觉得,一个人要成功,必须要有好师好友好榜样,“师友夹持,懦夫也能立志”,“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极重视对待朋友的态度。

10.人才篇 识人,用人,是成就大事的基础。关于曾国藩识别人才的本事,南怀瑾说过一段话:“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 《冰鉴》这一部书。”所以,曾国藩识人用人的本事也是一绝。“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这是他的观人之法。

11.居官篇 曾国藩的官做得很大了,封了“一等毅勇侯”,只差没封“王”了。最初当官.他发誓“不爱财”。官做大了,他也很清醒,知道“位太高,名太重,皆危道也”,所以天京城一打下来,他就主动自削兵权,以长葆富贵荣华。

12.军事篇 曾国藩以文人带兵,也知道自己的缺点,“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但他仍然找到一套战胜太平军的办法:“结硬寨,打呆仗。”不过,这不是他用兵的全部,更强调“多用活兵,少用呆兵”,也强调“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13.为政篇 曾国藩强调大乱之世,以“爱民为第一要义”,禁止部下忧民,同时也说,“保举太滥,是余乱政”。也不同意外国军舰插手中国自家之事。对于办洋务之自强之本一事,也大力推动。

以上13类,以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分类的依据,基本涵盖了曾国藩以儒家思想严格约束自己的全部内容,是他做人做事、为官为政的精神所在,为帮助一般读者了解他的思想开了方便之门。

此外,这本《曾国藩家书精选》还做了三项工作。1.每一封信的标题,为选编者所加,基本能表现该封家书的主题。2.最有价值的段落,也提炼复制出来,排在家书的开头,便于读者迅速了解该封家书最有价值的内容。3.“箴言警句”可谓精华中的精华,是曾国藩做人做事、为官为政思想的高度浓缩,虽不足以表现曾国藩的思想全貌,但可窥其一般精神。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选编、分类难免不当,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1: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