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美国女画师眼中的慈禧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凯瑟琳·卡尔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美国女画家凯瑟琳·卡尔,20世纪初曾创了两项空前绝后的世界性纪录:她是唯一在中国宫廷之内一连待了很长时间的外国人,又是唯一替尚健在的中国后妃画过肖像的人。本书是她的经典力作,真实地展示了没落前的大清帝国谜一般的宫廷暮霭和迷一般的慈禧皇太后的私密生活。

内容推荐

我最有机会研究的,不是她政治家的一面,而是她作为一个处于私生活中的女人。我喜欢观察她脱去一本正经的表情和改变端坐如仪的姿势之后变化多端的面容。

她的个性是那么有魅力,那么不同寻常,她的声音非常好听,令人完全想象不到她是这样年纪的人。

她优美的手势,以及她的微笑中所蕴涵的魅力,使看的人和听的人都感到莫大的享受。我很难将眼前这位慈眉善目、面貌那么年轻、笑容那么有魅力的贵妇人与1900年以来全世界都在议论的残酷无情的暴君、令人感到棘手的“老”太后联系起来。

她有她偏爱的人,但她绝不允许她们爬到自己头上,也不允许她们干扰自己的判断。虽说她的随从们从来没有当着她的面发表过与她相反的观点,虽说她对他们发表的意见总是十分虚心地加以采纳,但看得出来,没人能强加于她,她有很强的天生的洞察力。她对他们的真正观点一清二楚。

没有迹象表明皇上对太后怀有恶意。他们之间的关系虽因他们崇高的地位而不得不严格地掌握分寸,但似乎也是十分友好的。如果说他对自己的政府因为1898年的政变而夭折并不能完全释怀,但他似乎并不觉得太后对此负有责任。暂时制止了他进步梦想的不是她,而是中国的保守主义。皇上打算向进步的目标急速前进时,是掌握了实权的军机大臣们联合起来,在他面前树起了政变的障碍。

目录

第一章 入宫觐见与我在中国宫廷的第一天

第二章 皇太后陛下的外貌

第三章 摄政王(七王爷醇亲王)府

第四章 皇太后陛下的御座房

第五章 皇后和宫廷女官

第六章 继续画像——太后的宠犬

第七章 宫中的喜庆

第八章 光绪皇帝陛下

第九章 皇上的诞辰

第十章 北京——三海

第十一章 太后的一些特点——二进三海

第十二章 回到颐和园

第十三章 汽艇——半年一度的祭孔

第十四章 宫中的太监

第十五章 皇太后的文学趣味与才能

第十六章 朝会大殿——一些朝廷惯例

第十七章 颐和园内

第十八章 中秋节——绘制太后的肖像

第十九章 颐和园中的一次露天招待会

第二十章 我开始为太后绘制第二幅肖像——宫内画师

第二十一章 来到宫中的欧洲马戏团

第二十二章 宫中习惯

第二十三章 皇太后陛下的烦心事——他的圣诞

第二十四章 紫禁城内廷

第二十五章 北京——开始绘制将在圣路易斯博览会展出的肖像

第二十六章 满人与汉人的一些社会风俗习惯

第二十七章 中国人的送礼

第二十八章 冬天在宫中的一些日子

第二十九章 中国的宗教仪式

第三十章 慈禧皇太后陛下

第三十一章 慈禧皇太后的善举、正义感、奢侈,以及个性

第三十二章 元旦——正式觐见

第三十三章 继续绘制将在圣路易斯博览会展出的肖像——三海的春日

第三十四章 肖像的完成与送出

第三十五章 回到颐和园

试读章节

第二天早晨,我急切地想要赶去等太后兑现她让我画得时间长一些的诺言。昨天的作画过程增强了我将这画进一步画下去的愿望。我们走进皇宫时正遇上太后和皇上早朝后从朝会大殿出来。太后见了我们就停下了,她那一长串侍从女官和太监也随之停下。她把我叫到身旁,抓着我的手,问我休息得怎么样,是否能够开始工作。这问题显示了她的洞察力,因为她从前一天我利用时间的急切和匆忙中看出,工作是我的第一目的。问话时她微微地笑着。我走在她旁边,从朝会大殿一直来到前一天在那里画像的御座房。我们到御座房之后,她宽了衣、喝杯茶,然后叫一个梳头侍女把昨天穿用的衣服和首饰拿出来,准备第二次给我摆姿势。

这一次我对太后挑剔地看了起来。我担心由于我开始作画时感受到的那种异乎寻常的魅力,昨天我对她本人和她的外貌的好印象很可能形成得过于仓促;我想东方环境也许使我目眩神迷,弄得我无法看清皇太后的真正面目,我准备好了大失所望。趁她在宝座上还未坐稳,还未完全准备好让我开始,还未用她精明的目光将我贯穿,还未知道我在看她,我调动我所能达到的洞察力,对她的身体和她的脸仔细端详起来,以下是我所看到的:

头在肩上的位置恰如其分,使身捌匀称得恰到好处;手非常之美,小而优雅,有教养的样子;面部匀称而又构造准确,大大的耳朵,其上部分长得很好;精致宽阔的前额上方乌黑的头发平伏地分成两半;眉毛弯而细长;神采奕奕的黑眼睛十分整齐地嵌在脸上;鼻子高高的,是中国人呼之为“贵”的那种,宽宽地垂直于前额;上唇极为坚毅,嘴较大,但很美,两片灵活的红唇在坚毅的白牙之上分开时,会使她的笑产生一种罕见的魅力;下巴强健,但并不过分坚毅、也无顽固的迹象。要不是我知道她已年近69岁,我会把她看成保养得很好的40岁的女性。因为是寡妇,她不用化妆品,脸上呈健康的自然红晕。看得出在梳妆打扮上,她没有一件不是一丝不苟地精心料理的。外观整洁,加上善于挑选适合自己的颜色和饰物,使她年轻得近乎神奇的容貌显得更年轻。比所有这些外貌上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她看上去对自己的周围有着浓厚的兴趣,又明显地才智过人,这造成了具有异乎寻常的魅力的人格特征。

我对太后的外表审视到这一步的时候,她对侍从说的话说完了,已经在宝座里稳稳地坐好,转过脸来问我画肖像的哪部分。有人告诉我要是在脸部涂上颜色她会很高兴的。我觉得一开始引她高兴很重要,所以改变了加工改善、继续画整个人物的常规做法,一上来就从脸部开始。先尽量修改底线,然后敷上一层薄薄的颜色。作画期间,女官、侍从和太监们来来去去,她也喝茶、聊天,但她好像明白她的头必须保持在同一位置上,要是动了一动,就会歉意地对我看看。我并不希望她太呆板,倒宁愿她稍微动动,而不是泥塑木雕似的。太后像所有东方贵妇人一样,是抽烟的。画像期间太监和公主或是拿来精美的水烟让她吸几口,或者她就吸欧洲香烟。她使用一根长长的烟嘴,从不让烟碰到自己的嘴唇。不论抽香烟还是水烟,她的动作都极为优雅。

一个小时多一点的工作之后,太后认为早上已经做得够多了,我们两人都该休息了。她走过来看她画布上的脸。很明显,一经加上颜色,现在她对它喜欢多了。她站在我身后讨论了一些时候,又说道,她真希望画这脸时可以由别人代替自己给画师照着画,这样她就可以坐在那里眼看它一点一点成形了。她觉得在平面的画布上能表现出脸部的凹凸真是神乎其神。接着她转过脸来对我说道,她知道我站着画了这么多时候,一定是身心都已疲倦了,劝我去我的房间午餐和休息,又说下午我们出去散步之前,她会设法再让我画一次。

我同裕庚夫人母女回到我的房间里,她们是太后指定陪我用餐的。宫内有一个年轻的满族姑娘,父亲在柏林当过随员,能说德语和英语,她也被太后差来和我们一起进餐。这样我就有伴了,能用自己的语言交谈,用餐时也能放松。再说我掌握的一点儿汉语并不足以指挥仆人,或者让他们知道我有什么需要,而她们都是太后的翻译。

宫里的每一餐都是最最奢侈的,一开始二三十盆菜肴就摆到了餐桌上,而面、饭和其他几样食品是从旁边的桌子送上来的。中国人是烹饪艺术方面的高手,中国筵席上的美味佳肴与卢克拉斯的比起来决不会有所逊色。鱼翅、鹿筋、鱼脑、虾子、鸡鸭舌、名贵鱼、燕窝汤,以及许多特别的食品组成了家常的菜谱。没有人能把鸭鹅以至全部飞禽走兽烹调得像中国人那样尽善尽美。他们的汤滋味之浓郁鲜美简直不可企及。外国人初次尝到他们的面包和糕点时,会认为这是他们的食物之中最不可口的,尤其是面包,那是蒸的,而不是烘烤出来的,并不吸引人。但当这金字塔形的东西上那带5个洋红点子的看上去半生不熟的外层被你克服,或确切地说就是咬穿之后,它是很甜、很富于营养的。这用黑面粉做成,因为中国人并不像我们那样认为把面粉加工到精白有什么好处。他们做的奶油黏稠度正合适,味道很好,跟他们的蜜饯一样,通常很受外国人的重视。

皇宫之内,食物是盛在彩绘的高瓷盆里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下子摆上桌面——汤、蜜饯、烧的烤的,只有面条和米饭是例外。中国人的面条和米饭端上来之前一直都放在暖锅里,吃的时候是滚烫的。每人面前放着一只碗、一个小碟和一双筷子。一小方极柔软的布是用作餐巾的。餐桌上从来没有盐。每位客人旁边那小碟子里都放着一种十分咸的调味品,如果需要加盐的话,就把这用上去。中国人认为粉粒状的盐太粗,食品熟了之后就不能再用它来调味了。

他们用餐时很少喝酒,就是喝也只喝一小杯烫热的,大概小高脚玻璃杯那么一点儿。酒从一个银酒壶中倒出来,而银酒壶又放在一个装了沸水的容器中以保暖。他们的酒比我们的味甜、度数高,通常是用花草蒸馏而成的,有一种令人愉快的香气。这些酒的名称有的极富有诗意,例如“玫瑰朝露”、“佛手滴”。因为我是外国人,除波尔多或者勃良第葡萄酒外,总是为我准备着香槟。中国人不喝咖啡,离开餐桌之后,他们喝不加奶或是糖的茶。

P12-15

序言

美国女画家凯瑟琳·卡尔(1858-1938)20世纪初曾创了两项空前绝后的世界性纪录:她是唯一在中国宫廷之内一连待了很长时间的外国人,又是唯一替尚健在的中国后妃画过肖像的人。

她1903年来华,是当时中国海关税务司柯尔乐的姐姐,1903年由美国公使夫人苏珊·康格推荐到颐和园为西太后画像。原定画两次的,结果一发而不可收,一直画了9个月。这期间她大多数时间都在宫里。9个月的宫廷生活不仅使卡尔完成了四幅西太后的肖像,更重要的是为她两年之后出版的此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卡尔的这部书与其他同类作品比较起来,有其鲜明的特色。一是对主要人物西太后、光绪皇帝和皇后,以及种种小事的记载之详,而且完全是亲眼目睹;二是作者由于职业的训练,观察非常细致,又善于捕捉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她笔下的这几个主要人物都给人以形神毕肖的感觉;三是由于作者是应邀到宫里去作画的外国人,并非清朝臣民,所以无须过于拘束甚至战战兢兢,而正是这种轻松的氛围和宾主交流的平等导致了使此书内容得以生动的种种小事件、小冲突。

“柯姑娘”——当时宫廷内外对卡尔的一致称呼——一个美国人给西太后画像,这在当时听起来似乎是异想天开的一件事,所以得以实现,不能不归功于康格夫人。

康格夫人是位富有正义感的女权主义者,她的正义感使她对当时外国人在中国为所欲为的傲慢行为顺理成章地产生了强烈的反感,而西太后作为一位掌握全中国生杀大权的女性,其在社会上产生的作用之大显然是女权运动所敬羡的,由此也就成了她的崇拜对象。

庚子年义和团围攻北京外国公使馆,得到西太后的全力支持,甚至还派军队去助战,使此后她在外国人的心目中形象大坏,而一些漫画更是将她的面目肆意歪曲。康格夫人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想出了为西太后画像、然后送往圣路易斯博览会展出的主意。关于这个,她在给女儿的信中是这么说的:“好几个月以来,我对报上那些有关皇太后陛下的可怕的、不公平的漫画一直很气愤,同时越来越希望能让全世界看到她较为真实的形象。我想到了请求皇太后陛下准许与她讨论关于为她画肖像的事。”

她起初向西太后推荐这一计划时,西太后也并不怎么领情,但后来在她的多方努力之下也就勉强同意了。所谓勉强,就是限定只准画两次,而对于一幅这么大尺寸的肖像画,两次当然远远不够。幸好亲自看画家画了一回之后,西太后来了兴趣,结果两次变成了9个月。这样不但画像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也使卡尔有了写成这本书的可能。

此书对西太后的评价并不客观,有过于吹捧之嫌,卡尔对西太后的个人崇拜显然是其中的一大原因。不过能对西太后作较全面的描述的文献不多,而且大多并非信史,真正能像卡尔这样,通过直接接触而来的并不多见,所以卡尔此书就显得可贵了。

译者的这一译本以前曾出过一版,现在趁重版之时作了一些修改。

译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