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23位作家46篇优秀作品。其中散文有23篇,诗歌有23首。精选了当代最具代表性和时代感的佳作,内容丰厚,风格多样,既能品到青春期的羞涩和躁动、童年时光的快乐与梦想,又能读出城市的喧嚣与寂寞、乡村的纯真与温暖,还有对远古的遐想,对未来的祈望。每篇作品都充满温情,让你欲罢不能。打开它,让你和作家们在这里相遇、相知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特散文/特一代系列/中国新儿童文学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王泉根//高凯 |
出版社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23位作家46篇优秀作品。其中散文有23篇,诗歌有23首。精选了当代最具代表性和时代感的佳作,内容丰厚,风格多样,既能品到青春期的羞涩和躁动、童年时光的快乐与梦想,又能读出城市的喧嚣与寂寞、乡村的纯真与温暖,还有对远古的遐想,对未来的祈望。每篇作品都充满温情,让你欲罢不能。打开它,让你和作家们在这里相遇、相知吧。 内容推荐 “特一代”系列全套六卷,汇聚了中国1960-1979年间出生的106个优秀青年作家的代表作品,分为小说、童话、寓言、散文、诗歌等体裁,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集体推出“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群,展现了目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中坚力量可喜的原创水准。 目录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新潮与第五代的崛起/王泉根 “特一代”系列和“中国新儿童文学书系”的由来/汪玥含 散文 小山特辑 小皮球,皮球皮 小蛋黄,慢点儿 蛇出现在菜园子里 王巨成特辑 看电影不要钱 头发的语言 史伟峰特辑 野鸽子 麦田的颜色 张洁特辑 飞越黄花地 女孩小猴子 陆梅特辑 上学记 林彦特辑 钟声回荡 梨树的左边是槐树 周丹波特辑 孩子的办法 童年的歌唱 晏苏特辑 与你同行 徐鲁特辑 故园风声 “土地街”的下午 盛永明特辑 生命阶梯 石桥下第四户人家 蓝蓝特辑 看麦娘 唱歌的鱼 薛涛特辑 红樱桃的召唤 铁桥那边的林子 诗歌 小山特辑 夜空这本深蓝的书(组诗选二) 王立春特辑 乡间童谣(组诗选二) 刘泽安特辑 麦地少年 诗歌住进村庄 张晓楠特辑 春天经过的路口 青蛙与荷塘的童话 梦中的动物和植物 张怀存特辑 铅笔树 童年的目光 李东华特辑 春天这条小路,太短 少女,打开三月的窗子 思念 罗英特辑 我与自然(组诗选二) 钟代华特辑 我们的六月 海的故事 娜仁琪琪格特辑 我握住的是春天的第一个花苞(组诗选三) 高凯特辑 村小:生字课 女孩 爸爸的小名 徐鲁特辑 无名的墓地 小人鱼的歌 商泽军特辑 秋的抒情诗(组诗选二) 谭旭东特辑 你的笑像一朵葵花(组诗选二) 是后记,但也可以先读/高凯 试读章节 从窗户跳出去,三步两步就可以蹿上山坡,可以捕抓蚂蚱或者采一束刚刚开放的白头翁花……可是,我们这些刚上学的孩子都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一边默写一边听着另一排的大同学大声朗读,对窗外的鸟叫虫鸣毫不在意。 能够读书多不容易啊,我清早必须走七八里的山路,来到山根下这个学校上学,这感觉几乎是甜蜜的。书包是妈妈缝制的一个单肩挎的棉布印花大口袋,里面只装有算术和语文两个课本,和一个盒盖上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铁文具盒。一个教室里,要同时有两个班级在上课,一年级是我们,另一排的大哥哥大姐姐是二年级。两个年级只有一位青年女教师,先教会我们认字写字之后,领读几遍,然后让我们默写,她再去给二年级上课——他们的课文比我们也只多两三行句子,从“我爱北京天安门”扩展到“我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等。教师姓赵,自己也没多少文化,有一次被二年级一个男生的恶作剧当场气哭了。 窗后面的山离教室(一共三间)太近,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山坡的沙土上能溅到窗口里,湿了地面也没人管;旧木窗户根本关不严,玻璃也是破裂的。不一会儿,墙根儿的蛤蟆随着雨声叫起来,雨声还在山坡的灌木间织出哗哗的响声……这也不影响我们大声朗读。下课了,若是雨停了我们就冲到山脚,摇那些落满雨滴的树,互相把对方的头脸衣裳弄湿,开心地大笑一阵子。赵老师一声喊:“上课了!”我们旋即跑回教室,如同一群正飞的麻雀们忽然落下来——又一节课开始了。 上课学习那是奢侈的。大多数时间我们根本碰不着课本,更谈不上有别的书可读,不过是天天的老一套自编玩耍。大一些的学生要参与农民的劳动,锄地,施肥,剪谷穗。当然我每天要帮助父母挖野菜喂猪,上山捡拾柴火,这点儿活计也算不得什么,跑出门到哪个山脚或者庄稼地边上,一会儿就挖满筐回家交差了。放学后与伙伴们聚玩,那真是每天的事情。所以仅仅的一点儿上课时间,能够学写字、学算术,是绝顶享受的新鲜感。小孩子并非不愿学习,对课本其实是很喜欢的。我的课本从来都用牛皮纸包上封皮,使用的方格本子正反面都写满字迹,才换新本子;连边角的空白上也要画点花鸟小鸭星星之类常见物。 我不大敢玩野蛮的游戏。我是从城市搬来的小孩,性格上还不能够完全狂野,去和小伙伴乱追乱抓,不惜弄得鼻子出血指甲劈开。尤其是,有一天我的一个表姐拉着我转圈儿,一甩手把我放开,我的一颗门牙被摔下来满嘴流血,我更知道他们玩耍的厉害了,确实不愿意轻易玩他们的游戏。我喜欢翻线绳、扔猪拐这样安静些的玩法。或者跳格子、跳皮筋这种仅限于女孩子的游戏。但还是有许多时候,我什么伙伴也不找,只一个人在院子里的杏树下拍皮球。小拳头大的皮球,玩起来灵活方便,我会变着花样拍,越拍越快,越拍越高。 皮球只两毛钱一个,皮面无色彩的价格还要便宜一些。而隔三差五妈妈给我买一个皮面有彩色花纹的皮球,本来是为了让我欣喜,可我会因此停拍皮球两天,舍不得让沙土地面磨了彩色花纹。我只拿着皮球看着欣赏,或者在炕上滚动皮球高兴一下就足够了。小皮球真是我的最爱,我舍不得借给别的孩子玩,如果无法拒绝而借出去了,我会着急把它拿回来。睡觉的时候,我把皮球放在枕头边上,好清早醒来就能够看见。 在乡下生活我没有特意买来的别的玩具,只是小小的皮球,父母亲并不拒绝给我买。也不知到底我玩瘪了多少个皮球。 我还非常喜欢布娃娃。从城市下放的时候,我记得自己有一个很漂亮的布娃娃随身带来,那个娃娃穿蓝格子裙子,有亚麻色的头发,眼睛是深棕色的。当大人们把家具从军用卡车上一一搬下来,又抬进房子里时,我坐在大门口的大梨树下看堆儿,我抱着我的布娃娃。由于我屁股底下坐着一把精致的小红木椅子,加上我膝上的布娃娃,是乡下看不见的物件,所以还引来了一帮小孩子围着我看。那时我五岁,胆小又木讷,一声不吭,对围观的孩子们根本不敢打招呼,只任凭他们像打量一只外地飞来的小鸟一样打量我。布娃娃常常是我的怀中宝贝,我抱着它就感到十分安心,好像生活再无奢望。 我的布娃娃怎样没踪影了呢?肯定不会是我自己丢失的,我对我心爱的东西从来都是小心地保管,而且也不会玩够了就扔掉,这个习性一直到我长大成人,我保留我童年的东西,少年的东西,还比如上大学时候的校服,我女儿的小背心……现在我丈夫说我真是个沉重的人,背负旧东西太多,不懂得抛弃。也许是吧。那么我最爱的布娃娃哪里去了呢?我回忆了多次,每每一片记忆模糊。问妈妈时,她三言两语不仅不能够告诉我答案,还让我快灭了这种没用的孩子念头。她不知道我想念我的布娃娃很长时间,没谁知道,也没谁会在乎这件小事。后来,我实在是太喜欢布娃娃,乡村又买不到同样的,就自己用两只袜子和一条毛巾,卷成一个布娃娃状的“娃娃”,妈妈一边指给邻居看我手巧,一边粗心地笑我从小愿当“妈妈”。 可是我觉得布娃娃丢失,也许跟妈妈有关。妈妈对农民过于热情,她曾经带我到一亲戚家串门时,当场把我身上的衣服连脱两层,给没有秋衣穿的那个孩子穿上,只给我留一层遮体的单衣。妈妈说我们可以走路回家,走路就身体发热不冷了。那是足有三十华里的山路,妈妈让我跟上她的脚步快走,如果我走得慢了,她就拉着我的手疾走。我确实不觉得冷了,可到了小镇上我走不动了,寸步难移。妈妈挎一筐人家送的酸梨自己也累得不行,不可能背上我走路。所以,妈妈决定先把我放在小镇上一个小工厂里,托一位同村的熟人照看我,让那人下班时用自行车驮我回家,她则步行提前走了。 黄昏了,我不见那个妈妈托付的熟人来找我(那人把我忘了,一个人骑车回家了)。我在一个大沙堆旁边又饿又冷,成了一个被忽略不计的小东西。我有些害怕。后来我不等了,独自离开小镇往依稀记得的家的方向走去。 我记得小镇和村庄之间有一条河,我想只要过河了我就可以回到家。但是走出镇子很远看见河水时,我犹豫了。河水湍急,河面上没有别的桥,只有一溜儿石块铺在河水中,一块一块踩着,可通向对岸。但石块之间间距很大,我估摸一下,我的步子根本跨不过去,而且有的石块看起来不稳也不平。我在河边反复琢磨怎么过河,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顺利过去。天黑下来,我忽然害怕起湍流的河水,更不敢过河了。于是,转身返回小镇上。到了那个小工厂妈妈指定的沙堆旁,我大哭起来……哭声引来了几个工人,其中一个年岁很大的人开始问我父母是谁,家住哪里。我说不出村名,但我父母的名字他知道,我们家是下放户,村里人都知道我父母。正好他也是同村的,于是他用自行车驮我回到了家。妈妈见到我被老人家带回,才明白她所托付之人的失误。那天夜间妈妈问我在小镇上做了什么,我说了要自己过河的事情,妈妈倒抽了一口冷气——那条湍急的河流对岸是通往另一个村庄的!与小镇之间相隔的不止一条河流,而我要过的河正好与我们的家是相反的方向。 P3-6 序言 考察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原创生产与发展思潮,首先应将今天的文学外部生态环境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的外部生态环境做一比较。我认为今日中国文学外部生态环境最大的变化有以下三点: 第一,是充分的市场化。今天的文学是在充分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包括作品生产、编辑出版、传播推广,以至读者的选择与阅读等,都深受市场经济、商品化的影响。而在80年代,中国还是计划经济的体制。今日世界“市场的逻辑”正在缜密地对接着“欲望的逻辑”。资本集团通过虚拟化更加集中,大众则通过虚拟化日益成为“无差别的大众”。 第二,传媒手段的多样化。80年代的主流传播媒体是纸质的图书报刊,而今天已进入网络时代,新的媒体文化不断涌现,它包括互联网、电子邮件、博客、播客、电视、电影、手机、音像、网络游戏、数码照片等,世界已真正变成了“地球村”。今天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对文化已有多种选择的便利,“文学”在多媒体的冲击下,面临巨大的挤压与挑战。无孔不入的影视动漫网络游戏使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远离阅读体验。 第三,更为宽松自由的外部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使作家的创作有了更多的审美选择与精神自由。“70后”、“80后”出现的新一代作家对文学价值、文学观念有他们自己的理解,个人化写作、自由撰稿人已成为一种常态,这在20世纪8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新世纪文学包括儿童文学正是在对以上这些文学外部生态环境的种种变化由不理解而逐渐理解,由不适应而逐渐适应,由不习惯而习以为常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出低谷,走出困境,走出一条新路的。我们必须看到:今天的儿童文学与二十年前的80年代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我们在80年代不同意用五六十年代的眼光(如“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来看待和要求80年代的少年儿童与儿童文学一样,身处21世纪的今天,我们同样应警惕用80年代的眼光来看待和要求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与儿童文学。还是那句老话: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的姿态来观察和审视新世纪的儿童文学。 那么,今日中国儿童文学的状况究竟如何呢? 我的总的评价是:我们已经走出了90年代后期以来的低谷与困境,一个多元共生、充满希望的新世纪儿童文学新格局正在形成。 第一,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生产已呈现出“东风压倒西风”之势。 9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初,我国儿童文学的出版状况一直是引进大于原创,《哈利·波特》《鸡皮疙瘩》以及日本、韩国的动漫、卡通,还有口袋书,可谓铺天盖地,国内原创作品出版艰难,儿童文学一度面临迷茫,不知风从哪里来,该往哪里去。经过广大儿童文学工作者的艰苦打拼,从2003年起,这一局面终于得到了扭转。据国内权威的图书发行调查机构“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统计,现在国内本土原创少儿类图书在我国小读者中受欢迎的程度已高于国外引进版,国内原创儿童文学的图书码洋已经占到整个少儿图书市场近半的比例。“东风压倒西风”,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质量也已经超过西方,但没有一定的数量也就没有所谓的质量。在原创作品数量持续攀升的情况下,追求质量自然应是我们持之以恒的方向,儿童文学作家尤其是那些畅销书作家,特别需要集中精力打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之作。 …… 幻想性儿童文学是新世纪原创儿童文学的一道特殊风景线,如上文所说其主体作家是“70后”、“80后”、“90后”的年轻群体。一个十分喜人的现象是,当前已有一批儿童文学作家投入到幻想文学创作中来,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如上海殷健灵的四卷本长篇《风中之樱》,辽宁薛涛根据本土传统神话演绎的《精卫鸟与女娃》《夸父与小菊仙》《盘古与透明女孩》,云南汤萍的“魔界系列”、“魔法小女妖童话系列”。特别是一向以现实主义儿童小说见长的著名作家曹文轩,最近也倾情投入了多卷本幻想小说《大王书》的创作,其中的第一卷《黄琉璃》已由接力出版社出版。这些作品为新世纪原创儿童文学注入了一股飞翔、透明的诗性元素。 以上就是我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现状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审视,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我的一种角度。我相信,多元共生的新世纪儿童文学,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引领未来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而第五代作家的崛起以及他们走向更为深广的审美世界的追求,则让人们看到了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繁荣的可能。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精心编印出版的这六本“特一代”系列——《特小说》三卷、《特童话》二卷、《特散文》一卷又赋于了这些作品别致而市场化的名称和特征,正是见证并预示着这一代作家迅速崛起并必将做出更新更大的成就的象征! 后记 一 我相信,一些读者可能要先从后面打开这部书,因为一些读者的确有这个阅读习惯,所以我必须先给这些倒着读书的人努力展示这部书美丽的背影,再让那些从前面读书的人到头来顾盼不已、爱不释手。 一部美丽的书,书中的一个美人儿,在读者中肯定有很高的“回头率”。 二 儿童文学,薪火相传,代代有人。 这是一部正被广大读者追逐并热爱着的中国第五代儿童文学名家精品力作集,是已经从哥哥姐姐成为叔叔阿姨但仍然守望着另一代人成长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的一代中青年作家的才情精华。 “第五代作家”,是中国第一位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王泉根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王泉根先生认为,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拥有五代作家:第一代以叶圣陶、冰心、茅盾为代表,他们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光荣的拓荒者与建设者;第二代以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贺宜为代表,他们是经历三四十年代革命与救亡岁月的儿童文学主力军;第三代以金波、葛翠琳、任大霖、孙幼军为代表,他们形成了中国专业儿童文学作家队伍;第四代以高洪波、曹文轩、秦文君、班马、沈石溪、张之路、董宏猷、孙云晓、周锐、冰波、刘健屏、郑渊洁、郑春华等为代表,他们是在80年代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批新锐作家,进入90年代已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项梁柱。比他们更年轻的则是90年代出道的“第五代”。第四代与第五代是跨世纪的一代,发展繁荣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重任,已历史性地落在他们肩上。 王泉根先生这一正在构建的划代之说,提醒了我们尝试为读者打造这样一部快乐大书的念想。 三 因多元而见特别的“第五代”已经崛起,且如日中天。正如王泉根先生所言:这些被称为“第五代作家”的年轻作家,如今正在成为中国儿童文学最具创造力与号召力的群体。 本书关注的正是已经同时担负起这一荣誉和责任的1960年至1979年之间出生的颇有影响力的“特一代”儿童文学实力派作家。其中的佼佼者,基本都在本书中集合列队,共105人。我们的理念是“一个都不能少”,但令人遗憾的是,因为通讯不详一时无法联系,仍有陈昭庆、萧萍、尹慧文、赵静、李季、张留留、周伟、陈丽虹、李君成、王秀颖、王然众、顾箫、郑实、金呖、李德民、高碧琼、周志勇等一些同样进入我们视野在文学的星空熠熠闪着光芒的本代作家未能在本书中露面。 尽管如此,这部书仍不失为一部里程碑式的中国跨世纪一代儿童文学作冢的精神大典。 四 一个人的视力可能难免失之褊狭和短浅,但如果几个人一起共同放眼嘹望,摄取的肯定是一幅辽远和宽阔的景致。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由三个不同审视角度的人共同发现和聚焦而构想的大书。第一个人是王泉根先生,他有一双睿智的学者的目光;第二个人是必然邂逅的汪玥含,她有一双敏锐的出版人的目光;第三个人就是同时栖身于为成人和未成年人写作诗歌现场的高凯——我,自称带着一双新奇的目光。这里,我无意炫耀我们三人的聪明才智,以及这本大书即将产生的学术成果,我只想点明这部大书是一个不同视角和趣味的绝妙合成:三维立体的中国第五代儿童文学巨幅全景画卷。 我更不是在有意抬高这部书的出版意义,我只想从编者的角度给这部书一个准确的定位。 五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国作家协会于2007年5月8日至8月8日举办的鲁迅文学院第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儿童文学作家班),是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它的意义不仅是在建国后首次集合了以第五代作家为主的53位儿童文学作家这样长时间地研习儿童文学,更是极大范围地照亮、激励了一代儿童文学作家的精神理想。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是我写诗26年来经受的一次重大的文学洗礼。这套书选题的创意,恰是诞生于我在本届作家班学习期间课外与王泉根、汪玥含之间的灵感碰撞。 但是,本套书并非本届作家班作家的作品合集,这样的一个合集在我们作家班结业前夕已由我和汤素兰担任主编、由接力出版社打造了一套三本的精美的丛书奉献给了读者,而现在的这套书,则是我们走出鲁迅文学院后更大视野的全国性扫描遴选出的作家作品集结,作家班的一些作家同学由于本书体例的限制,未能进入本套丛书。我们的想法是,这些作家应该在另外一个方队里或另外一个时机中接受读者的检阅和致敬。同时,话又说回来,这套丛书只是一次季节性的采集,我和王泉根先生,或者其他更为优秀的选家,还会继续在遍地芬芳的儿童文学的原野上热切地驻足守候和嘹望。如不嫌弃,我本人很乐意把这件似乎应该由蜜蜂来做的甜蜜的采集工作继续下去。 作为本届作家班的班长,我非常感谢我的这些作家同学,因为当初正是他们对我的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成为我介入童书创意和编纂的精神引力和动力。 六 这部大书,涉及儿童文学作家的三个创作层面:少年文学、儿童文学和幼儿文学。版式颇有创意,不论名气大小,一人一个特辑,就像一人一个小木屋,里面陈列着主人的一切,既有作品,又有照片、文学主张和作者简介。 丛书所收作品的体裁,包括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童话和寓言,而且作家们一人一个面孔,可以说是志趣不同、风格各异。 我们呈现的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同时,这又绝不只是一部孩子的书,应该是老少咸宜,恰如高洪波的一句名言: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9到99岁的人都能阅读。 七 承蒙在编的各位作家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才得以成就此书。我为此一直心怀谢意。催促资料过程中,在发给每一位作家的手机短信后面,我都有一句由衷的“高凯叩谢”,这里我想通过这篇后记再一次群发给天南地北各位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高凯叩谢! 本丛书选题确立后,作家班上的张洁、杨绍军(少军)、李学斌等同学在校外入选作家的圈点上也做了积极的推荐工作,使我们的编纂方案更为缜密和周到。甚为感谢。 丛书的前期编辑工作,是我从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结业离京前后在我的文学根据地兰州完成,甘肃省文学院的袁静、席晓辉协助我做了大量分外烦琐的电脑操作工作,太辛苦啦,同样衷心致谢! 八 最后,我要告诉每一位拥有此书的读者童话王国里的一个秘密:魔女作家王一梅把她的那篇经典童话《书本里的蚂蚁》里那个黑蚂蚁,也偷偷放在了这部丛书的某一册某一页某一段某一行;这个字一样的黑蚂蚁,和那些黑蚂蚁一样的字,会在这部丛书里自由地走动,每天都编出新奇的故事……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我国特别一代儿童文学作家一次精彩纷呈的集体亮相。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心系孩子的赤诚情怀、生气勃勃的创作姿态、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不拘一格的艺术追求拍手叫好。他们是我国新世纪儿童文学更大繁荣的希望所在。 ——束沛德 一代人的儿童文学展示,斐然成章,蔚为大观。 ——金波 播下一粒快乐的种子,收获一棵幸福的大树! ——张之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