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两岸三地)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第一次合作努力的成果。它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进行现象学的探讨。它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什么是现象学精神?它能否以及如何与中国人文精神相结合?
现象学与政治哲学
胡塞尔的国家哲学
“超在”的扩展:列维纳斯伦理学的政治哲学维度
技术、政治世界与本真生存
从生活世界到公共领域——现象学的政治哲学转向
阿伦特“多元性”概念的哲学意涵
城邦内的“政治争吵”与原初的区一分着“共属一体”
——从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而来,对“诗与哲学之争”的准备性分析之三
现象学研究
欧洲以外的哲学
自我的历史
——胡塞尔晚期时间手稿和《危机》中的“原-自我”
作为先验视域世界
作为时间化的对象构造与存在筹划
——论胡塞尔对象类型的时间构造与海德格尔存在样式的时间筹划
硕士、博士论文精要
关于德里达《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的思考
“身体”开展的“世界”
——新现象学身体与情景更论关联初探
超越论逻辑:胡塞尔对康德的批评
——兼论传统逻辑、现代逻辑与胡塞尔超越论逻辑的差异
现象学评论
“文革”以后的中国大陆海德格尔研究状况
现象学美学在中国
评《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念》
资料
2005-2006年中国现象学研究论文与著作统计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