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重点全面剖析名人未解之谜的书籍。编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力图从最新的视角来解读名人的成败功过。本书选取了在世界历史上影响较大的近百位名人进行介绍,涉及政治、哲学、科学、音乐、文学、宗教等诸多领域,还有一些永远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的罪恶人物。全书分为两卷:外国卷和中国卷。外国卷分别从皇家风云、名人轶事、元首谜团、钉在耻辱柱上、身份传说的真伪、奇异死亡谜团、历史陈迹七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中国卷分别从历代皇室疑云、古今将相今何方、名人奇事、红颜引祸水四个方面进行叙述。它们都将深入挖掘藏在其神秘表象背后的历史玄机,使读者对隐藏在名人身上的秘密有更深的思考和了解。
本书通过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历史名人,从身份传说探真相、是非功讨后人评、归宿遗物细考订等方面,对近百个世界名人未解之谜进行全面剖析,深入开掘其神秘表象背后的历史玄机,使读者从名,人身上体验生存谋略与成功智慧,从名人光环背后解读成名成家的真正秘诀。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为你提供更广泛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与想像空间。
拿破仑是怎么死的?
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1814,1815年),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1815年,被欧洲反法同盟在比利时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之后,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在岛上去世。时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一个谜团。
1821年5月5日17时49分,被流放到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与世长辞,法国当局随后宣称这位皇帝死于“心血管疾病”。但是很多人都怀疑这种说法。所以,近二百年来关于拿破仑的死因产生了很多说法。
说法一:死于砒霜中毒
20世纪50年代,瑞典牙医和毒药专家佛舒伍德发现了一本由随拿破仑一起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的仆人写的日记。日记上说拿破仑去世前“经常失眠,腿部肿胀无力,掉头发,偶尔抽搐,总是觉得口渴”。专家在对日记进行仔细研究后认定,以上症状均与人服食砒霜后的病症相似。随后佛舒伍德运用现代技术检测拿破仑的头发,他发现越是接近头发根部,所含的砷就越多。一般人头发中含砷量极低,因为砷是一种有毒的化学元素,而它的化合物——三氧化二砷就是砒霜,砒霜是剧烈的毒药。拿破仑头发中的含砷量比正常人头发的含量高出四十多倍。后来,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法国巴斯德大学又对拿破仑的一根头发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砒霜。这一结果再次证实了拿破仑“中毒”的说法。
但是也有专家对此说法表示了怀疑。据历史记载,拿破仑是个非常谨慎的人,时刻保持着高度的戒备心理。甚至在去圣赫勒拿岛的船上,也拒绝随意享用自己喜欢的食品。他要让大臣们亲口吃过一小时后,才开始品尝。如此小心谨慎的拿破仑怎么会轻易中毒呢?而且究竟是谁下的毒?
对于这一说法又有几种推测:
猜测一,谋财害命说。
这个下毒的人名叫查尔斯·蒙托隆。据说蒙托隆当年是拿破仑的好友,利用这个身份,他秘密在其饮用的酒里放了砒霜。据当时文件记载,拿破仑在其遗嘱中为蒙托隆留下了价值二百万法郎的金币。英国史学家钱德勒认为这个说法非常可信。因为他在蒙托隆后代家中的文件中发现,身为律师的蒙托隆当时已经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所以蒙托隆产生了“提前获得拿破仑遗产”的想法。
猜测二,有人说拿破仑死前并没有吃过砒霜,也没有人用砒霜谋害过他。那么砒霜是如何使拿破仑中毒并死亡的呢?有人认为当年囚禁拿破仑的房间里,四周墙壁上贴着含有砒霜成分的墙纸。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墙纸会产生一种含有高浓度砷化物的气体,以致使这问屋子里的空气受到污染。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终于使拿破仑患上慢性砷中毒而死亡。
说法二:死于胃溃疡,这也是法国官方的说法
有科学家根据当时的验尸报告、拿破仑身体情况备忘录、当时证人证词以及拿破仑家庭医疗记录,认为胃肠出血是拿破仑死亡的直接原因,拿破仑当时已罹患胃癌晚期。因为最初验尸报告指出,拿破仑胃部存在两处溃疡损伤:一处是大面积损伤,一处损伤则已穿过胃壁、触及肝脏。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罗伯特·金塔和他的同事把拿破仑的胃部损伤与五十名良性胃溃疡患者和五十名胃癌患者的胃部损伤做了对比。他们认为,拿破仑的胃损伤是癌性的,是胃癌晚期。科学家认为,拿破仑死前不仅罹患胃癌,病情还非常严重,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拿破仑的父亲也死于胃癌。不过,科学家认为,拿破仑本人的胃癌并非由遗传因素造成,而极有可能是由胃溃疡造成的细菌感染引起。
说法三:反对者谋害说 还有一些历史学家宣称,蒙托隆是法国保皇党和英国的“走狗”,这两派力量都希望他能“尽早除掉拿破仑”。当年为了防止拿破仑从南大西洋逃跑,英国还派遣了一支舰队和五千名士兵来监视圣赫勒拿岛,每年光军费开支就高达八百万英镑。有人称,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八的兄弟阿图瓦公爵指使下,蒙托隆多次阴谋杀害拿破仑。阿图瓦公爵作为王室继承人,担心拿破仑复出推翻君主政体,所以非常热衷支持暗杀他的行动。不过,也有历史学家表示,蒙托隆参与暗杀拿破仑的说法是没有确切证据的猜测,因为“他根本没机会接近拿破仑的酒杯”。
说法四:为“爱”中毒说
这种说法则与前两种说法恰好相反,提出此说法的历史学家正是当年投毒者的后人——弗朗索瓦·德·孔戴·蒙托隆。近三十年来,弗朗索瓦一直对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度过的最后日子进行潜心研究。他提出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一本手记。这本手记记载了关于他的祖先和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生活的情景。
手记中说,伯爵在圣赫勒拿岛上经常给拿破仑吃含有小剂量砷的药。伯爵说,他此举不是为了暗杀拿破仑,而是出于“爱”。他希望通过给拿破仑服食毒药,使“伟大的皇帝”发病,身体日渐衰弱,从而最终促使狱卒能允许拿破仑返回欧洲大陆接受治疗。那这个伟大的计谋为什么最终没能实现呢?历史学家德·孔戴·蒙托隆推测,拿破仑一直认为自己胃部有肿瘤,为了减轻胃部疼痛经常服用止痛药,从而使止痛药与砷发生了致命的“化学效应”,而使他命丧黄泉。
说法五:死于灌肠医疗事故
美国病理学家又有新发现,他认为拿破仑死于一名庸医导致的灌肠医疗事故。史蒂文·卡奇是旧金山法医检验部的法医病理学家。他认为,拿破仑生前出现胃部不适及肠痉挛等症状,而他的医生工作热情“过高”,天天用灌肠的方法缓解症状,导致拿破仑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引起心律失常而亡。
卡奇分析说,医生当时用了非常不卫生的、像大注射器一类的器械,把通常用来引发呕吐的酒石酸氧锑钾注入拿破仑口中。拿破仑因经常呕吐,体液中的钙离子大量丢失,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医生又给拿破仑使用了600毫克大剂量的氯酸汞导泻剂,使其本已偏低的体内钙离子水平再次“一落千丈”。
在这种“野蛮”治疗下,叱咤一时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仅两天就一命呜呼了。但是这种说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拿破仑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也许将一直被人们讨论下去。
P12-15
一本好书可以带给我们无尽的乐趣和享受,一个名人的事迹可以给与我们终生的启迪。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关注着名人。名人不但为世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留下了众多鲜为人知的秘密。从古至今,不论是政客帝王、文人骚客还是音乐家、艺术家都是被人崇拜的对象。他们都是被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影响深远,他们的话语被当作座右铭永远让后人受用。人们对于他们的故事听之不厌,对关于他们的秘密更是喜欢探讨钻研。而破译这些秘密,不但让我们对名人的过往有更深刻的了解,而且对寻找历史发展规律,发掘事实真相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名人的思想、性格、行为、最终命运等都有让我们疑惑的地方。如著名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为何会掌握和他身份不相符的丰富知识呢?有人说屠杀了六百万犹太人的希特勒却是犹太人,这可信吗?东方之女——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究竟被谁杀死的?有人说一直被看作是五大三粗的张飞其实是能书能画的美男子,那么,千百年来人们不就一直“误解”了张飞了吗?被千人万人唾骂的妲己真是一代妖妃吗?这些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解开或得到统一的答案,终于成了不解的谜团。为了让广大读者详尽地了解这些不解之谜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并在阅读中掌握有关名人的更多信息和知识,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我们组织编写了《世界名人未解之谜》。
《世界名人未解之谜》是一本重点全面剖析名人未解之谜的书籍。编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力图从最新的视角来解读名人的成败功过。本书选取了在世界历史上影响较大的近百位名人进行介绍,涉及政治、哲学、科学、音乐、文学、宗教等诸多领域,还有一些永远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的罪恶人物。全书分为两卷:外国卷和中国卷。外国卷分别从皇家风云、名人轶事、元首谜团、钉在耻辱柱上、身份传说的真伪、奇异死亡谜团、历史陈迹七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中国卷分别从历代皇室疑云、古今将相今何方、名人奇事、红颜引祸水四个方面进行叙述。它们都将深入挖掘藏在其神秘表象背后的历史玄机,使读者对隐藏在名人身上的秘密有更深的思考和了解。
本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依据对国内与国外名人之谜的喜好进行阅读,可以从中国卷和外国卷两方面进行浏览,也可以从任何一节看起。方便快捷,科学实用,也充满时尚和艺术气息。同时结合相关图片为读者打造一个多色的阅读空间,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难免有些疏漏,还望读者批评指教。
编者
2009年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