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在这悠久漫长的历史中,发生了无数次的朝代更替,战争灾难,可谓沧海桑田,世事变幻无穷。在这一幅幅历史画面中,呈现给我们最显眼的是一张张活灵活现的面孔。正是那些睿智、坚强、勇敢、爱国的人们,在他们的努力和带领下,才造就了伟大的中华历史,和今日依然强大的中国。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时至今日,中华民族出现过无数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他们影响着世界,影响着人类的文明的进程。但《中国名人成长故事》(作者范支户)所选人物,仅仅是沧海一粟,难免挂一漏万,但也足以与大家共勉。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时至今日,中华民族出现过无数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他们影响着世界,影响着人类的文明的进程。但《中国名人成长故事》所选人物,仅仅是沧海一粟,难免挂一漏万,但也足以与大家共勉。
《中国名人成长故事》(作者范支户)收录了《自强不息的曾巩》;《近代警醒中国第一人——林则徐》等故事。
公元前99年,匈奴单于率20万大军入侵中原,接连攻克汉朝西北方的上谷、五原、酒泉地区。在这危急时刻,汉武帝派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反击匈奴。结果汉军被围在两狼山,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派人回朝求救。汉武帝派西汉名将即李广之孙李陵率五千步兵策应李广利。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抵达两狼山后,夜袭匈奴中军大营,火烧匈奴营帐,匈奴军一时之间乱成一团。李广利由此得以冲出匈奴重重包围,返回中原。南还时,李广利先走,李陵带兵断后,将至燕门关外,不料遭遇三万匈奴骑兵围堵。李陵寡不敌众,五千精兵只剩十几人。看着越围越深的包围圈,看着伤痕累累、赤手空拳的部下,李陵不由得泪流满面,道:“全军覆没,还有何面目去见汉武帝?只能日后见机立功了!”说罢,下马向匈奴投降。消息传到西汉朝廷,朝野震惊,汉武帝盛怒之下,召集群臣廷议李陵的罪行,同时表示要杀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孩子,以惩罚李陵。大臣们也都痛斥李陵贪生怕死,不该投降变节。这时,太史令司马迁站了出来,替李陵辩解说:“李将军以五千步兵,昼夜兼程,不顾疲劳,连夜偷袭敌营,救出主帅李广利,已完成皇上所交给的任务,应是大功一件。回兵时陷入敌兵重围,以五千步兵,剿灭万余匈奴骑兵,对得起天下人了。如果不是孤军奋战,弹尽粮绝,李将军绝不会投降的。再有,李将军未必会真降,或许日后会找机会,报答皇恩。”司马迁这一番话更加激怒了汉武帝,武帝质问道:“你的意思是我派李陵出兵就错了?对李陵亲属也不该处理啦?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不容司马迁分辩,直接把他打人监牢。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同时处司马迁以宫刑。在当时,对一个男人来说,遭受宫刑是奇耻大辱,既污及先人,又见笑于亲友。司马迁在狱中,饱受折磨,几次三番想要了断自己的性命,可是想到自己还有一件未了的心愿,就和血咬牙忍辱负重挺了下来。
那么,司马迁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呢?
原来司马迁出生史学世家,祖先世代在朝廷为史官,作为西汉史官的父亲司马谈,希望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写出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来,以便让历史的变迁晓谕后世。但这种巨著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在司马迁很小的时候,司马谈就教司马迁读史书,向他讲述历史故事,有意识地培养他的史学兴趣。在司马迁10岁时,司马谈将他带到京师长安,让他跟随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大儒伏生和孔安国学习,在名师启发诱导下,司马迁获益匪浅。司马谈还让司马迁在读书之余,关注朝政大事,用史学家的眼光去关注时代的变迁。这个时候,正是汉王朝国势最为强盛的时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昌盛,代表民间文化的汉乐府建立,张骞出使西域,展开汉朝的外交史,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都给年幼的司马迁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司马迁20岁的时候,司马谈又让司马迁游历汉朝历史文化浓厚的地区,同时,让他开阔眼界,搜集史料。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了最南边的会稽郡,在这里看到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遗址,亲身感受了古代越国文化的发源地;又折回长沙,感受古楚国的风韵,并特意来到泪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继而又到鲁国的曲阜,这是大圣人孔子的故乡,他在这里仔细考察了孔子讲学的遗址;然后他还来到汉高祖的故乡沛县,听父老讲述刘邦起兵反秦的英雄事迹……经过长期的游览和考察,司马迁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胸襟,获得了大量书籍以外的历史知识,搜集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逸闻轶事,记录下许多当地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为他从事历史写作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然而当司马迁游历归来后,父亲司马谈已病人膏肓了,但他想写一部史书的愿望还未实现。弥留之际,他握着司马迁的手说:“我们家先祖,在西周时期就是史官,可以说我们家是史学世家。今大汉兴盛,海内一统,对于这些明主贤君、忠臣仁义之士,我作为史官没有将他们记录下来,我真的没脸去见列祖列宗。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完成我未了的愿望。”听到父亲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司马迁哭着答应道:“孩儿虽然愚笨,但一定尽我所能,写出一部贯通古今的历史,请您放心。”P1-3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在这悠久漫长的历史中,发生了无数次的朝代更替,战争灾难,可谓沧海桑田,世事变幻无穷。在这一幅幅历史画面中,呈现给我们最显眼的是一张张活灵活现的面孔。正是那些睿智、坚强、勇敢、爱国的人们,在他们的努力和带领下,才造就了伟大的中华历史,和今日依然强大的中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坚强、勇敢的民族,他们辛勤的耕种、劳作,崇尚读书、吟诗,和邻邦真诚淳朴的交流、通商,那些数以千万亿计的劳苦大众,是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史。其中一些睿智聪明的,富有坚持不懈精神的人。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以不同的优秀品质,为当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当时和后人学习和尊敬的楷模。
在这些历史文化名人中,我们看到了艰难著史的司马迁。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以坚韧不拔的超人毅力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少年时期的司马迁学习就十分认真刻苦,青年时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任职。他的父亲司马谈为主持史书编写的太史令,父亲去世后,司马迁接替父职做了太史令。同时继承父亲遗志,开始编写《史记》。后来司马迁因为替败将李陵辩护,而触怒了汉武帝,被判宫刑。为了完成父亲遗志,司马迁忍辱负重,出狱后发奋著书,成就了不朽名著——《史记》。司马迁因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的名言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我们塑造了一座坚毅的丰碑。我们又看到了奋发图强的祖逖。祖逖是东晋名将,少年时豁达大度,慷慨有志,乡里宗族都看重他。后来发奋读书,可谓满腹雄才伟略。西晋因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而灭亡,祖逖率亲族乡党避乱于江淮。并常怀“振复之志”,希望收复被北方少数民族占领的土地。传说他常与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后来在获得东晋皇帝司马睿的支持下,祖逖率领自家宗族部落,渡江北上,招募士兵。因为军纪严明,勤俭节约,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响应,数年问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后来因为看到朝廷的明争暗斗,国势日渐衰弱,忧愤而死。之后,北伐也随着失败。但祖逖因其闻鸡起舞的勤奋和爱国,获得了后世不断的同情和称赞。我们还看到了铁骨铮铮的解缙。解缙是明朝内阁首辅、著名学者,参与主编了旷世奇书《永乐大典》。解缙从小就被称为神童,聪明绝伦,年幼时已名噪全国,但骨子里却是桀骜不驯的。因才气过人被明太祖朱元璋重用,他屡次进言,为国家社稷献计谋划,并抨击奸佞小人。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连朱元璋都认为解缙还缺乏涵养,需要时间慢慢磨炼,就让解缙的父亲把他带回去调教。后来又得到明成祖朱棣的重用,但解缙依然刚正不阿、坚持正义,对不合理的事,还是要反对。后来因为顾念国家社稷,坚持立长子为太子一事而得罪了其他人,被诬陷下狱,最后被迫害而死。但解缙还是因为一身正气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刚正不阿的好榜样。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很多的名人,他们都如一座座丰碑,一个个巨人,鼎立在我们面前,为我们所敬叹和折服。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时至今日,中华民族出现过无数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他们影响着世界,影响着人类的文明的进程。但本书所选人物,仅仅是沧海一粟,难免挂一漏万,但也足以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