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埔名将陈明仁/黄埔风云榜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祎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

第一节罗霄山脉育英才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

顶灯雪亮,墙壁淡白,椅子、桌子各类家具,连门都是深棕色,给人一种静谧、大气的感觉。这一天,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穿上了最笔挺的军装,挺胸收腹站立_排,面色凝重,等候着毛泽东主席来授军衔。毛主席步履缓慢走到了元帅们的面前,依次为十人授予元帅勋章,握手、军礼,历史在此时定格。这不仅仅是一个庄重的时刻,而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焦点时刻,从此中国历史上有了十大元帅。随后由周恩来总理发布命令,授予粟裕等10人大将军衔,从此中国有了十大将军。同日,中央军委专门发出电报文稿,并通过国务院举行的将官授衔典礼大会,公布授予了102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军官以将官军衔的命令。这其中包括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8名,开辟了中国新的军衔制度。

上将55名,个个出生入死,战功累累。这其中有三个特殊身份的人,他们原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但是现在却容光焕发地站在解放军的高级将领队伍里,他们就是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当上将的军衔挂上左胸的时候,三个人的心里感慨万千,这时候陈明仁做了一个小动作,深吸一口气,骄傲地挺了挺胸膛。正是这个微小的动作,让人捕捉了他内心中的一些感受。从21岁参军,历经百战,英勇起义,他走过的是怎样一条艰辛的道路啊!看着胸前的勋章,想起烽火的过往,他无悔自己的选择,想到这里,他微微地笑了……

一种生生不息的文明往往与它所发源的地域有着深重而密切的关系,并且会像一脉相承的精神脊梁一样,被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去,深入骨血,孕育出一方人独特的文化性格。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充满秋枫般血色的湖南人眼里,山再高再大也是细浪与泥丸,峰再峻再峭也是湖州与滩头。古人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湖南的山不高,且很难觅见‘神踪仙迹’,但却厚重如核,睿智如电。刚毅、不屈、血性、征服、先行、霸蛮、甚至匪气与狡黠,破坏与颠覆……已深入湖湘山脉的坡腹岩熔。湖南的山是湖南人固态的胆,湖南的山像湖南的人,湖南的山就是湖南的人。湖南山的品格与气质,就是湖南人的品格与气质,浩气长存,气吞万里的湖南人品质。”

邓皓在《湖南人是天下人的胆》的这段论述,可以说是对文明与地域的关系的一个相当生动的明证。恰好他还以罗霄山为例进行了探究:“还有一类湖南人,胆从火中生,路遇不平就像火山一样不可抑制地喷发出深埋在地下的岩浆,熊熊的火焰一泻千里,以此展示自己的杀力和不可抗拒,充满着生活的刺激和发泄的快感。风雨过后回归最初,葱绿如是。这让人想起罗霄山,想起湖南东方与江西毗邻的罗霄山,想起曾有过火山活动征兆的罗霄山,想起出入罗霄山脉的那些人以及关于他们的前天与昨天。”

罗霄山脉便是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美的山川于一体的一处圣地,她作为“楚头吴尾”横亘在华东和中南之间,绵延数百公里,仅在萍乡与醴陵相邻处有一个决口盆地,人物与文化交汇承载,成为佛教禅学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理学文化和心学文化、风水学文化、瓷文化、水稻文化、青铜文化、中医学、丝绸文化、卜卦算命文化、茶文化等各种文化的发祥地。在这里,人们过着鸡犬相闻、田园牧歌式的平静生活,直到近代史开始,一位又一位在革命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从这里走上历史舞台,罗霄南端的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燃起了一个民族久违的豪迈、自信、不屈不挠。

陈明仁就是这些从罗霄山脉腹地中走出来的佼佼者中的一员,这种刚毅不屈、如火山爆发的血性和胆气,也同样深深植入了陈明仁的骨髓中。在经历了半生戎马后,他策划和发动了湖南和平解放,确保潇湘大地免受战火萘毒,还三湘人民风雨过后葱绿如翠的巍巍罗霄。

20世纪初年,自古以来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稻米之乡湖南,却迎来了一次少见的欠收。陈明仁的出生正赶上了这个时候。

1903年4月7日,在湘东醴陵县洪源乡陈家岭的一户农家小院,一个白白净净的男孩出生了。很奇怪,这孩子出生后非常安静,未见哭声,只是努力睁开眼睛向四周寻看。接生婆吴氏很奇怪,自言白语:“咦,这孩子真是少见的平静。”她抓起孩子的两腿,在孩子的屁股上轻轻地拍了一下,孩子没有哭,再拍,还是没有哭。最后她用力狠狠地拍了拍孩子的屁股,孩子才哇哇地哭了起来,声音好清脆。吴氏放下心来,开始她还担心这孩子是个哑巴,原来不是,只是这孩子天生倔强而已,少有的倔强。P11-14

后记

后记

人生关键时刻往往只有几步

回眸百年历史风云,民国时代的黄埔军校一期生,绝大多数后来都叱咤风云的国共两党高级将领。虽然近代史上黄埔一期生中将星闪烁,但大都是在北伐之际才崭露头角,而在北伐革命之前就名闻天下的,也就只有陈明仁一人。

陈明仁从小敬佩蔡锷,敬佩朱德,立志爱国强兵。1925年10月,广州国民政府讨伐陈炯明,打响惠州之战,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亲自督阵,陈明仁时任第2师第4团第3连连长,带病争当敢死队长,高擎战旗,一马当先,第一个冲上惠州城头。陈明仁表现之勇猛,大振黄埔革命军之士气,大扬黄埔革命军之军威。惠州之役凯旋之际,蒋介石当即任命他为第3营营长,命令吹军号三遍,全军上下举枪向陈明仁致敬,带头高呼:“向陈明仁看齐!”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军界成名甚早的陈明仁显然成了众人的眼中钉,他之后的军旅生涯甚为不平坦,起起又落落,一波还三折。

1933年9月,陈明仁凭借卓著战功升任陆军第80师中将师长,率部参与“围剿”闽赣边区的红军,因对上司蒋鼎文的作战计划持有异议,引起蒋鼎文的忌恨。陈明仁被蒋鼎文借故免去师长之职,又被蒋介石编人庐山军官训练团学习。1935年,又派到陆军大学第十三期“深造”。

乱世本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而陈明仁这冷板凳一坐就是5年,到了1938年6月,他终于得到了一个实职,出任新组建的预2师师长。预2师原系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部队,战斗素质极差。陈明仁上任后,预2师仅仅军训一个月,战斗力就显著增强。

自古以来,有血性的军人的舞台就在战场,陈明仁主动请缨参与对日作战。1938年7月,预2师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九江防御战,陈明仁鼓舞士气,斗志昂扬:“日本侵略者毁我中华,践踏河山,我们岂能坐视?我们要为党国争气,与九江共存亡!”面对日军的猛攻,鄱阳湖周围几个装备良好的正规师溃不成军,一线阵地纷纷陷落。预2师6千官兵以“誓与庐山共存亡”的决心坚守庐山不撤,顽强抗击日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将一支杂牌军打成了王牌军。

人怕出名猪怕壮,预2师本是杂牌军,不入流,被人瞧不起,如今打成了王牌军,也有苦恼。蒋介石决定把预2师并入第44师,任命陈明仁为第44师师长。不料素来与陈明仁不和的陈诚却从中作梗,陈明仁再度被调回军政部坐冷板凳。不久,在何应钦的运作下,陈明仁得以掌控新组建的预2师。

战场方显英雄本色。1940春,陈明仁率预2师赴广西参加桂南会战。预2师与日军激战七天,率先攻占昆仑关上日军阵地,为国军全歼中村正雄旅团立下第一功。昆仑关之战,预2师伤亡7干有余几近过半之际,仍死战不退,直到上级命令撤退才撤出战场。桂南会战后,参战各路将领大都因作战不力受到处分,唯独陈明仁受到蒋介石的嘉奖。

1941年冬,预2师奉命开往云南,由于纪律严明,受到国民党中央参谋团和云南行营的嘉许。但是,不善揣摩上意的陈明仁很快又因为无关紧要的“军装事件”丢了预2师的指挥权,改任有名无实的第71军副军长。

一将功成万骨枯,从来马革裹尸还。陈明仁被冷冻三年,到了1944年,终于有机会再次率部对日军作战,他以副军长名义指挥第71军从惠通桥、攀枝花渡过怒江,主攻龙陵。经过大大小小的几十次激战,最终攻克龙陵,日军松井旅团长战败后剖腹自杀。随后,陈明仁升任第71军军长。

内战爆发后,陈明仁指挥的第71军作为国军王牌的远征军和驻印军被率先送往内战前线东北。争夺东北之际,四平一战,陈明仁撒豆成兵,林彪被迫撤退。在国民党军退之际,四平之战是解放战争中少有的国军守城成功典范,一时震动全国。国民政府在沈阳召开祝捷大会,陈明仁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升任第7兵团司令官。

战场是真刀实枪的战场,而官场则是冷枪暗箭的战场。从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陈明仁打了胜仗升了官,却未能得意多久,因为“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面粉大米工事”事件和“纵兵抢粮”的恶意攻击而被蒋介石撤了职,调任总统府中将参军,有职无权。

陈明仁打了胜仗却被明升暗降,成了光杆司令,而汤恩伯、刘峙、胡宗南等常败将军则步步高升。蒋介石如此做法陈明仁怎么会想得通呢?蒋介石这样对待有功之将陈明仁,自然不得人心,也为陈明仁后来向共产党投诚埋下了伏笔。后来,蒋介石及国民党当局大骂陈明仁忘恩负义,却忘记了陈明仁多次立下赫赫战功,却始终未得重用,反而多次被架空,被去职,被冷冻,被暗算。

其实,陈明仁与共产党素无来往,四平之役又与解放军结下血海深仇。可是,陈明仁当了总统府中将参军,去了实职,赋闲在家,有了时间,倒给了“亲共分子”们可乘之机。

造化弄人,历史往往是阴差阳错、事与愿违的集合体。陈明仁心中虽对蒋介石政府很不满,倒也未必真想投共,而蒋介石的一个命令却把他彻底推向了共产党阵营。蒋介石的命令对陈明仁本是一件好事,却发在了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最终为陈明仁的改弦易辙创造了绝妙的条件和机会。

当时,应桂系军阀白崇禧之邀,陈明仁已赴武汉就任华中“剿总”副司令兼武汉警备司令部和第29军军长。蒋介石的命令是成立第1兵团,陈明仁为兵团司令官,下辖第71军和第29军。蒋介石给第一兵团的任务很明确很具体,就是守住湖南。1949年2月,第1兵团司令官陈明仁率第29军、第71军到湖南编训。

保卫家乡可以激励士气。用湖南人来守湖南是蒋介石调兵遣将的得意之作,所以湖南省主席也是湖南人程潜。但是,用湖南人来守湖南,蒋介石的这一着棋却是一招臭棋。保家卫国,在反击日寇是很有用的,在打内战时就大不一样了。

在国民党大势已去的形势下,陈明仁和程潜,这两个湖南老乡,为了不做破坏家乡的罪魁祸首,不约而同地萌生了脱离蒋介石政权、走和平解放湖南道路的心愿,并最终走到了一起。他们认为,身为湖南人的毛泽东也不愿在自己的家乡湖南境内大打出手,这就使得湖南和平解放有了成功的基础。

在蒋介石视为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迅速崩溃之后,白崇禧率桂系及其他军队入湖南,40多万桂系人马盘踞湖南,一方面对陈明仁和程潜两人的“投共”动作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另一方面,桂系这些广西人想在湖南境内与解放军打一仗,以此保全广西的说法却不胫而走,这就使湖南人普遍对白崇禧的“客军”不满。结果呢,白崇禧前脚刚一迈出长沙,陈明仁和程潜就刻不容缓宣布起义,和平解放湖南。至此,陈明仁终于走出了他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汪德春

2013年11月22日

目录

绪论南望湘云是归程

 一、一辈子带兵的将军

 二、生我者父母,育我者黄埔

 三、一代名将,两个战场

 四、千秋功过,后人评说

第—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

 第一节 罗霄山脉育英才

 第二节 聪颖顽童倔强心

 第三节 教育改写命运

第二章 少年夫妻老来伴

 第一节 娃娃亲事结良缘

 第二节 贤妻芳如伴征程

 第三节 无情未必真丈夫

第三章 黄埔铸我军魂

 第一节 深山出凤凰

 第二节 我是黄埔一期生

 第三节 黄埔军中日月长

第四章 锋芒初露显将才

 第一节 东征淡水牛刀小试

 第二节 惠州城上一战成名

 第三节 重返黄埔岛

 第四节 二次北伐官升三级

 第五节 巨鹿之战将才凸显

第五章 起起伏伏仕途运

 第一节 暗算暗战皆难防

 第二节 庐山短训转二师

 第三节 再次遇挫兵权遭解

 第四节 我的陆大生活

第六章 碧血千秋抗日魂

 第一节 御敌九江

 第二节 血战昆仑

 第三节 腾冲之战

 第四节 松山围歼穷寇

 第五节 龙陵攻坚苦战到底

 第六节 与回龙山共存亡

 第七节 争装备节外生枝

第七章 往事不堪回首

 第一节 前途未卜

 第二节 四平铸恨终身

 第三节 再遭贬谪

 第四节 猛将赋闲

第八章 高举义旗

 第一节 猛虎归山

 第二节 风云再激荡

 第三节 驻兵潇湘

 第四节 浴火重生

第九章 重整旗鼓立新功

 第一节 北上赴盛会

 第二节 桂西剿匪

 第三节 宝剑再露锋芒

第十章 功不可没建大业

 第一节 南疆驻防

 第二节 虚怀若谷从严治军

 第三节 英雄千古

 陈明仁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人生关键时刻往往只有几步

内容推荐

李祎编著的《黄埔名将陈明仁》内容介绍:陈明仁从小敬佩蔡锷和朱德,立志爱国强兵,成为黄埔一期生。东征时,作战勇猛,带病当敢死队长,功克惠州城,大扬黄埔革命军的军威;北伐时,兵贵神速,率部杀进孙传芳部包围圈,解南昌北伐军总司令部所在地之围。十年内战时,虽然未亲自参加反革命大屠杀,但盲从蒋介石,追随其走上反人民革命的道路。国共分裂后,追随国民党、蒋介石参加反革命内战。鏖战巨鹿,陈明仁居然以一旅兵力击溃石友三部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石部前敌总指挥以下许多官兵阵前请降。

《黄埔名将陈明仁》是一本人物传记类书籍。

编辑推荐

李祎编著的《黄埔名将陈明仁》内容简介:在一个个特定的历史空间里,在那起伏沉淀的岁月里,忠奸、善恶、正邪在同时上演。那些逝去的人与事,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会由于政治文化的背景不同,而模糊它们本来的样子。如何拨开历史的烟云、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如何去评说那些血泪铸就的悲欢离合,是浓墨重彩地书写还是轻描淡写地点染,这是需要有大智慧的。陈明仁这样一个横刀立马、叱咤疆场的将帅,他究竟如何从湘东某个闭塞山区的放牛娃成长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如何从黄埔名将到共和国上将?如果他的人生是一幅近代中国史上的战事图,我们该如何去燃起那处处烽烟、框出那战线绵延?他戎马倥偬、风云变幻的一生,政治角色的逆转和党派立场的“跨度”,都和那个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年代一样,让人唏嘘,让人感叹,也留下了无尽的思索。太多的传奇和秘密,不如留与一颗澄明的心去慢慢解读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6: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