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
读历史,就是读人心。本书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学者使电视深刻,电视让学者有为。
本书除了电视播出的内容之外,还插入了大量的图片和旁白,采用双色印刷,集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身。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两宋风云(百家讲坛)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袁腾飞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 读历史,就是读人心。本书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学者使电视深刻,电视让学者有为。 本书除了电视播出的内容之外,还插入了大量的图片和旁白,采用双色印刷,集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身。 内容推荐 本书除了电视播出的内容之外,还插入了大量的图片和旁白,采用双色印刷,集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身。 钱教授序中云:腾飞兄所讲的两宋史事,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的……“两宋风云”的纷陈精彩,一定能够吸引青年学子发愿投身建立新宋学的伟业。 作者在后记中说,“汉唐是可敬的,明清是可怖的,而两宋是可爱的”,于是讲了《两宋风云》…… 故事发生在这样一个年代:宋朝的第六代皇帝宋神宗在位时,任用王安石变法,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富庶繁华,据现代专家统计,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了当时世界的80%,是明朝的10倍之多。文化高度发达,正如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但在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一举灭亡了北宋,两个皇帝都被掳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于是,康王赵构即位,率残部南迁建朝,史称“南宋”。那么,富庶繁华、高度文明的北宋,为什么会如此不堪一击?而“亡国之君”宋徽宗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南宋的第一个皇帝赵构被后人讽刺为“逃跑皇帝”,他真的是一个懦弱无能、贪生怕死的人吗?既然作者说两宋是可爱的,那它究竟可爱在哪里呢? 一提到宋代历史人物,我们常常对秦桧的阴险狡诈而咬牙切齿,对岳飞的精忠报国而万分敬仰,更对他被冤死而忿忿不平,然而,这些绝非偶然;这是为什么?还有,高逑大家都知道,是个大奸臣;可您知道吗?在“北宋六贼” 中,高逑根本排不上号。本书将为读者揭开这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目录 大事记年表 《两宋风云》序 引子 第一讲 意外登基 第二讲 奸相辅政 第三讲 宦官掌兵 第四讲 风流天子 第五讲 靖康之变 第六讲 康王赵构 第七讲 赵构继统 第八讲 书生抗金 第九讲 逃跑皇帝 第十讲 苗刘兵变 第十一讲 韩五破金 第十二讲 将帅失和 第十三讲 吴玠守蜀 第十四讲 精忠岳飞 第十五讲 傀儡刘豫 第十六讲 伪齐灭亡 第十七讲 中兴四将 第十八讲 君臣反目 第十九讲 秦桧归宋 第二十讲 宋金谈判 第二十一讲 战端再起 第二十二讲 顺昌大捷 第二十三讲 功亏一篑 第二十四讲 死里逃生 第二十五讲 岳飞之死 第二十六讲 宋金和议 第二十七讲 奸相秦桧 第二十八讲 金国易主 第二十九讲 宋金再战 第三十讲 高宗禅位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大家应该都看过,这本书里描写了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郭靖,一个叫杨康,这两个名字是全真派道长邱处机给起的。邱处机为什么给他们起这样的名字呢?就是让他们不要忘记“靖康之 耻”。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里有这么两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那么,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靖康二年,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大举 南下,灭掉了北宋。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做了俘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当时,宋钦宗在位满打满算实际上一年零三个月,他为什么会遭受这种亡国丧家之痛呢?主要责任在他的父亲宋徽宗。 如果您对宋徽宗不了解不要紧,《水浒传》大家都看过,里面那些梁山好汉是被谁逼上梁山的?在梁山好汉李逵的嘴里,那个把国家弄得奸佞满朝,狼虎满街,坐在天子鸟位上的皇帝老儿,就是这位宋徽宗。关于宋徽宗的出生,还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据明人《良 斋杂说》记载:“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宗其 后身也。宋神宗一日幸秘书省,见江南国主像,人物 俨雅,再三叹讶。适后宫有娠者,梦李后主来谒,而生端王。”这段话是说,宋神宗有一次去秘书省,看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画中人物文采风流,儒雅俊俏, 神宗皇帝再三惊讶。这期间后宫的一位嫔妃怀孕,神宗 皇帝梦到李后主来参谒。后来这位嫔妃生下的孩子就是端王,也就是之后的宋徽宗。所以人们就说,宋徽宗是南唐后主李煜投胎转世,因为李煜的南唐被宋太祖所灭,于是就投胎为宋太祖的子孙,也把宋朝搞亡。徽宗皇帝被金人俘虏后,金人对他就像当年宋太祖对李后主一样。这个故事当然是无法考证的,但它比较符合咱们中国人因果报应、一报还一报的观念 是不是因果报应我们这里暂且不论,但李后主和宋徽宗两人确实有相似之处。第一,两个人都是艺术天才,李煜是词人,宋徽宗是书画家, 不管是瘦金体书法,还是他的花鸟画,都是精工到极点。第二,两个人都 治国无方,欠缺治国的才能,把好端端的国家治得乱七八糟。但有所不同的是,南唐地窄人稀,特别是在李煜的父亲中主李璟时期,因为同后周打仗,国力已是损失惨重;而宋徽宗接过的可是一个富庶广大的王朝,据现代学者测算,北宋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的80%,国民总收入是后来明朝的10倍,所以北宋是一个很有钱的王朝。第三,两个人都是“亡国之君”。李煜的南唐亡于北宋,宋徽宗的北宋亡于金。两个人最后的下场都非常凄惨,亡国皇帝令人生出无限同情。当然,李煜更多的是让人感觉可怜,所以才说“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自己没有什么大错,是祖宗造孽报在他的身上。而宋徽宗却是把祖宗留 下的一个花花世界、朗朗乾坤给糟蹋掉了,他亡国就是可恨了。 【宋徽宗名赵佶,生于公元1082年,是宋朝的第八代皇帝,他的书画非常有名,留传到现代的宋徽宗书画,都已经成了无价之宝。他如果不当皇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那么,宋徽宗这样一个很有艺术天分,却不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呢?】 宋徽宗能当上皇帝,第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皇兄哲宗死后无子。哲宗和徽宗就是北宋的第七、第八代皇帝,是兄弟俩。他们的父亲,是北宋的第六代皇帝宋神宗。神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但是从老大到老五,及老七、老八、老十这八个儿子全都夭折了,只留下六个长成年的皇子,哲宗 是第六子,徽宗是第十一子。 哲宗归天,又没有儿子,那么到底由五个弟弟里面的哪个来承继大统 呢?当时的太后,也就是神宗的皇后向氏,就召集百官来商量这事。向氏在徽宗承继大统这件事上,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向太后本人并没有亲生的儿子,哲宗也不是她生的,所以哲宗下面这五个弟弟谁来继统,在她眼里是无所谓的。向太后隔着帘子问大臣:“大行皇帝归天,没有子嗣,诸 位爱卿,你们看谁来继统?”这个时候,给宋徽宗帮忙的人出现了,他就 是宰相章惇。当然,这并不是章惇的本意,可是他的话却阴差阳错帮了宋徽宗大忙。 章惇这个人,年轻的时候跟大文豪苏东坡关系很好。有一次,两个人出去游玩,到了一条水流很急的溪边,溪上有一座独木桥,对面是一座峭壁。章惇就对苏轼说,老苏,咱俩过去在峭壁上题诗怎么样?苏东坡一看太危险了,说我不去。章惇却若无其事地沿着独木桥走到溪流对面,把长袍往腰带上一掖,拽着老藤就荡到峭壁跟前,提 起笔来写上“苏轼章惇游此”,就是到此一游的意思。章惇回来后,苏轼看了他一眼说,你要是掌了权,肯定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会有千百万人头落地。章惇问为什么,苏轼说,你连自己的命都不当回事,能拿别人的命当回事吗?果然,章惇做了宰相之后,将党同伐异、驱逐异己的手段用到了极致,就连当年块题诗的老朋友苏轼,都没逃过被流放的厄运。 【章惇是个做事很冒险的人。哲宗皇帝驾崩,章惇身为宰相,自然要率先提出人选。那么,他推举了谁来当皇帝?又为什么说章惇帮了宋徽宗的大忙呢?】 向太后问众位大臣谁能继统,章惇作为宰相,当然应该第一个发言。 他张嘴就说:“母以子贵,如果继统的话,应立先帝同母弟简王。”也就是说,应该立跟先帝同一个妈生的第十三子简王。他这句话一说完,太后的脸色马上就变了。虽然隔着帘子章惇可能看不到,但是他也马上明白这话说得太鲁莽了。果然,太后隔帘就发问:“宰相你说的这叫什么话,什么叫同母弟啊,这六个皇子难道不都是哀家的儿子吗?”这下宰相就傻了。 因为哲宗皇帝本身就是庶出,不是向太后亲生,而是朱太妃所生。现在如果再立朱太妃所生的简王,那朱太妃就有两个儿子先后为帝。太后虽然是正位中宫,有这个位份,但是倘若朱太妃的两个儿子都当皇帝了,那太后和朱太妃的关系就不好处了。因此,太后勃然变色,章惇的这个提议也就作废了。 既然立简王不行,章惇于是又提了一个人。他说:“按照长幼之序,当立九子申王。”因为皇子前十位里就剩老九了,所以应该立老九申王。 他一说完,满朝文武,包括太后都乐了。为什么?因为申王有目疾,是个盲人。甭说中国历史,就是世界历史上,好像也没有盲人做皇帝的。太后心想,你说立申王,他连奏章都看不了,你这不是成心的吗?所以章惇一说,大家一乐就完了,根本就不再讨论了。 再往下数,就该十一子端王了。章惇心中暗说,不好不好,实在不好!因为他知道,这个端王整天就是踢球、赏花、写字、画画,跟名妓勾勾搭搭,这种人怎么可以君天下?别看章惇是个奸臣,但是他确实有识君之才。果然,太后在帘子后面说:“那这样一来,下边就该端王了吧。”章惇一听,脑子就乱了,也不顾君臣礼仪,大喊一声:“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一句,可就为他后面的凄惨人生埋下了伏笔。我们想一下,他敢说端王轻佻,那一旦端王当了皇帝,他能有好下场吗?所以,章惇一代权奸,最后凄凄惨惨,被贬死在了外地。 太后听了章惇的这句话很生气,心想,你说立谁就立谁,我立的你就给否了,而且连君臣礼仪都不顾,这还得了?这个时候,同僚们也开始落井下石了。当时的枢密使曾布,觊觎宰相的位置已久,他想,先帝在位十年,章惇当了六年宰相,如果再让章惇看中的人做了皇帝,那还有我当宰 相的时候吗?所以,曾布这个时候就跳出来指责章惇,说他“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这样的大帽子一扣,给了章惇一个承受不了的罪名,他就没法再说话了。这时,太后发言:“先帝尝言,端王有福 寿,且仁孝,不同于诸王。”说这个孩子有福寿,而且非常孝顺,不同于 其他的皇子。最后太后拍板,说就立端王。随即召端王入宫,在大行皇帝 灵柩前继位,这就是宋徽宗。 在皇兄早亡,又无子嗣,宰相失言,太后力挺,且群臣相嫉的因缘际会之下,在章惇一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的大喝声中,宋徽宗承继大统,当上了皇帝,拉开了北宋王朝最后一场戏的帷幕。 【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皇子,自幼喜欢书画,当端王时,整日与文人墨客赋诗作画,从没想过如何治理国家,没想到阴差阳错,却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那么,宋徽宗刚登上皇位时,都做了些什么事情?他从一开始就是个昏君吗?】 宋徽宗刚继位时,表现得还不错,看不出来是个昏君。在他继位的头七个月,向太后垂帘听政。关于此事,有人说是徽宗仁孝,既然是太后扶持他当的皇帝,所以就让太后垂帘听政;也有人说是徽宗本来就不想当皇帝,对皇位没有兴趣,他留恋的是书法、绘画,有太后处理国政,他正好可以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去了。可是向太后对处理朝政也不感冒,只垂帘了七个月就归政了。又过了三个月,向太后就归天了。 这样一来,徽宗在继位十个月后,便要开始自己处理朝政了。宋徽宗继位之初,就发布诏书求贤。他的诏书写得情真意切:“其言可用, 朕则有赏;言而失中,朕不加罪。”意思是说,你们给我提意见或指摘朝政,可用的有赏,该做官做官,该赏钱赏钱。即使说得不对,我也不加罪,不会因言获罪。宋徽宗这样一说,几百道条陈就送到皇帝案头了。 我们知道,在古代不是谁都可以给皇帝上奏折、写奏章的,只有一定品级以上或者皇上授予专折奏事权的官员才能写,所以几百道条陈就够多了。宋徽宗一一看过条陈,进贤退不肖,并给遭新党迫害的人一一平反,其中就包括苏东坡。可惜苏东坡在平反召回的路上就去世了,一代文豪巨星就此陨落。宋徽宗还把遭到章惇迫害的老宰相范纯仁召回朝,准备让他处理整顿朝政。范纯仁是仁宗朝名相范仲淹的儿宋徽宗像 子,可惜这位范宰相当时已是七十岁高龄,回来不久也去世了。所以,徽宗皇帝非常感慨,说好人自己一个没赶上,全都去世了。但是下诏求贤这一点,他确实做到了。P2-6 序言 迄今为止,虽然同为《百家讲坛》主讲人,我和腾飞兄直接见面却还没有超过两次。见面都是在《百家讲坛》录制地的化装问里,要么是我在候腾飞兄的场,要么是腾飞兄在候我的场,都只能匆匆交谈几句。 不过,我间接地见过腾飞兄无数次。只要是他在讲,而我又正好在场,我都会和制作人员一起,挤在导播间里,快乐地沉醉在“袁氏两宋风云”里。我们随着他清晰、风趣、独特的讲述,一同穿越千年的时空,神游万里,或喜或悲,或笑或颦,或忧或惧,难以自已。我们的感觉非常一致,都大呼过瘾或者不过瘾:镜头前往往显得如此漫长的四十五分钟,在腾飞兄的晖洒演绎之下,竟如云烟电光一般短暂。 我对腾飞兄佩服而且感激。为什么佩服?同为教师,我们都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乃是走向学问人生的最有效、最理想的途径;而引导学生由“乐”入“好”,由“好”人“知”,更是普天下所有负责任的真正的教师,都应该追求的教学的至高境界。“快乐学习”绝对不是靠大力提倡就可以做到的,我们需要对教与学的关系进行认真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在课内课外不懈的探索,寻求接近最有效的讲授技巧,以期臻于教学圆融之境。毕竟,把学生讲厌了,把学生讲睡了,把学生讲跑了,无论对教,还是对学,都是一种可悲的失败,都是对生命的浪费。腾飞兄正是一位真正的教师,他具备使学生“快乐学习”的能力,也因此拥有了自己的独特魅力。同样是教师,腾飞兄身上就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我所知,也正因为如此,腾飞兄才进入了《百家讲坛》的视野,得以在《百家讲坛》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为什么感激?我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又滥竽大学历史学系古代思想史教研室教席多年,一直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时代潮流的边缘地带学习、工作和生活。我深切地知道,以文、史、哲为主干的传统人文学科是多么的冷清寂寞,基本不是青年学子们的第一选择。近几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这方面的情况逐渐有所改观。如此的变化是非常可喜的,《百家讲坛》居功甚伟。我遇见过好几位学生,就是因为听了《百家讲坛》而决定了学科专业的。然而,随着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迫切性以及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体认,传统人文学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呼唤着由“乐”入“好”、由“好”人“知”的莘莘学子。假如没有像腾飞兄这样优秀的中学教师,再迫切的呼唤也只能是徒劳无奈的空谷回音罢了。腾飞兄和我,都无非只是文化学术的薪火传承链上微不足道的环节而已,只不过按照现行的教育序列,我的岗位位置确实处于中学教育的下游。那么,我又怎么能够不对源头活水的上游表示由衷的感激呢? 至于腾飞兄所讲的两宋史事,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的,识者自知,不劳辞费。一代宗师陈寅恪先生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里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值得我们再三诵读: “吾国近年之学术,如考古历史文艺及思想史等,以世局激荡及外缘薰习之故,咸有显著之变迁。将来所止之境,今固未敢断论。惟可一言以蔽之曰,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是已。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譬诸冬季之树木,虽已凋落,而本根未死,阳春气暖,萌芽习长,及至盛夏,枝叶扶疏,亭亭如车盖,又可庇荫百十人矣。由是言之,宋代之史事,乃今日所亟应致力者”。以腾飞兄所讲的“两宋风云”的纷陈精彩,一定能够吸引青年学子发愿投身建立新宋学的伟业。这样的成绩,又有谁能够说小呢? 腾飞兄在本书的“后记”里有一段话,特别让我感佩: “每次高三的孩子毕业的时候,我都会给他们在黑板上写上一段话,这段话是宋朝的理学家张载说的: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跟学生讲,咱们读书就要照着张老夫子这四点,其实有的时候我没有把握有多少人能听进去,但是我感觉,一届哪怕有一个孩子听进去了,我就没白讲。” 张子的“四句教”是中国读书人未必能至而须臾不忘的精神殿堂。我第一次听到这“四句教”,是在二十多年前华东师大附中的历史课上。我的恩师郝陵生先生抑扬顿挫的吟诵至今在我耳边回响,浸润了,当然也影响了我的人生。 我和喜爱腾飞兄的观众和读者一样,热切地盼望着《两宋风云》的出版。我会在第一时刻将书呈送给已是年近八旬的郝老师。我相信,看到为之倾注了毕生心血的事业有腾飞兄这样的俊彦接续,恩师一定会宽慰地微笑的。 钱文忠 2009年6月22日 后记 《两宋风云》同读者见面了。它的出版,首先要感谢魏淑青女士和万卫先生,当然还有执行主编王咏琴女士。2008年的暑假,接到了王老师的电话,邀请我到百家试讲。我当时诚惶诚恐,自觉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历史老师,并非学者专家,不经意间窜红于网络。接到王老师的电话,我本能的反应就是谢绝,怕自己力不胜任,贻笑大方,也辜负了王老师对我的赏识和信任。是王老师再三鼓励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参加了试讲,荣幸地成为《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之一。于是有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 此书出版还要感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总导演高虹先生,编导迮方乐、林屹屹女士,化妆师杨静女士(她把我的小眼睛化得很大,并且还教会我打领带……)和其他我至今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百家讲坛》团队成员。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电视人的可爱,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就没有这本书。 感谢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为本书写序。作为前辈,他给了我无私的帮助、指点和鼓励。 对于网络上的厚爱一直愧不敢当,在这里我很想声明:其实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老师,从小因为喜欢历史而读历史,因为爱历史而在大学选择学历史,最后又顺理成章地教历史。 每次高三的孩子毕业的时候,我都会给他们在黑板上写上一段话,这段话是宋朝的理学家张载说的: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跟学生讲,咱们读书就要照着张老夫子这四点。其实有的时候我没有把握有多少人能听进去,但是我感觉,一届哪怕有一个孩子听进去了,我就没白讲。为天地立心,天地之心是什么呢?就是公,就是无私,所以有的时候就要有这种忘我的精神。古人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应该有这样的精神,不能老想着自己这点蝇营狗苟。为生民立命,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那可能就是肉食者谋之。最关键的一点,我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做到为往圣继绝学。什么东西代表中国?我觉得是我们的文化代表中国。 我们立国五千多年,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的历史这么久远.那么我们靠的是什么?不是我们武装力量很强大,历史上,我们被异族征服的例子比比皆是;也不是说我们像以色列这些民族似的,有一种宗教信仰支撑着。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炎黄子孙、孔盂传人的传统文化,使我们这个民族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直到今日。作为一个中国人,爱国的最杰出的表现,就是爱自己的文化。尤其中国在这个时代,更应该展示自己的软实力。我跟很多孩子都讲,一个人是让别人觉得你很可怕朋友多呢?还是让人觉得你很可爱朋友多呢?包括当老师,是希望学生都怕你,还是希望学生都爱你呢? 有人说汉唐是可敬的,但是“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尽烽烟”;明清是可怖的,所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而两宋是可爱的,于是我讲了《两宋风云》。 现在是快餐文化的社会,只要鼠标轻轻一点,知识就会立即出现,我们在网络上搜索历史就像是快餐一样可立即食用。让人遗憾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会让人渐渐遗忘,像一种慢性疾病渐渐吞噬掉人类集体的民族记忆。有的人不在乎别国的历史,甚至对本国的历史也一无所知。关于历史,关于《两宋风云》,我愿意通过末那网,和朋友们共同学习探讨。 历史能教会并且加强我们所信仰的东西,戴维·麦克卡罗说:“历史告诉我们来自何处,将走向何方。” 腾飞 2009年6月21日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随着他清晰、风趣、独特的讲述,一同穿越千年的时空,神游万里,或喜或悲,或笑或颦,或忧或惧,难以自己。我们的感觉非常一致,都大呼过瘾或者不过瘾:镜头前往往显得如此漫长的四十五分钟,在腾飞兄的挥洒演绎之下,竟如云烟电光一般短暂。 ——钱文忠 一直都认为历史不是黑的便是白的,不是忠的便是奸的,不是好的便是坏的,袁老师让“藤枝”深切感受到:历史,不是冷的,也不是热的,是36.2℃~37.3℃之间的…… ——百度袁腾飞吧网友 袁sir将原本枯燥的历史讲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果然不愧“史上最牛历史老师”的称号! ——网友“曼陀罗” 听袁老师讲述历史,就好比是坐在茶馆里,听一个闲人侃大山,他会时不时地抖出一个包袱来,哪怕是一个很“俗”的包袱,也会让你会心一笑。在这一笑中,你却不由得对那些历史往事产生了些想法。 ——网友“我的抽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