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伍修权回忆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伍修权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伍修权同志是我国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曾亲历了党内外和国际上许多重大事件,他的回忆不仅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还是一部真实而生动的党史、国史资料和革命传统教育教材,相信读者和研究者都会从中获得不少的启示和教益。

本书是他比较完整的回忆录,主要是他对个人经历的全面回顾,读者可以从中厂解他怎样从一个贫民之子,成长为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苦、曲折历程;了解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党和政府对外工作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特别是“文革”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把握政策,顺乎民意,胜利完成了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工作。

内容推荐

本书为老一辈革命家伍修权的自传体回忆录,真实记录了他所参与和见证的重大历史事件与国内国际政治风云。从参加红军长征到出使联合国,从“文革”被囚牛棚到亲历审判林彪、江青两个集团要案,一一叙说历史端详,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全书配有插图照片百余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目录

代序

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

 一、苦难中成长

 二、走上革命道路

第二章 赴苏学习和工作

 一、漫长的旅程

 二、在莫斯科中山大学

 三、在莫斯科步兵学校

 四、在远东边疆保卫局

第三章 战斗在中央苏区

 一、回国前后

 二、初进苏区

 三、在红军学校

 四、在红军模范团和红三师

 五、在汀连军分区

 六、再回红军学校

 七、为李德做翻译

 八、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四章 伟大的长征

 一、长征的准备

 二、长征初期

 三、历史性的遵义会议

 四、征途漫漫

第五章 为了抗战胜利

 一、从东征到陕甘宁边区政府

 二、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

 三、在延安军委总部

第六章 东北解放前后

 一、进军争夺东北

 二、在军调部执行小组

 三、在东北军区

 四、开国和还乡

第七章 外交部八年

 一、随访莫斯科

 二、建国初期的中苏关系

 三、联合国之行

 四、开城一月

 五、出使南斯拉夫

第八章 中联部八年

 一、初到中联部

 二、参加庐山会议

 三、出席布加勒斯特会议

 四、1960年9月的中苏两党会谈

 五、出席东欧四国党代会

 六、1963年和1964年中苏两党的两次会谈

 七、出席罗共九大

 八、参加四清

 九、二访阿尔巴尼亚

第九章 “牛棚”八年

 一、风暴骤起

 二、初进“牛棚”

 三、长期“监护”

 四、曙光初露

 五、不堪回首

第十章 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一、审判工作领导小组

 二、特别检察庭和特别法庭

 三、第一审判庭和第二审判庭

 四、预审工作

 五、特别法庭第一次正式开庭

 六、十名主犯的主要罪行

 七、关于量刑问题

 八、特别法庭对十名主犯的最后宣判

 九、尾声

附录

 一、忆毛泽东

 二、忆周恩来

 三、忆朱德

 四、忆陈潭秋

 五、忆罗扬实

 六、忆徐舜寿

 七、忆我的老师

后记

试读章节

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城内,离江边不远有一条弄堂,其中住着一户姓伍的人家。这家不是武昌的老住户,伍家的先人曾居大冶,后来又辗转到了阳新。那里有着伍家的祠堂,按照当时的规矩,每隔三年要修一次宗谱,凡伍氏家族,届时都要去上报这几年中出生的男丁,一一列名上谱入册,以示其后嗣不断,繁衍流长。不过宗谱是续上了,祠堂再大也不管给儿孙后代们开饭,还得各家各户自谋生路。我家这支伍氏儿孙,不知怎么离开了原籍故土,同许多外出逃生的破产农民一样,背井离乡,流人城镇,渐渐在武昌落脚站定。据说是靠了祖上的阴德,其实是仅凭自己的努力,到我祖父那一辈,居然混得颇有起色。我的祖父伍伦奎和父亲伍理钊,都在大清朝驻武昌的湖广总督衙门下属的一个小机构里,谋到了一个专管抄抄写写的文书之类的差事。虽然俸禄有限,倒也收入固定,生活正常,全家人衣食有靠,一度达到了小康之家的生活水平。

就在这时,即1908年3月,伍家又添了一名男丁,这就是我。我的母亲朱三姑,原是湖北阳新的农家女儿,19岁就来到伍家,一共生过八儿二女,我是其中的老四。可惜我以后的一弟一妹幼年时就不幸天亡,留下的七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半没能活到解放,只有我和一位七弟幸存至今。可喜的是我们的老母在古稀之年盼到了解放,活到104岁,~1985年去世。至于她的另八个儿女,为何不是幼年夭亡,就是先她而去,自是一部辛酸家史,这里先说说我出生后的事。

我国有句老话,叫做“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可是我来到人间时,正是国不泰,民不安,天下更不太平。就在我出生的这一年,正赶上光绪皇帝“驾崩”,慈禧太后“归天”,3岁的溥仪登基称帝,帝国主义列强势力大肆侵入神州大地,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中煎熬挣扎。终于,1911年10月10日,在我的家乡武昌爆发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我当时3岁半,自然什么也不懂,只知道那年那月和那天晚上,忽然又打枪又开炮,吓得我们全家娃娃不敢动弹,大人不敢出门。很久以后,才逐渐从大人们口中知道,那次是“孙文造反”和“武昌首义”,是改变我国历.史面貌的一次伟大革命。

家境的衰落

开始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次革命不仅震动了全国,还将极大地影响我们一家。就在10月10日夜吓人的枪炮声之后,所有的男人就都不准留辫子了。在此以前,按照清朝王法,除了女人蓄发,男人都得留辫子,是谁也不能动的。辛亥革命一起,首先革了辫子的命,革命党人满街上拖人剪辫子,见到拖着“猪尾巴”的男人,拉过去就是几剪刀。平民百姓倒也听之任之,有些恪守古训的遗老遗少,都被弄得十分狼狈。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趣事性的“革命行动”,如起义以后,革命党到处搜捕捉拿清朝官兵,因为这些人大都是外来的满族人,虽然换了装,口音却改不了,起义军就拦在城门口一一盘查,遇有可疑的人,就命他念几遍“六百六十六”这几个数字,凡湖北人都念成“陆百陆十陆”,外地人特别是来自北方的满族人一念就露馅了,有不少人就这样被查获抓走了,其中有的确实是欺压过百姓的贪官恶棍,有的却是一般的小吏以至清兵,结果都被不分青红皂白地砍了头。那时正是八月中秋节前后,这次大肆捕杀清朝官兵中的满人,被武昌当地的人称为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八月十五杀鞑子”。

我们一家人作为武昌的本地居民,当然没有当“鞑子”之嫌,还以能流畅准确地连说几个“陆”而自慰,但是“武昌首义”很快直接影响了我们全家的经济生活。随着清朝总督衙门的突然垮台,它的下属机构也树倒猢狲散,我祖父和父亲在那里的差事一下子也被“革”掉了,我们全家人赖以生存的惟一经济来源,同时宣告中断。最初几个月还靠一点可怜的积蓄勉强生活着,后来就得靠变卖一些东西才能维持大大降低了的生活,再往后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家境迅速降为城市贫民。我的祖父又愁又急,再受了些饥寒,一病不起,1913年溘然长逝。我们家支撑门面的一根最重要的顶梁柱突然倒下了,全家的生活每况愈下,从此与贫困结下了不解之缘。

尚留人间的老祖母同我的父母一起,拖着我们一群嗷嗷待哺的娃娃,过起了捉襟见肘的艰苦生活。我的一弟一妹,就是在这种困境中,相继病死的。由于我们无力交付原来的房租,全家只得搬出住了多年的较好的房子,换到一处差些的屋里安家。不想住了一阵,这样的房子也住不起了,又被迫搬到更差的房子里住。后来就连这更差的地方也不能住了,就一搬再搬,一连搬了四次家,才在一处实际上的贫民窟里安下身来。我家的连续搬迁,是我家生活急遽下降的明显例证,也给我这个开始知道世事的娃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2-3

序言

伍修权同志是我国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于1923年参加革命后,曾去苏联学习和工作多年。1930年回国,历任红军三军团副参谋长、八路军总部一局(作战局)局长、东北局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军区参谋长;建国后历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他是党的八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又曾是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和中苏(后为中俄)友好协会会长。他曾亲历了党内外和国际上许多重大事件,他的回忆不仅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也有很强的可读性,是一部真实而生动的党史、国史资料和革命传统教育教材,相信读者和研究者都会从中获得不少的启示和教益。

上世纪80年代后,伍修权同志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决定,从一线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在中共中央党史办的建议下,他开始陆续撰写一些回忆文章,公开发表后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现由本社根据伍修权同志所写回忆录,重新增补、修订、编排出版,使本书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本书是他比较完整的回忆录,主要是他对个人经历的全面回顾,读者可以从中厂解他怎样从一个贫民之子,成长为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苦、曲折历程;了解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党和政府对外工作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特别是“文革”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把握政策,顺乎民意,胜利完成了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工作。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们谨以此书的出版表达对这些共和国的缔造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不尽思念与崇高敬意。

后记

1997年的11月9日,这是一个令我们刻骨铭心的日子。我们敬爱的父亲走了,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入院的时候还信心百倍,但就在医生和我们都以为他在好转的时候,却突然病危,遽然离我们而去。

我们的哀伤与悲痛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他带着曾经为祖国的解放而浴血奋斗的历程、带着奉献自己一生无悔无怨的信念、带着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愿走了。从此我们再也见不到敬爱的爸爸了!

他走得那么匆匆,那么突然,没有留下一句话,但他以自己一生的言行告诉了我们:人应该怎样生,人生的道路应该怎样行!

在父亲去世后的日子里,我们带着深深的哀伤为父亲操办后事。此时,父亲的音容笑貌便时时闪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深切地感到,父亲这一代人所为之奉献一切甚至生命的事业,完全是为了祖国摆脱穷困落后,为了人民摆脱被奴役欺凌,为了多灾多难的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使中国人民能过上美好富足的生活。他们历尽磨难,九死一生,流血牺牲,在所不辞,谱写了一曲曲历史与人生的壮歌。

他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了终生,党和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人们始终重视他、关心他、爱戴他。在他生前,江泽民等领导同志亲自到家探望、慰问他。在他去世后,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曾庆红同志第一个赶到30l医院,随后总参、中央军委的领导也到医院与父亲告别。

11月20日,组织上为父亲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江泽民、朱镕基、尉健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都亲自出席。他生前工作过单位的许许多多同志,包括老战友、老同事、老朋友都来向他作最后的告别。我们看到这么多领导和同志来到八宝山,向他表示哀悼和崇敬,一方面万分感谢他们的这一番深情,另一方面也为父亲感到欣慰。他一生七十四年的革命历程有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懂得,父亲不只属于我们这个家庭,父亲更属于祖国,属于党,属于人民。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许多老同志或给我们打电话,或亲自来看望我们。他们曾经与爸爸一起战斗、工作过,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事要写。那都是难忘的历史,都是战友的情谊,再不及时收集、整理,这些珍贵的资料,就可能会湮灭在时间的飞速流转之中。

我们专门征求了当代中国出版社的意见,并向他们求助。在他们的指导、支持下,我们收集、整理了许多父亲的老领导、老战友、老同事的题词和文章,编辑、出版了纪念文集《历史风云中的一代英杰——伍修权》。

但是,还有更多的同志希望我们能够整理出版父亲的回忆录,他们想更完整、更全面、更多地了解父亲,但我们却无能为力。

此时,这个工作得到了父亲家乡大冶市委的大力支持,解决了我们在重新编辑这本书时遇到的许多困难。整理、编辑父亲的回忆录的过程中,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到他的一生其实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缩影,是革命浪潮中的一束浪花。在革命队伍中,他虽然不是一位权高位重的决策者,但他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执行者和亲历者。由人可以观史,由微观可以了解宏观。从父亲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革命为什么会在神州大地上发生?它又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我们了解了历史,也就更加看清明天。

我们相信这本书的再版对党史研究、对青少年教育、对一些人了解国情和党的知识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们谨向为本书的出版给予极大支持的中共湖北省大冶市委、中国青年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曾经关注并帮助过我们的甘肃省委、向关注帮助过我们的张长鹰同志、甘肃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杨连德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曾为《伍修权回忆录》的整理做了许多工作的洪炉和彭加瑾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曾对我们工作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伍一曼 伍天福 伍望生

伍连连 伍延力 伍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4: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