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健、赵小琪主编的《一本书读懂中国文学》精选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百部文学名著,并从背景知识、内容梗概、精彩阅读、作品简析和名家点评五个方面对每一部文学名著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与分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本书读懂中国文学(经典阅读珍藏本) |
分类 | |
作者 | 张永健//赵小琪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永健、赵小琪主编的《一本书读懂中国文学》精选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百部文学名著,并从背景知识、内容梗概、精彩阅读、作品简析和名家点评五个方面对每一部文学名著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与分析。 内容推荐 《一本书读懂中国文学》由张永健、赵小琪主编。 《一本书读懂中国文学》精选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百部文学名著,并从背景知识、内容梗概、精彩阅读、作品简析和名家点评五个方面对每一部文学名著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与分析,希图广大读者能由点及面地对源远流长而又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学有整体的把握,满足人们更为透彻地认识民族的人生观与审美观的需要。 目录 先秦文学 诗经 论语 左传 楚辞 庄子 战国策 两汉、魏晋文学 史记 搜神记 陶渊明集 世说新语 文选 唐宋文学 壬维集 李太白诗歌全集 杜甫诗选 昌黎先生集 白居易诗选 柳河东集 李义山诗集 南唐二主词 乐府诗集 乐章集 苏轼诗词选 淮海词 漱玉词 剑南诗稿 稼轩词 唐宋传奇集 元代文学 窦娥冤 西厢记 明代文学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封神演义 牡丹亭 金瓶梅 “三言二拍” 清代文学 聊斋志异一 长生殿 桃花扇 儒林外史 红楼梦 镜花缘 曾国藩家书 近代文学 官场现形记 老残游记 孽海花 现代文学 尝试集 女神 沉沦 呐喊、彷徨 志摩的诗 雨天的书 死水 子夜 家 臧克家诗选 望舒草 边城 死水微澜 金粉世家 雷雨 汉园集 生活的艺术 上海屋檐下 呼兰河传 小二黑结婚 传奇 围城 雅舍小品 缘缘堂随笔 当代文学 李自成 林海雪原 茶馆 青春之歌 创业史 胡雪岩全传 酒徒 石室之死亡 多情剑客无情剑 台北人 白玉苦瓜 毛泽东诗词 撒哈拉的故事 金庸作品集 寄小读者 傅雷家书 艾青诗选 霸王别姬 活动变人形 心灵史 王朔文集 汪曾祺文集 活着 长恨歌 顾城的诗 垂钓睡眠 大家族 秦腔 檀香刑 海子诗全集 试读章节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高鹗 类型:小说 背景知识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霜,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曹家先祖本为汉人,明末人满籍,属满洲正白旗,曾随清兵一同人关,大获恩宠。曹家曾是显赫世家,一直持续到康熙朝,至1722年雍正皇帝继位后才逐渐失势。曹雪芹生于南京,少年时代也曾度过一段富贵荣华的贵族生活,十余岁时迁居北京,此后穷困潦倒,生活艰难。幼子天亡后,曹雪芹感伤成疾,卧床不起,终因贫病交加而撒手人寰。生于繁华而终于沦落的曹雪芹‘,倍感世态炎凉,留下一部惊世骇俗的《红楼梦》。 高鹗(约1738—约1815),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祖籍辽东铁岭(今属辽宁),属汉军镶黄旗。乾隆六十年(1795)进士,历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嘉庆十四年(1809)考选江南道监察御史,又任刑科给事中,著有《高兰墅集》、《兰墅诗钞》、《吏治辑要》等。 《红楼梦》的作者、书名、回数、回目以及内容等都与其版本有着重要关联,并且众说纷纭,至今存疑。《红楼梦》主要有“脂本”和“程本”两个版本系统。“脂本”系统多以抄本形式流传,源自最初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因附有脂砚斋的评语,又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脂评本”或“脂本”。“程本”系统出自书商程伟元1791年刊印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前有程伟元和高鹗的序文,即“程甲本”,陆续再版后又有“程乙本”和“程丙本”等。一般认为,“脂本”较接近原作,为曹雪芹所著,而“程本”中的后四十回则为高鹗所补写。但曹雪芹生前也可能已写就后几十回,程、高二人只是进行收集整理,并最终付梓。 内容梗概 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其故事情节主要由两条线索构成。主线围绕贾宝玉展开,述其毕生世俗经历,但又重点叙述贾宝玉分别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几位女子之间的微妙关系,尤其偏向于宝黛之恋。次线围绕荣、宁二府展开,备述四大家族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社会关系,但又尤其偏重叙述荣国府的兴衰成败。然而,两线关联密切而并不孤立,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都生活在荣国府大观园内,而荣、宁二府本为一家。 至九十七回贾宝玉和薛宝钗拜堂成婚,及九十八回林黛玉含恨而终,全书达到高潮,但也开始步入低谷。荣、宁二府先后被查抄’,荣国府贾赦世袭爵位被剥夺,其弟贾政也早已被参革职,贾宝玉则出家为僧,两府之人及其亲族或死或散,一派凄凉景象。最终两线殊途同归,共同揭示败亡之理。 精彩阅读 (一)经典篇章 红楼梦(节选) 贾宝玉和林黛玉共卧一床谈心,情意绵绵。黛玉聪颖机智,随处妒情却又不露痕迹。因宝玉闻到她袖中发出的幽香,便借机反问宝玉可有“暖香”相配,这实际上是在妒嫉、讽刺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说,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黛玉深恋宝玉。 宝玉总未听见这些话,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一把便将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笼着何物。黛玉笑道:“冬寒十月,谁带什么香呢。”宝玉笑道:“既然如此,这香是那里来的?”黛玉道:“连我也不知道。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宝玉摇头道:“未必。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毯子、香袋子的香。”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 宝玉笑道:“凡我说一句,你就拉上这么些,不给你个利害,也不知道,从今儿可不饶你了。”说着翻身起来,将两只手呵了两口,便伸手向黛玉膈肢窝内两肋下乱挠。黛玉素性触痒不禁,宝玉两手伸来乱挠,便笑的喘不过气来,口里说:“宝玉!你再闹,我就恼了。”宝玉方住了手,笑问道:“你还说这些不说了?”黛玉笑道:“再不敢了。”一面理鬓笑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 宝玉见问,一时解不来,因问:“什么‘暖香’?”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宝玉方听出来,笑道:“方才求饶,如今更说狠了。”说着,又去伸手。黛玉忙笑道:“好哥哥,我可不敢了。”宝玉笑道:“饶便饶你,只把袖子我闻一闻。”说着,便拉了袖子笼在面上,闻个不住。黛玉夺了手道:“这可该去了。”宝玉笑道:“去,不能。咱们斯斯文文的躺着说话儿。”说着,复又倒下。黛玉也倒下,用手帕子盖上脸。宝玉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些鬼话,黛玉只不理。宝玉问他几岁上京,路上见何景致古迹,扬州有何遗迹故事,土俗民风。黛玉只不答。 (二)妙语摘录 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一回)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第五回) 3.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第十三回) 作品简析 《红楼梦》并非诸子百家经典,而只是一部长篇小说,但面世不久便广为传抄,同时又催生出专门研究该书的“红学”,甚至延续至今,兴盛无比。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究其根本是由于《红楼梦》内涵丰富而又疑云重重。仅就文学意义而言,《红楼梦》建树颇多,尤其在人物塑造、叙事艺术以及悲剧精神这三个方面更是造诣独到。 四大名著部部卷帙浩繁又人物众多,而尤以《红楼梦》为最,全书有名有姓者就多达四百八十余人。但难能可贵的是《红楼梦》写人既“多”且“真”,“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真的人物”并不一定真实存在,而是指具有一定现实基础并符合常理的写实之人。“真的人物”必然都有其个性,《红楼梦》不但注意到这点,还善于对同一类型人物的不同性格进行对比刻画。同是理所应当的贾家主人,又都不约而同地退居二线,但荣国府贾赦只顾享乐而好色贪财,宁国府贾敬则唯求长生而炼丹制药。同是才华横溢的少女,又都情不自禁地深恋宝玉,但宝钗大方开朗又温柔屈从,黛玉则娇羞忧郁又刚烈任性。同是贾家孙媳妇,凤姐泼辣而能言善辩,李纨贤淑而寡言少语;同是贾家大小姐,迎春懦弱而胸无大志,探春精明而志向高远。《红楼梦》塑造人物避免类型化的同时,也突破脸谱化的窠臼,而只有好坏掺半之人才是“真的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最具理想色彩的两位主人公,但他们也并非毫无瑕疵。面对平儿、晴雯、金钏等、r环所遭遇的不幸,宝玉虽有怜悯同情之心,却无丝毫的救助或抗争之举,其胆小怕事的一面暴露无遗。黛玉虽然有诸多优点,但言辞刻薄,猜忌不断,其嫉妒之心更是无人能及。而王熙凤则是全书最为鲜活真实之人,既好又坏,既善又恶,既爽朗又阴险,既温良又狠毒,反差之大令人瞠目,但又合情合理。 《红楼梦》在叙述艺术方面也具有诸多特点。首先,善于营造典型环境,借景抒情,移情人景,使人物与环境交相辉映。黛玉的住所名为“潇湘馆”,取典蛾皇女英的故事,蕴含无尽离愁。垂地的湘帘,寂静的闺房,微透的纱窗,再加上馆前千百翠竹的掩映,整个一派曲径通幽的景象,而这一切与黛玉的性格,爱好、气质非常吻合,丝丝入扣。所谓“斑竹一枝干滴泪”,翠竹又不言而喻地映衬着“潇湘妃子”林黛玉追求爱情不可得,终日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其次,大量运用隐喻象征的手法,弦外之音比比皆是,含蓄朦胧而发人深省。石头兼具石与人的双重身份,是全书最大的象征之所在。书中所述既是石头记录的意象世界,也是宝玉经历的具象世界,所以至少象征着现实与虚幻两个层面上的人生意义。还有较为著名和重要的象征,如贾宝贝的玉石,薛宝钗的金锁,史湘云的金麒麟等。至于书中人名借谐音之法而暗藏隐喻之处则不胜枚举,如“贾”即“假”,“甄”即“真”,元春、迎春、叹春、惜春意味着“原应叹惜”,宝珠、宝钗、宝琴、宝蟾、宝玉又可解作“诸钗情缠玉”。其中有些可能是附会之说,纯属巧合,但巧合过多也值得深思。 从文学史意义的角度而言,《红楼梦》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中所折射出的悲剧精神。西方文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没有悲剧,甚至认为《窦娥冤》最后以大仇得报的团圆形式收尾而实际上是一部喜剧。这其中虽有中西文学观念乃至文化观念存在差异的原因,但不管怎么说,《红楼梦》的诞生,有力地批驳了这一偏执观点。《红楼梦》起于繁华而终于衰败,宝玉出家为僧,宝钗虽如愿出嫁却不免独守空房,而黛玉则因未能如愿便忧愤而亡,宁、荣二府妻离子散,甚至鬻儿卖女,惨不忍睹,整个一出大悲剧。而早在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就已自觉运用西方文艺理论观照此著而成《红楼梦评论》一书,雄辩地论证《红楼梦》中客观存在的悲剧特质,影响至为深远。 《红楼梦》是博大精深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优秀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P140-14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