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己孩子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呢?为什么一个孩子总是很聒噪,闹起来无休无止,玩起来没完没了;而另一个孩子却安静听话,做事情从来都是井井有条、力求完美?为什么一个孩子主动强势、刁蛮任性;而另一个却乖巧顺从,善解人意,从来不给大人找麻烦?
弗洛伦斯·妮蒂雅的这本《父母必知的性格解析》将会为你解答以上所有疑问,让你的家庭和谐融洽,从此再无争吵。
本书将向你展示四种基本的性格类型,并指导你和你的家庭成员运用这些基本概念了解自己,同家里每一个成员轻松相处。你会逐渐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表现,作为家长你该如何应对。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父母也一样。那么,他们怎样才能融洽地相处呢?畅销书作家弗洛伦斯·妮蒂雅,利用她在《性格解析》一书中已被证实的原则,掀开“所有孩子都应一视同仁”的面纱,告诉家长们:
他们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表现;如何抚养不同性格类型的孩子;如何与不同性格类型的孩子智慧地相处;
这本完整的操作指南——《父母必知的性格解析》,已帮助千百万父母取得教养孩子的成功,让你了解亲子关系中的16种性格组合,找到适合你们家庭的互动方式。
识别与理解你孩子性格,让他们感觉到:被爱,被尊重,被支持!
生而不同
研究证实,孩子出生之前性格就已决定,这些性格特点大致决定了他们日后将如何面对周遭的世界。后天环境确实会影响一个人表现自己先天性格的方式,但性格生而有之,这一点已是不争的事实。
早在1979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就进行了一项研究,名为“分开抚养的双胞胎”。该研究提供了一系列令人信服的证据,证实性格确由遗传而来。在这项实验中,双胞胎自出生之日起便由不同的家庭收养,成长过程中彼此没有任何接触。通过对这样的双胞胎进行测试,研究人员发现,遗传因素对人们成年之后行为举止的影响比我们以前所知的要多。双胞胎们最终看到对方时都目瞪口呆:面前站着的这个人简直跟自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无论表情态度、行为举止,还是社交方式或性格,都跟自己一般无二。
印第安纳大学也进行过类似的研究,结论与上述实验一致:两个孩子除了基因构成相似之外再无其他任何联系,而长大以后却在各个方面都惊人地相似。
我在自己组织的研讨会中,也遇到过不少有类似经历的双胞胎。詹妮特和安妮特,两人出生7分钟之后便被分开。结果后来两人嫁的丈夫都是传教士,都生了两个孩子,连分娩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后来她们才发现,虽然彼此相距800英里之遥,两个人却总是步调一致,经常在同一时间做着同样的事情。拉娜和洛娜,出生时分离,后来重聚。她们偶然到对方家里做客时发现,她们主卧室的壁纸是一样的,衣橱里的许多衣服也是一样的。还有一对双胞胎告诉我,她们分离30年后重聚,发现两人都是作家兼插图画家,而且编写的都是少儿书籍。
这一系列故事都表明,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远不止眼睛和头发颜色这些生理特点。我们对生活的不同反应其实也是先天的,这些先天的特点让我们或胆小害羞,或咄咄逼人,或郁郁寡欢,或乐天向上,或风趣健谈,或蛮横霸道,如此种种,性格各异。
每个人的生理构造都是复杂的,但基因明显决定了我们对外界的反应。对待同样的事情,人们的反应或是惊人的相似,或是惊人的不同,这一切取决于每个人先天的性格特点。作家迪恩·哈默尔曾说过:“就像你无法选择自己鼻子的形状和脚的尺寸一样,对自己性格的某些方面,你也无能为力。”
既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性格,也无法选择我们孩子的性格,.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搞清楚这些天生的性格特点,坦然接受它们,尽量发挥其所长。《圣经》告诫我们,要“教孩子走他当行的路”(《圣经·箴言》22:6),但教孩子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并且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了解一下四种基本的性格类型,这四种类型可以描述所有人的性格特点——无论成人还是孩子。
四种基本性格类型
2000多年前,即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就曾试图解释人们的性格差异。按照“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理论,人们之所以存在不同性格是因为每个人身体里的化学物质有差异。他将这些化学物质归结为四种体液:血液,黄胆汁,黏液,黑胆汁。他认为正是这四种体液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几个世纪之后,即公元149年左右,一个名叫伽林的古罗马生理学家在希波克拉底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气质论”之说。根据他的说法,人类大致应该存在四种基本的性格类型: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黏液质。一个人展现出何种性格,要看他体内这四种体液的量分别有多少。
近年来,心理学家们又重新审视了这些观点,发现尽管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并不是每句话都讲得正确,但他们的理论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其实比我们之前所想的要多。虽然他们总结出的四种体液并不是造成人们行为方式各异的真正原因,但我们仍然可以用这些“物质”来归纳人们的性格类型。
活泼型多血质性格
活泼的多血质人性格外向,精力充沛,是充满娱乐精神的一群人。你会看到他们在自己汽车的保险杠上贴上这样的标语:“嗨,今天你玩得开心吗?”
活泼型的人总在寻求他人的认同、赞许、关注和喜爱。他们几乎一刻也停不下来,在任何场合都能制造惊喜,给人们带来欢笑。他们喜欢成为焦点,喜欢看到其他人为自己的热情所感染。他们很自然地与人攀谈,很快在一个圈子里跟每个人打成一片。活泼型的人一般都乐观向上,可爱迷人,所到之处,众人倾倒。但他们在生活中往往很迷糊,容易感情用事,对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也极为敏感。
对一个活泼型的人,你可能会给出这样的评论:“她总是说个不停!”或者:“他是个自来熟。”你可能会称一个活泼型的人为“演说家”。P6-9
星期天的上午,我和弗雷德在一家酒店的餐厅吃饭。餐厅里安安静静的,一派祥和惬意。但很快这种宁静就被打破了。一个五口之家——外祖父母、父母,带着一个十个月大的婴儿——走了进来。老板娘招呼他们就座,一家人就在我们旁边的一张桌子坐了下来。我和弗雷德不由自主地观察着这热热闹闹的一家人。
小孩儿被放到了一把高椅子上,椅子被拉到了与桌子平齐的高度。不过很显然小家伙一点也不满意那把椅子,在妈妈怀里扭来扭去不愿坐进去,还不停尖叫着以示抗议。但妈妈完全不为所动,不管她如何挣扎尖叫,还是坚决地把她放到了椅子上。
孩子的爸爸早已入座,伸手拿过菜单开始浏览。两位老人则彼此看了一眼之后才谨慎地入座。一切准备好后四个大人打算好好享用一顿美餐,可小家伙显然没这个打算。
每隔两分钟她就要挥舞着小手发出一两声尖叫——成功地把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这一家人身上。妈妈赶紧手忙脚乱地安抚这个小家伙,每次拿出一两块饼干让她暂时安静两分钟。饼干到了小家伙手里立刻变成一堆饼干屑,紧接着被她抓起来抛向空中。看着饼干屑纷纷扬扬落得满桌都是,小家伙又兴奋地尖叫起来。
年轻的妈妈沮丧地靠在椅子里,叹了口气,跟自己的父母抱怨着:“我真不知道该拿她怎么办了。”
孩子的外婆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跟你小时候一点儿都不像。”
孩子的外公也表示同意:“你妈妈说得对。你小时候安安静静的,从来都不吵不闹,乖着呢。我们去哪儿都带着你。”
看了一眼仍在埋头研究菜单的丈夫,孩子的妈妈一脸歉意地摊开双手:“我实在不明白这孩子是怎么回事!”
这些话听起来耳熟吧?你是不是也曾经有过同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孩子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呢?为什么一个孩子总是很聒噪,闹起来无休无止,玩起来没完没了;而另一个孩子却安静听话,做事情从来都是井井有条、力求完美?为什么一个孩子主动强势、刁蛮任性;而另一个却乖巧顺从,善解人意,从来不给大人找麻烦?
本书将会为你解答以上所有疑问,让你的家庭和谐融洽,从此再无争吵。
就像百老汇的一出歌剧,演员们需要彼此配合才能为观众献上一台成功的演出。在你的家庭里,每个成员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想演出成功,就需要所有人通力合作。而跟百老汇歌剧不同的是,你的家庭演出开始前没有彩排,没有试演。妻子跟丈夫的相遇和结合没有经验丰富的导演现场指导;我们也不可能把孩子生下来之后先看看他们是否适合这个家庭,然后选择留下其中的几个,让其他的打道回府。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理解现有的“演员”并跟他们合作。
本书将向你展示四种基本的性格类型,并指导你和你的家庭成员运用这些基本概念了解自己,同家里每一个成员轻松相处。你会逐渐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表现,作为家长你该如何应对。你会明白为什么活泼型的苏茜总是一刻不停地说话而把该做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为什么力量型的查理总喜欢命令其他孩子干这干那,甚至连你都想控制;为什么完美型的马丁总是井井有条、整洁干净,却又那么敏感、容易受伤害;为什么平和型的菲利斯总是那么随遇而安,甚至有点懒懒散散,对你那些激动人心的计划总显得兴趣寥寥……与其继续担心下去,倒不如接受老天爷的安排,在孩子先天的性格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培养塑造。两方面结合,你的孩子必定在成功的路上畅行无阻、势不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