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圣-桑/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德)米夏埃尔·施台格曼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圣·桑是法国作曲家,1835年10月9日出生于法国巴黎,父亲出身于诺曼第附近的贫苦农家,母亲是水彩画家。父亲在圣·桑两个月大时去世,圣·桑由母亲和伯母共同抚养,伯母是音乐家,于圣·桑两岁半时开始教他弹琴。

  圣·桑拥有惊人的音乐天份,五岁时写出附有钢琴伴奏的歌曲,七岁开始跟随史塔马替学琴,并和马雷登学作曲,十岁时和比利时的小提琴家贝塞姆斯合作演出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几个月后更举办首次钢琴独奏会,演奏曲目包括巴赫、韩德尔、莫扎特及贝多芬等人的作品……

内容推荐

本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另一个特点就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的搭配。

丛书每个单行本都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目录,这是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要的杳考依据,书后的对作曲家研究的出版物和重要书目,大都是在研究史上有了定评的重要著作,也是最新出版的。

丛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评论家和同行作曲家的评价,或带有箴言性的摘要语录。这些评论常常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是客观的,有的是切中要害的。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评论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利于促进读者对作曲家的思考和认识。

本书是《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的其中一本。

目录

普洛透斯

生平

神童(1835—1853)

革命者(1854—1870)

高卢人艺术(1870—1886)

经典作曲家(1887—1901)

“反动者”(1901—1914)

世界大战和生命终结(1914—1921)

作品

舞台作品

教堂音乐

世俗声乐作品

管弦乐队作品

协奏曲

室内乐

钢琴作品和管风琴作品

注释

大事年表

名家评论圣·桑

作品目录

作者简介

图片来源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我们在这里借助个人言词和图片资料描述的卡米尔·圣·桑,是一位普洛透斯。作为诗人,他的诗集《自由韵诗歌》印行过好几版;作为戏剧家。他以几本独幕剧和几乎每晚上演的社会喜剧《阿佩皮国王》的成绩卓著的作者身份载入了戏剧史;作为天文学家,他是法兰西天文学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他热心地研究过火星的运行轨道,曾阐释过居斯塔夫·阿道夫·伊伦关于宇宙起源的论点;作为哲学家,他围绕神正论、人的自由和时空的可测性撰写了论文《唯灵论和唯物论》及《问题与玄义》;作为自然科学家,他写过几篇关于植物与动物细胞结构亲缘关系的论文,支持让·巴蒂斯特·拉马克的生物进化学说和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考古学家,他是豪华壁画的第一位研究者,他在《关于古罗马背景的笔录》一文中,说明了古代舞台背景的布置,他先是研究了多年古希腊的花瓶彩绘,然后又写了一篇《关于古代的竖琴和齐特尔琴的随笔》,并在法兰西研究院总会上就此做过报告;作为人种学家,他利用一切机会收集外国民族和文化的文献资料;作为画家和漫画家,他用版画式的花边装饰自己数以千计的通讯报道,倚马可待般为人物和风景做素描。

但是,他的主要形象却是音乐家。对他的博学多才连反对他的人也不得不表示钦佩,“没有谁比圣一桑先生更了解全世界的音乐”。作为音乐研究者,他曾亲自参与让一菲利普·拉莫和克里斯托弗·维利·巴尔德·冯·格鲁克全集第一版的编辑工作;作为音乐史学家(古钢琴的研究家),他曾领导古乐器演奏协会;作为记者,他为各家报纸评点过半个世纪的音乐新闻;作为教育家和民族音乐协会的创始人,他致力于法国音乐的独立,为青年音乐家创造演出其作品的条件;作为钢琴家,他在法兰西第二帝国和第三共和国时期一反观众的偏见,接受贝多芬、舒曼和瓦格纳的作品;作为管风琴师,他曾在圣马德莱纳大教堂工作过二十年之久,他的那些礼拜日即兴曲响彻了“全巴黎”;作为自己的和外国作品的音乐指挥家,他几乎被那个时代的所有大管弦乐队邀请去担任过指挥;作为作曲家,他在各种音乐形式和体裁上都成绩卓著,三岁半时便写了第一部作品,八十六岁还写了他最后一部作品;他出生在贝多芬去世后的八年,那时他是一个革命者,死在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首演八年后,这时他是一个反叛者。

尤为令人赞佩的是,已经到了19世纪,还出现了圣一桑这样一位对艺术和科学具有如此广泛兴趣而且做出成绩来的文艺复兴式的人物。正是因为他涉足多个领域,才在20世纪遭到人们如此尖锐的责难:“难道我们就不能让这位作者(最好他本人已有自知之明)感到他对论述如此高深的问题是缺乏应有才干的吗?他所涉猎的事物跟他的事业毫不相干。”“对不起,但这跟每个人都有关系。”圣·桑在《问题与玄义》一文结束语中为他的哲学观点辩护道。但他的批评家却坚持认为他是一个在各种领域从事科学艺术活动的普洛透斯和调和派艺术家。即使他并没有提高对科学独创性的要求,而且他在音乐以外的活动只被视为“严肃的思维活动”,也丝毫改变不了批评家的这种断语。

P1-3

序言

近年来我国爱好西方古典音乐的人,特别在青年中愈来愈多了,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现象。就在当前出现的古典音乐普及规模愈来愈大的喜人形势下,人民音乐出版社选择了德国汉堡罗沃尔特出版社(Rowohlt—Verlag)出版的“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数十种翻译出来,目的是供我国包括发烧友在内的广大音乐爱好者、音乐从业人员(教师、演出工作者)等从事音乐欣赏、学习、研究和教学时参考。

罗沃尔特出版社是德国历史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成立于上世纪初。它随着德国百年来的政治沧桑几起几落,但始终以求新扶新为己任,在推动德国文化创新上有着值得自豪的传统和声誉。“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是罗沃尔特出版社“名人传记丛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套书在全德国乃至所有德语国家都是闻名的。如果你有机会到德国普通的家庭做客,几乎可以在每家的书架上发现这套五颜六色的丛书部分或成套地排列在书架上,十分引人注目。说这部丛书家喻户晓并不过分,它已经成为人们经常查阅的工具性参考书了。

“罗沃尔特名人传记丛书”涵盖了几乎人类全部知识领域和文化领域,只要某人对某一知识和文化宝库,诸如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政治、军事、文学和各种艺术门类(音乐、造型艺术、戏剧、电影、舞蹈等)曾做出卓越贡献,或者对社会的历史进程起过显著影响.罗沃尔特出版社就请人为其撰写传记性的文字收入丛书,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单行本篇幅不大,一般是200页上下的小册子,但具备科学性和可读性两方面的价值。丛书每个单行本都以传记主人公的名字为书名,书名下有副标题:“以传记主人公的自述作依据,配相应的图片文献加以说明”。副标题强调丛书的两个特点:一是使用第一手材料写成,加强传记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有关音乐家传记的出版物,中外有个通病、常常把音乐家的天才神秘化或把他们的生活浪漫化,传记作者不遗余力收集音乐家的趣闻轶事,把它们当成认识音乐家的主要窗口,有的甚至用渲染性语言、不确实的虚构哗众取宠。“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不这样,每一个作者在正文前都要做说明,说他写这本传记要打破过去在这位作曲家身上制造的神话,还他一个真面目。二是所有书中均配有同传记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同时代人的肖像,以及他本人经历的历史事件和音乐活动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这些插图并非用于装饰,而是用形象来说明问题。最近出版的单行本取消了这个副标题,但我们注意到新版传记强调第一手材料的原则不变,书的排版做到图文并茂的努力没变,非但如此,新版还换上了许多彩图。

罗沃尔特出版社物色的撰稿人,都是对撰稿对象、相关领域及有关问题有深入研究并做出卓越成绩的专家,这可以从丛书编辑部为每个作者所写的介绍中看出。有的撰稿人还是相应研究领域中的权威,比如《瓦格纳》的撰写人汉斯·迈耶先生就是世界瓦格纳研究权威之一。因为在文学和音乐方面的渊博学识和突出成就。而且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日耳曼语文学学者,汉斯·迈耶先生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教授称号。

罗沃尔特出版社组织了一大批专家学者为“罗沃尔特名人传记丛书”各科的单行本撰稿,使通俗性的小册子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这也是值得我国出版界和各学科的专家学者,特别是音乐学科中的专家学者效法的。上述特点和做法,保证了“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的科学性,值得赞扬和推荐。

我们认为这套丛书还有另外两个特点值得指出。

一是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以莫扎特、贝多芬、肖邦为例,单行本已更换成全新的版本,新版由新的撰稿人写出。通过比较,我们注意到新版的观点和材料因学术界对这几个音乐家的研究有新的进展和新的成果而与旧版有所不同,一般说新版抛弃了作者认为是陈旧的观点,从新的视角来观察问题,补充新的材料。这种做法和我国的“与时俱进”精神是相通的。另外,新版抛弃了旧版堆砌材料搞繁琐哲学的缺点,叙述和行文比以前简洁扼要,篇幅也减省了。

另一个特点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的搭配。我国的出版界常用“图文并茂”形容好的出版物,但是有的书刊文字配了许多花花绿绿的图片.看起来琳琅满目,但与文本内容没有多大关系。“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丰富的图片资料与文本内容相得益彰,放在有关内容旁边,起到了使内容具有直观的形象性作用,使读者阅读时不感到枯燥,而且加深了对内容的印象。

为了满足一些读者深入研究的需要,书中的引文都一丝不苟地在书后尾注中标明出处。附带说明:书中若有对我国读者陌生、但对理解本文起加深作用甚至关键作用的人名、地名、名词和所说的事件、问题,原作者没有加注,但我们的译者把这些都作为脚注放在当页的下方。丛书每个单行本都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目录,这是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要的查考依据,书后的对作曲家研究的出版物和重要书目,大都是在研究史上有了定评的重要著作,也有最新出版的。这两个附录我们原封不动地以原文附在中文后面。应该指出,这两种附录所提供的资料都是最新的和可靠的,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每个单行本还附有作曲家的生平大事年表,可以帮助读者对作曲家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迅速查考作曲家生平事迹和作品完成的准确年代。

丛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评论家和同行作曲家们的评价,或带有箴言性的摘要语录。这些评论常常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是客观的,有的是切中要害的。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评论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利于促进读者对作曲家的思考和认识。

人民音乐出版社把“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译审任务交给我们三个人,我们感到这个任务很有意义,就欣然接受了。但我们都感到责任重大。因为任务是艰巨的。一是数量大,全套有60本、而且都是德文。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懂德语的人虽然不像解放初期那样凤毛麟角,但比起英语、俄语、法语来,毕竟人数尚少,合格的德文译者不易寻觅。二是这些书的内容专业性强,与一般的音乐家传记相比,它们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我们组稿时必须找那些既有较高德语修养,同时又有一定音乐知识的译者。幸好,很多译者都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他们特别对德国音乐有相当丰富的知识。

但是要译好这样的丛书,对仅仅是一个懂德语的音乐爱好者来说,仍有许多音乐专业上的难关要克服。幸好我们的译审小组中有专门从事音乐专业教学、研究的音乐史专家余志刚,有在大学兼任了十几年音乐欣赏教学的德国古典文学专家严宝瑜,以及有过业余翻译音乐类书籍丰富经验的歌德研究专家高中甫。由他们各自组稿的译稿完成后、都由他们精心审校。如审稿时遇到疑难问题,译审小组在人民音乐出版社理论辞书编辑室的负责同志和责任编辑的参与下一起研究解决。总之,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翻译者都抱着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去完成这项工作。因为所有参加工作的人深深了解完成这个任务意义重大。都愿竭尽绵薄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音乐事业的普及和提高做一点工作。

以上便是我们要说的话。因为许多话是我们对读者怎样理解和使用这部音乐丛书有关,所以我们把这些话当作“序”放在书前,我们没有认为我们的话是绝对正确的,写上这些仅为读者作参考之用。竭诚希望批评指正。

严宝瑜(执笔)余志刚高中甫

“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译审小组

2003年6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21: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