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活着”的王小玻。
本书收入的作家全是非主流作家。非主流作家是一群文学荒原上的孤魂野鬼,他们散兵游勇,像王小波生前一样独自奋斗。如果文学是一条奔腾的江河,他们就是间或断水的涓涓支流;如果文学是一支行进中的队伍,他们就是走向未知世界的先锋;他们是冒险的、实验的、自由的、独立的、无援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后王小波时代(上中国非主流小说精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杜鸿//朴素//啸傲子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寻找“活着”的王小玻。 本书收入的作家全是非主流作家。非主流作家是一群文学荒原上的孤魂野鬼,他们散兵游勇,像王小波生前一样独自奋斗。如果文学是一条奔腾的江河,他们就是间或断水的涓涓支流;如果文学是一支行进中的队伍,他们就是走向未知世界的先锋;他们是冒险的、实验的、自由的、独立的、无援的。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非主流小说精萃。十一年来,王小波已经从一名落拓的自由撰稿人,成为中国文坛的神话。作为一个理想的知识分子,他的形象已在青年学子心中植根。为了寻找活着的王小波,我们联合多个网站发起征文,费时一年,从浩如烟海的来稿中精选一批具有王小波幽默风格和精神风骨的小说,分成“后现代”“超真实”“新实验”三辑,藉此集结文学荒原上的散兵游勇,发掘真正的“文坛外高手”。此外,还请了漫画家配了一批戏谑而传神的插图,诠释王小波的精神世界。 目录 代序 后王小波时代 第一辑 后现代-童天一 妈妈,我爱你-陈家麦 审讯足球流氓彭小莲-陈启文 黑白-王十月 一枪二弹-杜鸿 来访的马-鬼金 松香-元辰 经典疑案-吕志青 手淫犯-蜘蛛1 你什么时候走-孙智正 长干行-张佳玮 第二辑 超真实 飞入天中的梯田-周耒 我们是傻瓜-宋离人 调解-阎刚 执行死刑-杨中标 洪大的摩托车-卢江良 绿草地-梅子 福旺相亲记-卢雨林 第九十九根毛-隔壁小二 正午的阳光-严敬 第三辑 新实验 穷人郭发财之死-郭发财 同居-黄孝阳 在路上绝尘狂奔-刀锋之吻 沼泽地里那些永生不灭或者虚无的鸟-老鸭 一支烟的功夫-捕螳螂的蝉 马口铁-恶鸟 把爱情念歪一点-黄应秋 跋 为中国文学作一点儿事情-杜鸿 试读章节 小汽船到城里快晌午了。 从黄包车下来,我身后是水库一样大的广场。风不时吹拂着裙子,好像要把我吹走。可妈妈却拉着我往窄窄的弄堂走,那地方房子跟房子挤在一起,像火柴棍似的。一踏进弄堂口,从里面传来一股股热气,像刚揭开的蒸笼盖子。一个个大姐姐站在门口,花枝招展,挤头探脑的。该不是迎接我吧? 小姨也站在门口张望,腰杆像在岸边摆动的柳枝。她的眼神跟这儿的大姐姐差不多,发出幽幽的光,像春天外婆家的母猫在叫春。该不是母猫准备生一窝小猫咪吧? 我甩不开步子了,像被老牛拖了一只大石磨。 从里弄闪出一位胖伯伯,戴了大墨镜,他倒像个贵宾,她们忙跟他打招呼,连小姨也装作没看见我。难道进了城的她就不理我了? 这位腆着小肚子里面似乎全是油水的胖伯伯,腋下夹了一只黑包,头像拨郎鼓一样转。他头发油亮亮的,苍蝇立了都怕给折了腰,每过一家店门口,有位大姐姐无比热情地朝他招呼:“进来呀,进来呀……” 他是她们的亲伯伯哪?为啥她们都不招呼我呢?小姨也真是的! 胖伯伯到了小姨那儿才停了,像蜜蜂拍着翅儿落在花蕊上。他嗅着小姨身上的味儿,小姨咯咯地笑,难道笑里有花粉?胖伯伯嗅了还不够,把一只手伸到小姨粽子一样鼓起的胸头上,给她一只手拍开了,跟挠痒痒似的。小姨还在笑,等到我快近了她身,才把笑霍地收了,朝我嗨地一声:“佳媚!” 小姨的头发染成了金黄色,我还以为她变成了电影里的外国人。她只跟我做了个摘桃子够不到桃子的手势,马上把胖伯伯拉进屋里了,像把养大的一头肥猪从栏里攥到板车上。 “到了。”妈妈说。 我看了看门头上挂的招牌,写着“姐妹发廊”大红字,底下是一行“温馨的感受”小黄字。 才眨眼工夫,胖伯伯和小姨就不见了。妈妈说:“别找了,在楼上呢!”我才喊了声小姨,就让妈妈的手给堵了。 我有个令人骄傲的妈妈,同学们都挺羡慕我的,说我在城里有个会挣钱会让女儿花的妈妈。 妈妈和小姨都很忙,一年难得一次回家,自从进城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要不,也是两人轮着回。 今年清明节,小姨回来了。是外婆早早托船老大捎的信,要给外公上坟哩。小姨一回来,就朝我手里塞了两包酸话梅,又把另一袋东西扔给我,说这是你妈妈给你的。她边说话边打呵欠,说累坏了,小汽船里吵死人。她进了里屋倒头便睡,直到外婆喊她吃午饭。喊了半天,她才起来,叽叽咕咕的,说外婆没让她睡个安稳觉。 小姨给外公烧纸钱。要不是我大喊一声,她的露背裙准给烧出几个洞眼来。小姨又打起了瞌睡,她身上咋会有那么多的瞌睡虫呢? 她说,都是让赶早船害的,本来这种时候,我睡得比猪还要死。 别老说死的死的!外婆说,你穿得那么花哨那么薄透,像不是来给你爹上坟,倒像去乡里赶集似的。 外婆奠了第三遍酒,小姨才接了她递来的三炷香,给外公拜了拜,像匆匆做了一道填空题。接着,她就闲不住了,一会儿掏出小圆镜照,一会儿拿出小粉饼往脸上扑粉,一会儿弄弄胸前银色小手机。她老说这个穷山沟,还没通公路,还收不到手机信号,还收不到短信,手机都成了聋子的耳朵了,她是一刻也呆不下去了。看来她在城里呆久了,忘本了。 小姨在岭头上转来转去,风不时吹得她裙子波涛滚滚的。小姨跳起了舞。山岗下,层层梯田,弯弯曲曲。冬生阿叔的双脚陷在泥田里,他没心思耙了,把眼珠子往上翘,朝上喊话:这不是张家的小丫头爱玉吗,咋变得认不出来了?啥时招上门女婿,别忘了招呼我…… 小姨朝他吐了吐舌头:招你个鬼头! 丫头,当心坟堆里的男鬼都钻出……外婆像被一根鱼刺卡住了喉咙管,啪地,她给自己掌嘴:罪过罪过! 第二天,日头爬上了对面的牛背岭。小姨开门出来,眼皮肿肿的,说昨晚的她身子跟烙烧饼似的,到了天亮才迷糊了一会儿。这话倒挺新鲜,难道城里人都天亮后才睡觉? 吃过饭,小姨慌慌张张背上皮兜兜,朝岭脚一路小跑。外婆追了出来,让小姨多呆一会儿。小姨跑着跑着,花裙子被风掀了起来,露出短六寸布的花裤头,中间系了一根小带子,像一根鞋带,真是羞死人了! 山谷里响起了外婆的回音:死丫头,跟大丫头一样,家里的板凳屁股还没坐热,也没跟娘说句体己话就疯回了…… 2 在发廊里,我调着电视机频道,妈妈给了我一堆雪饼、“乡巴佬”卤蛋之类的,让我先填填肚子,她就到在小灶间洗菜。 我突然觉得无聊,想上楼去,刚爬上楼梯,妈妈就捏了颗芹菜追出来,边摘叶子边喊住了我,说楼上的客人会不高兴的。我是想见见爱玉小姨,看她在楼上咋给客人做头发。我就小姨小姨地喊开了,可她答应着却老不下楼来。小姨在楼上喊,再过一会儿,乖。楼上的小姨跟那胖伯伯不时地笑,还催着他什么,似乎胖伯伯是磨磨蹭蹭的老牛。乡里剃头从不催客人,小姨为啥要催客人呢? 大约过了一节课的工夫,胖伯伯从楼梯下来了。他下楼时,步子有点飘飘的,像农忙刚从地里干完了粗重活。他抽着烟,一口一口地吐着烟圈,烟回到了他的蒜鼻头上。胖伯伯的脸是笑着的,却把嘴角抿着。 这回妈妈不拦我了,我扑上正在下楼梯的小姨,本以为她会一下子抱了我,可小姨说她手脏,匆匆下了楼,双手在水龙头下涂满了香皂沫,接着是胖伯伯凑来洗手。两人洗着洗着,手摩到了一起,小姨又啪地把他拍开了。这回,胖伯伯嘴角上的笑全打开了。 妈妈从灶间出来,跟胖伯伯打招呼。他走过来,用湿乎乎的手拧了一下我,我顿时感到脸被掐出水来了。胖伯伯说:“躲什么?小嫩瓜,又快熟了。” 这下,妈妈像老母鸡护小鸡似地挡在我前面,朝他噼里啪啦骂了一通:“老光棍,老油条,老流氓,休想动我女儿一根汗毛……”胖伯伯仍然笑嘻嘻的。 他说我跟我妈妈一样漂亮,也是个美人胚。 “这么说倒还差不多!”我乐了。 胖伯伯从皮夹子里抽出一张伍拾圆钞票。妈妈推了一下,收了,说,一起吃午饭吧?胖队。胖伯伯说“不”了,临出门时,不让妈妈来送,说让人见了不好。妈妈站在门里向他招手。 小姨在灶间帮忙弄菜。我边看电视边吃卤蛋,还支起了两只耳朵。 可妈妈和阿姨总是低着了声说话,我一句也没听见。P8-10 序言 后王小波时代 童天一 去世之前,王小波一直是个业余作者,偶尔在大陆和港台地区发表文学作品。他出过小说集,但相当艰难,常被出版发行的事弄得焦头烂额。好不容易出了一本,还要配合编辑跑二渠道,所以他感叹:“出版一本书比写一本书要难得多。”他说,他若写墓志铭,会在“活过,爱过,写过”后面加上一句,“书都卖掉了”。1992年9月,王小波辞去大学教职,成为自由撰稿人,以写专栏文章为生,挤时间创作小说,他对朋友说:“作家就意味着随时有饿死的可能。”他在台湾有些名声,先后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时报的文学大奖,但在大陆主流文学圈,王小波的名字鲜为人知。他生前说过:“听说有一个文学圈,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他是一个局外人,却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一个为自己的真理观服务的非主流作家。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在北京郊区埋头创作《黑铁时代》——“时代三部曲”之后的新长篇,心脏病突发,猝然辞世。被人发现的时候,王小波头抵着墙壁,墙上有牙齿刮过的痕迹,地上有墙灰,他是挣扎了一段时间,再孤独地离去。当时,他长达九十多万字的“时代三部曲”正在花城出版社发排,这三部作品曾在二十多家出版社流浪,最后在花城出版社找到归宿,但他等不到了!在王小波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责任编辑钟洁玲只能用三部书的封面彩样为他送行。 据说王小波临终前曾大声呼救,邻里陌生,没有出手相援。一个非主流作家就这样孤独地意外死去。他在发给好友的最后一封邮件中说:“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所说的一切和我们无关——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王小波早有自由主义倾向,只是,如此豪言壮语,如此高大的主体形象,与他过去的低调风格迥异,真是意味深长。 王小波死后成了非主流文学的英雄,无数“粉丝”拜倒在他的脚下,成为他的“门下走狗”。但一些主流作家对王小波始终怀着拒绝和排斥的态度。不同的人对王小波有不同的理解。在王小波逝世十周年之际,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四处调查,十年之间,究竟是谁把王小波塑造成神?而广州美院雕塑系学生郑敏创作的1.5米高的小波裸像,因有“不雅”之嫌,被亲属禁止公开展出,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酿成“王小波裸像风波”。 假如“时代三部曲”顺利出版,王小波会死吗?假如王小波没有死,他的作品会热起来吗?那些在困境中始终坚持写作的非主流作家里面,有没有埋藏着像王小波那样的“文坛外高手”? 在互联网时代,作者、读者与编辑的距离大大缩短,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文学作品。为了发掘王小波式的人物,给非主流作家提供出版机会,花城出版社与天涯社区(www.tianya.cn)波比文化创意网(www.bobig.net)以及王小波网站(www.Wangxiaobo.cn)一起,联合发起了“后王小波时代——中国非主流文学精选”征文活动,这是纪念王小波的最好方式。本书就是这次征文的结集,由作家杜鸿、评论家朴素、网站版主啸傲子联手编选,在王小波逝世十一周年之际正式出版。 在我看来,主流与非主流的关系,是动态的、互动的,是不断演变和替换的;主流与非主流之间,既有竞争、对抗和博弈,也有交往、对话和协商。主流与否,还有“区域”之分:中国的主流,不一定是世界的主流;学院的主流,不一定是市场的主流;纸质媒体的主流,不一定是互联网上的主流。主流与否,还与权力有关,与意识形态有关,与写作体制有关。一般来说,专业作家(体制内)是主流的,业余作家是非主流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后现代的语境之下,线性的历史观早被抛弃,“后”可以给“前”命名。因此,我想给大陆的非主流文学分为三个时代:前王小波时代、王小波时代和后王小波时代。这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 前王小波时代——王小波生前的时代。此时互联网只是少数技术精英在使用,普罗大众无法上网。发表文学作品的唯一阵地是纸质出版物,且被主流文学长期占领。非主流的王小波们偶尔可以发表作品,但数量有限,很难得到主流文学的认同。学院文学研究者不关注王小波。大众消费市场也没有王小波作品的立足之地——王小波为推销自己作品跑烂了几双鞋。 王小波时代——王小波死后成为偶像的时代。王小波作为非主流文学的英雄,深受普罗大众的热爱,许多非主流作家甘当“王小波门下走狗”。互联网普及了,非主流作家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文学作品。王小波的“粉丝”人数众多,态度狂热,甚至成了互联网上的“主流”。学院文学研究者开始研究王小波。在大众消费市场,王小波的作品成了主流产品。纸质文学期刊开始逐渐萎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码文学刚刚兴起。部分开明的主流作家、理论家已经接纳了王小波,但大多数并不认同。 后王小波时代——从王小波死后十年开始,以“王小波裸像风波”为标志。一些文化人——包括一些主流作家和非主流作家,认为王小波被过度“神化”,希望大家理性看待王小波,理解王小波,尊重王小波,但不要迷信王小波,要将被神化的王小波还原为人。一些“王小波门下走狗”开始清醒,独立。更多的学院文学研究者认真研究王小波。在大众消费市场,王小波的作品由火热的旺销转为平淡的长销,有关王小波的作品也一样。纸质文学期刊进一步萎缩,数码文学开始流行。文学的主流阵地开始转换到互联网上。谁是主流作家?是网络明星作家还是传统纸质明星作家?这个问题让人困惑。但可以肯定,在网络和纸质媒体上都是明星的作家,绝对是主流作家——韩寒、郭敬明等等。在后王小波时代,更多的传统主流作家、理论家接纳了王小波。王小波将逐渐成为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本书分小说卷和散文卷,其中小说卷分为三辑:后现代、超真实和新实验;散文卷分五辑:思想的牧神、世相的隐语、故事的背影、性情的风标、顿悟的石头。不少作者有类似王小波一样的非主流身份,或作品具有某种非主流的精神。有些人生活在社会底层,日子艰辛,却始终坚持业余写作,如《我们是傻瓜》的作者宋离人,《来访的马》的作者鬼金,《斗争会》的作者龙章辉,《根秘密》的作者青年河等等,都是工人作家。其中最为感人的是宋离人,从1986年高中毕业开始写,写了二十多年,有的作品写在机床边上,一纸油污的印象至今在目。他一度因生活困难,出版不易,失去健康和信心,焚烧了四十余万字手稿,发誓只做读者不做作者。如今宋离人通过互联网投稿,不仅中篇小说《我们是傻瓜》人选本书,他的长篇小说《我们到红旗看王二盛》,也即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文学作品的水平高低,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难说人选的作品超过王小波,或不如王小波。非主流作家是一群文学荒原上的孤魂野鬼,他们散兵游勇,独自奋斗。 如果文学是一支走向未知世界的队伍,他们便是走向迷茫、混沌或光明的先锋。他们是冒险的、实验的、自由的、独立的、孤单的、无援的,因为主流文学队伍远远落在身后。 如果文学是一个平面的同心圆,中心是权贵的、稳定的、规范的、保守的和不思进取的主流文学,他们便是边缘的、开放的、创新的、躁动的、无序的和最具活力的非主流文学。 如果文学是一个不断竞争和博弈的话语空间,强者借助权力、资本和知识的力量垄断着话语权,他们便是弱小的、无力的、人微言轻的、少有话语权的弱者。 如果文学是一条奔腾的江河,他们便是细小的、间或断水的支流。 如果文学是一座沐浴阳光的金字塔;他们不是那让人瞻仰的雄伟塔尖,而是底层无人关注的承重基石。 2008年3月12日于广州 后记 为中国文学做一点儿事情 杜鸿 《王小波门下走狗》连续三年选刊了我的中短篇小说。我也一直在审问自己,是不是一名真正的“门下走狗”。在某次访谈中,关于王小波,我甚至口出狂言,“他们都很不错,很有影响,相对我而言,他们毕竟是过去时,而我是现在时。”这次,花城出版社与《后王小波时代》选择我和朴素、啸傲子一起作为主编,编选这套划时代的作品,我想,或许并非出于我“门下走狗”的经历,而是我们与王小波和非主流文学构成的某种亲缘关系。这种亲缘的外在样式,就是我们不约而同地在文学生态和文学创作上,对非主流文学进行拈选,并与王小波时代“互动”之后,实现了一个崭新概念的能指——后王波时代的来临。 成就一部书需要许多机缘。能够主编《后王小波时代》,我从内心里由衷地感到高兴。说实话,我非常珍视这项工作。虽然,以前也曾经主编过一些书刊,出版过一些小说和散文。但是,似乎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心里充满了难以名状的激情、喜悦和期待。 《后王小波时代——中国非主流文学精选》,分小说卷和散文卷各二十七万多字,从编选到成书,整整用了一年时间。通过充分酝酿,花城出版社中国文学室、天涯社区、波比文化创意网和王小波论坛,分小说和散文两个板块,以网络为载体,于2007年4月3日联合发起征文,历时六个月,分别于2007年8月31日和2008年1月31日两次截稿。征文启事发布之后,立即受到活跃在互联网上众多非主流作家的响应和支持。 做过编辑的朋友,都知道要想选出一篇好的稿件,会遇到什么样的难度。尤其是从网上选稿,难度更是可想而知。很多时候,选用一篇几千字的好稿,必须读上几万字甚至上十万字的稿子,而且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除了阅读,还是阅读。 联合征文截稿时,三个发起网站共收集作品三百二十一部,其中小说二百三十六篇、散文八十五篇。可是,要想从中精选出五十多万字的优秀作品,显然是不可能的。根据责任编辑钟洁玲的意见,为了尽可能收集更多的好作品,让更多的非主流作家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一方面,将征文时间推迟到2008年1月底截稿;另一方面,对整个中文非主流文学网站进行搜索和遴选。就这样,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面对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我开始了编选工作。 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了发表作品的便利,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网上发表作品的不规范、不严谨和不精致,在网上大海捞针,好不容易发现一篇好作品,往往不是半成品,就是遗憾之处颇多。面对自己费尽心机选出的稿子,说就这样人选吧,心里像硌着一块石子;放弃吧,又非常舍不得。于是,我只得迅速联系作者,在充分征求作者意见的基础上,让他进行修改,有时甚至自己动手修改。可以这么说,在这部选集里面,无论小说,还是散文,经过修改之后人选的作品,至少占三成以上。这样做的结果,显然大大增加了我的工作量。从2007年11月1日到2008年1月31日,三个月时间里,我所阅读的作品字数,实在难以估量,我想至少在三百万字以上吧。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凌晨二三点才睡觉,而且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完成了《后王小波时代》的编选工作之后,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累,视力也急剧下降,真切地感觉到了“网络与眼珠血丝成对应性正比”,体重也严重增加,似乎成了一个蛰伏洞穴的动物。长时间两点一线的生活,长时间坐在电脑面前工作,让我体会到“久坐成瘸”的滋味。所以,书稿成形时,留在我身上的,是那种强烈的被掏空的感觉。可是,当我再次回头统稿时,这些从四面八方经我的眼睛和心智汇聚在一起的文字,在一瞬间让我意识到,自己这三个月的辛苦和劳顿没有白费——她们通过一种凝聚的镜像和力量,让我获得了超乎想象的尊重。 现在,当我写着这篇跋时,我突然想起许三多说过的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此时,面对这些非主流文学作品,面对这些作品背后难以计数的作家,面对中国文学的处境,我心里惟独浮现出两个字:坚守。坚守着,一点一滴地为中国文学做一点儿事情,比什么都重要,比什么都好。 《后王小波时代》能够顺利付梓出版,应该感谢花城出版社提供弥足珍贵的出版资源和机会,感谢天涯社区、波比文化创意网和王小波论坛的联合互动,感谢朴素、啸傲子的通力合作与配合,感谢所有参加征文作家(因为本人才疏学浅,如果您的作品没能人选,并不能影响它们作为优秀作品的内质或称誉)的无私支持,感谢那些虽然没有参与联合征文、但为本次成书提供了作品候选的文学网站,感谢关心后王小波时代和非主流文学建设的所有朋友,包括广大读者和层出不穷的非主流作者,更包括对后王小波时代和非主流文学提出批评和质疑的朋友! 2008年3月3日于崇明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