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由国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奈保尔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著名英籍印度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的系列作品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其中他的处女作《灵异推拿师》及其封笔长篇《魔种》,均为首次译介。这套作品还包括奈保尔的名作、曾获得过布克奖的《自由国度》,以及《半生》。

本书即为其中之一的《自由国度》。

内容推荐

他说话就是这样,满嘴日期、地名和数字,有时还对某个国家作些简单的评论。然而,他的评论很机械,很死板,并无可信之处。即便是他的虚荣心也打动不了别人,而他那双闪动的、湿漉漉的眼睛又总是那么模糊不清。

我的英文又上了一个台阶,帮我的是一个哈布舍女佣,她在我们同一层楼的一家帮工。她也被我的体味所吸引,但我很快发现,她同时也被我的矮小和异族模样所吸引。她是个大胖女人,宽阔的脸上颧骨高耸,眼珠突出,双唇肥大,但不下垂。她硕大的身体让我不安,所以我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她脸上为好。她误解了我。她时常很粗野地与我嬉戏,我其实并不喜欢她这样,可我无法以我自己喜欢的方式回避她,另一个原因是,我不由自主地迷上了她的外貌,她的体味和她使用的香水混在一起真让我神魂颠倒。

试读章节

从比雷埃夫斯横渡大海到亚历山大只需两天时间,然而,我一见到那条脏兮兮的希腊小轮船时,心中便后悔起来,真不该如此安排行程。即便从码头望去,那条船也已人满为患,像条难民船;而当我上了船,更是发现拥挤不堪,无立锥之地。

这船根本没有甲板可言,面朝两侧的酒吧小得像个碗柜,在一月的寒风里露天开着,只要三个人进去,便把那酒吧挤满了。在狭窄的柜台后面,希腊籍的伙计卖着劣质咖啡,还一脸的不高兴。在那问狭小的吸烟室里,前一夜来自意大利的乘客抢占了大部分椅子,连地上也大多给这帮人占了。在这些乘客中有一群美国中学牛,也就十五六岁年纪,长得却又高又大。他们模样单纯,但略显压抑,神情十分警觉。剩下来的公共场所便只有餐厅了。午餐座位已由餐厅服务生准备停当,只等先到的人就餐了。这些服务生和那个酒吧伙计一样,疲惫不堪,脾气暴躁。大家都把希腊人的文明礼貌扔在了岸上,或许只有当人们悠闲自得、无所事事,抑或身处田园、心如止水时才会讲究文明礼貌。

不过,我们这些上层甲板的旅客还算幸运,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舱室和铺位,而下层甲板的旅客却没有,他们只能待在甲板上,可谓。甲板旅客”。他们日思夜想的就是一个睡觉的地方,这是他们唯一的要求。这会儿,下面的旅客在阳光里或坐或躺,避着寒风,他们一个个身穿地中海黑的衣服,佝背弯腰,蜷缩在绞盘和橘黄色的船壁之间。

这些人是埃及裔希腊人,是去埃及的,但埃及已经不是他们的家园,他们先前被驱逐出埃及,成为了难民。入侵者已经撤出埃及,在遭受了种种屈辱之后,埃及终于获得了自由。船上的这些希腊人都是些穷人,但他们凭借一些简单的技能,总算比埃及人要稍稍富裕一些。不过,这些希腊人仍然是埃及自由的牺牲品;因为他们曾经不得不乘坐像我们这条船一样肮脏的轮船离开了埃及。总之,他们现在是回埃及去,而同船的则有我们这些中立的旅游 者——我们只是为了观光而已;同船的还有黎巴嫩商人、西班牙夜总会的一班舞女,以及由德国返回的一群胖乎乎的埃及学生。

这时,一个流浪汉出现在码头,他看上去挺像英国人;不过,说他像英国人,也有可能是船上没有英国人的缘故。若是隔着一段距离看去,那人倒也不像个流浪汉。他的帽子、帆布背包、绿中透蓝的花呢外套、灰色的法兰绒裤子和他脚上的靴子都像是上一代挺有浪漫情调的徒步旅行者的行头。在他那个帆布包里或许装有一本诗集、一本杂志,或许还装了一部刚开了头的小说书稿。

这人中等身材,瘦精精的,可走路时步履轻盈,步幅短促,每只脚都被高高地提离地面。他走路的姿态挺帅,如同他那条橘黄色、带圆点花纹的头巾一样漂亮。然而,当他走近时,我们才发现他衣衫褴褛,浑身污垢,一条打了死结的头巾污渍斑斑。他的确是个流浪汉。只见他走到舷梯前,取下帽子。我们这才发现他已上了年纪。老人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微微颤抖着,一双蓝盈盈的眼睛湿漉漉的。

流浪汉抬起头,发现我们正注视他,便快步走上舷梯。他蹬梯时根本不用舷梯两侧的扶手绳。够爱面子的!他将船票出示给一脸怒气的希腊检票员,随即又快步向前走去。他目不斜视,不向别人问任何问题,似乎对船上的路很熟。然而,他却拐进了一条死胡同。这时,只见他用一只脚后跟猛地转过身来,另一只脚重重地踏在地上,那样子仿佛演戏般滑稽。

“事务长,”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冲着四周的舱板说道,“我得去找事务长。”

他这才找到了自己的舱室和铺位。

我们这班船推迟了起航的时间,因为一些美国中学生跑到岸上去买吃的。当然,这帮学生在吸烟室的座位是有人看着的。大家都在等她们回来。她们刚回到船上——没人嘻嘻哈哈,这帮女生长相平平,面色苍白,一脸难堪——希腊人便大发雷霆,怒不可遏。他们的希腊语真如嘎吱嘎吱被绞起的锚链,听了让人钻心地难受。海水开始将我们与码头隔开,就在离我们刚才位置不远,我们看到“伦纳多·达·芬奇”号庞大的黑色船体刚刚驶入码头。

流浪汉又来了。这次他没戴帽子,也没背帆布背包,神情也坦然了一些。他将双手插在鼓鼓囊囊的裤兜里,叉开两腿,站在狭窄的甲板上,俨然一个经验丰富的海上游客,正享受一次真正的海上旅行给他带来的第一股海风;与此同时,他也在观察船上的旅客,试图寻找旅伴。他并不理会那些盯着他看的人,而当他看别人因而别人回视他时,他却将头扭开了。

最终,他走到一个头发浅黄、高挑个的小伙子面前。他的直觉挺有成效地指引着他,因为他选中的这小伙子是个南斯拉夫人,直到前一天,这小伙子从未离开过南斯拉夫。小伙子很愿意听流浪汉讲话,尽管流浪汉说话带口音,他听不懂,但他还是鼓励流浪汉继续说下去。P1-5

后记

本书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奈保尔1932年出生于特立尼达的一个印度裔移民家庭,奈保尔年幼时,喜爱英国文学的父亲给了他最早的文学熏陶。父子俩常常一起兴致勃勃地朗读英国名著中精彩的片断。在父亲的感染下,奈保尔从小立志做作家。1950年他获得政府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移居伦敦,做过自由撰稿人、英国广播公司栏目主持人和《新政治家》杂志的专栏撰稿人。1957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生涯。奈保尔著述颇丰,主要作品有小说《灵异推拿师》(1957)、《米格尔大街》(1959)、《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1961)、《效颦者》(1967)、《自由国度》(1971)、《河湾》(1979)、《抵达之迷》(1987)、《半生》(2001)、《魔种》(2004)等。除此之外,他还写了许多非小说作品,有《黑暗地带》(1964)、《印度:受伤的文明》(1977)、《伊娃。庇隆归来》(1980)、《寻觅中心》(1984)和《难以置信》(1998)等。奈保尔的小说屡获成功,尤受文学界推崇,先后赢得毛姆奖、布克奖、戴维.科翰奖、莱斯纪念奖和霍桑顿奖,并于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奈保尔的作品主要表现了后殖民主义时期,殖民宗主国对第三世界、尤其是非洲国家的控制和破坏,以及异质文化问的冲突和不融合。这一文学风格和主题的确立应源自作者青年时代在牛津大学的求学经历。在牛津期间,奈保尔初次体尝了移民生活的贫困、孤独,深感自己如迷途的羔羊在异国他乡漂泊,心中苦涩难言。形成其文学风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奈保尔常年在外旅游,足迹遍布美国、加拿大、南美洲、印巴地区、中东和非洲。旅游期间,他写下了《中间通道》、《在信徒中间》等多部作品。长期的旅行生活使他更深刻地观察了社会,也形成了他鲜明的文化旅行家的写作风格,更铸就了他原本就有的无根的、无文化归属的个人特质,使其成为“无国界”作家的代表人物,与拉什迪、石黑一雄并称为英国移民文学三雄。

《自由国度》是奈保尔表现其创作风格及文学主题的一部重要作品,获1971年布克奖。小说由五个故事连缀而成,即:序曲“比雷埃夫斯的流浪汉”、“孤独的人”、“告诉我,杀了谁”、“自由国度”及尾声“卢克索的杂技团”。这五个故事均以异族文化间的冲突和扭曲的殖民关系贯穿,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序曲与尾声均摘自日记,记录了叙述者去埃及途中的所见所闻。然而,与一般旅游日记不同的是,作者并未描写旅途的风土人情、山水风光,而是着墨于旅途所见之人物与事件,突出文化与种族冲突这一主题。序曲“比雷埃夫斯的流浪汉”叙写了无名氏流浪汉与他人格格不入的孤独与怪异的性格,他与两个黎巴嫩商人间的矛盾与冲突。尾声“卢克索的杂技团”则展示了中国人乐观向上、朝气勃勃的风貌,同时亦着力描述了埃及人的贫穷、意大利人对埃及儿童的欺侮及其他欧洲人,如德国人、英国人对埃及儿童受欺侮的冷漠,同样传达了当时西方白人的民族优越感和异族文化问的冲突与不融合。

“孤独的人”这个短篇描写了主人公桑托什随雇主由孟买到华盛顿谋生的故事。他本指望在华盛顿出人头地,却遭受种族歧视,最终不得不与一哈布舍女人结婚,以获取美国公民的身份。故事展现了印度移民及非洲裔美国人的生存现状——低下的社会地位、孤独的心境和与现实抗争,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多视角地揭示了当时美国人与印度人、美国人与哈布舍人,以及印度人与哈布舍人之间的种族歧视与矛盾,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那个时期异族文化的冲突与互不相容的现实。

“告诉我,杀了谁”这篇故事则通过对一位西印度青年在伦敦生存状况的描述,更为感人地表现了异族人在伦敦生活的艰难、凄惨及其理想的幻灭。故事中的哥哥,即“我”对弟弟戴约疼爱有加,并决心送弟弟去伦敦深造,将来成为专业人士,出人头地。为了照顾弟弟在伦敦的生活和学习,“我”亦赶往伦敦。在伦敦期间,为了多挣钱,“我”同时干两份活,夜以继日,吃尽辛苦;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逐渐发现弟弟戴约好逸恶劳,不思学习。这使“我”十分气愤,加之“我”在伦敦生意的失败,“我”凄然离开了弟弟,离开了伦敦。这篇故事中的“我”是异族移民的代表,他含辛茹苦,拼命干活,却毫无社会地位。他的经历高度概括了移民在英国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对移民境遇的深切同情。

“自由国度”是这部小说的主要故事。小说取名《自由国度》极具讽刺意味。小说中的人物远离故土,希望在非洲大陆寻找心灵的庇护、自由的乐土,然而,事与愿违,与他们逃离出来的家园一样,他们在这里所看到的只是动乱、杀戮,毫无自由可言。小说通过叙写主人公鲍比和琳达在从首都返回南方公署区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展示了欧洲殖民者行将撤出非洲时,社会动荡的情景,部族问互相残杀及土著人流离失所、丧失自由的惨状。以总统为首的部族拥有强大的新式军队,在与以国王为首的部族的相互残杀中最终杀死了国王,取得了胜利。然而,内战却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村庄被烧毁,人们流离失所、生存无保障。小说对国家内乱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后殖民时期非洲国家战乱现象的震惊和担忧。

这部小说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则揭示了欧洲殖民者对在非洲国家实行殖民政策的两种态度。小说中的上校和前殖民官员的妻子琳达即为欧洲殖民主义者的代表。他们认为,非洲是一块荒蛮、愚昧之地,而黑人则是未经教化的低劣人种,主张白人对黑人予以教化,甚至惩罚。他们的这种态度似乎为小说中所描写的部族屠杀、经济萧条、社会混乱等现实所佐证;小说中的另一主人公鲍比原为殖民政府的公务员,他对非洲国家的态度较为温和,主张欧洲与非洲互相合作,甚至认为,欧洲应该对非洲有所帮助,而不是指手画脚、对其内部事务横加干涉;奈保尔亦未明确表示支持何种态度,但他无疑清楚地看到,殖民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欺压与被欺压的强权侵略,殖民者在文化、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更大的侵蚀和渗透。

就语言来说,作者用词简洁、精练,讲述不疾不徐,语言中所体现出的严肃、讽刺和思索无处不在,从而生动地刻画了漂泊他乡者在异质文化中生存的艰辛、精神的迷茫和理想的幻灭。其次,运用象征手法是本篇小说的另一大特点。灌木丛、总统照片、本地衬衫、大众汽车、泥泞的道路和褪了色的广告牌等意象的反复运用,均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小说中的人物除使用纯正的英语外,还夹杂着非洲土语和多个国家的不同语言,反映出殖民地所特有的语言杂陈的典型特征。

总体而言,《自由国度》通过五个故事,多层次地传达出异族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冲突和不融合。奈保尔常被人称为“世界作家”,他也称自己为“世界公民”。尽管奈保尔的一些文化理念乃至政治观点并不为所有人接受,但是他对自己生存世界的质疑,对殖民地文化的审视,他用小说展示的活生生的历史片段,对我们全面了解异族文化交融中存在的问题都不无裨益。

刘新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