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真正控制着世界的货币供给?全球股票市场是如何运作的?移民国外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全球金融系统是不是变得更容易受到少数人行为的侵害?到底是什么决定了石油的价格?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有多大的帮助?美国能够制定全球经济的一切运行规则吗?
大型全球跨国企业之间的购并真的代表了全球化的经济特征吗?穷国真的能够通过外援资金的帮助而使自己的人民摆脱贫困吗?那些资本强国真的能够制定全球经济的新规则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本书的十四个全球经济场景将为你充分讲述这一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全球经济的24小时/全球化阅读系列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美)丹尼尔·奥特曼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谁在真正控制着世界的货币供给?全球股票市场是如何运作的?移民国外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全球金融系统是不是变得更容易受到少数人行为的侵害?到底是什么决定了石油的价格?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有多大的帮助?美国能够制定全球经济的一切运行规则吗? 大型全球跨国企业之间的购并真的代表了全球化的经济特征吗?穷国真的能够通过外援资金的帮助而使自己的人民摆脱贫困吗?那些资本强国真的能够制定全球经济的新规则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本书的十四个全球经济场景将为你充分讲述这一切! 内容推荐 你有必要关注一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看看它事实上是如何运行的。你也应当直接地去了解移民工人、银行主管、企业人士的心声,而不是去听那些学者、政客或抗议者怎么说。 丹尼尔·奥特曼集合了权贵、要员以及普通人的观点,在24小时里带你畅游世界十多座城市。在每一处,你都将会听到从事各种岗位的人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些将会帮助你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全球化所带来的焦点问题: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原油市场、外汇市场在如何影响着全球经济?是什么决定了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排名次序?通过出售资源,穷国如何才能迅速致富?对于现实存在的腐败成本,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 本书全景展示了21世纪全球经济下的诸多典型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思路,为全球经济的未来健康发展勾勒了一幅绝妙的路线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插曲 第4章 第5章 插曲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插曲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尾声 致谢 试读章节 你通常会发现企业之间宣告合并的目的是出于一种战略原因,即便这种原因并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一个恰当的案例研究便是eBay的并购。2002年7月,这个在互联网界处于领先地位的拍卖公司花了15亿美元购买了一个基于互联网运作的购进或者销售产品的系统——贝宝(PayPal)系统。当时,eBay公司其实拥有自己的支付系统,称为票点(Billpoint)系统,但贝宝系统更受欢迎。与票点系统的技术一样,贝宝系统的技术也能够与eBay公司现有的拍卖平台相融合。由于贝宝系统具有高度发达的支付设施和强大的品牌效应,通过引进该系统,eBay能够为买家和卖家同时提供更为合理且能够立即为双方所熟悉的支付工具。 后来,在2005年9月,eBay公司又拿出26亿美元购买了网络电话运营商Skype,而其中15亿多美元作为该公司的业绩奖金——这家公司在语音网络电话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为什么互联网拍卖公司需要电话服务业务呢?这个原因似乎并不很明显,但是一定有其内在原因。一些公司拥有庞大的网络在线平台,像雅虎、谷歌,还有微软公司都已经开展了互联网语音业务。倘若有一天,这些公司决定提供拍卖服务,它们也将会含有一个共同的附加特征——语音服务,而这正是eBay公司所欠缺的。没有人会知道顾客在拍卖过程中是否愿意就拍卖品进行相互交谈……但顾客也许会乐意这么做。拥有一个合适的网络语音合作伙伴,eBay公司就无须再为日后被卷入到不公平的竞争中而担忧了。 即使合并从理论上来说是对合并公司双方都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但仍然有可能会卷入来自个人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所导致的麻烦中。1997年,华尔街的一流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与同样赫赫有名的世界级金融经纪公司添惠(Dean witter)合并,这是一连串将看似互相补充的两家企业彼此联合到一起的案例中的一个。然而,两家公司具有截然相反的文化,一个是定位鲜明的基础性业务零售商,而另一个是卓越的金融界奇才,它们各自的领导人都在盘算着如何抓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事实上,他们都非常固执,以至于在公司未来发展的问题上,引发了一场持续了8年之久的暗战。一直到2005年6月,来自添惠公司方面的菲利普·J·珀塞尔(Philip J.Purcell)卸任不再担任合并公司的领导后,这段暗战时期才终于结束。菲利普的卸任是由于董事会的反戈。之后,8年前被调离领导层的摩根士丹利前任董事长约翰·麦克(Johh Mack)接管了这个职位。 上面提到的这两家公司的总部都设在美国。1998年戴姆勒一奔驰(Daimler—Benz)和克莱斯勒(chrysler)合并,其后的发展较上述提到的摩根士丹利与添惠公司的合并更不尽如人意。戴姆勒一奔驰是一家由大银行投资的传统的德国企业集团,它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运输设备制造企业,上至重型卡车生产企业,下到飞机引擎生产企业。戴姆勒一奔驰这个名字,即使说不是尖端技术的代名词,但也一定是稳定性和永久性的代名词。而克莱斯勒则是一家纯粹的汽车生产商,它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采用费用极高的设计程序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效率标准,但最终却受到金融危机的羁绊。在过去,它所强调的更多是在革新方面,而非公司的长期发展。 尽管经验证明将交通工具基于相似的底座设计是合理的生产模式,但是,起初新合并的公司看起来对合作似乎仍然没有什么兴趣。一些与合并随之而来的诉讼也增加了新公司的麻烦。但是,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找出适合新公司的运营模式:是像克莱斯勒那样,竭尽全力地维持自己精简高效的汽车制造业务?还是像戴姆勒一奔驰那样,依靠公司员工的虔诚度以及公司产品质量的荣誉和地位来谋求新的发展? 2000年,公司若干高层打电话来请求辞职。其中有一位是专为投资者权利作辩护的著名律师,他说道:“即便是以一个凄惨的结局告终,也比留下永无止境的痛苦要好得多。”2001年全球经济暴跌,全球汽车市场也随之变得不景气,这使得公司结构更显庞大而缺乏竞争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约根·施伦普(JurgenSchrempp)花了5年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局面,他将公司的股价在一天之内提高9%的决策得到了德国方面其他的管理高层的赞同。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回升,这时从表面上看,此次合并又确实起到了效果。 对摩根士丹利一添惠集团和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来说,部分问题在于合并一定要发生在企业双方平等运作的观念之上。当两个规模相当的企业合并的时候,到底由哪个企业接管或者是由哪个企业的文化掌控整个新公司通常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从合并之后的效果看,合并失败似乎是因为合并的两家公司都做了不恰当的选择。然而,真正的失败也许是艰难抉择所导致的,比如,应该裁掉哪位员工,或者撤去哪个部门,甚至是为了新的公司能够拥有决策的唯一权利而强迫哪位董事长退位。正如这些公司后来所明白的道理,在寻求一次大型的合并中,任何事情都比不上双方的真心实意更重要。 文化冲突并非是导致公司之间难以密切结合的唯一原因。有些时候,一方很快会发现对方基本上就像是一个以色相诱骗男人钱财的女人。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网络公司的股价也在飙升。一些网络公司决定将它们新发现的这些主要依赖于投资者强烈预期的纸上财富转变为实物资产。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网络服务供应商美国在线公司(AOL),它在2001年曾经打算购买世界上最大传媒公司之一的时代华纳(Time Warner)。最初它们高谈合作,即美国在线公司的平台能够给时代华纳带来更多更广泛的观众。但是,如今看来,这次交易更像是美国在线公司以一种聪明的方式,将其在网络中泡沫化膨胀增长的股份换为时代华纳的有形实物资产——换句话说,美国在线公司更貌似一个高明的窃贼。事实上,新媒体与旧媒体合二为一的做法已经不再适用了。现在看来,并非是因为时代华纳是成熟的媒体强人不容合并,而是那时美国在线公司的在线指导服务业务已经摇摇欲坠,处在临近荒废的边缘。 然而,相对于上述的各种负面描述,谋求联合还是可以带来一些利益的,最明显的就是规模效应。当生产同一产品的两家公司合并的时候,它们通常会发现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经理和后勤人员,以及重复了的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类似的重复部门将来也势必消失。比较有争议的是,合作的动机通常在于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这也正是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现在常常使用业务外包这种经营策略的内在驱动力。 但从一个更加微妙的观点来看,购并也能够使得买方企业更加活跃起来。当一家大型企业引入另一家渴望积极进取的公司后,将会使原本已经成熟的企业重组。引入一家新公司,能够带来很多新的思想。市场演进公司(Evolution Markets)的首席执行官安德鲁·厄特尔(Andrew Ertel)在2005年6月15日开始就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 市场演进公司的总部设在纽约,该公司为许多公司和国家之间就政府和相关条约规定的污染排放权提供进行沟通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全球所有国家都发现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可以被控制的。市场演进公司为减少全社会的污染提供了一条成本极低的解决之路。 污染物排放许可的存在是因为,如果让政府亲自去了解哪家公司能够以更低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有的政府不得不做的是发行许可证,并且在上面写明排放量指标。要么将这些许可证给指定公司,尤其是那些能源和制造业的公司,这类公司产生的污染物多过服务业;要么也可以将这些许可证拍卖掉。不论通过上述两种途径中的哪一种,都能通过公司买卖排污许可证,直到将它们留在那些减除污染成本极高的公司那里,而很显然,这些排污许可证对这样的公司来说也是最具价值的。另外一些公司情况更好,它们遵守法律减少污染排放,然后卖出自己的排放许可证,对它们而言,这也将是一个廉价的选择。P4-7 序言 每一天,报纸、电视、广播上都充斥着各种数字,这些数字都想要告诉公众现在的全球经济是如何运转的。就如同体温计的水银柱一样,这些数字也是忽上忽下在变化的,例如像股票市场指数、薪金数据、利率、季度赢利、贸易赤字,等等。但所有这些数字都不可能真正告诉你全球经济是如何运转的。 但是如果你能够走到幕后,如桃乐丝在《绿野仙踪》中一样拉下幕布呢?如果你能够冻结全球经济一小段的时间,然后来仔细审视它一下呢?那么你就会对什么与什么相互联系、谁与谁互相依赖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了。你也将会看到全球经济是如何像一台庞大的机器一样被60亿个啮合的齿轮所填满,而每个齿轮就是现实当中的我们每个乙接下来解冻时间,那么随着全世界的人们重新投入工作,齿轮们也将再次呼啸着运转开来。 虽然不是每个齿轮都有同样的尺寸,但是每个齿轮都是互相关联的。用另一个隐喻来讲,就像著名的蝴蝶效应,即在澳大利亚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就会引起数千英里外墨西哥湾刮一场飓风。如同地球上空的大气层一样,经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的任何行动都会立即影响到他周围的其他人。 有时,这个事实在电视和广播无数小时的评论中被遗忘了,而关于一个被模糊地称为“全球化”的主题,无数的文章和书籍其实也没说清楚。招徕顾客的想法来自于不切实际的想象,它们仅告诉你去想些什么。然而由此导致的大多数争论总是最终归结为“全球化好”或“全球化不好”。当然这种争论对于你应对变化着的世界没有多大帮助。 经验上表明的唯一事实是,一些影响经常被贴上“全球化”的标签——包括市场的整合、创意的传播、世界贸易体系的正规化,以及任何其他你想置于这把大伞之下的东西——都在这儿了。而且,无论是在自由放任主义忠实信徒的沙文主义宣言中,还是在主要贸易峰会会场外身着黑衣的抗议者的喊叫声中,对此都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学者们总是经常犯同样的错误,他们的想法和概念不可能包含一个如此多样化世界的全部现实。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同样的方式考虑当今世界的广泛变化,也是有点想当然了。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现实并做出自己的判断难道不更好、更有趣吗? 这本书就将赋予你开始此行动的工具。从2005年6月15日这一天起,你就将看到来自全世界的14张快照。接下来你就将发现为什么它们中的每一幅都阐明了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一种影响到全球经济整体的趋势或事实。而且,你还将听到那些在前文被比喻为齿轮的人们的声音,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从大马士革到帝力(帝汶岛东北部的港口城市),从布鲁塞尔到曼谷。他们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他们的个体行为是如何去适应全局的。你的视角将会在各个鲜活的个体中转换,从坐在铺着白色台布的圆桌后的央行行长到布满烟尘的城市中的移民工人。你不仅将会看到他们做出什么决定,而且会看到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除此之外,你还会看到将全球经济联系在一起的一些重要市场,包括正券市场、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石油市场。 本书的每一章都力求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提出问题。通过采用一种反方向直觉法,每道问题都鼓励你脱离开现存的各种争论,提出有创意的想法。例如,一个穷国可以很快变富吗?公司为了保持竞争力需要危机吗?腐败也可以成为好事吗?经济增长是否真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准? 这本书不会告诉你去思考什么,但是也许会帮助你寻找出一种思考方式。这种方式也许并不能解决重大问题,但是它可以帮助你发现一些答案。你所需要的是具备好奇心、展开想象力,并且乐于将你的思维带回到两年多前的那个丰富的一天。在那天午夜,纽约大多数的世界级金融资本家已经熟睡。但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全球经济新闻依然在川流不息。无数的联系将会在不久后传递回纽约…… 后记 首先感谢在本书编写出版的过程中,曾给予我莫大帮助的人们。在这里,我对他们再次表示感谢。 我特别要感谢本书的编辑埃里克·琛思科(Eric Chinski),他坚信一个潜心于经济的记者同样可以将人物和场景描述得活灵活现。另外,和法勒(Farrar)、施特劳斯(Straus)以及吉鲁(Cirous)的合作也让人感到非常愉快。 我还要感谢我的代理人罗伯特·普瑞斯基尔(Robert Preskill),他的耐心与果敢使本书最后得以出版。此外,《国际先驱论坛报》的前任执行编辑沃尔特·威尔斯(Walter Wells)特许我一边进行记者工作,另一边为了编写本书而四处奔走,对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我还要对我的小侄女萨莎(Sasha)表示感谢,写作本书历时两年,在某种程度上是她使我坚持了下来,她一直在提醒着我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同时我还要对那些向公众提供有用数据的部门和组织表示感谢。在国际方面,有世界银行、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诸多外国政府。 这本书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那些在本书的编写之前就已对我准备撰写的城市进行了研究的学者们。他们中的一些人,已在书中提及。另外的一些人还包括杰纳·曼库娃(Jana Mancova)、夏洛塔·瑞克比(CharlottaRickeby)、克里斯蒂娜·汉格-布兰彻(Kristina Hagg-Blecher)、瑞伊·友池雅玛(Ryo Uchiyama)、乔西·泰勒(Josie Taylor)、艾格尼丝·关(Agnes Kwan)、安娜-保拉·莱西(Ana-Paula Laissy)、阿米莉娅·托雷斯(Amelia Torres)、R·W·约翰逊(R.W.Johnson)、吉玛·迪博(Ghimar Deeb)、贝塞尔·康罕都(Bassel Kaghadou)、帕特里夏·莫特·古埃德斯(Patricia Mota Guedes)、布如克里·麦克罗林(Brookly McLaughlin)、丽莎·荷马(Lisa Homer)、鲁伊·弗洛勒斯(Rui Flores)、阮映(Lan Anh NguYen)。对于那些仍未提及而无心漏掉的人们,在此表示歉意。 然而,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感谢那些在遥远城市中欣然接受陌生作者采访的人们;感谢那些乐于花费一两分钟(或者更长时间)将一些轶事写成邮件发送给我的人们;感谢那些接受我电话采访、并提供了专业性意见的人们——感谢你们同我、同整个世界分享你们的知识与经验,感谢你们使这本书不致成为了生涩的科学教科书! 丹尼尔·奥特曼 书评(媒体评论) 市面上有关全球化的书良莠不齐,且已多到了泛滥的程度。提出一些新的东西似乎超出了一些人的能力。但是丹尼尔·奥特曼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一位有才华的记者,通过讲述深刻的故事,使得这个话题顿时变得鲜活起来。买它、读它,你将会在受到启示的同时得到享受。 ——贾迪希·巴格瓦蒂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防卫全球化》的作者 聪明的丹尼尔·奥特曼仅仅给读者提供了极少量用经济学视角去解读的引人关注的问题,而不是那些又多又难以消化的东西。这反而让读者对其余的部分更加渴望。 ——西尔维娅·娜萨 《美丽心灵》的作者 奥特曼的书提供了一系列能够在华尔街应对各种事务的方法,并且帮助读者非常理性地理解复杂的世界经济动态。从各种经济行为在一天中的运作小片段,到它们结合在一起后的宏观运作,他通过运用不同的放大率来观察经济,给读者提供了具有实质性的思想启迪。 ——罗伯特·希勒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宏观证券研究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非理性繁荣》的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