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猴子,但是它并不像“孙悟空”那样的“毛脸雷公”相,而是面部较平、无毛、呈肉色、白里透着红润,它是世间所有动物中最俊美的一张“脸”,它长着一张人世间最像人的脸,有着一副人的神情……这就是天地间最像人的生灵——滇金丝猴。
让我们跟随大自然保护协会的龙勇诚一同走近《守望雪山精灵——滇金丝猴科考手记》,感受滇金丝猴的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守望雪山精灵(滇金丝猴科考手记)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龙勇诚 |
出版社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它是猴子,但是它并不像“孙悟空”那样的“毛脸雷公”相,而是面部较平、无毛、呈肉色、白里透着红润,它是世间所有动物中最俊美的一张“脸”,它长着一张人世间最像人的脸,有着一副人的神情……这就是天地间最像人的生灵——滇金丝猴。 让我们跟随大自然保护协会的龙勇诚一同走近《守望雪山精灵——滇金丝猴科考手记》,感受滇金丝猴的美!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关于科普读物,它记载着龙勇诚先生过去20余年的奋斗历程和他个人对滇金丝猴的认知过程以及始终与之相伴的艰辛。 愿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跟随龙勇诚先生的引领,走向滇藏雪域高原,去认知滇金丝猴的神奇与美妙。也愿我们能倍加珍视大自然的这一馈赠,给予它们真心的关怀和呵护,让它们得以永续生存繁衍,使它们赖以生活的家园魅力永驻,青春常在。 全书共九章,分别为引子,寻找最南端的滇金丝猴群,西藏考察途中的故事,从猎手到滇金丝猴守护神、选定长期观察营地,崩热贡嘎的故事、追踪老君山滇金丝猴,萨马阁的猴群,明天的希望。 目录 第一章 引子 一、滇金丝猴——样子像人的动物 二、与滇金丝猴结缘 第二章 寻找最南端的滇金丝猴群 一、探寻线索 二、傈僳人家奇遇 三、36具滇金丝猴尸体 四、“秃顶山”之谜 五、由两兄弟发展起来的村落 六、难忘的“儿童节” 七、它在我怀中死去 第三章 西藏考察途中的故事 一、搭车 二、没收身份证 第四章 从猎手到滇金丝猴守护神 一、初遇老张 二、山上相处 三、老张的猴缘 第五章 选定长期观察营地 一、独闯白马雪山 二、第一次选点 三、再次上山 四、得来全不费“功夫” 五、为猴群点数 第六章 崩热贡嘎的故事 一、豪华的野外考察 二、初战告捷 三、大篷车队 四、文化差异 五、枪毙猎狗 第七章 追踪老君山滇金丝猴 一、霹雳晴空 二、初战告捷 三、佩戴项圈 四、雪山寻踪 五、林海捞针 第八章 萨马阁的猴群 一、响古箐观猴 二、令人棘手的难题 第九章 明天的希望 一、走出象牙塔 二、迎接明天 后记 附录 滇金丝猴大事记 试读章节 记得2004年国庆长假刚过,我就赶到香格里拉,准备代表大自然保护协会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办第一届滇金丝猴全境调查巡护培训班。涉及滇金丝猴保护的主要管理机构都将派人参加这次培训,这次活动也可以说是大自然保护协会滇金丝猴全境保护项目的启动和动员大会。很快,我就见到了第一个来报到的培训专家任宝平博士,他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灵长类生态行为学家,正负责着滇西北老君山金丝厂滇金丝猴群的生态行为学研究工作。本来我想与之寒暄几句的,但一见他那紧锁的眉头,已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他急促地说:“龙老师,大事不妙了!我们预计在10月22日回收的GPS项圈于7月28日就突然中止了信号发射。当时我在北京,而在山上的老张也弄不清是咋回事。等我9月份回到老君山后,又花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才明白是GPS项圈没电了。” 这个消息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因为一旦GPS项圈没电,就不会再向外界发送信号,那么它在10月22日自动脱落时,我们就不可能判断出它所在的具体位置,也就不可能下载项圈所记载的有关猴群活动的空问数据。这样一来,浸透着我们数年心血的老君山滇金丝猴研究计划眼看就要泡汤了! 在这个无眠的晚上,我想了许多许多…… 1987年的秋天,我还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一名助理研究员。当时,研究所交给我的具体任务就是找寻所有现存的滇金丝猴自然种群。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在滇西北和藏东南一带的大山沟里一干就是十年。我当时是凭着中国新一代动物学工作者的责任感和激情,信奉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才挺了过来。 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做法还真是值得反思。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发展迅速,有些我们过去需要多年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借助最新科学手段可能只需要几个星期。所以有些事情,由于时机未到,将之暂时搁置也并非坏事,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利用更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就可多快好省地使之顺利完成。 我在完成滇金丝猴地理分布和种群数量调查后,认为对滇金丝猴这个物种来说,我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就算做完了,如果还要对其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科学研究也只能是空想而已。因为猴群见人就跑,要想存野外跟踪观察它们简直比登天还难,更别想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生态行为学研究了。 这些年来,我加入了大自然保护协会。该机构对滇金丝猴特别青睐,让我专门负责组织与实施对这一物种的保护行动。于是我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朋友们一道处心积虑地设计出老君山滇金丝猴的行为生态学研究项目。这是针对滇金丝猴实施保护行动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其根本目标就是进一步弄清滇金丝猴的保护需求,使我们的保护行动更具针对性,减少盲目性。该项目由大自然保护协会全额资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具体实施。项目包括五个部分:①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的老君山地区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②给滇金丝猴戴上GPS(全球定位系统)项圈并通过卫星,获取其年周期活动的空间数据:③在现代信息管理平台上对各种空间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从而掌握其活动习性和栖息地利用规律;④对滇金丝猴各现有自然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⑤提出针对性相关保护行动对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魏辅文教授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他的学生任宝平博士负责野外生态行为学研究,该中心的李明教授负责遗传多样性研究。P181-182 序言 科学普及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使得科普工作有法可依,《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使得科普工作的目标和实施步骤更加明确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科普工作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同时对科普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科普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科普工作很重要的方面是要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科普工作在向广大群众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同时,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科学技术曰益发达的今天,公众的科学素养已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每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生存质量;对国家而言,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普工作不是某些个人和团体的自发和业余行为,而是国家政府的事业和全社会的工程,需要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市场有效推动,同时还需要一支专业化的科学普及队伍。 科学普及和科学研究两者是互补的,缺一不可。科学研究工作是在科学技术的前沿不断探索突破,科学普及是让全社会尽快地理解和运用科学研究的成果。没有科学研究,将无所普及;没有广泛的普及,科学研究将失去其根本意义,科学研究也将得不到社会的最广泛支持和认同。科学家的主要工作当然是进行科学研究,但是科学家也有义务进行科普工作,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要充分认识到与公众交流的重要性。科学家应该愿意并且善于和媒体及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科学见解和科学发明,以及科学上存在的问题告诉广大的群众。同时,公众有权利了解科学的真相,并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科普行动之中,分享科学研究的成果,掌握科学的方法,理解科学所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影响。 科普工作需要科学界和传媒界之间增强交流合作。大众传媒如广播、电视、新闻报刊、出版、网络媒体等,是今天面向社会公众的主要科普渠道。在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科普图书仍然有其无可替代的独特魅力。阅读一本好的科普图书所带来的启迪和乐趣,有时让人终生难忘。同时,科普图书在表达作者观点和思想方面,也有着无法替代的功能。我们要重视科普图书的创作,更要重视推广科普图书。好的科普作品通常都具备以下几条:首先是实事求是,科学公正地反映科学上的发明发现;然后就是要有很强的思想性,能够大力宣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弘扬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还有就是能够引人入胜,生动有趣。国内外许多大科学家都积极从事科普图书的创作,比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霍金、卡尔·萨根、高士其、华罗庚等。他们的科普工作,同样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和尊重。 科普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需要坚实的科学功底,更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还要投入极大的热情和花费很多时间。所以,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都要有奉献精神。如果我们的科学家们都能认识到他们肩负着向公众普及科学的重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努力写出一些优秀生动的科普作品,我国的科普事业必定能更上一层楼。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期以来一直重视科普图书的出版工作,他们一方面从国外引进优秀的科普图书,同时也注重出版原创的科普图书,鼓励国内的科学家积极投身科普创作。《青鸟文丛》从众多国外优秀的科普图书当中精选出来一些作品,同时也有我们国内科学家的原创作品,都很精彩。这套书突出了生态意识,关注生命的本质,很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也很有代表性。希望能够不断出版更多优秀的作品,使这套书更加丰富多彩。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青鸟是一个信使,用这个名字来命名一套科普图书,出版者的用意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愿科普工作能插上翅膀,为全社会多传递一些科普的信息。 光阴似箭、时光穿梭,转眼之间,我与龙勇先生相处已经20余年了。那时我们都还年轻,都分想为祖国干出一番事业来。记得他但是的立志是:“踏遍青山,找寻天下所有的滇金丝猴自然种群,踏踏实实地开展其生物学规律研究,为保护和研究滇金丝猴这一中国特有的濒危珍稀动物而奋斗到永远!”现在看来,他的确是一位信守诺言的好同志。在过去的20余年间,他一直坚守着自己当初的那个誓言,始终不停地为滇金丝猴保护事业默默地努力着、奉献着。这些年来,他不求功名利禄,一心守望着那永恒的心愿:愿世间最像人类的生灵能尽快得到世人的垂青!让天地间最美丽的动物——滇金丝猴永存人间! 滇金丝猴是云南这一动物王国中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之一,也是我们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所徽图案原型。滇金丝猴这一物种自20世纪60年代初,才由我所老一辈科学家彭绶先生再次发现其踪迹并加以证实。此后,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的近30年间,我所一直十分重视滇金丝猴的科研和保护时间,并为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龙勇诚先生就是我所众多从事滇金丝猴科研和保护实践工作的科学家之一。他曾在我所工作过15年,在这期间,他将其个人学术生涯中最宝贵的十年奉献给了滇金丝猴。近年来,他虽然在人事关系上已从我所转到大自然保护协会这一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机构,但他的滇金丝猴情结始终在延续着,他一直在试图通过争取各种国际和国内资助来支持中国的滇金丝猴保护事业。现在,他一方面与国内各相关科研部门合作,系统地策划如何有序地开展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生物学研究;另一方面将最新科研成果运用在当地基层管理机构保护管理实践中。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精神追求,也符合中国野生动物科研和保护管理实践的基本需求。 本书记载着龙勇诚先生过去20余年的奋斗历程和他个人对滇金丝猴的认知过程以及始终与之相伴的艰辛。我真诚地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跟随龙勇诚先生的引领,走向滇藏雪域高原,去认知滇金丝猴的神奇与美妙。愿我们倍加珍视大自然的这一馈赠,给予它们真心的关怀和呵护,让它们得以永续生存繁衍,使它们赖以生活的家园魅力永驻,青春常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 张亚平 后记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中地位显赫;同时,中国又是石阶上第一人口大国,再加上近20年来的经济迅速发展,资源和环境均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式极为严峻。现在,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已达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决赛左右。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环境保护国际组织之一,大自然保护协会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贯十分重视。协会9年前开始参与这片世界上最古老、最神奇的大地上神圣的环保事业。9年来,协会中国部不断发展壮大,许多国内环保精英,包括一些著名科学家都加入了我们的行列,龙勇诚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灵长类专家,大半生都献给了保护滇金丝猴这一世界性濒危野生动物的事业。对这一美丽动人的生灵,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和所有的情。作为协会中国部的负责人,我为自己的团队有对环保事业如此敬业执着的同事而深感自豪。 科学发展观尊重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资源对人类幸福和国家富强乃至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滇金丝猴是世间最像人类的生灵,是大自然恩赐予我们中华民族的富饶自然资本中的一块绚丽瑰宝,它应该得到每一个中国人乃至人类的珍爱和呵护。 大自然保护协会从进入中国的第一天其,她就主义到了该物种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的重要性。我们知道: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濒危珍稀动物,现仅存于大香格里拉地区的局部地域,其分布区域比大熊猫还小得多。正是这一地区原住居民数百年的生态文明,这里生态环境的圣洁和健康才得以维持,滇金丝猴才能存活至今,我们才有机会来发现、了解和欣赏它们的美貌和倩影,赞叹大自然这一造物主的神奇和伟大。 我希望本书能够唤起全社会对滇金丝猴的关注,使它们和它们所赖以生存的大香格里拉地区的美好自然环境得到大家的真心关爱和呵护。从而促使实现这一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也必须这样,滇金丝猴和千万其他的生灵才能够陪伴我们人类永远共享所有生物的美丽的家园——地球。 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首席代表 牛红卫 2008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