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手语一笔写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晓君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它涉猎画坛、影坛、乐坛、藏界、工艺、学界等文化领域的名人轶事趣闻,其中还有一部分乃作者人生之感悟,林林总总,八十来篇,汇集成册,以付梓流传。

书中有作者倾情写作的年画大王江南春、游子光阴画卷中、脸谱入画有长卷、“笛王壶”诞生记、动人心弦古琴韵、天籁之音沈正国、盈盈一水师生情等文章。其中有文化名人的人生,也有自己坎坷和丰富有趣的人生,相信读者能从中获感不少。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画外有声、物华有意、别有情深、千语一笔、心怀释放五辑,收有年画大王江南春、游子光阴画卷中、动画片的开拓者、学者画家王克文、画杰王康乐等跋十余篇随笔作品,充溢着清雅的文化气息。作者系《海派文化》主编,得以有机会直接触大量的文化名人,使本书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之感。

目录

以信代序

第一辑 画外有声

  年画大王江南春

  游子光阴画卷中

  动画片的开拓者

  学者画家王克文

  画杰王康乐

  衰年变法王康乐

  情因遇故感心绪

  海鲜入画寄师情

  竹君画竹,我看不俗

  脸谱入画有长卷

  茶诗百图有新意

  缅怀邓师话散木

  赵林其人其事

  方寸巧心瓦当情

  簃老遗风有人承

  万籁鸣与张光宇

  “猴王”趣事

  唐云弟子许恺德

  阿馨画虎

  动人春色画中来

  走进大师觅墨趣

  喜做“功课”的臧建民

  多情好与梅花伴

  小鱼跃出绿萍来

第二辑 物华有意

  “笛王壶”诞生记

  百岁巴金壶

  尘封六十年的观音佛像

  乾坤精瓷相见新

  慧心巧手剪春秋

  紫泥清韵有真情

  “东方之子”彭天皿

  扇凝墨气识文心

  一纸情长传四方

  吴浩源藏石三乐

  极品翡翠在雍荷

  吴元星的留青竹刻

  拳师与奇石

第三辑 别有情深

  动人心弦古琴韵

  天籁之音沈正国

  张晓峰的《两歌行》

  新词丽曲别样情

  舞蹈家张均

  曲余声三霸飞

  鼓乐—曲情无限

第四辑 千语一笔

  听散文大师上课

  贴近百姓的学者

  盈盈一水师生情

  “大疯子”与“小疯子”

  电影美术师金绮芬

  《渡江侦察记》的幕后故事

  马玉章谈马相伯

  祭师文

  祭狄兆俊文

  白岁将军孙毅

  盼君同我共举觞

  社区里的抗“非”英雄

  药剂科里的小故事

第五辑 心怀释放

  黄山碑林始末

  高邮烧饼

  镜花水月何园景

  感受山民

  窗前大树

  金泽古桥

  真如古镇摭忆

  西沙湿地

  新安江上的雾

  山水平静觉天爽

  做客千岛湖农家

  滁州之行

  走进“女儿国”

  千里送情有春风

  感受香港

  革命大串联

  疤

  蟹

  螺蛳

  如此“家教”,可以休矣

  神奇松花粉灵秀天地钟——悼于若木老大姐

  《上海致公》三百期有感

后记

试读章节

我是在十分崇敬的心情中认识郭若愚的。1996年7月10日,上海人民出版社为该社出版的《邓散木传》举办签名仪式。我请来了邓散木夫人张建权和白蕉夫人金学仪,也在《新民晚报》上发了一条消息。那天正值暴雨,绍兴路上涨着大水,我们正愁无人来签名时,突然见一头发斑白的古稀老人捋着裤脚管淌着水向我们走来,他来到张建权前,恭恭敬敬地向张建权三鞠躬,叫了声“师母,你可好啊!”在当今能行如此大礼的实属少见,在我纳闷时,一旁的白蕉夫人说了:“他就是邓散木的弟子郭若愚。”我心里惊喜,他就是我心仪已久的考古学家、古文字研究家郭若愚老师啊。我肃然起敬,从此我们便也成了忘年交。

郭若愚家住上海繁华的市中心,可他居处乃一过街统楼,湫隘逼人,顶上雨点痕迹还清晰可见,然他不在乎。我每次访他,总见他左手拿放大镜,右手拿笔,伏案在写些什么。原来他还在研究古文字,还在应出版社之约写书呢。

郭若愚从小喜篆字,初中时就通读《说文解字》,待高中时因病在上海圆通寺养病,得以认识邓散木、白蕉、唐云等一些书画名家。1940年6月23日上午,他在圆通寺住持万圆法师的陪同下,到山海关路懋益里82号入邓散木先生之门拜师学艺。郭若愚回忆说,邓师视酒如命,他院子里堆放的全是酒坛,右为未启封的酒坛,左是空的酒甏。平时总觉得他有些“酒迷糊”,其实他清醒得很。邓师惜时如金,他主张“日必有所为”。他治--学治艺万不懈怠,晨起必须临写《兰亭序》或《圣教序》。记得这年10月,他在一页红条八行信笺上订了一份自课,上午:六时临池,七时作书,九时治印,十一时读书;下午:一时治印,H?著述,七时进酒,九时读书;星期六下午闲散会客,工作时间恕不见会。不仅如此,他还在墙上贴出《约客》:“去不送,来不迎。烟自燕,茶自斟。寒喧款曲非其位,去、去,幸勿污吾茵。”他不怕得罪人,他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能理解的才是真君子也。”

在邓散木治学精神的鼓励下,三年后郭若愚的篆刻进步可观,深得散木的喜欢,1943年夏,散木先生为郭若愚订制篆刻润例日:“智龛弟从余习锲事有年,颇有奇发。白文善守秦玺汉官■,朱文出入古匋封泥之间。师古而不为古所囿,法今而不为今所役。书云:君子和而不同。智龛殆得之矣。为订润例,以代■矢。”可见,散木先生对郭若愚才华的赏识非同一般。

据说散木先生的脾气很倔,连他的名都易为“粪翁”了。我试探地问。郭若愚说:“是的,他常自称‘海上逐臭之夫’、‘粪翁’,将居处也称作‘厕简楼’,甚至将三字制成铜牌挂于门口。追其原因,主要还是对社会的丑恶不满,他的诗‘非敢求惊人,聊以抚孤愤’就是印证。”又何以叫“散木”呢?我追着问。至于“散木”的出典一来自于庄子“匠石之奇,见栎社树,日:‘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梆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满,以为柱则囊,是不才之木也。’邓9币自嘲为无用之木散木也。”还有一意还是针对当时社会的:“抗战胜利后,邓师自以为可有个清平世界了,自己也可为社会做些事了,不料,那些国民党达贵显要在灯红酒绿之中依然作威,鱼肉百姓,他恨自己如一节无用之木、无济于世。”郭若愚解释着,谈兴正浓的他又说:“邓师还有一名日‘一足夔’,这是1960年在他截肢后改的。‘夔’为雷神,一条腿,声如雷霆,光如日月,但终因如紧箍咒的‘右派帽子’,使他不得开心如愿。”P42-44

序言

以信代序

晓君先生:

陶都相识,畅谈为快。又得君《幽兰空谷》《花曾识面》两部大作,看了目录并读了一些篇章,恰如刘旦宅先生所说:“美文勤中来”,即使像我这样的职业记者,深愧弗如。

君之所作如同我们吃记者饭的一样,要靠访问。访问扰人亦是求人,其中许多甘苦,我是深有体会的,长期从此道,对采访亦有畏难之感,何况君之业余操刀手,业余写作还有投稿,更是求人的事情。君之写作量如此之多,又在如此多的报章登表,可以想像出其中之艰辛。

君之有成,不只是个“勤”字,我想更重要的还有一个“诚”字。以诚相见,金石为开,此非虚语也。

嵩颂

撰安

郑重

二○○三年十月廿九日

(作者系《文汇报》高级记者)

后记

后记

读书时,我喜读郑逸梅老人的掌故,也爱读谷苇老的文化名人轶事散文,潜移默化,自己也不知不觉地走上名家掌故、人物散文的写作之路。《花曾识面》、《幽兰空谷》、《海上摭忆话名人》相继问世,不少读者飞鸿誉之,有日:“拾遗补缺,可作史料。”有日:“名人轶事,读来有趣。”有日:“心血付之,得豆不易。”有日:“文笔古雅,文自流畅。”有的海外读者函订莫逆之交,日:“咀嚼有味,引怀旧思乡之念,感叹祖国人才层出不穷。”手捧鸿札,我内心激动。几十年的心血没白费,尽微薄之力,得许多首肯,惭愧。然我不断反思:拙文主要依赖广交朋友,及时采访挖掘,除脚力勤快之外,还得诚信待人,感动上帝。时间长河向前移,诸多文化名人也渐魂归,何况自己年龄增长进入垂垂之年,优势趋退,奈之何?为此,我以“只争朝夕”答之,趁现在思敏足利,还跑得动,多多出击采风,让那些陈年往事重放光彩,让文化名人的精神传承有后。于是乎,枕上鸟声,唤起晨曦红日,楼前杉影,迎来一轮明月,风雨潇潇,一编窗下,苦甜自知。曾自涂《如梦令》词一首自嘲:“长日掩门深久,纵困何妨抖擞。若读倚灯人,一任风狂雨骤。消受,消受?其味更浓于酒。”(载《词学》第18期)《干语一笔写人生》就在此心情下写成,它涉猎画坛、影坛、乐坛、藏界、工艺、学界等文化领域的名人轶事趣闻,其中还有一部分乃我人生之感悟,林林总总,八十来篇,汇集成册,付梓流传。

今年,我这只忙碌一辈子的“猴子”已步入耳顺之年四年有加,我还清楚地记得,刚解放时,我们一家乘着卡车,胸戴红花,敲锣打鼓第一批被送进全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的情景;我也不曾忘记儿时戴着红领巾奔走于曹杨一小走廊玩耍的调皮劲;我也不曾忘记身背书包,打着雨伞,赶往华东师大二附中在华东师范大学各个系赶场子读书的场景(当时二附中校舍尚未竣工,只能在各个系临时借读);我也不曾忘记穿着曹杨二中校队服装驰骋在操场打球赛跑时的干劲;我也不曾忘记哥哥送我上大学念书的一幕幕;我更没有忘记自己站在三尺讲坛之上,面对芸芸弟子,指点江山激昂讲课时的情景……弹指一挥间,想不到历历在目瞬间成了往事,我很快度过了一个甲子,进入老年行列。记得我采访钱君匋时,他曾对我说:“我以九十岁为基点,一百岁为目标,度过晚年生活。”为此,他在写字作画时喜欢写“百岁开一”、“百岁开二”字样,意思是说向百岁进一、进二了。我没有这个福份,只以六十岁为基点,进入甲子一轮第二春的写作年代,人退休了,时间多了,空间也大了,也便随心所欲了。事实也如此,退休下来,我仍勤奋耕作,短短的四年,我写就了《海上摭忆话名人》及《干语一笔写人生》。至于能写多少年,我也无目标,听天由命,活一年写一年便是了。

《干语一笔写人生》原名为《干语一笔》,旨在干言万语不如用一支秃笔予以表达。后经编辑点化,改为《干语一笔写人生》,有文化名人之人生,也有自己坎坷和丰富有趣的人生,涵盖面较广,且通俗更接近读者,欣然采纳。《干语一笔写人生》本应在《海上摭忆话名人》之前先出版,无奈人事变动,一拖再拖,慢了一拍,今年方与读者见面,为此,只能企盼垂谅。

《文汇报》资深记者郑重先生曾来信鼓励,并道出了我的苦衷,故以其信代序表我心声。成书之前,蒙上海辞书出版社副总编辑刘文祥的关心,蒙编辑刘大立、冯一认真审阅,为此,深表感谢。好友赵宏、任刚、姚宇清、王凯也予以大力支持,在此也一并感谢。

王晓君记于2008年夏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8: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