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帝之陵(黄陵县)/全景延安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全景延安编委会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黄帝开辟了中华文明的先河,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辐射了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孔子赞扬黄帝说:“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在神话传说中,黄帝便成了三百岁的“神仙”了。总之,黄帝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心目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本纪》开篇,高度评价黄帝勤政爱民,节省民力财物。在后来的许多记载中,黄帝都被附加上许多的传说成分,尽情描绘黄帝的神奇,着力渲染黄帝的全智全能,曲折地表达了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奉。

在古代文献中,归于黄帝名下的发明创造很多,主要有:文字、指南车、兵法、分土建国、弓箭、礼法制度、嫁娶制度、阴阳之事、坟墓、宫室、市场、货币、医药、养蚕、陶器、车、杵臼、衣裳、冠冕、靴子、音乐、舟楫等,辐射到政治、军事、社会生产、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和社会管理、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其实,这些发明有一大部分都是后人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创造的,而人们将其归于黄帝或黄帝的臣下,正是表达了人们对黄帝的敬重和爱戴之情。

对于具有丰富民族感情的华夏儿女来说,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祖,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文化象征,是中国人永远敬仰、永远爱戴的人文始祖。

传说,黄帝共有四个妃嫔:正妃为西陵氏女,名螺母。《史记·黄帝本纪》中载:“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为黄帝正妃。”嫘祖发明了种桑养蚕和抽丝,织丝为绸,缝绸做衣,后人称她为“先蚕娘娘”,黄陵县城有嫘祖养蚕遗址。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传说:彤鱼氏发明了烹调和筷子;方雷氏发明了梳子;嫫母发明了织机和盘线的木拐子。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帝有25个儿子,五帝中颛顼、帝喾、尧、舜和夏、周的帝族都是他的后裔。其后代子孙演绎出五千年悠久绵长而又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降生长寿山]

在中国神话中,黄帝就是天帝。那么,天帝为什么要下凡到人间呢?这里面有一段传奇故事。

在上古的时候,世上还没有开化,人类还谈不上文明,过着清苦的日子。天帝看在眼里,不由得起了怜悯之心,怎么能让人类穿着树叶串起来的衣服过日子呢?怎么能让人类吃生的野兽呢?于是,天帝想派个神仙去到世上,帮助那里的人类。

“下界的人类,饥不饱食,衣不遮体,多么可怜啊,有谁愿意下到人间去度化他们呢?”天帝一连问了好几遍,没有一个神仙答话,看来,谁也不愿意放弃天庭幸福的生活去人间受苦。

“我看还是找一个德高望重、安邦爱民、熟知征伐的神去才行。”有个神们说了一句。众神议论纷纷,最后一致认为,决定选个十全十美的神。可是,到底谁才是十全十美的神呢?这时,灶王爷想:如果下界的人过好了,我也就不会挨饿了。他便走到天帝面前说:“我看天庭里的神,除了您,没有哪个是十全十美的了。”

本来,天帝很是生气,没有一个神愿意下凡去,听到灶王爷这么一说,不禁又高兴起来。而且,自己在天庭也呆烦了,正想到人间去走走,便决定自己下凡去。就这样,天帝下凡来到人间。天帝下凡之后,天庭空虚,无帝管理,众神也便都不断下到凡间来。

天帝下凡,黄帝诞生。

那时是神农氏时,神农的舅舅有个儿子名叫少典,为现在河南新郑一带的国君。当时,少典族正与有娇氏互通婚姻,于是少典娶有娇氏的女儿附宝为妻。  一天,少典与附宝和几位大臣出外巡视。来到一座山前,见山势逶迤,丛林密布。正在行走之间,忽然一块细石从天而降,正打在附宝身上。附宝顿时感觉心中一阵异样,不禁抬头向上看去,只见一群鸟向西北飞去。附宝观看还停留在树上休息的鸟,发现它们的形状很像乌鸦,只不过头是花的,嘴是白的,脚是红的。

少典巡视了许多地方,这一天来到大陆泽。大家刚登上船,忽然狂风大作,天渐渐暗了下来,顿时星斗满天,只见西北紫微星附近,一道电光蜿蜒而下,须臾之间,一条黄龙出现在船头,长约十余丈,张牙舞爪,形状吓人。大家都被吓得呆站在船头,只有附宝面无惧色,竟对着黄龙轻轻地笑。等到天亮时,黄龙已不知去向了。

有一天,天色甫明,船近三河地方,忽听舱外一阵叫喊声,少典与附宝走出一看,原来是那条黄龙又出现了。那条龙在半空翱翔着,众人在船上呆呆地看着。此后,这条黄龙便一直跟着少典夫妇。又过了几天,附宝随少典到地里去种糜子,少典扛了木耜走在前面,附宝抱着一斗糜子跟在后边。走到半路,天忽然黑了下来,只见天上有道电光像蛇一样绕着北斗七星旋转,把四野笼罩在一片青色之中。就在这时,附宝觉得腹中异动。不一会儿,天空亮了起来,一直跟着少典夫妇的那条黄龙不见了。自此以后,附宝有了身孕,少典十分高兴。

附宝怀孕24个月后,也就是第三年,才在黄陵桥山东南的寿丘(长寿山)产下一子。这时候,满屋子弥漫着紫气,又像云团一样围着屋子不散。那男孩生得皮肤淡黄,颇似以前见过的那条黄龙,额骨隆起,形似太阳,而且面部有龙的相貌,手足也似龙的瓜趾。更奇怪的是,孩子的头可以前后左右扭动,可以眼观四面,耳听八方。而且刚生下来就会说话,少典夫妇十分喜爱这个奇异的孩子,由于寿丘也叫轩辕之丘,少典夫妇便给孩子起名为轩辕。

他聪明过人。看到人们把房屋盖在树上,便说:“为什么不把房子盖在地上呢?那样不是又方便又结实吗?”起初,大家都不信,等轩辕从地上盖起一间房子后,大家才信服了。

P17-23

目录

一、龙脉黄陵

二、天下第一陵

 轩辕黄帝,人文始祖

 巍巍桥山,拱卫黄陵

 轩辕庙宇,浩气长存

 拜祖谒陵,感戴恩泽

 拜祭黄帝陵

三、龙的故乡美景在龙的文化数千秋

 “黄陵八景”,风雅之情

 黄土塬上,山水有情

 远古遗迹,千年浓情

 出土的古文物

四、独领风骚的民间艺术

 形式多样老秧歌

 龙乡抬鼓显雄威

 正月里来社火忙

 声声鞭响称霸王

 剪纸风光满桥山

 能人手中的面花世界

 黄陵木雕

 黄陵陶艺

 先祖之乡民俗多

 地方名吃,招揽八方客

五、民族圣地展新姿

 崭新的城市建设风貌

 渭北的黑腰带

 龙乡苹果名扬天下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六、龙乡欢迎你

 便捷的城乡交通

 宾馆住宿

 人文旅游资源

 旅游线路及旅行社

序言

延安在当代中国,对当代中国人,有着非比寻常的历史意义,这座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央地带,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绕四周,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夏朝即有村镇的山城延安,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了无数先辈心向往之的“革命圣地”。

从1937年至1947年的十年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大凡重要的会议和决策都是在这里举行、决定的。今天,这里仍然完整保留着杨家岭、王家坪、枣园、凤凰山等多处革命胜迹,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故居旧址,这些既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已成为文物的遗存。

说实在的,不去不知道,若从堪舆的角度来论天地阴阳,一瞥之下,延安就算得上是块风水宝地,河、塔、山、寺,样样俱全。若按民间说法,中国共产党以此为根据地最终建立新中国,还凭借了风吉水利。

位于延安城北、南隔延河与宝塔山相望的清凉山,景色秀美,题刻遍布,并以保存大量石窟而闻名。清凉山面西的一处崖壁,一块巨大石盖凌空飞出,石上自然风化侵蚀的沟状石层纹理,宛若浮云。每当夕阳西下,落日斜照,石上烟云顿然生辉。加上延河水的波光映衬云石,更是霞光异彩,绮丽纷呈,五色变幻,此处题为“宛若云霞”,果不虚言。不远的地方,有一口六角形的“月儿井”,月明星稀,沿井俯身下望,井底涌出一弯瘦月,与皓空皎月交相辉映,使人赞叹。

“诗湾”与“水照延安”两景亦奇妙有趣。“诗湾”是在一狭长湾状崖壁上题满了刻诗,也称“诗中画”。闲情在此,吟诵雅句,实在是一番好境界。“水照延安”更是有趣。一处石崖下有月牙状瘦长石槽,里面盈满水,将头贴近槽角,以眼侧视水中,延安全景尽收眼底,好像一晶莹秀美、玲珑雅致的山水盆景,令人叫绝。

因此,我想此套丛书叫《全景延安》,也正有这样的意味,即以图文形式为视角,全景展现延安地区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和风俗物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迁。

事实上,完全可以把这套书作为踏访和游历延安地区的导览,它描绘出一幅幅活色生香的地图,细致到了体贴的程度,一册在手,按图索骥,寻寻觅觅,便可以悠然地领略延安各个地区的风采神韵,在心中把历史上作为“革命圣地”的昔日延安,同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21世纪的“新延安”,做一个跨越时空的对接,那将在记忆中构筑出另一番景象的全景延安。

丁亥年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内容推荐

本书以图文形式为视角,全景展现延安地区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和风俗物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迁。

你也完全可以把本书作为踏访和游历延安地区的导览,它描绘出一幅幅活色生香的地图,细致到了体贴的程度,一册在手,按图索骥,寻寻觅觅,便可以悠然地领略延安各个地区的风采神韵,在心中把历史上作为“革命圣地”的昔日延安,同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21世纪的“新延安”,做一个跨越时空的对接,那将在记忆中构筑出另一番景象的全景延安。

编辑推荐

黄陵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南大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风光旖旎。此外,大自然还赋予了黄陵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厚的自然资源。自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勤劳、勇敢的黄陵人民,在反对黑暗、争取自由的斗争中,英雄辈出,流传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里有灿烂的古文化遗迹和民间艺术珍品,西部山区盛产原煤、木材,东部原区、川道,土地肥沃,农产丰富,充满着浓郁的黄土气息和朴素的生活情趣。不过,在黄陵这块土地上,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陵寝——黄帝陵。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构建了黄帝为始祖,以黄河文明为中心的古史框架以来,中国人一直沿用着这种说法两千余年。我们自豪地将我们的文明史称做“五千年文明”或“五千年的文化”,而这“五千年文明”或“五千年的文化”正是起始于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8: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