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名著,被誉为日本物语文学的高峰之作,有日本《红缕梦》之称,是世界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本图典规模宏大,它不仅将各回的故事、主人公的微妙心理和人物相互间的纠葛,还有人物与自然的心灵交流,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而且将《源氏物语》的“宿命轮回”思想和“物哀”精神融入绘画之中,将《源氏物语》文本审美的神髓出色地表现出来,颇具优美典雅的魅力与高度冼炼的艺术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源氏物语(上中下精华版)/名著名译插图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紫式部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名著,被誉为日本物语文学的高峰之作,有日本《红缕梦》之称,是世界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本图典规模宏大,它不仅将各回的故事、主人公的微妙心理和人物相互间的纠葛,还有人物与自然的心灵交流,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而且将《源氏物语》的“宿命轮回”思想和“物哀”精神融入绘画之中,将《源氏物语》文本审美的神髓出色地表现出来,颇具优美典雅的魅力与高度冼炼的艺术美。 内容推荐 这部作品是以源氏及其岳父在大臣为代表的皇室一派同以弘徽女御及其父右大臣为代表的皇室外戚一派之间的权力斗争为主线,通过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当时贵族社会政治的腐败、生活的奢侈和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平安王朝贵族阶级各方面的生活。故事涉及4个朝代,历时80余年,出场人物400余人。 目录 第一回 桐壶 第二回 帚木 第三回 空蝉 第四回 夕颜 第五回 若紫 第六回 末摘花 第七回 红叶贺 第八回 花宴 第九回 葵上 第十回 杨桐 第十一回 花散里 第十二回 须磨 第十三回 明石 第十四回 航标 第十五回 蓬生 第十六回 关屋 第十七回 赛画 第十八回 松风 第十九回 薄云 第二十回 朝颜 第二十一回 少女 第二十二回 玉矍 第二十三回 莺初啼 第二十四回 蝴蝶 第二十五回 萤 第二十六回 常夏 第二十七回 篝火 第二十八回 狂风 第二十九回 行幸 第三 十 回 兰花 第三十一回 真木柱 第三十二回 梅枝 第三十三回 紫藤枝梢叶 第三十四回 新菜(上) 第三十四回 新菜(下) 第三十五回 柏木 第三十六回 横笛 第三十七回 铃虫 第三十八回 夕雾 第三十九回 法事 第四 十 回 方士 第四十一回 云隐 第四十二回 旬兵部卿亲王 第四十三回 红梅 第四十四回 竹河 第四十五回 桥姬 第四十六回 柯树下 第四十七回 总角 第四十八回 早蕨 第四十九回 寄生木 第五 十 回 东屋 第五十一回 浮舟 第五十二回 蜉蝣 第五十三回 习作 第五十四回 梦浮桥 译后记 试读章节 过了若干时日,小皇子回宫了。这孩子长得越发秀美,竟不像是尘世间的人,因此父皇十分钟爱。次年春天,该是立太子的时候了。皇上心中颇思立这小皇子为太子。然而这小皇子没有高贵的外戚作后援;而废长立幼,又是世人所不能赞许之事,深恐反而不利于小皇子。因此终于打消了这念头,不露声色,竟立了大皇子为太子。于是世人都说:“如此钟爱的小皇子,终于不立为太子,世事毕竟是有分寸的啊!”大皇子的母亲弘徽殿女御也放了心。 小皇子的外祖母自从女儿死后,一直悲伤,无以自慰。她向佛祈愿,希望早日往生女儿所在的国土。不久果蒙佛力加被,接引她归西天去了。皇上为此又感到无限悲伤。此时小皇子年方六岁,已经懂得人情,悼惜外祖母之死,哭泣尽哀。外祖母多年来和这外孙很亲密,舍不得和他诀别,弥留之际,反复提及,不胜悲戚。此后小皇子便常住在宫中了。 小皇子七岁上开始读书,聪明颖悟,绝世无双。皇上看见他过分灵敏,反而觉得担心。他说:“现在谁也不会怨恨他了吧。他没有母亲,仅为这一点,大家也应该疼爱他。”皇上驾临弘徽殿的时候,常常带他同去,并且让他走进帘内。这小皇子长得异常可爱,即使赳赳武夫或仇人,一看见他的姿态,也不得不面露笑容。因此弘徽殿女御也不欲摒弃他了。这弘徽殿女御除了大皇子以外,又生有两位皇女,但相貌都比不上小皇子的秀美。别的女御和更衣见了小皇子,也都不避嫌疑。所有的人都想:这小小年纪就有那么风韵娴雅、妩媚含羞的姿态,真是个非常可亲而又必须谨慎对待的游戏伴侣。规定学习的种种学问,自不必说,就是琴和笛,也都精通,清音响彻云霄。这小皇子的多才多艺,如果一一列举起来,简直如同说谎,教人不能相信。 这时候朝鲜派使臣来朝觐了,其中有一个高明的相士。皇上闻此消息,想召见这相士,教他替小皇子看相。但宇多天皇定下禁例:外国人不得入宫。他只得悄悄地派小皇子到招待外宾的鸿胪馆去访问这相士。一个官居右大弁的朝臣是小皇子的保护人,皇上教小皇子扮作这右大弁的儿子,一同前往。相士看了小皇子的相貌,大为吃惊,几度侧首仔细端相,不胜诧异。后来说道:“照这位公子的相貌看来,应该当一国之王,登至尊之位。然而若果如此,深恐国家发生变乱,己身遭逢忧患。若是当朝廷柱石,辅佐天下政治呢,则又与相貌不合。”这右大弁原是个富有才艺的博士,和这相士高谈阔论,颇感兴味。两人吟诗作文,互相赠答。相士即日就要告辞返国。一他此次得见如此相貌不凡之人物,深感欣幸;如今即将离别,反觉不胜悲伤。他作了许多咏他此种心情的优美的诗文,赠与小皇子。小皇子也吟成非常可爱之诗篇,作为报答。相士读了小皇子的诗,大加赞赏,奉赠种种珍贵礼品。朝廷也重重赏赐这相士。此事虽然秘而不宣,但世人早已传闻。太子的外祖父右大臣等闻知此事,深恐皇上有改立太子之心,顿生疑忌。 皇上心地十分贤明。他相信日本相术,看到这小皇子的相貌,早就胸有成竹,所以一直不曾封他为亲王。现在他见这朝鲜相士之言和他自己见解相吻合,觉得此人实甚高明,便下决心:“我一定不让他做个没有外戚作后援的无品亲王①,免得他坎坷终身。我在位几年,也是说不定的。我还不如让他做个臣下,教他辅佐朝廷。为他将来打算,这也是得策的。”从此就教他研究有关此道的种种学问。小皇子研究学问之后,才华更加焕发了。教这人屈居臣下之位,实甚可惜。然而如果封他为亲王,必然招致世人疑忌,反而不利。再教精通命理的人推算一下,见解相同。于是皇上就将这小皇子降为臣籍,赐姓源氏。 岁月如流,但皇上思念已故桐壶更衣,无时或已。有时为消愁解闷,也召见一些闻名的美人。然而都不中意,觉得像桐壶更衣那样的人,世间真不易再得。他就从此疏远女人,一概无心顾问了。一天,有一个侍候皇上的典侍,说起先帝②的第四皇女.,容貌姣好,声望高贵;母后钟爱之深,世无其例。这典侍曾经侍候先帝,对母后也很亲近,时常出入宫邸,眼见这四公主长大成人;现在也常隐约窥见容姿。这典侍奏道:“妾身入宫侍奉,已历三代,终未见与桐壶娘娘相似之人。惟有此四公主成长以来,酷肖桐壶娘娘,真乃倾国倾城之貌也。”皇上闻言,想道:“莫非真有其人?”未免留情,便卑辞厚礼,劝请四公主入宫。 母后想道:“哎呀,这真可怕了!弘徽殿女御心肠太狠,桐壶更衣分明是被她折磨死的。前车可鉴,真正教人寒心!”她左思右想,犹豫不决。此事终于不曾顺利进行。不料这期间母后患病身死,四公主成了孤苦伶仃之身。皇上诚恳地遣人存问,对她家人说:“教她人宫,我把她当作子女看待吧。”四公主的侍女们、保护人和其兄兵部卿亲王都想道:“与其在此孤苦度日,不如让她人宫,心情也可以宽慰一些。”便送四公主入宫。她住在藤壶院,故称为藤壶女御。 皇上召见藤壶女御,觉得此人容貌风采,异常肖似已故桐壶更衣。而且身份高贵,为世人所敬仰,别的妃嫔对她无可贬斥。因此藤壶女御人宫之后,一切如意称心。已故桐壶更衣出身低微,受人轻视,而恩宠偏偏异常深重。现在皇上对她的恋慕虽然并不消减,但爱情自然移注在藤壶女御身上,觉得心情十分欢慰。这也是人世常态,深可感慨也。 P11-13 序言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作品的成书年代至今未有确切的说法,一般认为是在一○○一年至一○○八年间,因此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作者紫式部,本姓藤原,原名不详。因其长兄任式部丞,故称为藤式部,这是宫里女官中的一种时尚,她们往往以父兄的官衔为名,以示身份;后来她写成《源氏物语》,书中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诵,遂又称作紫式部。作者生卒年月也无法详考,大约是生于九七八年,殁于一。一五年。紫式部出身中层贵族,是书香门第的才女,曾祖父、祖父、伯父和兄长都是有名的歌人,父亲兼长汉诗、和歌,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作者自幼随父学习汉诗,熟读中国古代文献,特别是对白居易的诗有较深的造诣。此外,她还十分熟悉音乐和佛经。不幸家道中落,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年长二十多岁的地方官藤原宣孝,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她过着孤苦的孀居生活。后来应当时统治者藤原道长之召,人宫充当一条彰子皇后的女官,给彰子讲解《日本书纪》和自居易的诗作,有机会直接接触宫廷的生活,对妇女的不幸和宫廷的内幕有了全面的了解,对贵族阶级的没落倾向也有所感受。这些都为她的创作提供了艺术构思的广阔天地和坚实的生活基础。 《源氏物语》产生的时代,是藤原道长执政下平安王朝贵族社会全盛时期。这个时期,平安京的上层贵族恣意享乐,表面上一派太平盛世,实际上却充满着极其复杂而尖锐的矛盾。藤原利用累代是皇室外戚,实行摄关政治,由其一族垄断了所有的高官显职,扩大了自己的庄园,而且同族之间又展开权力之争;皇室贵族则依靠大寺院,设置上皇“院政”,以对抗藤源氏的势力;至于中下层贵族,虽有才能也得不到晋身之阶,他们纷纷到地方去别寻出路,地方贵族势力迅速抬头;加上庄园百姓的反抗,使这些矛盾更加激化,甚至爆发了多次武装叛乱。整个贵族社会危机四起,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 《源氏物语》正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以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面貌和特征。 首先,作者敏锐地觉察到王朝贵族社会的种种矛盾,特别是贵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作品中以弘徽殿女御(地位最高的妃子)及其父右大臣为代表的皇室外戚一派政治势力,同以源氏及其岳父左大臣为代表的皇室一派政治势力之间的较量,正是这种矛盾和斗争的反映,是主人公源氏生活的时代环境,而且决定着他一生的命运。源氏是桐壶天皇同更衣(次于女御的妃子)所生的小皇子,母子深得天皇的宠爱,弘徽殿出于妒忌,更怕天皇册立源氏为皇太子,于是逼死更衣,打击源氏及其一派,促使天皇将源氏降为臣籍。在天皇让位给弘徽殿所生的朱雀天皇之后,右大臣掌政。源氏便完全失势;弘徽殿一派进而抓住源氏与右大臣的女儿胧月夜偷情的把柄,逼使源氏离开宫廷,把他流放到须磨、明石。 后来朝政日非,朱雀天皇身罹重病,为收拾残局才不顾弘徽殿的坚决反对,召源氏回京,恢复他的官爵。冷泉天皇继位以后。知道源氏是他的生父,就倍加礼遇,后源氏官至太政大臣,独揽朝纲。但是,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并没有停息,源氏与左大臣之子围绕为冷泉天皇立后一事又产生了新的矛盾。 作者在书中表白:“作者女流之辈,不敢侈谈天下大事。”所以作品对政治斗争的反映,多采用侧写的手法,少有具体深入的描写,然而,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出上层贵族之闻的互相倾轧、权力之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主人公的荣辱沉浮都与之密不可分。总之,<源氏物语>隐蔽式地折射了这个阶级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可以堪称为一幅历史画卷。 在《源氏物语》中,作者虽然主要描写源氏的爱情生活,但又不是单纯地描写爱情,而是通过源氏的恋爱、婚姻,揭示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在贵族社会里,男女婚嫁往往是同政治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是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在这方面,紫式部做了大胆的描写。左大臣把自己的女儿葵姬许配给源氏,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声势,朱雀天皇在源氏四十岁得势之时,将年方十六岁的女儿三公主嫁给源氏,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就连政敌右大臣发现源氏和自己的女儿胧月夜偷情,也拟将她许配给源氏,以图分化源氏一派。地方贵族明石道人和常陆介,一个为了求得富贵,强迫自己的女儿嫁给源氏;一个为了混上高官,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了左近少将,而左近少将娶他的女儿,则是为了利用常陆介的财力。 作者笔下的众多妇女形象,有身份高贵的,也有身世低贱的,但她们的处境都是一样,不仅成了贵族政治斗争的工具,也成了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一夫多妻制的牺牲品。 小说着墨最多的是源氏及其上下三代人对妇女的摧残。源氏的父皇玩弄了更衣,由于她出身寒微,在宫中备受冷落,最后屈死于权力斗争之中。源氏依仗自己的权势,糟蹋了不少妇女:半夜闯进地方官夫人空蝉的居室玷污了这个有夫之妇;践踏了出身低贱的夕颜的爱情,使她抑郁而死;看见继母藤壶肖似自己的母亲,由思慕进而与她通奸;闯入家道中落的末摘花的内室调戏她,发现她长相丑陋,又加以奚落。此外,他对紫姬、明石姬等许多不同身份的女子,也都大体如此。在后十回里出现的源氏继承人薰君(他名义上是源氏和三公主之子,实际上是三公主同源氏的妻舅之子柏木私通所生)继承了祖、父两辈人荒淫的传统,摧残了孤苦伶仃的弱女浮舟,又怕事情败露,把她弃置在荒凉的宇治山庄。在这里,读者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出这种乱伦关系和堕落生活是政治腐败的一种反映,和他们政治上的没落与衰亡有着因果关系。 作者同情这些受侮辱、受损害的妇女,着力塑造了空蝉和浮舟这两个具有反抗性格的妇女形象。空蝉出身于中层贵族,嫁给一个比她大几十岁的地方官做继室。源氏看中了她的姿色,她也曾在年轻英俊的源氏的追求下一度动摇,但她意识到自己是有夫之妇,毅然拒绝源氏的非礼行为。特别是在她丈夫死后,虽然失去惟一的依靠,源氏又未忘情于她,但她仍然没有妥协,最后削发为尼,坚持了贵族社会中一个妇女的情操和尊严,表现出弱者对强者的一种反抗。浮舟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浮舟的父亲是天皇兄弟宇治亲王,他奸污了一个侍女,生下浮舟,遂又将母女一并抛弃。母亲带着浮舟改嫁地方官常陆介。浮舟许配人家后,因身世卑贱被退婚。后来她又遭到薰君、旬亲王两个贵族公子的逼迫,走投无路,跳进了宇治川,被人救起后也在小野地方出家,企图在佛教中求得解脱。当然,无论空蝉还是浮舟,她们的反抗都是绝望无力的.。这也说明作者在那个社会中,找不到拯救这些可怜妇女的更好办法,只有让她们遁入空门或一死了之。 紫式部的创作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她既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哀叹贵族阶级的没落,却又无法彻底否定这个社会和这个阶级;她既感到“这个恶浊可叹的末世一…总是越来越坏”,可又未能自觉认识贵族阶级灭亡的历史必然性,所以她在触及贵族腐败政治的时候,一方面谴责了弘徽殿一派的政治野心和独断专行,另一方面又袒护源氏一派,并企图将源氏理想化,作为自己政治上的希望和寄托,对源氏政治生命的完结不胜其悲。书中第四十一回只有题目《云隐》而无正文,以这种奇特的表现手法来暗喻源氏的结局,正透露了作者的哀婉心情。另外在写到妇女命运的时候,她一方面对她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又把源氏写成一个有始有终的妇女的庇护者,竭力美化源氏,在一定程度上对源氏表示同情与肯定。此外,作品中还充满了贵族阶级的美学情趣、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以及虚空感伤的情调。 《源氏物语》在艺术上也是一部有很大成就的作品,它开辟了日本物语文学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日文“物语”一词,意为故事或杂谈。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代(公元十世纪初)。它在日本民间评说的基础上形成,并接受了我国六朝、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在《源氏物语》之前,物语文学分为两个流派,一为创作物语(如《竹取物语》、《落寝物语》等),纯属虚构,具有传奇色彩;一为歌物语(如《伊势物语》、《大和物语》等),以和歌为主,大多属客观叙事或历史记述。这些物语,脱胎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是向独立故事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缺点就是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和艺术的完整性。紫式部第一次把创作物语和歌物语结合起来,并在物语的创作方法上继承了物语的写实传统,摒弃物语只重史实,缺少心理描写的缺陷,认为物语不同于历史只记述表面的粗糙的事实,其真实价值和任务在于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因而对物语的创作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源氏物语》全书共五十四回,近百万字。故事涉及三代,经历七十余年,出场人物四百余人,给读者留下鲜明印象的也有二三十人,其中主要是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乃至宫廷侍女、平民百姓。作者对其中大多数人物都描写得细致人微,使其各具有鲜明个性,说明作者深入探索了不同人物的丰富多彩的性格特色和曲折复杂的内心世界,因而写出来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富有艺术感染力。在小说结构上,《源氏物语》也很有特色。前半部四十四回以源氏为主人公,后半部十回以薰君为主人公,铺陈复杂的纠葛和纷繁的事件。它既是一部统一的完整的长篇,也可以成相对独立的故事。全书以几个大事件作为故事发展的关键和转折,有条不紊地通过各种小事件,使故事的发展与高潮的涌现彼此融会,逐步深入揭开贵族生活的内幕。在体裁方面,《源氏物语》颇似我国唐代的变文、传奇和宋代的话本,采取散文、韵文相结合的形式,以散文为主,织入近八百首和歌,使歌与文完全融为一体,成为整部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散文叙事,和歌则抒情、状物,这不仅使行文典雅,而且对于丰富故事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以及抒发人物感情,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作者在继承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地采用了汉诗文,单是引用自居易的诗句就达九十余处之多;此外还大量引用《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籍中的典故,并把它们结合在故事情节之中,所以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气氛,使中国读者读来更有兴趣: 《源氏物语>问世以来,已经过去近千年了。尽管它在结构上显得有些庞杂、冗长,相同场面和心理描写重复过多,有损于作品的艺术完美性,但它毕竟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在今天仍保持着它的艺术生命力,对日本文学继续产生着影响。 本书是由著名画家、作家、翻译家丰子恺先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花费不少心血翻译出来的,译文优美,传神达意,既保持了原著的古雅风格,又注意运用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笔法,译笔颇具特色。文革中,本书被迫从出版计划中撤销,致使译者生前未能看到其出版,实是一件憾事。几经周折,本书终于从一九八。年到一九八三年陆续出版,并不断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这也是可告慰于丰子恺先生的。 后记 (一)《源氏物语》一书,日本人尊之为古典文学之泰斗。辞典举例,大都首先引用此书中语。此书确系世界最早之散文长篇小说,成立于一○○六年左右,比中国最早之长篇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早出世三百多年,比西洋最早之小说集薄伽丘(Bocchccio)所著《十日谈》(Decameron)亦早出世三百多年。书中叙述涉及三代,历时七十多年,登场人物有四百四十多名,亦可谓庞大矣。 (二)此书作者为当时宫廷一女官紫式部。此人生卒年月不确,一说生于圆融天皇天元元年,即公历九七八年,殁于一。一五年。享年三十八岁;或日,享年三十九岁;或日,享年五十七岁。其人生而颖悟,幼时旁听父亲教长兄读《史记》,反比长兄善于记诵。后曾入宫为皇后讲解白居易诗文。又擅长琴筝,并精通佛典。二十二岁嫁藤原宣孝,生女贤子,亦有文名。宣孝早死。紫式部寡居时作《源氏物语》。或日,末尾“宇治十帖”是贤子所续成;或日,其父藤原为时创作大纲,由紫式部补写细部;或日,《源氏物语》在紫式部之前早已有之,乃由紫式部修订而成者。年代既久,无法考实。 (三)因此之故,相传本子亦有大同小异者三种:一日河内本,乃河内守源光行及其子源亲行所校订者,流行于镰仓时代(一一九二——一三三三),入室町时代(一三三八——一五七三)而绝迹,至大正时代又发现。二日青表纸本,因其书封面青色,故名,乃藤原定家所校订者,流行于室町时代之后,直至今日。三日别本,则又与上二者稍有异同。今日一般所采用者,乃青表纸本。 (四)此书有英、德、法译本。英译本最早,刊于一九二一年,译者瓦勒(Arthur Waley),书名The Tale of Genji。德译本有二种,一是赫利芝卡(Herbart E.Hterlitschka)所译,书名Die Geschichte von Prinzen Genji;二是缪勒扎勃希(Maximilian Miiller-Jabtisch)所译,书名Die Aventeur der Prinzen Genjio法译本译者是归化法国之日本人山田氏,书名Le Romance de Genji。 (五)关于此书之注释本,在日本甚多,主要者可举六种:藤原定家《源氏物语注释》、四迁善成《河海抄》、一条兼良《花鸟余情》、三条西公条《细流抄》、中院通胜《岷江入楚》、北村季吟《湖月抄》。现代日语译本亦甚多,主要者为谷崎润一郎译本、与谢野晶子译本、佐成谦太郎对译本。今此中文译本乃参考各家译注而成。原本文字古雅简朴,有似我国《论语》、《檀弓》,因此不宜全用现代白话文翻译。今试用此种笔调译出,恨未能表达原文之风格也。 (六)此书内容,充分揭露了日本平安朝(九至十二世纪)初期封建统治阶级争权夺利、荒淫无度之相,反映了王朝贵族社会的矛盾及其日趋衰败之势。当时皇家藤原氏一族势力强盛,仕宦不重实力,专靠出身及裙带关系。只要有一姐妹或女儿入宫或嫁与贵人,其人便可升官发财,即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因此当时一切活动,皆以女性为中心。凡女子必习和歌,通汉学,擅琴筝,方可侍奉贵人。贵族之家若生女天资不高,则雇用许多富有才艺之侍女以辅助之。紫式部之时代,此风盛行达于极点。此作者久居宫廷,耳闻目睹此种情状,故能委曲描写,成此巨著。但作者本人亦贵族出身,故其文虽能如实揭露,有时也不免表示赞善与同情。然其内容充实,技巧娴熟,文字古雅,故日本人尊此书为古典文学之泰斗也。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二日译者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