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当代北京四合院史话/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陈义风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四合院是浓缩的北京史,一座四合院就是一个微型宗法制的小社会,四合院的当代化演进,“留住”四合院的守望者。

本书为“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之一,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建筑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内容推荐

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盼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

历史是需要用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的。记录的方式很多,党史、国史、地方志以及纪实文学等等都是。这套史话丛书,则是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力求叙述的能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使老百姓愿意读、喜欢读。

四合院的历史和北京城一样悠久,作为当时中国北部政治中心的主要民居样式,四合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辽金时代。北京那时称为蓟城,是幽州的首府。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蓟城变得日益繁华起来。居住在西辽河上游的契丹人,男子个个能征善战,但经济并不富庶,生产力水平低下,契丹首领很早就觊觎城池繁华的蓟城。公元938年,契丹的军队攻入这座汉人的城池,将其改为南京,又称燕京,作为陪都。从此,燕京由地区性的行政治所开始向全国性的政治中心转变。

目录

引言:四合院是浓缩的北京史

第一章 是官邸也是民居

 一、四合院怎么造,皇上说了算

 二、人不同,大门也不同

 三、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

 四、大户人家的四合院

 五、平民百姓的四合院

第二章 盒子里的北京城

 一、四合院像一个盒子,城也像一个盒子

 二、紫禁城是一个超级四合院

 三、胡同的寿命比四合院长

第三章 四合院衍生的居住理念

 一、小辈围着长辈转

 二、敞开门户过日子

 三、坐在院里议国事

第四章 四合院当代化演进

 一、私产变公产

 二、家家户户打隔断

 三、“文革”中兴的“居者有其屋”

 四、邓小平视察前三门

 五、“接、推、扩”工程与二环外的钉子户

 六、大杂院的邻里情

第五章 名人故居里的别样风景

 一、名人庇护下的四合院

 二、部分名人故居赏析

第六章 四合院的守望者

 一、文物局长没留住的四合院

 二、六位学者的上书

 三、其他一些来自民间的记忆

 四、一位外籍人士的四合院保卫战

第七章 四合院的“洋务运动”

 一、菊儿胡同——吴良镛教授的类四合院探索

 二、平房院拆迁的“大跃进”年

 三、满城尽说“四合院”

第八章 古韵重回四合院

 一、论争与博弈从未停止过

 二、先保护起来再说

 三、四合院挂上“免死牌”

 四、“微循环”

 五、复古修缮皆大欢喜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宋庆龄故居

在风光绮丽的北京后海北岸,有一座清代遗留下来的王府花园——醇亲王府。醇亲王府原为康熙年问大学士明珠的宅第,由于明珠深受皇上赏识,其宅第建造得十分奢侈,除了连廊环绕的宅邸以外,还建有山水相依的花园。醇亲王府共分三个部分,即东、中、西三路。中路最先映人眼帘的是五间三启门的王府大门,上覆绿琉璃瓦,两侧立有一对石狮,这是最高级别的王府大门,比恭王府的大门还要胜之一筹。进人大门是一个大院,房屋有二十多间。再往里就是正院,正院的主要建筑是银安殿,东西各有配楼五间。正院后面是神殿,建有遗念殿和佛堂。西路为生活居住区,从南到北依次为“宝翰堂”、“九思堂”和“思谦堂”。王府建筑的另一路就是花园,花园由于位于王府西部,也称之为“西花园”。进院后首先看到的是两座土石假山,穿过假山有一个小桥,桥下流水潺潺。过了桥可见到一片竹林,郁郁葱葱。沿长廊可直达南楼,南楼前有一片茂盛的合欢树。南楼后面有一座土山,山上有角形屋三间,称之为“听雨坞”。

明珠的长子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纳兰性德除了武艺高强,还擅长诗歌词赋,在他的诗文中有一些是对其家中府邸和花园的描写:“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容”、“门俯银塘,烟波混漾,蛟潭雾尽,晴分太液池光,鹤渚秋情,翠写景山峰色”。乾隆年间,明珠家族落败,明珠宅第被权相和坤霸占,和坤不惜重金大修土木,将明珠宅扩成一个十三进的大四合院。和坤宅第有一条中轴线,13座规模宏伟的四合院排列在中轴线上,院落里有花园、假山、池塘、水榭、庭院,气势宏伟,景色秀丽。

和坤被嘉庆帝赐死后,嘉庆帝将此宅赐给了成亲王永磷。光绪帝继位后,又将其转赐给了醇亲王奕装。奕装又大兴土木,花费库银卜三万两再次进行修缮。醇亲王府是末代皇帝溥仪的降生地,溥仪登基后其父亲载沣被封为监国摄政王,这里便成了摄政王府。民国时溥仪被冯玉祥的部队赶出紫禁城,溥仪和皇后、妃子及他的弟弟等家人无处可去,只好回到了摄政王府躲避。这里又成了逊位皇帝的皇宫,引来无数保皇派遗老遗少的朝拜。

醇亲王府的花园是一般的王府花园不能比拟的,它花园里的水是活水,当年嘉庆帝特准从西郊玉泉山引水人同,这是王府花同里的最高规格。从玉泉山引来的泉水从西侧进入花园,清波荡漾绕着花园一周,然后从花园的东侧流出园外。水流时不时荡起浪花,其水流设计的精巧令人赞叹。虽然宅院几经易手,但每个新主人都使花园更为完美和秀丽。

宋庆龄解放前一直居住在上海,新中国成立以后她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因为工作关系,她经常要到北京来,而她在北京没有寓所。毛泽东、周恩来多次提出为她在北京建造新宅,但她不同意,说新中国各方面建设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不要为我个人浪费国家的财力。后来,周恩来总理提出可以借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进行一些改建,作为宋庆龄的办公和起居场所。宋庆龄觉得这样花钱不多,就同意了。

醇亲王府西花园的改建请来了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原则是尽可能的利用原来的建筑,风格也尽可能遵循原来醇王府的基调。比如将原来西花同的前厅“濠梁乐趣”改建成会客厅,作为宋庆龄开会和会见外宾之用;原来花园的后堂“畅襟斋”被改建成了一个大餐厅,作为宋庆龄宴请宾客的场所。西花园里的树木、假山都没有动,宋庆龄很喜欢在这个古老的花园里散步。尤其是花园里面的两株海棠树,每年春天海棠树开花时,宋庆龄都显得极为兴奋,像孩子一样围着树转来转去。秋天海棠树结果的时候,宋庆龄还亲手制作海棠酱,分发给身边工作人员和亲朋好友。

西花园里的新建筑是一座二层小楼,是作为宋庆龄办公及生活起居的场所。为了与原来的房屋风格尽可能一致,设计者梁思成先生动了很多脑筋,小楼的外观为中国传统的王府风格,飞檐翘角,大红梁柱,石阶青砖。小楼的内饰和设施则选用了西洋样式,主要是考虑宋庆龄起居和办公的需要。中国传统的外观建筑样式和西式内部装饰,既保持了醇亲王府整体建筑风格的一致,又满足了作为国家领导人办公和起居的需要,据称周总理看了小楼以后连连竖起大拇指。

宋庆龄在醇亲王府西花园里工作和生活了18个年头,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安详而平静地离开了人世。宋庆龄逝世后,北京市人民政府拨款对醇亲王府西花园进行全面修缮。有关部门将其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并于宋庆龄逝世一周年之日向社会开放,供人们参观和怀念。

双合盛五星啤酒厂创办人住宅

西交民巷87号院和北新华街112号院,是民国初年北京最早的啤酒厂——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厂创办人张延阁的住宅,占地3286平方米。西交民巷87号院是张的起居场所,为四进院落,第一进院落有大门一问,倒座房八间,北房正房三问,东西耳房各两问,院子东边是五间东厢房,西边没有房子,是一条通往北新华街112号院的游廊。走进西交民巷87号的大门,迎面是装饰古朴的影壁,再往里是由太湖石堆成的石门,石门上方有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诗句。一进院落里面是一个幽静的三进院落,也很有特色。北新华街112号是主人的花园,树木葱茏,山石林立。花园的东侧是大片的花坛,鸟语花香,东侧是假山,假山上镶嵌有乾隆御笔“普香界”和嘉庆御笔“护松扇”、“翠潋”、“排青幌”。假山东边建有一个六角攒尖亭,供主人观景会友。花园还建有中西合璧的房子作为花厅,还有一座二层小楼和一座四合院,供主人休息和会友。这座花园内还有许多精美的石刻、石雕,据说多为圆明园当年遗存下来的。

孙中山行馆

张自忠路23号是孙中山在北京时的行馆,也是他的逝世地。张自忠路属东城区交道口地区,原来叫“铁狮子胡同”,传明时崇祯帝宠幸的田贵妃为其父田畹在此胡同置一宅第,宅第门前有两尊铸铁狮子,胡同因此得名。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6年,北平市临时参议会为了纪念三位阵亡的抗日将领,发布决议称:“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三位将军为圉成仁,忠勇可钦。拟将本市铁狮子胡同改称张自忠路,北沟沿改称佟麟阁路,南沟沿改称赵登禹路,以资纪念。”是日,北平市长何思源签署命令,更换路牌。“铁狮子胡同”从此更名为“张自忠路”。“文化大革命”中张自忠路改名为地安门东大街;1984年,恢复张自忠路。

张自忠路23号孙中山行馆(旧时门牌铁狮子胡同5号),在张自忠路的西段路北,坐北朝南,是一座由东、西3个院落组成的宅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街门面南,是面阔三问的府门,府门两侧各有1间倒座南房,应是当年的警卫室和回事房(传达室)。西院的一进院有正房5间,东、西厢房各5间;二进院有正房5问,东耳房3问,西厢房5问,东厢房1间。东院有南房3问,东房5问。北部为花园,花园内有假山、亭轩等建筑。宅院四周有回廊环绕,环境十分幽静。

孙中山行馆民国时是外交总长顾维钧的住宅。顾维钧身处内忧外患的时代,国家积贫积弱,但顾外交总长不卑不亢,在列强面前坚决维护中国的利益。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被派往法国参加巴黎和会。会上顾维钧力主中国收回山东权益,而日本代表牧野则要求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利益应由日本继承。顾维钧对所有的与会代表说:“西方有位圣人叫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耶路撒冷,如今成为基督教的圣地,谁也不可侵犯。在场的先生们,应该同意我的话吧?”众人点头。顾维钧又说:“我们东方也有一位圣人,叫孔子,不但在中国,就是邻近的日本,也承认他是圣人。”顾维钧问牧野:“您说对不对?”牧野点头。顾维钧随即环顾众人,高声说:“山东是孔子的故乡,是中国人的圣地,也是所有认为孔子是圣人的圣地,当然不容侵犯了。”牧野瞠目结舌。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此时的孙中山已是重病缠身,但为了国家的前途他毅然北上,并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离开广州,绕道日本,开始北上之行。12月4日到达天津,由于一路颠簸和北地严寒,先生旧病复发,边接受治疗,边接见京津要人商讨国事。18日,先生得悉“临时执政府行文各国使署,有尊重历来条约之意”,大失所望,遂病情加剧。12月31日孙中山先生抵京,受到两万多北京市民欢迎,随后人住北京饭店。1925年1月26日,先生被确诊为肝癌,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2月18日,在顾维钧的盛情邀请下,孙中山住进了顾总长在铁狮子胡同的住宅,作为自己在北京的行馆,一边接受中医治疗,一边继续商讨国事。

当时孙中山先生住在西院二进院的五问正房,夫人宋庆龄当时一同居住。行馆内人流不断,除了政界名流外,大批民众也来到行馆探视中山先生,期盼他早日康复。但先生病情不见好转,3月11日,先生自知不起,由夫人扶腕,在《孙中山国事遗嘱》、《孙中山致苏联遗书》上签字。1925年3月12日,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病逝于铁狮子胡同行馆。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治丧委员会在铁狮子胡同5号孙中山居室门口悬挂“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牌匾。该室为内外套间,室内陈设简朴。外问西墙上镶着一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寿终”。刻石上方悬挂孙中山遗像,遗像右边镜框里为《总理遗嘱》,左边镜框里为《致苏联书》。靠墙的条案上放着《建国方略》、 《中山全书》等。条案两侧各有一个花架,花架上摆着青松造型盆景。每天前来凭吊者络绎不绝,签名致哀者达74万多人。孙中山先生出殡时,铁狮子胡同人山人海,送殡者多达30余万人。

孙中山行馆由于是孙中山的逝世地,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84年5月24日将其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国务院将其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88-95

序言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定都北京,于今已近60年了。六十年,一个甲子,共和国的人民、北京市的人民,在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过程中,亲历了多少成功的喜悦、顺利的舒畅,以及挫折的伤心和迷惘。然而,我们都已走过来了,我们毕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我们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今天的收获。我们抚今忆昔,怎不激动和感奋!

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历史是需要用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的。记录的方式很多,党史、国史、地方志以及纪实文学等等都是。这套史话丛书,则是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力求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使老百姓愿意读、喜欢读。这个努力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就需要请读者来做出评判了。

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说,历史至少是人民群众参与创造的。人民群众参与创造了历史,自然也有权了解历史。从这个意义来说,当代北京编辑部的这套丛书是这样一个尝试,即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历史,或者具体说主要是帮助有一定文字阅读能力的老百姓了解当代北京的历史。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尝试。

是为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