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21世纪的新北京、新戏剧
进入21世纪,北京的经济发展是快速的,城市面貌的变化是巨大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是明显的,作为一个城市内在气韵的标志,北京的文化与戏剧是毫不滞后的。
尤其2001年的“申奥”获得成功,七年之后的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更促进了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奥运会是体育竞赛,体育属于文化的范畴,在奥运会举行之际,同时也是一场举办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化大检阅。作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当然要在奥运会举行之际,举办盛大的文艺演出,各种文化展览、名胜古迹的开放旅游,把中华文化氛围搞得浓浓的,介绍给从世界各地来到北京参加奥运会的朋友们;同时还会有一些外国的高水平的文艺团体赶来北京凑热闹,共同把人类最美好的艺术献给世界人民。
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只就文艺戏剧演出说,北京已经成了一个国际大舞台。大量著名的外国艺术团体,如交响乐、大歌剧、芭蕾舞、话剧、音乐剧……纷纷来到北京,都是用原文演出,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北京演出季,中外戏剧同时在北京的舞台上献艺,使北京的戏剧舞台更为五彩缤纷。
而北京的戏曲院团的演员和乐师们,也不甘人后。他们在坚持正常的戏曲舞台演出的同时,也别出心裁搞出一些戏曲演唱和演奏的音乐会。早在1988年,那时还时兴演员“走穴”——临时组台秘密出外演出挣点私钱。一次去西北,主要是通俗唱法的歌星,也还有歌唱家蒋大为和京剧老旦演员、也很能唱歌的王树芳参加。由于当地演出场所的音响品牌质量不理想——音响的效果对通俗唱法的歌手至关重要,因而一些人不敢出台;“救场如救火”,嗓子有功夫的蒋大为和王树芳一个人唱半场,把首场演出顶了下来。消息传到北京,引起了一些青年戏曲演员的不服,就想搞一场演唱会,连歌带戏一起唱,与那些歌手们比试比试,看看谁的嗓子有真功夫、唱得好。于是就由《中国戏剧》和《戏剧电影报》组织了一次“梨园英秀多姿彩演唱会”,参加者主要是北京各戏曲院团的青年演员,每个人俩歌一段戏。还请出了赵丽蓉、刘玉玲、王树芳、杨春霞等歌、戏兼精的老几位,攒底压台,效果还不错。之后王树芳等举行了个人演唱会;燕守平等举行了京胡协奏曲音乐会,都很成功,戏曲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
上述这种演唱会或演奏会大多是在普通剧场中举行。2006年国庆时,程砚秋的再传弟子、赵荣琛的关门徒弟、国家京剧院的京剧程派青年好手张火丁,竟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个人演唱音乐会,并取得了成功,这是开历史之先河。国家京剧院的老旦青年好手袁慧琴,最近也将与交响大乐队合作,举行个人演唱会。
2001年底,中央文化部根据中央的批示精神,首先成立了国家话剧院。剧院由原来归文化部领导管理的中央实验话剧院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合并组成。顾名思义,国家话剧院理应是代表国家的话剧最高水平的话剧院,而原来的青艺与实验话剧院的水平就很高,但北京还有一个归北京市领导、执话剧剧坛之牛耳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外省市也有水平较高的话剧院,何况还有驻京部队的水平也很高的话剧团体。所以国家话剧院面临的形势是四周强手林立、艺术竞争激烈,逼着他们必须努力奋进,不进不行。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后成立的国家京剧院上。建立国家京剧院,在组织机构上到没有大动,就是在中国京剧院的基础上换了个牌子。但既然是代表国家,人们有理由要求你的创作、演出更繁荣,艺术水平更高。国家京剧院的周围也是强手林立:北京市有个艺术实力相当强大的北京京剧院,上海等省市的京剧院水平也都很高,而且有的行当的拔尖人物并不在北京,当然也不在国家京剧院。例如花脸一行的最突出人才;尚长荣在上海,孟广禄在天津,杨赤在大连,国家京剧院若有重点演出,有时还要特约他们进京合作。不过现在临时约请助演合作方面已经比过去宽松方便多了。 北京的戏剧舞台演出也比过去活泛得多了:话剧的艺术表现手法也逐步多样化,除了舞台大戏和小剧场话剧外,现代派、浪漫派、象征主义等西方流行的艺术手法,也尝试地出现在首都的话剧舞台上。这与中央歌剧院用原文演出西方著名大歌剧一样,都允许在艺术上进行各种尝试,批准权在观众那里,只要是健康、积极的艺术,观众又喜欢、接受,那就有存在发展的权利和必要,过去满天飞的政治帽子和不当限制逐渐减少消失了。
例如过去戏曲界有个在腊月过年前封戏箱、唱反串戏、九灵官破台祭神除邪祟的传统,每到春节之前几天,各戏班都要如此,而后获得一年中难得的几天休息,正月初一再开锣唱戏。建国后把这些作为封建传统落后习俗,全部给取缔了。其实,这三项的前后两种有封建以至迷信的色彩,中间的反串戏到是有与民同乐的意思。那时出演的反串戏常常是《八蜡庙·拿费德恭》,反串者,不演本行应工的角色,而是串演别的行当的角色:旦角演武生、花脸,花脸演旦角、丑角,老生演花脸、丑角。还要演得出色,不撒汤漏水,要是模是样。像反串《八蜡庙》中,马连良常演勾脸开打的费德恭,梅兰芳常演武生黄天霸,余叔岩爱演武丑朱光祖,武老生褚彪是旦角芙蓉草最爱演的,每次一定要设法争到这个角色,李少春等一些武生,舍开本行的黄天霸,改演旦角张桂兰或彩婆子小张妈。这种反串戏,既显示角儿跨行演戏、“艺多不压身”的本事,也是为了博得台上台下一乐,自娱娱人,唱戏的和观众一起高高兴兴准备过大年。取消这些惯例习俗,“反串戏”也就无疾而终了。换言之,新成长起来的京剧演员是不是还有这种本事都难说了。
在2007年春节前,中央电视台11频道组织一批北京的京剧演员排演了新编的《戏迷家庭》大反串。当然都是串着行反着演,剧目也不再限于《八蜡庙》,什么戏全有,故事是戏迷们唱戏过年的热闹:先素身出场,说着说着就简单扮上,演上一段,连唱带做,很是个样。就这样“家里”的人一个个唱,连“街坊邻居串门的”也卷进来唱戏过年。这要比老《戏迷传》内容丰富健康,表演手段多样,又保留了跨行反串的特点,展现了青年京剧演员一专多能,很受观众欢迎。2008年春节前,中央电视台11频道又照方抓药来了一次二本《戏迷家庭》,仍由张永和编剧,内容比去年更扩大了,由家庭唱戏过年,扩展到家庭、小区以反串戏“比武打擂”;参加的人员也扩大了,不局限于北京,外地的京剧好手不少也参加进来,成为“家庭”、“小区”的一员;剧目也扩大了,唱做念打舞俱全,甚至出现了京剧舞台多年鲜见的剧目的片断,非常丰富好看。这些戏可能是青年演员们l临时“钻锅”现找老艺人学的,甚至还只会这一段,这也非常好,会一段就会有两段,以至三段、四段,把全戏都拿过来。观众不用大冷天老远跑剧场买票看戏,坐在家里电视机前就全看到了,欢欢喜喜与荧屏上反串唱戏的演员们一起开开心心地过大年。大家都认为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过大年前夕搞这个大反串的《戏迷家庭》,对行内外都大有好处,希望继续办下去,越办越好,既娱乐了观众,也让青年京剧演员锻炼长能耐。
北京的剧坛是鲜花满园、芬香扑鼻。很难具体一一介绍描写其盛况,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奥运会时,北京的艺术舞台将会出现哪些精品名剧来为奥运助兴添彩,并让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客人们,在观看体育比赛之余,再来领略一下中国——北京精美的万紫千红的戏剧艺术。剧名和演出单位的名单暂列如下:
国家京剧院:京剧《泸水彝山》、《杨门女将》、 《大闹天宫》、《奥运国粹》。
国家话剧院:话剧《青春禁忌游戏》、《最后的斗争》。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儿童剧《想变成龙的金鱼》、 《十二生肖》、彼皮鲁鲁·鲁西西》、《马兰花》、《西游记》、 《三只小猪》。
中央歌剧院:歌剧《霸王别姬》、《蝴蝶夫人》、《中华史诗》。
中国歌剧院:民族歌剧《原野》、 《音乐会》。 中央芭蕾舞团: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法明星荟萃》等。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大将军寇流兰》、《全家福》、《莲花》、《天下第一楼》、《茶馆》、《雷雨》。
北京京剧院:京剧《宰相刘罗锅》、《洛神赋》 《武则天》、《下鲁城》、《袁承焕》、《锁麟囊》。
中国评剧院:评剧《杨八姐游春》、《三凤求凰》、《三看御妹》、《大脚皇后》、《鸳鸯谱》、《包公梦蝶》、《卷席筒》、《皆大欢喜》、《刘巧儿》、《花为媒》、《乾坤带》、《李三娘》、《钟离剑》。
北方昆曲剧院:昆曲《关汉卿》、《西厢记》。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忒拜城》。
北京市儿童艺术剧院:儿童剧《福娃》。
北京市曲剧团:根据老舍的小说改编的曲剧《正红旗下》。
北京歌剧舞剧院:待定。
本书杀青时,离奥运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上述名单只是个大概,届时可能还会有变化,会有更精美的节目增补上来。但是仅就此名单,就足以看出北京的戏剧发展所获得的巨大成就,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
紧接着2009年建国60周年大庆即将到来,可以想见:作为首都北京的戏剧舞台,将更会万紫千红、绚丽多姿。
P23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