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眸思索--小女子品读大历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谌胜蓝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作者个人读书历程的心得和体会,其文笔简洁、生动、形象、浑厚,见解独到,透纸可现……在论述中闪烁着作者的智慧。

全书共分“雄杰”“红颜”“族群”“现象”“文化”五个部分,具体包括《英年早逝惜贾谊》《宫闱角逐话女人》《姜太公的无道子孙》《流人屈原与伟人毛泽东》等。

内容推荐

本书的文笔,简洁、生动、形象、浑厚,不乏精彩之笔。借文与史兼长的笔法,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与可读性、亲和力与感染力。

见解独到,透纸可现……在论述中闪烁着作者的智慧。

目录

雄杰

 感天动地周公旦

 《史记》里的司马迁

 项羽之死

 英年早逝惜贾谊

 苦字当先诸葛亮

 柴荣之憾

 李世民的胸怀

 李世民主痛

 百世流芳范仲淹

 亦刚亦柔话陆游

 江陵出了个张居正

 边臣袁崇焕——读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

 悲情多尔衮

红颜

 红颜祸水

 卓文君,在软肋中痛并快乐着

 宫闱角逐话女人

 品三国 话女人

 萧绰:手握江山与爱情的女人

 以武则天为榜样

 才女李清照

 秦淮河畔柳如是

 “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女人朱安

族群

 话说秦皇汉武

 姜太公的无道子孙

 季札让国

 文人称帝

 大秦战将

 从萧何到郭子仪

 民女卫子夫和她的家人

 李广和他的子孙

 江东孙家

 叱咤风云独孤氏

 说不尽的匈奴

 流人屈原与伟人毛泽东

现象

 国人与野人

 合纵与连横

 在正统思想笼罩下

 周天子的威风

 语言变更忆熊楚

 深埋在地底下的历史

 人固有一死

 帝王的“德性”

 学而优则仕

 琢磨人、琢磨事与琢磨财——读《王立群读〈史记〉》

 王安石变法

文化

 丝路遐思

 风雨古北口

 关隘

 湘水潇潇

 燕云十六州

 京剧,永恒的华夏精神

 昆曲,六百年的咏汉

 文化之苦——读余秋雨《文化苦旅》

 火之痛

 鲁迅,独孤求败的寂寞者

 毛泽东笔下的意境长征

 窑洞出雄文

在爱的阳光中走出寂寞心田(代后记)

试读章节

汉武帝驾崩之前,送给霍光一幅《周公辅成王图》,意即希望他像周公一样,辅佐8岁的儿子弗陵。武帝把他对霍光的全部期望寄托在一个古人身上,足见千年前的周公在武帝心中的分量。不仅武帝,在圣人孔子心中,周公也占据了一个非常崇高的位置,孔子曾深情地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三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度读起周公,心中只有四个字:感天动地。

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武王的同母弟弟。武王发在积蓄好力量,终于准备与商纣一战定高下的时候,周公适时作《牧誓》,一方面痛斥商纣的恶行,另一方面申明周替天行道的正义性。一时间,周人群情激奋,摩拳擦掌,结果是一天内捣毁商纣老巢,取得全胜。这个时候,周公手持大斧,护卫在武王身边,为的是要在众人面前显示周代殷的正义和周的不可挑衅。

每一个王朝在开国之初都是困难重重的,周也不例外。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周公旦体谅到兄长武王发的孤苦和事务繁杂,一直没有到自己的封国,而是留在他身边,殚精竭虑,帮助处理大大小小事务无数。可惜武王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周公心急如焚,他以自身的生命作为抵押,设坛祈祷:“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然而,这片赤诚之心并没有换取武王的生命,他还是离开了人世,留下一个人心尚未安定的天下。

武王之死可谓石破天惊,其子太子诵年幼,一些心怀鬼胎的人各自打着算盘,蠢蠢欲动。谁能撑起这个危难的局面!关键时刻,周公挺身而出,他毅然挑起代侄子诵(即周成王)主持国政的重担。这是一副千斤重担,他要面对三个重大难题:一是人心问题。周取代殷仅仅两年,人心向背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想背叛的还大有人在。二是天下的一统的问题。武王伐纣后,天下尚有许多方国没有臣服,一统天下还是个任重道远的问题。三是身份问题。周公之上还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很多弟弟,他是代政还是谋权,不能不招来众多的怀疑和非议。

面对四起的谣言,周公处境十分艰难,但是他没有退缩,他也不能退缩。因为他清楚,在文王的儿子们中,自己和武王是最为贤能的,如今武王不在,只有他站出来才能主持大局。

果不其然,管叔、蔡叔会同纣王的儿子武庚率先发动叛乱。其实,这管叔本是周公的哥哥,蔡叔则是他的弟弟。当初把他们分别封在殷商的故地,本来是希望他们监视武庚,管理好殷商余民。不想,这两人心胸狭窄,看到周公代政,醋意大发,总以为他是要取王位,竟然与武庚结成一伙,向自己的亲人发起挑战。

被逼无奈的周公率军亲征,战争一打就是三年,周公取得胜利。他含泪忍痛杀了哥哥管叔鲜,流放了蔡叔度。接着他借势东征,一举降服了不肯臣服的几十个方国,周的势力一直到达大海边,实现了天下的一统。

而他要做的事远未结束。东方疆土的开拓,使得周的统治重心必须东移。周公投入到营建东都洛邑(后来的成周)的浩大工程中。由于是在殷商故地建城,参与建设的大多为商余民,如何让这些人心甘情愿地劳动而不出差错,周公动了更多脑盘。

人约在成周兴建过程中,周公就开始考虑更多的问题,即建立一个合乎礼制和法制的天下,一个可保长治久安的天下。一方面负责新都的兴建,一方面开始着手制定各类制度,在洛邑竣工庆典上,各项典章制度出台并被颁布。这些制度的核心一个是礼,一个是乐,而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人的身份问题,说得更明白些就是让人们坚信,天子是最尊贵的、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要无条件服从。他用礼制的形式,保证和约束天下的每个元素都能有序地团结在周天子周围。除了对平民的统治,对统治集团本身,周公也拿出了“明德”的总体方针。对年幼的成王,他专门为他写下了《多士》等多篇文章,目的是时时加以告诫,正确引导,努力培养一个能成就大气候的周天子。

成王一天天健康成长起来,周公一天天衰老下去,他终于将政权完全交给侄子,自己“北面就臣位”,数年后去世。成王将西周朝基业继往开来地传承下去。

周公旦是中国历史有记载以来第一个卓越的文武全才。如果说在武王伐纣战争中,周公只是参与者,那么东征则是周公一手策划和领导的大规模战争。事实上,武王伐纣只是捣毁了商纣的统治核心,天下还处在四分五裂状态,真正的统一战争是由周公东征完成的。这场战争历时长,规模浩大,《诗经》用“既破我斧,又缺我斯。周公东征,四国是皇”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这场艰苦的战争以周的全胜划上句号,也用事实证明了周公的军事才能。

武王伐纣战争中,周公作《牧誓》鼓舞士气,取得巨大成功。实际上,《牧誓》仅仅是周公众多文章中的一篇。为管理好殷民,他又分别写《康诰》、《酒诰》、《梓材》。为教育好成王,他写作《多士》、《毋逸》。为管理好朝廷官员,他写作《周官》、《立政》。总之,他的每一个政治理想,每一个治国方略,都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他的文章,文词华美,说理透彻,让我们不得不叹服三千年前这个伟大的文人。

周公显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人,更是个具有文人才能的政治家。周朝建立后,在安置殷商余民的问题上,周公没有残酷打击,也没有一味讨好,而是德威并用,取得了巨大成功。他提出了建都洛邑的主张并实施,为天下选定了一个理想的政治中心。他建立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典章制度,奠定了周朝数百年历史的基业,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直到今日。

P1-4

序言

谌胜蓝女士的《回眸·思索》书稿,放在我的书案上。为什么这部书稿会在我的书案上呢?说来话长。

2007年9月13日,我在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百家讲坛》开讲《康熙大帝》系列的第一讲《伟大时代》。中间休息,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到台上见我,说她是湖北咸宁人,叫谌胜蓝,专程从当地坐火车前来听讲的。我对她的热心,深切敬示感谢。尔后她来过一次电话,讲述自己看《百家讲坛》中《康熙大帝》的感受。时间过了8个月,2008年5月15日,在《百家讲坛》的《康熙大帝》系列最后一集(也就是《青梅煮酒说康熙——阎崇年与二月河对话》的录播现场),谌胜蓝女士又坐在观众席上。本来,从深圳、乌鲁木齐乘飞机,从哈尔滨、西安坐火车,来到《百家讲坛》录播现场听我讲述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谌女士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是这次她带来《回眸·思索》书稿,征求拙见,请我作序。

说实话,近年来,收到文稿,求作序者,人数很多,敬以婉谢。其原因:一是,自己学问浅薄,专业知识狭窄,自己觉得没有资格为人写序。二是,书稿论说的內容,我自己不懂,或不甚懂,或没有研究,不敢随便作序。三是,索稿甚急,我又很忙,通读全书,没有时间,未窥全貌,不便落笔。我有个习惯,为别人大作写序,一概不用他人拟稿,而是通读全篇,然后自己写序。但对《回眸·思索》书稿,为著者诚意所感,粗览一遍,心有所思,述诸笔端。

先说作者。本书的作者,任职于湖北咸宁供电公司,工作繁忙,琐事甚多;又要孝敬老人、关心先生、养育孩子、料理家务,能抽出下班后、节假日等业余时间,读书、写作,这种顽强精神,着实令我赞佩。本书的“回眸”,说的是历史,严格说来包括文、史、哲;本书的“思索”,说的则是见解,是作者对历史上人与事的感悟。作者没有文学、史学、哲学的专业学术背景,也没有编辑、记者、教学的专业文化经历,而是利用工作之余,自读、自思、自悟、自撰,长期耕耘,集腋成裘,汇文结集,学者境界,实在难得。

次说感想。楚人写楚人,地缘更亲近。作者为楚人,文中刻着楚文化的印记。两千多年前“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的豪言壮语,至今敲打着楚人的心灵。楚文化的历史光辉令楚人自豪:“一瞬间就是永恒,一定格就是千年。”这份文化一定格,影响就是两个年!在屈原、项羽、张居正等一个个楚国英杰身上,浸透着作者深厚的情感。文中赞扬英雄道:“生得灿烂,死得辉煌,照耀着历史长河,照亮了人们的心田。”(《人固有一死》)《江陵出了个张居正》一文,对张居正的功过是非,品格风节,有偏爱,亦公允。

女人写女人,更加有味道。作者为女性,书中的《红颜篇》包括《红颜祸水》、《卓文君,在软肋中痛并快乐着》、《宫闹角逐话女人》、《品三国话女人》、《萧绰、手握江山与爱情的女人》、《以武则天为榜样》、《才女李清照》、《秦淮河畔柳如是》,以及《女人朱安》、《“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杨开慧的故事)等篇。卓文君、吕雉、蔡文姬、武则天、李清照、萧绰(萧太后)、柳如是,一直到鲁迅先生的原配夫人朱安。开篇的《红颜祸水》,流淌着一部三千年文明史上的红颜悲歌。末篇的《女人朱安》,自然也是一个女性生命的悲剧——“在鲁迅对母亲的依从与反抗中,朱安被动地做了牺牲品。”(《女人朱安》)《在正统思想笼罩下》的《吕雉和武则天》一节,文中除了一般分析外,又多了一个女性的视角——武则天为什么向男权挑战大半生后,居然回归到母亲与妻子的角色?因为“她扭不过那个强大的传统文化理念,扭不过正统的思想观念。她知道,与其将来被别人改变,不如生前自我回归,这是武则天处在强大中华文化包围中的无奈抉择。”在这一点上,吕雉做事笨拙得多,武则天却比较明智,因为她可能接受了吕雉的教训。无论是卓文君、朱安这样的普通女子,还是李清照、柳如是这样的才智女性,或者是萧太后、卫子夫这样在政治光环下的女性,作者的笔触都显得既细腻、又深邃,如描述卓文君“这痛苦中泛着幸福的涟漪,这幸福中含着难言的苦涩”——显露出女性学者的情怀与笔法。

写女人也好,写男人也罢,如无文彩,似觉遗憾。研究历史,著书立说,厚史征而薄文彩,重义理而轻词章,凡此为文,屡见不鲜。但是,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其实,一篇好的史学文章,也是一篇好的文学文章。司马迁的《史记》以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而被誉为“史家之绝唱”。其中《项羽本纪》,被文学家从中演绎出《鸿门宴》、《霸王别姬》等脍炙人口的美文与美戏。本书的文笔,简洁、生动、形象、浑厚,不乏精彩之笔。作者将久远历史和的人与事,借文与史兼长的笔法,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与可读性、亲和力与感染力。

再说感悟。学史而不悟道,如画龙不点睛,缺乏精彩,缺少心魂。书中的《雄杰篇》,论述周公旦、司马迁、项羽、贾谊、诸葛亮、李世民、柴荣、范仲淹、陆游、张居正、袁崇焕、多尔衮等十二位重要历史人物,独到见解,透纸可现。论说大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他在江山、亲情与爱情之间徘徊,这每一样他似乎都得到了,又好像一个也没有抓住。这就是多尔衮的悲剧。”(《悲情多尔衮》)在论述先秦合纵连横时,书中作了精彩的概括:“合纵与连横的历史是中国古代一部生动精彩的画卷,是一部弱肉强食的往事,是一部勾心斗角的过去,是一部残酷的战争史,也是一部聪睿的智慧史。”(《合纵与连横》)书中还论到重要历史人物——苏秦、张仪、曹操、荀彧、窦建德、宋江、杜甫、王安石、司马光、苏轼、陆秀夫、史可法等。在论述中闪着作者的智慧,如“曹操是被淹没在正统思想唾沫里的一个乱世英雄。”(《在正统思想笼罩下》)

中国历史的文化之花,有过繁荣,也受过摧残。书中《火之痛》、《文化之苦》、《丝路遐想》、《风雨古北口》、《京剧,永恒的华夏精神》、《昆曲,六百年的咏叹》等,凝聚着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钟爱。作者由此感受到痛与苦,而不自觉地道出:“六百年的昆曲……咏唱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咏唱着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咏唱着故国情和亡国恨,一直响彻在我们的心底。”  文而有情,更加动人。在论述历史人物袁崇焕时,书中说,她听我讲《崇焕之死》后,回到卧室大哭了两个小时。用这种感情写下《边臣袁崇焕——读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就能写出真感情,读出真滋味。因为文章不是应时挤压出来的,也不是应景拼凑出来的,而是用泪水酿造出来的,或用心灵融化凝聚而优则仕。”人们在讲到读书与做官的关系时,应换一个角度思考:学习优秀者可做官,做官优秀者要学习。因此,所有的公务员,要想做优秀的公务员的话,都应当认真地、不断地学习。

说到这里,补缀一言。中国的文化史,一段时期重传统而轻创新,一段时期重创新而轻传统。重传统而轻创新,则缺乏生机;重创传而轻传统,则断绝源泉。因此,文化的传统与创新,如大鹏鸟之两翼,缺一则不能高飞。

总之,我认为《回眸·思索》是作者多年用心学习与深入思考的结果,虽有些未必深刻,有些未必妥帖,有些未必公允,也有些未必全面,但都是作者学习、研究、思考与智慧的结晶。开卷有益,拾遗补阙,建议读者,不妨一阅。

粗读杂感,莞尔为序。

2008年6月1日

后记

读书的兴趣与生俱来,尤以读史书为乐。数千年的风流,逝去在历史的长河里。回眸望去,太多的人物和现象引发我们感伤和喟叹,太多闪光的东西值得我们再现和借鉴。如果说阅读是自我感动的过程,那么写作就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将这些星星点点的思索变成文字,是我一直的梦想。然而,长时间以来,苦于人生阅历和认知的浅薄,苦于综合知识的贫乏,我没能也没敢动笔。当我终于试着下笔的时候,我感到一种压抑良久的释放的快慰。可惜这样的时间不是很长,琐事的缠身让我不得不暂时停笔。加之一个偶然的失误,丢失了部分文稿,不知道当我可以再度写作的时候,我是否还能带着今天一样的思绪,于是便有了将手头现有的文字汇集起来的想法。

总认为这些文字不过是一个小女子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点点感悟,不足挂齿。只是希望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将这些文章搜集起来,作为人生一个阶段的心路历程留作纪念足矣。一个偶然的机会,巧遇咸宁市新闻出版局李城外局长,李局长不仅帮我斟酌书稿,修正“硬伤”,还鼓励和指点我走进了湖北人民出版社。我又十分幸运,遇上了该社文史编辑部主任易学金老师,易老师对书稿的认可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最让我感动的是,当我将书稿送到我非常敬仰的历史学家阎崇年老师手中时,阎老在万忙之中抛开所有事务,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阅读书稿,并撰写序言,还对书稿作了一些修正。

当我迈着匆匆的步伐,奔波于各大书店;当我独自坐在灯下,阅读史书;当我端坐于电脑屏幕前,一字字敲击键盘……我觉得,这个偌大的世界,我一个人在孤独前行。

可是,一声声鼓励因我而起,一张张笑脸为我绽放。我突然明白,其实,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我从来都是一个温暖大家庭中的一员,有更多温和的眼光在关注着我,有更多颗坦诚的心灵在与我一同跳动。

感谢咸宁供电公司这个温暖的集体,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平台给我提供了读书和写作的宽松环境,一定的经济保障支撑着我购买大量书籍。感谢公司原任或现任领导王平、阮璞、张汉发、侯春、汪建煌、吴育武、周莉以及调通中心领导胡晓林、姚斌等等在我写作或出版本书过程中的关注与关心。

感谢湖北省电力文联卢克清主席以及湖北电力公司专家汪超英、高四文、蓝果长、赵志荣给我的一贯帮助。

感谢关心我的每一个亲朋好友,他们无微不至的帮助让我真心体会到人间有爱。同时对湖北人民出版社工作人员特别是钟小明老师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家务和孩子的养育,一边是读书和写作,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在匆忙而简单的生活里,我体会着独有的乐趣。今天,当《回眸·思索——小女子品读大历史》在许许多多人的关心与帮助,超出我的期望顺利出版的时候,那份收获的快乐无以言表。

客观地说,《回眸·思索——小女子品读大历史》只是个人读书历程的心得和体会,由于受自身知识面和思维的限制,也由于受到环境的限制,我没有机会就一些问题与专家交流,使得其中一些篇章里不可避免地带着的主观性或片面性。对历史人物和现象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听到更多的声音和不同意见。

学海无涯,书海无边。我只恨个人精力与时间的有限,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做一个对企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是我不断的追求。唯有如此,我才能回报这一份份阳光灿烂、纯洁博大的关爱。

谌胜蓝于咸宁温泉

2008年6月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21: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