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就业难(人才供需的悖论)/社会热点关键词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张杰//张丽蓉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借鉴了一些网上的案例与报道,参考了很多调研文章,力求透过纷纭复杂的种种就业现象,去尝试着触摸当下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礁石”;寄望借就业之眼,以窥教育之弊,产业之弊,社会之弊,然后知耻而后勇。

内容推荐

本书力求透过纷纭复杂的种种就业现象,去尝试着触摸当下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礁石”;我们寄望借就业之眼,以窥教育之弊,产业之弊,社会之弊,然后知耻而后勇。当然,就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大问题,路在何方?本书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也不可能得出什么结论。本书作者只能以一己之薄力,做些粗浅的阐释。希望这本书能为那些正遭遇就业之“难”的人以安慰,给那些关心就业问题的人以探问。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天之骄子的前世今生

 大学牛就业环境小町同日而语

 1980年代的学生

 扎堆就业

 另类就业

 零薪就业

 大学生求职不如农民工

 大学生争当村官

 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农村出现新“读书无用论”

 “啃老族”浮出水面

 公务员考试的特殊热度

 就业压力与心理危机

 突围之路

 大学生创业再思考

 实习与就业的距离

 今人,我们为什么上人学

 为上大学而上大学?

 上大学不如读技校?

第二章 海归的沧海桑田

 留学的1000个理由

 近代以来的留学热

 为什么出国留学?

 海归的尴尬处境

 海归成“海待”

 为何海归就业亦不易?

 归与不归——海外留学人员的两难

 创业——海归就业的另一种突围

 高流失与高需求:高层次人才悖论

 关于“人才”的再思考

 贫困的奢侈——人才高消费带来高流失

第三章 农民工的酸甜苦辣

 农村需要人才吗

 农村劳动力剩余与民工荒

 农村人才奇缺与大学生就业难

 农民工就业之路

 异乡人——无所不在的歧视

 血汗工厂——法律制度的缺席

 讨薪——还我工资,我要回家

 返乡——春运的困局

 转型的可能

 技能培训——民工荒的出路

 承包经营——就地就业的新途径

 接受再教育——另一种转型

 二元结构:亟待打破的坚冰

 外国人眼里的三个中国

 二元结构造成城乡差距惊人

第四章 挑战公平就业

 公平就业之外的群像

 下岗工人——社会转型的背影

 残障人士——考验和谐就业真伪

 女性就业——“半边天”的困惑

 失业阶层——无奈的人才浪费

 另一种形式的就业

 退休者——余热未烬的人才库

 志愿者——无关薪水的工作

 就业难拷问社会公平

 《就业促进法》推进社会公平

 关系网的“马太效应”

第五章 就业的难点在哪里

 教育的尴尬

 人右供求矛盾

 教育模式再思考

 被绑架的高等教育

 人口红利是与非

 “无就业增长”的威胁

 正在消失的人口红利

 转型期的不平衡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

 行业收入差距扩大

 《新劳动合同法》:谁是赢家

 关于新法的争议

 新法帮倒忙?

 社会保障:难于实施的保障

 社保基金案震动朝野

 社保制度不健全是政府的失职

第六章 路在何方

 宏观调控:破解GDP怪圈

 郎成平论“非常6+1”

 宏观调控的再思考

 中小企业:重负下的小蚂蚁

 小的不一定美

 给它一个支点

 调整心态:走出就业心理误区

 “随大流”的误区

 盲目就业与冲动跳槽

 职业规划:认识你自己

 知道自己“要什么”

 重视职业规划

 了解自己的潜能

 技能培洲:职业教育的特殊魅力

 受欢迎的职校生

 要技能,还是要学历?

 他山之石,何以攻玉

 欧美国家的教育与就业

 亚洲国家的教育与就业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女性就业——“半边天”的困惑

这些年来,我们从各种各样的媒体报道中、从身边或多或少的听闻中,了解到不少女性就业的辛酸:比如“女扮男装”求职、“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袒胸露背拍下写真集求职”,“女大学生整容求职、瘦身求职”等等不一而足。还有在 些招聘会上,招聘人员常常会问前来应聘的女大学生:“能喝多少酒?准备什么时候恋爱结婚?”而不少女同学为了求职成功,则“慷慨”答道: “白酒能喝一斤,30岁之前不考虑个人问题。”这些遭遇,足以透露出女性在求职中的种种无奈与心酸,也增强了不少人的认知:女性就业,怎一个难字了得!

但事实上,一些权威的调查报告却让我们了解到:女性就业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

2008年4月,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布了(2008全球女性就业趋势》报告。报告中指出:2007年,全球女性就业者达到12亿,比十年前增加了18.4%。世界女性的教育水平持续上升,许多地区在某些劳动市场指标上的两性差距在不断缩小,其中,东亚女性的就业率全球最高。报告还认为:东亚地区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是年轻女性的就业率高于年轻男性。

2007年12月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2007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两个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反映了这样一个事买: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的努力,中国女性的就业率节节攀升,男女之间在就业上的性别差距逐步缩小。而且从国内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性别结构来分析,高学历女性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高校毕业女性就业比率略低于男性也应是在情理之中。事实上,还有统计数据表明,自2003年以来,北京市连续3年,高校男女生就业率就基本持平了。上海市2008年妇女代表大会上的信息显不:上海女性的就业率已超过全市就业人口的四成。

因此,对于女性就业问题,我们似乎应更为理十生、更为客观、更为辩证地来看待。

俗语言:男女有别。这个“别”字简单地理解,当然是男女在生理构造、生理机能上存在差异。正因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使女十生天然地就承担起生育、养育后代、打理家庭事务的责任,从而减少了出采工作的机会。在广州,就有一些女性怀孕后因为工作不便,干脆就辞职在家安心生养,直到小孩上幼儿园了,才出来重新就业。职业生涯的中断造成不少女性积累工作经验的中断,这部分人在重新择业时必然向临很多障碍。此外,女性生理上的特点也不便于承接一止匕有特别要求的岗位。比如一些工作强度高的职位,以及比较特殊的领域如水下作业、矿山、井下、高空等,无论从生理、心理上看都还是比较适合于男性工作者。当我们的社会还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时,很多职业对体能的要求就比较高,这时候女性在就业上就处于天然的劣势。

除了因生理差异造成就业相对困难之外,女性就读的专业、就业的行业过于集中,从而导致就业困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以女生占主体地位的还是师范、文学、经济等文科类专业,理工科中女生人数不多。如果从学科分类情况看,目前按照市场需求情况,工学毕业生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最大,而文学、历史等文科类专业的就业形势就不容乐观。不少女性喜欢稳定、清闲的工作,因此对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行政人员等职位格外青昧,由此带来了结构性的就业压力。对这些单位来说,因为已经接受了大量的女性员工,因而在用人时往往希望多招聘些男性,以平衡员工性别结构,这也给需要就业的女性带来冲击。

从地域上分析,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农村妇女所占的比重不低,相对城镇女性而言,农村女性的就业更是举步维艰:教育水平的低下、专业技能的缺乏、家庭劳动的压力等等因素,导致很多农村妇女一辈子都无法走出家门。

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公布的《女性就业歧视现状调查报告》指出:中国现存有各种就业歧视,对于女性的就业歧视表现还比较严重,女性就业不平等突出表现在就业机会不平等、退休年龄及退休金待遇不平等、男女同工不同酬、岗位性别隔离等。

那么面对并不平坦的就业路,女性又如何应对呢?有专家建议:从法律上要健全法制,落实《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11条有关妇女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障;也有专家从经济的角度认为应该均衡企业负担,推进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等等。

女性要实现就业,首先必须修炼自身,在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同时,努力掌握专业技能,不放弃不抛弃,或是采取曲线就业、灵活就业等方式,总会寻找到能够发挥自我优长的工作岗位。

P116-119

序言

网络短信曾流传一个段子:为缓解今年就业压力,国家出台新学位制度——博士毕业后可继续攻读壮士,四年壮士毕业后可继续攻读勇士,勇士毕业后可攻读猛士,猛士读完还可攻读圣斗士。圣斗士毕业后如仍没有找到工作,请读股市,然后直接拿烈士学位。爆笑之余却深为感慨:当今之就业,怎一个“难”字了得!

从2001年到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虽然工作并不好找,但却不妨碍大学年年扩招。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约有100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200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495万,社会新增岗位900万个,而需就业人数达到2400万。这还仅仅是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数字。如果加上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需要就业的群体异常庞大,而每年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又非常有限。换句话说,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凸显,需要就业的人数大大超过社会新增岗位的数量,总量供大于求,给就业带来空前的压力。

而在就业市场出现总量供需矛盾的同时,结构性矛盾又不断闪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内产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方面原有的传统产业不断优胜劣汰,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日减少;而另一方面,新兴的产业层出不穷,却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但是,现有的劳动力结构,包括劳动力素质、技能、经验等,在短期内都无法快速调整,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我国的就业难问题是在人才供需总量失衡的前提下,出现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错位深层性的悖论。与此同时,就业难还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劳动力市场培育不完善,以及各种体制障碍交织在一起,复杂而深远。其中,大学生、海归、农村劳动力、城市失业者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

现实催人深思。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人们要实现吃饭、穿衣的基本生活诉求,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就业是其基本的手段和途径。我们关注就业难现状,更关注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经济社会动因。我们认为,我国的就业难问题既有和其他国家相似的原因,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影响;又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特殊历史背景。就业市场存在的这些矛盾,在经济社会转型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其矛盾性才表现得更为突出,其结构性悖论才体现得尤为明显。

写作本书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摸索的过程。我们力求透过纷纭复杂的种种就业现象,去尝试着触摸当下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礁石”;我们寄望借就业之眼,以窥教育之弊,产业之弊,社会之弊,然后知耻而后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验到转型中国的种种阵痛,并为它的“烦恼”而焦灼,为它的“成长”而喜悦。

当然,就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大问题,路在何方?我们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也不可能得出什么结论。我们只能以一己之薄力,做些粗浅的阐释。希望这本书能为那些正遭遇就业之“难”的人以安慰,给那些关心就业问题的人以探问。

写作这本小书,我们借鉴了一些网上的案例与报道,也参考了不少调研文章,在文后都择其主要予以注明。

由于学养有限,对就业这一问题的把握能力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错漏当有不少,但望读者朋友赐教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3: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