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涵盖了自1994年至2008年十四年来福布斯中国富豪的落马人物,其中既有早年间红遍大江南北的牟其中、卢俊雄,也有近日落马富豪罗忠福、黄光裕,本书一共收录了28位落马富豪。
智维律师在书中相对详细地描述了福布斯富豪的发家、成长及落马历程,并在其叙述过程中独创性地运用了“智维律师点评”的写法,即在叙述富豪成长的一个阶段后,针对该阶段进行点评。需要引起大家重视的是,智维律师的点评并不是简单地以读者的视角或大众化的眼光来看待富豪的成长阶段,而恰恰相反的是,智维律师从反面揭示上述富豪在其发家过程中未及时关注法律风险所遭致的不利后果。此外,智维律师还借鉴了其他类书籍所惯用的“人物成长大事记”的写法,把富豪成长、衰败历程以简明扼要的大事记形式体现在文章的尾部,这更容易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富豪人生的“抛物线”。
著名商业杂志《福布斯》(Forbes)一年一度推出的中国富豪榜,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关注。当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榜上富翁传奇故事时,您也许会发现,富豪榜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已成了落马榜,许多富豪在演绎财富神话之后,每每成为落马榜的新成员。
在这份《中国福布斯落马榜》上,您会看到近20年来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富豪们”,他们曾经呼风唤雨,对资本运作得心应手;他们曾被前呼后拥,恍若财神一掷千金;他们曾经气势如宏,商业运筹时动辄千万、亿万……
但是,当公众的目光探究他们的致富历程时,当国家迈向法治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时,他们的财富大厦竟然轰然倒塌,他们没有在烈火中锤炼成钢,而是在瞬间被融化消亡。
造成他们不同命运结局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但是,最终逾越法律底线而遭遇“法律风险门”,却是他们身败名裂的根本原因。
关注他人,就是爱护自己。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反思和探讨这些中国企业家的沉浮与得失,希望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而应该是更多的启发和警示。
黄光裕:中国首富折戟资本游戏
贫农之子:从汕头到北京开始创业之旅
国美神话:中国家电连锁巨头与中国首富
家电并购大战:国美能否统一天下
地产黑马:鹏润地产借壳告败
再陷调查门:资本大鳄命运未卜
罗忠福:成也土地,败也土地
土地发家:福布斯的常客
遭遇寒流:“颐乐园”里不颐乐
无信不立:官司债务缠身的首富
毁林获刑:致命的土地批文
谢国胜:饕餮盛宴中的“消化不良者”
餐饮起家:倾力打造“花园系”
战略转型:盲目收购扩张陷僵局
引入高参:编织资本运作的美梦
祸起收购:酒精厂仅是导火索
孙树华:“破烂大王”的神话与覆灭
非常道:“一副农民样,一颗霸王心”
畸形发展:非理性是根源
自由落体:华林一夜之间的坠落
“慈善家”与“吝啬鬼”:多重性格于一身
身陷囹圄:都是贷款诈骗惹的祸
水落石出:“商贿赂官,官贿赂商”
李义超:“多面”富豪的陨落
草根英雄:艰苦磨砺的富豪
慈善假面:表里并不如一
周伟彬:中学教师到涂料大王到阶下囚
辞职再辞职:只为寻找适合自己的路
艰难创业:重重困难之后是辉煌
偷税门:都是富豪榜惹的祸
顾雏军:资本枭雄的陨落
初次下海:挖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东山再起:资本意识开始萌芽
疯狂并购:成功亦是灾难
郎顾之争:从巅峰跌入谷底
黯然出局: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刘军:“泰跃系”的轰然倒塌
初出茅庐:转战京城地产市场
情非得已:资本市场的博弈
关联交易:是高招还是无奈
分崩离析:泰跃“大厦”的顷刻崩塌
张文中:玩弄国有资产于股掌者
从天上到地上:安稳行走于学者与企业家之间
独具匠心:成就了物美也埋下了隐患
资本博弈:眼花缭乱下的不明涌动
风险终现:休止于巅峰
张荣坤:权贵之门的行走者”
寒微商人:初尝快钱滋味
攀爬有术:权贵们的好朋友
初战股市:大庄家敌不过大熊市
曲径通幽:慈善状元频舞剑
公路大王:成名之作
超级权贵:无可比拟的资金优势
老朋友,新交易:对外投资送其上巅峰
罪与罚:都是轻视风险惹的祸
王德军:个人悲哀还是社会悲哀I
艰难磨砺:从泥水匠到水电大亨
发家秘诀:肆无忌惮的行贿
4.6亿元=4000万元:贱卖国有资产反成改革典型
周益明:明星是怎样坠落的
敏锐过人:一个信息,一大桶金
志向远大:四处出击,快速扩张
野心膨胀:弄虚作假,吞下“明星电力”
原形毕露:挪用资金而东窗事发
刘虹:寂寞的“酒鬼”
发家之谜:一个好汉两个帮
入主酒鬼:巧取国有股
资本运作:以呆账换土地
一手遮天:4.2亿元巨额资金被挪走
陈顺利:骑虎难下的资本玩家
发家之谜:多版本演绎
上市之谜:巨额负债成就了早日上市
骗贷技巧:空手套白狼
资金流向:迷雾重重
变现求生:成功的金蝉脱壳
旧账疮痍:难以弥补的黑洞
张海:“东方魔水”缘何成“苦水”
发迹之路:“气功大师”的不平凡
长袖善舞:玩转健力宝
潮落潮起:刑事法律风险爆发
黄宏生:域外法制的钢丝行者
半路出山:历尽商海沧桑,换得功成名垂
组织变革:摆脱家族模式,完善治理结构
意外触礁:从神坛到监狱,只有一步之遥
法人治理:成就危机处理典范
宋如华:软件王朝的谜样骗局
教授下海:赶上机遇发大财
醍醐灌顶:做实业不如炒概念
跑马圈地:只为套取资金和项目
“概念”公司:教授的专长所在
大厦将倾:仅仅需要一根稻草
现实拷问:企业家如何面对失败
十年检讨:宋如华真的明白了吗
陈克恩:神龙集团的圈钱路线
第一桶金:食品发家
空手接力:超低价收购两上市公司
资产重组:再融资方案被迫流产
瞒天过海:假重组,真提款
无休贪欲:疯狂借款担保
资金链断裂:真相浮出水面
唐万新:“德隆神话”之终结
起步艰难:实业家屡屡碰壁
股市淘金:有赔有赚有转型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雾里看花:实业,庄业
许宗林:从珠宝大王到金融巨骗
一呜惊人:六朝古都崛起的商业新星
方解石?冰洲石?:从产品造假到账目造假
股市造假:继续延伸不归路
沈家燊:陨落的燃气之星
天降大任:出身普通,志向华丽
出手不凡:打破燃气产业原有格局
高歌猛进:收购泰达燃气
费用造假:一失足成千古恨
难题待解:谁能拯救华燊
周正毅:“上海首富”的两度牢狱之灾
出身平凡:人穷志不短
抓住机会:再上一层楼
站得更高:如果摔倒将会很痛
身陷囹圄:一波才平,一波又起
杨斌:大亨的世界变幻
峥嵘岁月:从开始就是不归路
“圈地”神话:3300亩划拨土地
“圈钱”神话:巨额建设资金的获得
富豪破产:终究一场空
仰融:体制的宠儿还是体制的弃儿
扑朔迷离:谜一样的身世,谜一样的帝国
基金会:随时爆炸的“巴尔干火药桶”
无限荣光:梦想变成美好的现实
跨海大桥:引燃火药桶的导火索
寻求救济:多家法院终未果
仰融现象:是体制抛弃了我,还是我自己抛弃了自己
蒋泉龙:“资本魔手”还是“实业家”
麻雀变凤凰:工人成为《福布斯》富豪
赴港上市:内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惹火烧身:祸起神秘举报信
深陷泥潭:拿什么来拯救你
吴炳新:我的三株死于谁之手?
厚积薄发: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自立门户:创立三株
营销奇招:造就三株传奇
危机乍现:老汉打死恐龙
吴志剑:空中楼阁的倒塌
历经磨难:吴家有子初长成
下海经商:一路上颠簸前行
舰已冲刺:奋力跃上新台阶
抓住机遇:事业再创辉煌
牢狱之灾:从民事法律风险引起
牟其中:三度入狱的悲剧人生
首度入狱:黑白无常套枷锁
“梅开二度”:不白之冤终得雪
多途创业: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易货贸易:史无前例的壮举
发射卫星:广阔的宇宙空间属于我
“冠上明珠”:跨出一步就是欧洲
各种理论:指引前进的方向
三度入狱:英雄末路的“帽子戏法”
卢俊雄:借鸡下蛋巧赚钱.聪明反被聪明误
求知饥渴:萌动的商品意识
初生牛犊:走出广东影响海外
悄悄升华:邮商中的佼佼者
连环动作:用天下人的钱办天下人的事
神话破灭:被债务判了“无期徒刑”
《中国福布斯落马榜》后记
地产黑马:鹏润地产借壳告败
在地产资本市场,黄光裕家族又是个不断施展资本财技、制造新闻的“大腕”。
黄光裕和地产的渊源要追溯到1996年。这一年3月,黄光裕注册成立北京市国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后更名为“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低调进人地产界。在鹏润地产旗下有8家子公司,主要包括国美商都、金尊地产、尊爵地产、北京鹏润昊天、重庆中房开发有限公司等,土地储备达1000万平方米。一年之后,鹏润地产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鹏润家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此外,鹏润地产的一些项目,如鹏润大厦、大康国际鞋城、国美第一城、明天第一城、鹏润蓝海、国美商都等均已基本建成并大部分投入使用。
黄光裕曾对外表示,他将向地产行业追加几十亿元,使国美的地产业务净资产规模达到50亿760亿元,并明确国美在地产行业的主攻方向将是住宅、商业地产和写字楼、酒店三大板块。
然而,业内人士并没有看到黄光裕所说的那般扩张,在明天第一城之后,黄光裕似乎停滞了旗下的大部分住宅地产业务。
但从2006年开始,在黄光裕地产业务平静如水的表象下,实则暗流汹涌。出于对内地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黄光裕正在秘密筹划对集团旗下的房地产资源进行重组,并尽快打包推向资本市场。
这次,黄光裕选择了中关村。中关村原来就是一家地产公司,其原控股股东就是北京住总集团,而且中关村旗下也有知名的房地产建筑公司中关村建设。要人脉有人脉,要资产有资产。这对于立志在房地产市场有所作为的黄光裕来说非常诱人。
2006年7月27日,黄光裕旗下的鹏泰投资斥资2.36亿元成为中关村的第一大股东,持股29.58%。
从这时起,黄光裕这个中关村的“实际村长”就开始拥有借壳打造地产帝国的梦想。只是,让黄光裕难以预料的是,这条重组之路如此漫长,这个村长并不是那么好当。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关村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为50亿元左右,其中60%以上是对广东CDMA项目提供的担保;同时,中关村旗下的中关村证券因为违规经营导致巨亏,中关村2005年不得不全额计提了投资减值准备,亏损达5亿元。加上各种没有被公开披露的信息,中关村并不是一个干净的壳。
2008年5月,中关村在停牌7个月后正式复牌交易,中关村董事会宣布,将向控股股东鹏泰投资非公开发行股份,用于收购北京鹏润地产控股有限公司100%的股权。通过这一运作,黄光裕获得中关村70%以上的股份。
然而,仅仅在3个月之后,中关村发布公告,决定放弃鹏润地产注入的180亿元地产资产。公告称,因今年宏观调控、紧缩货币政策对国内地产业务冲击巨大,拟注人中关村的房地产类资产盈利前景不明确,如果注入后不能立即筹集大量资金进行开发投入,注入的地产将面临开发失败的风险。
至此,黄光裕的“地产借壳梦”宣告破灭,其资本市场的神话也没能继续上演。截至目前,黄光裕的地产项目去向尚未成定局。
智维律师评析:
产业的“互动、互补、互助”一直是黄光裕“相融共生”经营理念的核心。黄光裕选择了地产加零售这对“黄金组合”兼容互补,意欲获得1+1>2的效果,这也是黄光裕的“匠心独到”之处。
当然,已经在资本市场上尝到“甜头”的黄光裕,并不仅仅满足于“盖房子、卖房子”的传统房地产模式,他要通过“左手倒右手”的财技.通过入主“中关村”将其旗下地产业务借壳上市,然而遗憾的是他最终未能获得成功。
实际上,资本运作并不比实业简单多少,虚拟经济最终还是要依靠实体经济来支撑,如果单纯的“沉醉”在虚拟经济之中,并忽视其中的相关法律风险,最终将带来“噩运”。世界金融危机证明了这一点,黄光裕后来的被拘查也证明了这一点。
再陷调查门:资本大鳄命运未卜
早在2006年,黄光裕就因违规贷款问题被公安部正式立案调查。当时的媒体称,黄光裕及其兄黄俊钦早年创业期间向北京中行的违规贷款和其后以租房形式向北京中行套取的逾亿元租金,以及之后的虚假房贷和车贷,总计达到13亿元。
对此,当时的国美和永乐发布联合公告,对“贷款门”事件予以了澄清。受此次事件影响,国美和永乐的股票一度停牌,股价亦遭受动荡。由于国美手里持有家电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一度引起市场恐慌。
2007年1月16日,国美电器公告,公安部撤销对黄光裕的调查。但实际上,公安部门的视线一直没有脱离开来。在距“贷款门”事件仅一年零十个月之后,黄光裕再次被警方调查,国美电器也又一次卷入旋涡中心。
2008年11月27日,北京市公安局证实,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正在接受警方调查。11月28日下午,证监会宣布2008年3月28日和4月28日,证监会分别对三联商社、中关村股票异常交易立案调查,调查发现在公司重组、资产置换等重大事项过程中,鹏润投资有重大违法违规嫌疑,鹏润投资的实际控制人为黄光裕。涉及金额巨大,已将有关证据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钟民因涉嫌经济犯罪,也正在接受警方调查。
此外,北京市公安局同时披露,黄光裕之兄黄俊钦因涉嫌经济犯罪,也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目前案件还在警方调查之中。
相关媒体披露事实显示,在黄光裕控制的鹏泰投资成为中关村的控股股东后,中关村于2007年6~7月间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重组及置换。
2007年6月27日,中关村和鹏泰投资签订《资产重组协议》,与此同时,中关村建设与鹏泰投资旗下的鹏润地产也签署了《债务重组协议》。在此期间,中关村的股价先是持续下跌,并在6月26日达到当时的最低价,走势明显异于大盘。利好消息公布前股价下跌,似乎有悖常理。而6月27日和公布重组消息的28日均涨停。到了9月3日、4日,中关村股票交易放巨量,此间,中关村股票从7元涨到17元。
其中令人质疑的是,中关村和鹏润地产的债务重组信息并非在2007年6月28日公布,而是在2007年8月15日才公布。更蹊跷的是,股价涨到高位后停牌了7个月。2008年5月7日,中关村复牌并宣布鹏润地产注入180亿元巨资的重组消息,前后两天股价还是高高在上之后就急转直下。结局是2008年8月29日中关村公告,放弃通过非公开发行注入鹏润地产的重组方案。
而根据wind数据,仅在2007年6月30日出现的中关村前十大自然人流通股东中的8人也在2007年9月30日集体退出。也就是说,这8名共持有中关村140l万流通股的股东集体进入又集体退出,而进出时间正是敏感时期即公布上述重组消息前后,不免不让人怀疑。
在控股三联商社的过程中,黄光裕也有操纵股价、进行内幕交易的嫌疑。
公开资料显示,在国美重组概念的推动下,2007年年末,当上证指数从最高点6124点开始下跌时,三联商社却逆市稳步上涨。此后,2008年2月22日,三联商社宣布“龙脊岛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国美电器对三联的重组传闻,刺激其股价连续8个涨停,由7.83元最高涨至17.98元,涨幅为130%。 2008年6月,证监会对国美“是否操纵三联商社股价”的调查,当时仍在进行,而三联商社股价亦对此有所反应。在一路滑落之后,至6月底,三联商社已跌至8元左右。最终,7月29日,战圣投资以每股5.94元的价格竞得三联集团剩余的9.02%的三联商社股权。
事实上,通过“代理人”竞拍三联商社股权,使得原本简单的交易过程,平添了套利空间。早在2008年8月,当时尚由三联集团控制的三联商社,就披露了战圣投资高管在“二级市场买卖三联商社股票”的行迹。显然,若黄光裕通过其资本运作平台——鹏润投资,进行类似操作,则将获利颇丰。
最终,在证监会调查之后,已经成为三联商社实际控制人的国美电器拒绝“改组三联商社董事会”。直至今日,身为第一大股东的国美电器,依然没有派人员接管三联商社。
总之,黄光裕此次遭受调查绝非空穴来风。黄光裕的命运如何,随着警方的进一步调查,一切都将水落石出。鉴于黄光裕在国美的地位,以及国美在家电销售市场上的地位,此事件对国美电器、对供应商,甚至对整个中国家电行业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P7-10
福布斯,是什么?
我们可以想象,大部分人会立刻想到是财富,或者是与财富有关的东西,或者直接想到了中国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事实上,福布斯首先是一个集团,其次是一个人的名字,最后才是一本杂志的名字。但是,相信真正了解的国人却并不多。
这些,当然不能怪国人无知,归结其原委,都是一年一度发布的《中国福布斯富豪榜》惹的祸,因为它实在是太热闹了,也太牵挂着人们的神经。
同时,也是因为这是一个“全民创富”的时代,似乎每一个国人都梦想能够“一崛而起”而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豪,然后导致整个国人的心态都是一个“创富”的心态。
当然,这个社会似乎已经变成一个狂躁的世界,很多人为了致富抛弃了应有的良知、道德,更有人为此抛弃了法律而不择手段。
通过智维律师的这本《中国福布斯落马榜》,我们发现,一些上过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富豪们,如天上的流星一般,虽然曾经光彩夺目,但最终不能逃脱灭失的命运。
这,可能也印证了民间传诵“富豪榜就是落马榜”的民谣吧!
那么,这些曾经炫目一时的福布斯排行榜中的富豪们为何会“落马”呢?
诚然,我们看到太多的报刊、杂志和书籍,都试图描述这些富豪们的人生经历与人格缺陷,希望从其中能够找到他们失败的原因。
但是,我们很遗憾,这里一直没有法律人的声音,虽然这些聪明过人的富豪们都是因为遭遇“法律风险门”而最终跌倒或遭遇牢狱之灾的。
值得庆幸的是,智维律师做到了。智维律师通过生动的案例与极具可读性的评析,将富豪们落马的原因一一揭示出来,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相信也能够给广大的企业家们很好的启发。
应该说,上到福布斯排行榜的富豪们,都应该是非常有聪慧过人之处,至少比没有缘分登上富豪榜的吾辈们有相应的“超越”或“天才”的地方,但是,就是这样一群“高智商”的人,为何能够触及法律风险的高压线呢?他们又是因为何种法律风险而遭致落马的命运呢?
智维律师也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家不重视法律风险,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法律顾问不研究法律风险,最终导致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企业之殇”。
这是一个“法商”结合的时代,法治在商业的发展中不断得到进步和完善,而商业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才能获得永恒的价值,任何超越法律的行径都将可能遭遇相应的法律风险。
但是,我们又非常遗憾地看到,法律界与企业界似乎有天然的隔阂,法律人自己搞着自己的研究与研讨,企业界忙活着业内的管理与论坛,二者很少能够真正融合在一起,这无疑是法治经济中的一种悲哀。
同样值得敬佩的是,智维律师是一群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律师,他们不仅仅研究企业失败的相关案例及其成因,更是能够耐得住寂寞,在长达八年的“法商”旅途中,深入地研究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完成了独具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研究报告》,绘制了中国企业首张法律风险地图。
我们相信,有了智维律师对于企业法律风险的探索研究,中国律师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律师来关注企业法律风险的研究;同样,有了智维律师的《中国福布斯落马榜》的出版与发行,中国的企业家们将能够进一步明确和重视企业所存在的法律风险,也能够积极重视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以上,是为序。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兴良教授
市场经济下面,企业所面临的陷阱越来越多,在众多的陷阱里面,主要有两个陷阱:一个是犯法的陷阱,可能造成你坐牢或者杀身之祸;第二是风险的陷阱,签坏一个合同,随便给人做一个担保,可能就使一个好端端的企业完全毁于一旦。如何避免这两个陷阱,只有学好法律才能避免。
——著名法学家江平
中国企业未来面对的全球化竞争将是法律、规则、标准与制度的较量,企业要“走出去”,先要法律走出去,否则就要吃大亏。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认为,企业的法律意识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它必然要求企业学习法律,遵守法律。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
法律风险是一种商业风险,商业管理人员有责任像管理企业商业经营风险一样管理企业的法律风险。
——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当法律问题不再仅仅是法律顾问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是管理团队在相关责任产生之前要考虑的一个商业问题时,这是法律顾问最欣慰的。领导人意识到风险存在并解决该风险是迈向法律预防性实践的关键一步。
——美国哈里伯顿能源服务公司高级副总裁艾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