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十年(一个哈佛女孩的故事)/首席作者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曾敏敏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哈佛出身,他组建新班子里有二十多个哈佛校友,这又给哈佛添上了一抹亮色。

哈佛女孩是怎么培养出来的?走出哈佛是怎么成功的?

本书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答案,有志奔向哈佛的优秀女孩儿会从中找到心路的捷径。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哈佛女孩的故事。作者希望用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给许多和作者一样在奋斗中的年轻人带去一些积极的启示,出国、名校、投行,这些都只是起点,更重要的是此后不倦的奋斗,正如这一代海归,不管现在成功与否,但我们一直在努力——

目录

序一

序二

悠悠哈佛情

 一、北大,失落的梦想

 二、新东方之旅

 三、艰苦的考试

 四、寻找自我

 五、哈佛的魅力

 六、得到签证日,却是失恋时

 七、初到哈佛

 八、最快乐的一天

 九、感情的困惑

 十、哈佛记事

 十一、美国生活点滴

 十二、业余打工体验

 十三、我的未来不是梦

后哈佛时代

 一、寂寞的主旋律

 二、远跨太平洋的爱

 三、刨业初设想

 四、回国新体验

 五、北京的海归生活

 六、深圳,我的家

 七、无聊的大学,如火的股市

 八、留学再申请

 九、爱情是什么

 十、无悔辞职

 十一、房子,让人快乐也发愁

 十二、为什么感情总是问题

 十三、港大求学生涯

金融新征途

 一、命运转角处

 二、我一直在寻找快乐

 三、新加坡培训

 四、香港印象

 五、客户与恋爱

 六、海归的意义

 七、次贷危机

 八、熊出没,请注意

 九、完美的婚礼

 十、人来人往

 十一、两代人的困惑

 十二、汶川大地震

 十三、让我们为中国加油

那些人和事

 一、平

 二、小怡

 三、小曹

 四、特

 五、晶

 六、梅

 七、烧猪

 八、盖瑞

 九、兰

 十、本

 十一、杰

 十二、李察

 十三、师傅

终结篇:阿尔卑斯山下的新旅程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北大,失落的梦想

我的故事从1998年夏天开始。那一年我参加高考,第一志愿是北大国际金融专业,很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考上。当时北大来广东招生的老师是父亲的朋友,他知道我一心想上北大,在我没有被录取的那天晚上,他特地给我打来电话安慰我说,敏敏,这次失败了不要紧,研究生我们北大见。此后的场景我后来无数次和朋友谈起,那天夜晚家里没有人,我放下电话,一个人扑在桌前放声痛哭,大概那时候自己早已预感到,北大于我已是不可能的梦想了。

我的大学岁月是在广州中山大学里度过的。回忆起来,我在校园里度过的时间并不多,这也许是学校离家太近的缺点。只要学校没有课,我就会想尽办法回深圳,不愿意留在宿舍。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是在北方接受大学的文化洗礼,是否自己身上能多一些粗犷的气息,又或者更坚强一些呢?大一于我而言,是懵懂而困惑的一年。我拼命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参加每一个社团的招聘,可一年下来看着成绩单上的高分以及自己所参加社团的活动照片,我突然问自己,这么做为了什么?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呢?

大学生活和中学时代是完全脱节的,中学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考取大学,而进了大学后,对于下一步的目标,我们变得迷惑了。将来毕业后的打算,对于大一的学生而言,未免考虑得太早。所以,寻找人生的下一个目标大概是许许多多和我一样初进大学的年轻人的困惑。可惜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没有办法找到答案,于是大学生活成为了简单的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饭堂;有的人喜欢去图书馆,那就是简单的四点曲线生活。大一的日子,无味得如白开水,我苦苦地寻找着没有问题的答案。

但大学生活有大学生活的快乐。那会儿学校的住宿条件并不理想,一层楼,十个房间,每间房十张架子床,挤着十个人。所有的洗手间、洗澡间都是公用的,去晚了要排队洗澡,天冷了还要自己拎着水壶到离宿舍楼很远的地方先把热水打上来才能洗澡。最要命的是居然有些同学热衷于说离奇古怪的鬼故事,平时走廊里都是人还不觉得什么,可要是大半夜里醒来必须得去洗手间一趟,所有的恐惧都会涌现出来,于是你飞奔着去厕所,然后恨不得用一秒钟的时间解决所有问题,再飞奔着赶回宿舍。这样的感受即使在经历了无数次后仍然挥之不去,唯一能自己提高的,就是晚上学会喝越来越少的水。

我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这是个好事情,因为你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遗憾的是,我在大学时因为太经常回深圳,和同学们交往并不密切,特别是到了高年级以后,自己只是一心扑在出国的事情上,很少去关注外界的变化。甚至连最后的毕业典礼,我也因为要到外地参加驾照考试遗憾地错过了。如今回想起来,心中不免有些后悔,希望有一天,你在大街上看见我这个往日疏于联系的大学同学,请一定叫住我。不过,大学里我仍然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友谊。也许是因为自己曾经一度活跃于社团活动,因此我和许多师兄师姐建立了友好的联系,即使在毕业后仍然保持着联系,甚至有些当初并不相熟的,也因为大学时候曾经听说过彼此的名字,而在后来的生活中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比如说靖,一位比我高两级的师兄,当年他随建设部出访美国,没想到在波士顿听到了我的名字,虽然没有见面,但他托人将联系方法转交给我。后来我回到北京后和他胜利会师。有一次他忍不住对我说,为什么和你认识不久,却觉得和你很熟呢?还有好多的师兄师姐,我陆陆续续地与他们重逢,或许这也是对我大学时期与同辈同学疏于交往的一种弥补吧。

那一年有一本著名的书,叫《哈佛女孩刘亦婷》。我是在报亭里看见的,没有买,只是粗粗地翻了几页,看完后心中有些懊恼,原来可以从高中就开始准备申请国外的学校,还可以被世界上最著名的学府录取,为什么中学的时候就没有人给自己指明这样的方向呢?高中的时候我曾经苦学过一段日子的托福,可因为缺乏明确的方向,最后只是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成绩。既然一切都不可重回,不如趁着还年轻重新努力一次,我也要出国去看看。

二、新东方之旅

我真正下定决心出国,是在和陈师兄聊天后定下来的。陈师兄和我来自同一所中学,然后又在同一所大学里成为了师兄师妹。大一第二学期的某一天,我在去图书馆的路上,他叫住我,两个人就这么聊了一路,那时候他正在准备第二次GRE考试,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GRE这个名词,是申请美国读研究生必须要有的成绩。我对于陈师兄为什么要考两次觉得有些困惑,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第一次只考了2000分,而满分是2400分。我当时一听,大叫,2000分已经很不错了。他告诉我,如果要申请上好学校必须要2200分以上。我似懂非懂,既然是出国必须,当即表示要跟随师兄的脚步走上考G之路。然后陈师兄指点说,在那遥远的北京有一所学校,叫做新东方,如果你要出国,就到那里去学习吧。

P3-6

序言

在深圳的哈佛校友曾敏敏要以自己在哈佛前后的经历写一本书,请我写个序言。我粗粗地看了书稿的内容,觉得还不错,就应承了。这本书写的就是一些小人小事,零零碎碎,说东道西,但因为是写哈佛的事情那就有点意思。就好像你去看徐静蕾的博客,写的是鸡零狗碎的事情,但是因为是关于老徐的鸡零狗碎,所以还是会有足够的人气捧场的。同样,写哈佛的小人小事,让大家知道美国第一名校里那点事情其实跟你在个中国的大学城里的民办大学的遭遇也不是说真的差那个十万八千里,那就起到了写作的目的。名校也就是那么回事情,名校里也不全是高材生,就像我这样的混去哈佛肯尼迪学院拿个MPA学位的人要说长点见识是有的,真有多少是哈佛学的就不是那么回事情。我们普通中国平民家里出身的孩子有点虚荣心,想去上个名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人生的大部分的事情还真的不见得和名校有多大关系。所以上名校,有平常心,谦虚点,加上勤快点,然后又有人对名校高看一眼,给你多一点机会,那么真还能帮助你成功;要是真把名校当了回事情,以为能靠名校吃饭,那就错了。所以我欣赏敏敏把哈佛的这点小人小事写本小书,而我欣赏的出发点是名校人可以有大志向,但一定要从小人小事立身为人。

而我对于非名校的朋友的建议是相反的,非名校的同学甘于小人小事是没有啥出息的,所以我主张一般学校的同学应该整天想着弄点有动静而不一般的事情,本来学校就那么回事情,还不折腾,那不就是等于放弃自己的发展权?在我上的大学中,西南政法学院虽然在政法学院中有点名气,但是实在不算全国名校,所以我自己真正自得的基础——看最多的书、发表最多的文章、跳最多的舞都是在那整的,甚至那个时候在青年法学者中闹到有小小的名气,所以到毕业的时候找个工作、发个文章已经不算啥了。在一个一般的大学里面,做了不一样的事情是值得自己或者被其他人写一笔的。这就好比一个小人物还写自己那点小人小事那就完全不能保持别人眼球的吸引力。在我们的网络草根明星中,有把POSE扭到极端的、有把日记隐私写到超常的、也有把观点立论弄到非常的,这些都体现了常人就要做非常事,常人就要写非常故事的道理。

所以我现在拿常人之眼读敏敏之书,我会有趣味,因为这是哈佛的小人小事;而如我拿小人之心度敏敏之腹,我也有趣味,因为原来一个与我们很多人一样在校园里平常做人做事想东想西的女孩也可以去到哈佛这样的名校。所以在玩味敏敏的这本书,是有我在前面说到的两个角度同时交织的趣味。也许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用这样的两个角度去变换,或者有点不一样的感觉。

袁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后记

2008年4月,我在深圳见到了中国社会出版社的向飞主任。她说秦艳主任和她都希望我能写第二本书,讲讲我哈佛毕业后的经历,没想到不知不觉中我就把自己从1998年到2008年的故事都记录了下来。十年岁月恍如弹指之间,这个过程中我经历过失败的痛苦,也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但我知道这一切只是我人生旅途中过去的一站,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我。

记得高中的时候我曾经很向往当主持人,但自己从来没有过相关经验。一天我鼓起勇气来到负责学生活动的老师办公室,徘徊许久后走进去自我介绍,表达了自己希望当主持人的心愿。一个月后全校的歌咏比赛上,我成为了主持人。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正是自己勇于尝试,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每一个机会。我希望用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给许多和我一样在奋斗中的年轻人带去一些积极的启示,出国、名校、投行,这些都只是起点,更重要的是此后不倦的奋斗。正如这一代海归,不管现在成功与否,但我们一直在努力。

这本书能够出版,我要谢谢许多人。谢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谢谢我的先生任何时候永远支持我,还不厌其烦地对我的书稿反复进行校对和修改;谢谢向主任和秦主任,以及出版社的其他朋友对于我写作的鼓励;谢谢周岭先生和袁岳学长在百忙之中抽空为我作序;谢谢国红两次为我的书设计精致的封面;谢谢给予了我许多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们。没有你们的帮助,我的第二本书出版就不会如此顺利,请允许我再一次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在写这本书期间,我去了一趟福建,当时坐的是早上从香港机场出发的第一班飞机,登机口在20号。等待登机时我发现旁边的21号指示牌上写着“10:30Am,Newark”,我才意识到这正是6年前我去美国时乘坐的飞机。6年前的自己,什么都不懂,就这么背着沉重的行囊,带着对未来的期待,一个人飞往大洋彼岸。假如说当时的自己早已知道此后所要经历的挫折、痛苦、寂寞与奋斗,我还能那么勇敢地到另一个国家开始新的生活吗?生活永远不能重来,也许我应该谢谢年轻时候的无知,才给了自己无畏的勇气,去迎接未知的挑战。我曾经在朋友的博客上读到一句话:“人生是一段容易迷路的旅程,坚强的旅者才能找到心里的终点。”这句话很贴切地描述了我这些年的生活,自己一直在寻觅人生的方向,也许仍未到终点,但我一定能坚强地继续前行。

2008年12月31日于香港

天晴,阳光灿烂

书评(媒体评论)

虽然敏着笔触着令人景仰的哈佛,以及金融精英簇拥着的香港,然而她却有意无意间避开孳生,以清新细数着自己和身边可见的小儿女态。这不像斫轮老手,但也绝不是寻常写家的境界。

所以,哈佛女孩儿,继续优秀吧!

——周岭(著名学者 红学家 百家讲坛主讲人)

上名校,有平常心,谦虚点,加上勤快点,然后又有人对名校高看一眼,给你多一点机会,那么真还能帮助你成功;要是真把名校当了回事情,以为能靠名校吃饭,那就错了。所以我欣赏敏敏把哈佛的这点小人小事写本小书,而我欣赏的出发点是名校人可以有大志向,但一定要从小人小事立身为人。

——袁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