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老子的一部《道德经》,不知倾倒了多少有识之士,上至九五之尊的皇帝和王侯将相,下至文人墨客和山野村夫,都争相研读。《老子》不但是当政者案头的必备之书,更是社会各阶层人士立身处世的智慧宝典,它对宇宙、人生、社会等诸多方面有着精微独到的见解。本书选取了《老子》中的一些经典语句,向我们讲解了老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老子学处世之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王少农 |
出版社 | 海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千百年来,老子的一部《道德经》,不知倾倒了多少有识之士,上至九五之尊的皇帝和王侯将相,下至文人墨客和山野村夫,都争相研读。《老子》不但是当政者案头的必备之书,更是社会各阶层人士立身处世的智慧宝典,它对宇宙、人生、社会等诸多方面有着精微独到的见解。本书选取了《老子》中的一些经典语句,向我们讲解了老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内容推荐 老子这个人是一个大谋略家,他的智慧比孔子更博大精深。孔子讲做人的道理,老子讲做事的原理。孔子讲装饰,老子讲本质。孔子能叫你游刃有余,而老子能叫你脱胎换骨。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始祖,中外历史上多多少少智者都从老子那里学到过谋略技巧和原理,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目录 一、有时封闭自已才能进入状态 二、清静中见动感 三、抓住源头等于抓住力量 四、且把黑暗当成光明的投影 五、懂得退让就可以享受成功 六、心不乱就没有乱局 七、无心偏能成好事 八、遗憾就是动力 九、就当自己并不存在 十、不可以无限重复 十一、笑人者人亦笑之 十二、失去的往往是不必要的 十三、超然一点就接近一点 十四、相信“柔”的力量就像水 十五、生生不息大过死死不放 十六、别让享受变难受 十七、善于从自然中做出“有” 十八、善始善终已接近永恒 十九、放弃虚妄才能收获实有 附录一 老子通读 附录二 老子反读 附录三 老子正读 试读章节 三、抓住源头等于抓住力量 本章讲《老子·四十二章》 “三生万物” 依靠自然,神奇如自然。 《老子·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老子说: 大道生出空虚,空虚生出黑暗,黑暗生出光明,光明中万物显现。万物从黑暗中来,天性又使它拥抱阳光,阴阳二气相冲,一直到和谐状态。阴阳分布均衡,万物可以生存了。在这过程中,光明当然是重要的,但黑暗是它的根。黑暗面最重要。说到人身上,世人都讨厌孤独、寡少和不成熟,但王公称孤道寡,说自己无德无学。谁占了不好的一面,也就拥有了好的一面。因此有的东西你想它坏它反而好,你想它好它反而坏。但是好与坏毕竟不同。别人怎么教你,我也怎么教你,那就是,作恶的强盗都不得好死。记住这些吧,我就是你们的教父。 “道”,大道,神做工的工具。 “一”,虚空。大道出场,先把宇宙腾空。虚空是大道第一次变化出来的结果,所以叫“一”,它是个序号,表明神创世界有着严格的程序。 “二”,黑暗。虚空之后,紧接着宇宙遍布黑暗。黑暗方便开展工作。黑暗是大道第二次变化出来的,不是一开始就黑暗,而是先虚空再黑暗,黑暗从虚空来,所以叫“二”。 “三”,光明。光明出现是宇宙中的第三个事件,所以叫“三”。黑暗过后突降光明。宇宙中最神秘的事件发生了:随着黑暗隐退,光明下降,我们看见一个现成的世界已经完备。它并不是一步一步造就的,而是早就做好。它借程序掩饰要害,让人关注流程,而忽略了起源之不可思议。总之,神做的事在人所想的一切之上。 “三生万物”,这个“生”,不是产生,而是显现。看起来是生出来,其实是露出来。 “负阴”,生存在黑暗中。“负”,陷入,隐藏。“阴”,黑暗。 “抱阳”,拥抱光明。“阳”,光明。向光性乃是万物天性。光是灵光,是神启。 “冲气”,阴阳二气相冲。 “恶”,厌恶。 “孤”,孤独。人是万物之灵,上帝让他孤独,从而去掌管万物。 “寡”,少,不足。人的眼比手大,心又比眼大,想得到的多,得到的少,神让人自厌,从而弃人而归道、敬神。 “不谷”,不成熟,没成功。“谷”即谷子,不谷原指谷子还没成熟, “称”,名称,名号。 “损之”,减损它,即对它坏。 “益之”,增加它,即对它好。 “强梁”,强盗。人因恶而纵恶就叫强盗,人因恶而向善就叫义人。 “教父”,老子自称。 本章气势宏伟,老子向我们揭秘宇宙生成的原理与程序。 ——宇宙生成原理:上天用一道光创造宇宙,这道光就叫“道”。 ——宇宙生成原因:大道日长,神因此必须把大道有所安置,因此把它投放在宇宙中,看能不能装下,结果又如何。在这过程中,使道减少变弱的关键因素是人,因此神爱世人。 ——宇宙生成程序: 第一步,由大道生出空虚,将宇宙腾空。 第二步,由空虚生出黑暗,将宇宙麻醉。 第三步,由黑暗生出光明,又将宇宙唤醒。 第四步,光明中万物显现。 在创世之前,神已准备好万物。之所以放在第四步而不是第一步才让万物出场,是给醉后又醒的宇宙准备好的一份礼物。神做事安排妥当,诸天欢喜。 老子讲了宇宙又讲人,说黑暗虽可贵,但人不应该因黑暗而作恶。不能掠夺,不能盗取,因为神自有公义。老子在此章宣讲神的旨意,表明了他的身份就是大道本身(老子是大祭司)。后世称老子为道,不是乱说。 在老子的概念中,“三”是神奇的,等同于“道”。道生出万物,“三”也生出万物。这里面有哲理。 《易经》上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但我们须知,“一阴一阳”并不是两个,而是一个,“一阴一阳”就是“乍阴乍阳”,有时为阴,有时为阳。如果说起数来,阴阳之数为三,即:阴、阳、中。阴阳鱼(表示太极)中间的那条“S”线,是不可或缺的中间态“中”。 老子阴阳学说充满辩证,他指出万物都在相对转化,而正是在这转化过程中产生了万事万物。P19-22 序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目前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智慧就是师法自然,而不是自以为是。 老子这句最著名的话有两解: 一、“法”就是师法,就是某物向某物学习。人向地学习,地向天学习,天向道学习,道向自然学习。自然是老师的老师,是祖师爷。 二、“法”就是要有法约束。人被地统治,地被天统治,天被道统治,道被自然统治。自然实指规律,可遵循可顺从,但不可违背。 回归自然说白了就是臣服于自然,甘心顺其自然。“甘心?”这个说法又让人受不了。人要听自然的话,无条件地遵循一切的自然规律,不甘心还能做什么? 中国古代的士人最大理想是做帝王师,就是为了做主人的“主人”。 老子说“道法自然”,包含一个重要的思想: 人类对智慧的天生依赖。并不因地位的颠倒而颠倒,而因智者的引导而引导。 也就是说:谁有道,谁就是主人,谁就能成功。当千钧一发之际,谁能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就可以反败为胜。 “臣服于自然”,最终为“自然之主”。这就是人类应有的智慧。 老子非常道就是老子自然道,它都强调了一个转换的问题。这种转换不是凭空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所谓分内之事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分外划进分内。所有的工作都是找来的,人类不断地学习与工作,会发现道在长大,手中的分内之事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 成就这一切的当然是学习,向自然学习,回归大道。 通过“臣服于自然”最终为“自然之主”,基础当然是“师法自然”。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常常坐在石阶上观看蚂蚁和牧羊犬。有人问他为什么对自然之物有那么大的兴趣?德谟克利特说: “所有人都是自然的学生,智者更不例外。我们从蜘蛛身上学会了纺织,从燕子身上学会了建筑。从百灵鸟身上学会了歌唱。” 那么,我们当好了自然的学生,将来可以当自然的老师吗?回答也是肯定的。当然,我们当不了大自然的老师,可以当小自然的老师,“小自然”就是人类社会。 所谓“师法自然,可以成道”就是这个意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