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丽男孩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大卫·谢夫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有关痛苦、坚持和希望的故事。这本书将拯救生命,愈合无数心灵。

本书是亚马逊五星级好书,好评如潮,连续数周位于《出版家周刊》及《纽约时报》图书畅销排行榜NO.1,入选美国亚马逊网站2008年读者最喜爱的100本书及编辑最喜爱的100本书。

上海市禁毒委员会/上海市总工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联合推荐。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作为父亲,大卫·谢夫点点滴滴地回顾了自己的儿子吸毒戒毒这反反复复的十年——尼克从吸毒前一个可爱健康的孩子到吸毒后一个全身颤抖的幽灵。为了帮助儿子摆脱毒瘾的困扰,谢夫走访了美国许多专业研究所的研究者、医院的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吸毒控制中心的调研员、康复之家的专家……

谢夫回顾了自己的痛苦经历,他的心声折射出与他有着相同经历的家长们的痛苦与煎熬,字里行间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目录

让不幸不再继续

引言 

第一部 深夜无眠

第二部 精选毒品 

第三部 无论如何

第四部 但愿可能

第五部 永远未知

尾声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我和妻子维基住在伯克利一幢灰色的隔板平房里,房子大约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隐藏在街道边的一排黑色竹墙后面。那是1982年,一个等待的夏天。其他的一切事情——工作、社会活动——全部都在等待。我们宝宝的预产期是七月。

超声波辨别他为男性,我们为他的到来做着准备,粉刷并装饰了一间育婴室,里面摆放了一张白色的有围栏的儿童床、淡蓝色的梳妆台、摆满苏斯博士的书籍的书架,坐立在门道两旁站岗的是一位朋友提早送的宝宝礼物——一对巨大的毛绒熊猫。另一个朋友借给我们一个家里的祖传宝物一一个新月形状的奶黄色摇篮,它悬挂在起居室角落里的一根链子上,好像漂浮在远处星光闪烁的旧金山的上空。

维基的宫缩开始于7月20日凌晨,午夜过后,像我们在拉玛泽生产呼吸法课里学过的那样,我们记下每次宫缩的间隔,是时候了,我们驱车前往医院。

黎明时分,尼克来了——我们的美丽男孩。

孩子的到来使我们欣喜若狂,我们心甘情愿地放弃睡眠,安抚他的哭叫,为他唱摇篮曲,陷入一种转变了的柔情状态,一种梦幻般的满足感,这种状态如果陶临在我们的任何朋友身上,那一定会使我们惊骇不已(的确,我们的很多朋友的确是惊骇不已)。有时,我们只是定定地盯着宝宝抓得紧紧的小手,还有他那闪闪发光、充满活力的眼睛。

我们属于第一代有自我意识的父母,在我们之前,人们只是拥有孩子,我们则充当着保护者。我们为孩子找寻最好的东西一最好的婴儿车,《消费者报告》推荐的汽车座椅——为购买玩具、尿布、衣服、饮食、药物、牙套、接种疫苗,以及其他所有东西的每一个决定而焦心。没多久,儿童床被一张铺着斑马床单的单人床所取代。我们推者婴儿车散步,在伯克利公园和婴幼儿体操馆里玩耍,参观旧金山动物园……尼克的图书馆爆满了,《晚安月亮》、《轻拍兔宝宝》、《野兽国》和《胡萝卜种子》。这些书我念得太多,所以全背得下来。

“牛奶、牛奶、牛奶,做早糕。”

“从这到那,从那到这,好笑的事情到处有。”

“狗是用来吻人的,雪是用来滚进屋的,扣子是用来保暖的……”

三岁的时候,尼克每周花几个上午待在离家几步之遥的一家幼儿学前学校。他一天的活动十分丰富,像“鸭子鸭子鹅”这样的游戏、绘画和唱歌的室内活动,还有在爬行架和秋干上的户外时光。那时,我们常在公园的水泥滑梯那里遇见其他的家庭,滑梯顺着一个下坡滑到一棵橡树茂密的华盖底下,尼克快乐得大声尖叫。

尼克是一个天生的设计师和建筑家,喜爱用乐高玩具构建四通八达的街区和小人国。他也喜爱胖胖狗和孪生熊猫。他骑着一辆大轮子三轮车在屋子周围巡逻,在红砖前院里,在一个天蓝色塑料敞篷车上——我父母送印礼物,他用穿着高帮旅行鞋的脚,像燧石汽车一样给它加足马力。

我们参观索诺玛的火车城,在那里,尼克驾驶着一辆蒸汽机车在仓库和风车间绕行。我们至4慌胜美地国家公园旅行——春天,当野花盛开时,我们远足到瀑布;冬关,我们在山谷里玩雪——还有蒙特利海湾水族馆,在那里,荧光闪闪的水母和盘旋的鲨鱼们把尼克迷住了。

我们一起在海边游戏,身穿一件和服和一条法兰绒睡裤,抱着一把塑料吉他,尼克可着嗓子唱道:

我的小毛驴走,我的小毛驴说,

我的小毛驴啊,吃饭用叉和刀。

然后,他脱去和服,露出里面带圆点的小丑睡衣,石灰绿、宝石蓝和樱桃红,脚上还穿着一双闪着荧光、成旋涡状的蓝绿粉相间的长筒雨靴。

我们沿着人行道往前走,他穿着太大的靴子拖拖沓沓,我的大手包住他的小手,他的塑料吉他斜背在肩上,每见到一个水坑,他都要在里面重重地跺一跺脚。

他的眼睛若有所思,古铜色有时融化成绿色,像大海一样活泼。

他一边走一边跳着一种滑稽可笑的小步舞,头上顶着一把黄色的伞。

“啧,啧,好像要下雨了哦。”

这种甜美的田园诗使我们没有注意到一个隐隐逼近的灾难。我和维基在疲劳但却甜蜜的作为新父母的半睡状态中度过了尼克的头三年,然后,我在摇摇欲碎的婚姻的刺眼光线和令人压抑的寒气中醒来——我爱上了我们家的一个朋友,她儿子和尼克是玩伴。

我和维基都深爱着尼克,但我准备不充分,无法处理我们不断升级的问题。当我们拜访一位配偶治疗学家时,我宣布事情已经太晚了,我的婚姻结束了,维基完全没有防备,而且,我们还有尼克。

尼克!

在家里,当我和他妈妈吵架时,尼克就在熊猫的怀抱里找寻庇护。

没有什么孩子能从我们这种苦涩和野蛮的离婚中受益。像肮脏的炸弹炸裂开来一样,那种附带的损害是范围广泛、旷日持久的——尼克受到了重创。

我们瓜分了瓷器、艺术品和我们年幼的儿子。显然共同监护似乎是最好的办法——我和维基都想要他跟自己过,而且没有理由怀疑这种流行做法的英明之处——对他来说,最好的办法是继续由父母双方共同抚养。很快,尼克有了两个家。送他到妈妈家的日子里,在那个白色的栅栏大门前,我们拥抱,我说再见,然后看着他大踏步地走进屋去。

维基因为再婚,搬到了洛杉矶。我们仍然都想要尼克跟自己过,但相隔五百英里,先前那种非正式的约会式共同监护安排已经继续不下去了。我们俩都真诚并强烈地相信,最符合尼克利益的做法是让他跟着自己,而不是他双亲中的另外那一个,于是我们聘请了离婚律师。

有些律师能够成功地从中调解并达成协议,但是监护战终究还是要闹到法庭上,通常情况是伤人的,并且昂贵的。我们的律师要价每小时两百多美元,而且要求支付五千到一万美元的预约辩护费。当得知法官们常常采纳法庭任命的儿童心理学家进行彻底评估后提出的安排时,我们更加自以为是起来。我们分居后不久,尼克就一直在看一个治疗师,我们聘请她来做评估,我们都同意听从她的决定。

那位医生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感觉像宗教法庭似的调查,她与我们、我们的朋友以及家人都进行了面谈,光顾了我们在旧金山和洛杉矶的各自的家。她在办公室里打发长长的疗程,与尼克下象棋、玩扑克、搭积木,他称她为自己的“焦虑医生”。有一天,在她办公室玩洋娃娃房时,他告诉她,妈妈的房间在一边,爸爸的房间在另一边。当她问起小男孩的房间时,他说:“他不知道自己将睡在哪里。”

我们在她的办公室里见面,周围全是玩具、现代家具,还有装在画框里的印刷版的油画。医生下达了判决,我和维基坐在一对皮革扶手椅里,面向着她——一位给人印象深刻的女人,铁黑色鬈发,瓶底那么厚的眼镜后面是一双具有穿透力的眼睛。她双手叠放在膝上发话了。

“你们俩都是有爱心的父母,希望儿子有最好的安排。在这次评估过程中,我了解了有关尼克的一些情况,他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机智敏感、表达力强、极为聪明。我想你们也知道,这场离婚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使他痛苦,为此,我认为作出决定是非常艰难的,我努力权衡每一个事实,试图设计一个最有利于尼克的计划--在一个没有理想选择的处境下的最佳计划。我们想尽最大努力减小尼克生活中的压力,使事情尽可能维持原状。”

她轮流望了我们两人一眼,重重地呼了一口气,说由我负责陪伴尼克在旧金山读书,度过学年,而节日和假期,他将与维基在南加利福尼亚度过。

我试图准确理解她所说的话,我赢了——不,我输了,维基也输了。我将在日复一日的学年里拥有他,但是如果没有他,圣诞节将会是什么样子?还有感恩节?暑假呢?医生把概括她决定的文件副本递给我们,我们借用她的办公桌签署了文件。难以置信的是,在钢笔的嚓嚓声落在纸上的那一刹那,我将儿子的一半童年签了出去。

五岁时,尼克开始上幼儿园了。幼儿园坐落在旧金山一幢百年红木屋顶的建筑里,在这里,你可以在吃零食的时候溜进去,比如说,父母和孩子烤油炸玉米饼。学校有石头阶梯和老式仓库似的门,门外是游乐园,用回收的碎轮胎铺成的有弹性的橡胶地面,有绳球、红木爬行架和篮球。学校的老师致力于培养“全面儿童”,所以“读、写、算”与使人印象深刻的音乐项目整合为一体。这些对尼克似乎很理想,因为他在幼儿园里展示了他在黏土、手指画和无可比拟的服饰方面的创造性。一件典型的服饰是一顶变了形的硕大牛仔帽,拽得那么低以至于只能看见他猫头鹰似的眼睛从下面向外窥视,一件T恤衫外套着一件带流苏边的皮背心,下面是一条蓝色紧身裤,一双大象耳朵状的尼龙搭扣旅行鞋。当别的孩子取笑他“只有女孩子才穿紧身裤”时,尼克回答:“哦呵,超人就穿紧身裤啊。”

……

P3-8

序言

让不幸不再继续

第二十三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译文出版社邀我为《美丽男孩》作序,责任编辑赵平小姐又来信,热忱地向我推荐这本书,并附了近二十万字的全部译稿。他们知道我已离开禁毒工作岗位,怕我婉拒,还特地附上我九年前的旧作《让市民远离毒品》一文,建议修改为序。我浏览了陈俊群女士翻译的《美丽男孩》全稿,读了她的“译后记”,美丽男孩的吸毒堕落,通过他父亲大卫·谢夫的痛苦叙述,顿时跃然纸上,激起了我悲愤之情。有人说,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式各样。我觉得,吸毒孩子家庭的不幸几乎万家一状,美国的家庭也不例外,《美丽男孩》就是最好的例证。我曾与吸毒者父母作过泪流满面的交流,与戒毒后回归社会的人士进行过推心置腹的座谈,在戒毒所里开展过调查研究……撕心裂肺的一幕幕又冲击了我平静的心。我拨通了赵平小姐信中留下的电话,当即领受了作序的任务。

九年前,我在《让市民远离毒品》一文中摘引过两封人民来信,至今读来仍有强烈的现实感。一封是当时已年近七十岁的退休医生夫妇写给我的信:“我们有个儿子,现年四十二岁,由于社交不慎,染上毒瘾,曾去戒毒所两次,出来后又复吸,现在弄得家里经济潦倒,靠变卖家产、典当财物度日,濒临妻离子散的境地。我们已年迈,不仅物质上将崩溃,精神上也焦虑得快要发疯了。请求政府救救我们,救救我们的儿子,救救所有吸毒的家庭吧……”这对老夫妇救儿心切,不仅在信中留下了真实姓名和电话,而且恳求道:“戒毒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脱毒阶段时间过短,两周后回归社会又与毒圈接触,累戒累吸,请求政府建立一所戒毒后的康复中心,使儿子能较长时间隔离毒圈人物,也许会有效。”可怜天下父母心,读罢不禁令人心酸,这对老夫妇的呼声代表了一批吸毒人员的父母和亲人,这种切肤之痛只有他们感受最深。

另一封署名为“一市民”的信,向我举报上海一家旅社的经理纵容毒贩子:“××旅社里长期有一些毒贩子及吸毒的、打针的,他们频繁地进出活动。二楼住的是一些大户(指贩毒生意做得大),有的房间只存放‘东西’而不住人,风声一紧,‘东西’就转移,犯罪分子外出避风头,甚至有人帮助窝藏毒资、毒品,躲避公安机关搜查。旅社内曾多次发生因吸毒而死亡的事,这些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周边居民的安危。难道这位经理不知道吗?并非,他曾在大庭广众面前讲:‘人家房间里就摆摆东西,又不睡人,有啥不好?他们(指公安机关)一冲,把我生意都冲掉了。’我们市民热切地希望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彻底摧毁这个窝点。”我见信后迅速组织警力突袭这家旅社,侦破了此案,证明来信属实。我知道这类“旅社”在上海绝非一个、两个,当然,他们挂的招牌不尽相同,有的称“宾馆”、“招待所”,有的称“夜总会”、“俱乐部”或其他什么的,事实上成了吸、贩毒人员的避风港。

上海一直十分重视禁毒工作,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四管齐下,但我们不要因此而低估了毒品侵袭上海的严峻态势,过高地估计了禁毒工作的成绩。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近年来,境外毒品产销已呈扩大之势,境内外制、贩毒不法分子觊觎日益国际化的上海已非一日。这里有几个数字足以说明:1999年本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8437人,警方当年缴获毒品86.94公斤;2008年本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44423人,警方缴获毒品316.16公斤,十年间增幅迅猛。特别是以冰毒等苯丙胺类毒品为代表的新型毒品,短短几年迅速蔓延,目前已占到上海“毒品市场”的近四分之三。各级政府虽十分努力,但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和吸毒人员的帮教仍还有很多盲区和漏洞。因此,每一位有责任心的上海市民,都应齐心协力共筑防线,同毒品犯罪作坚决斗争,决不能让上海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受到污染。  上海要远离毒品,不能把这项工作仅仅看作是公安等政法部门一家的事,必须全社会动员,综合治理,这也是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禁毒法》所明确规定的。海关、旅游、卫生、药监、工商等部门防止毒品入关和精神麻醉药品流入非法渠道的任务十分繁重,工、青、妇、教育、宣传部门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对全社会的宣传任务也不轻。有人说,男人“十毒九盗”、女人“十毒九娼”,我真诚地希望,通过《美丽男孩》一书的出版,进一步宣传和动员广大群众形成对毒品犯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同时,全社会都要伸出真诚的手来挽救各类吸毒人员,要真心实意地帮助陷入毒圈的不幸家庭,让不幸不再继续,而不是歧视他们。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哪家有瘾君子,哪家无宁日。我曾作过一些调查,染上毒瘾的人常有种种异象,家里人应当在第一时间有所察觉,例如躲开家人,行动诡秘;频频向人借钱,家中贵重财物失踪;食欲不振,情绪反常,手臂有注射针孔;藏有毒品及注射器、锡纸、吸管、刀片、烟斗及其他吸毒器具。对吸食冰毒等新型毒品的人来讲,还伴有极度兴奋、身体虚脱、思维混乱、幻听幻觉等异常反应。作为父母、亲人,一旦发现自己的家人染上毒瘾该如何正确对待呢?现实生活中,他们有的苦口婆心规劝但收效甚微;有的怒其不争,弃之不管;有的碍于脸面,包庇隐瞒;有的无奈之下甚至协助购买毒品,解其痛苦……有些瘾君子即使被毒品吸干了驱体、摧毁了精神,甚至父母、亲人跪在面前,还是千呼万唤不回头——毒品魔瘾之大可见一斑,况且目前也无立竿见影的戒毒特效药。为人父母者的正确方法,应当接受大卫·谢夫的建议:“早早地且经常地与你的孩子谈论毒品”,使孩子们通过毒品故事了解“它所付出的代价”,提高防范毒品的免疫力。已经涉毒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放下包袱,正视现实,“坦诚是一种释怀”。下定决心,尽早将吸毒的亲人送去戒毒。要不怕反复,坚信“康复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待其生理脱瘾后,最好创造条件使其远离涉毒社交圈,延长巩固期,长期监护,直至其心理脱瘾。

就个人而言,大家都要自觉远离毒品。不要追求刺激、放纵好奇,这是年轻人染毒的重要原因,好奇而以身试毒,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不要因烦恼、苦闷而企求毒品“解脱”,吸毒“解脱”一时,痛苦一世。不要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遇到亲友吸毒,既要劝阻,也要反映,还要坚决让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与之回避。已经染上毒瘾的人,则要痛下决心,勇敢戒毒,浪子回头金不换。

啰啰嗦嗦,离开大卫·谢夫著的《美丽男孩》远了些,但我是拿来主义者,更关心的是中国的“美丽男孩”、上海的“美丽男孩”,当然也包括女孩。因此,我要由衷地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和赵平小姐充满社会责任感的选择——出版此书是为了“拯救许多生命,愈合无数心灵”。感谢陈俊群女士在远离家乡的“一个又一个孤独而又宁静的夜晚”翻译了这本书,“为了成千上万个因遭受毒品戕害的孩子及其家人能在无望的挣扎中得到一丝心灵的慰藉,获得战胜毒品的巨大力量”,这确实是为社会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虽然本书作者的文化背景与我们有所不同,对毒品的认识也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但《美丽男孩》带给我们的必将是对毒品与个人、毒品与家庭、毒品与社会的深深思索。为了让不幸不再继续,我真诚地希望中国的孩子们和父母们都能以作者之心、译者之心和责任编辑之心来读一读《美丽男孩》这本书,千万不要因为美国式的叙述方式和阅读方式而冷漠它。

后记

《美丽男孩》的中国之行,始于去年七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对我的预约。当时,我正站在锦绣华景小区的阳台上,对着电话欣然应诺。因为继2005年和2006年连续出版三本译著以来,经过两年多的休整,因长期在电脑上埋头苦干而落下的轻度颈椎骨质增生和阵发性的眼睛刺痛已经明显好转。加上儿子晨铸到日本求学一事也已办妥,可以有些闲暇和精力从事自己一向喜爱的翻译了。

然而,正当我兴致勃勃准备着手翻译时,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差一点让我打了退堂鼓:暑假期间,学校党委组织部突然来电,说根据广东省高教工委的通知要求,我已被学校派往广东白云学院挂职锻炼。怎么办?一边是译稿时间要求很急,一边是要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开展工作,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吗?另外,原版样书通读一遍后,感受也与以往迥异。《美丽男孩》长达二十多万字,通篇都是反复发作的毒瘾带给父母和家人们的揪心的痛苦、无边的焦虑和彻底的无奈,除了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关于毒品的大量专业术语外,还有很多现今在美国的年轻人中最为流行的乐队、歌手、电影、歌曲和游戏,等等,陌生的信息量非常大,需要翻箱倒柜搜寻的东西很多。

不过,在赵平编辑的说服和鼓励下,我还是硬着头皮动手了,她的一句话打动了我,或许这本书真的能够“拯救许多生命,愈合无数心灵”,要知道,毒品问题是一个事关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而且毒品问题在现今的中国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了。尽管我身在高校这座象牙塔里,远离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但还是经常能听到一些关于吸毒、戒毒及毒瘾不断复发的惊骇传闻。紧邻我校的寸金公园里就常有吸食白粉的“烂崽”拦劫过往的游人。儿子读初二那一年,就曾在晚自习后穿过公园回家时遇到过一次,因为他身上没有带钱,抢劫者才没有多为难他,但是他却被吓哭了,自那以后,我便和丈夫每晚都结伴去接他放学。为了使像我儿子这样的美丽孩子不再被打劫、不再染上毒瘾,也为了成千上万个因遭受毒品戕害的孩子及其家人能在无望的挣扎中得到一丝心灵的慰藉,获得战胜毒品的巨大力量,翻译这样一本书也算是为社会做了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吧。

现在想来,幸亏当时没有因畏难而推掉这份差事,因为在广东白云学院教工宿舍北区二栋三门504室那处冬天的阳光罕有眷顾的房间里,是它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孤独而又宁静的夜晚,也是它充实了我远离家乡、思念亲友的难耐时光。

最后,我要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这么多年以来对我的信任,特别要感谢仅在1990年底因参加学术会议而谋过一面,却始终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普通译者予以无私关心、鼎力帮助与大力支持的副总编辑吴洪先生;同时,我还要感谢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过辛勤劳动的编辑赵平小姐,不是她的盛情相邀与执意劝说,也许这本书的译者就是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了。

谢谢你们!

陈俊群于湛江师范学院

二00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传播了一个真理:毒品是地狱,一旦落入就难以生还,但爱和耐心仍可创造让落入者生还的奇迹。

——周国平

我真诚地希望中国的孩子们和父母们都能以作者之心、译者之心和责任编辑之心来读一读《美丽男孩》这本书。

——刘云耕

这是一个使人痛苦、令人心碎、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充满着美丽的时刻和难得的智慧。这本书将拯救许多生命,愈合无数心灵。我根本无法放下它。

——安妮·拉莫特(美国作家)

谢夫的故事诚实可信、发人深思、感人至深。令人悲痛的是,这个故事与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紧密相连。一旦我们中间有人道出实情,他就使得我们所有人都更加容易敞开心灵面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痛苦。这就是《美丽男孩》最终要讲述的:事实与治愈。

——玛丽·派菲 (美国作家)

我们中间那些爱着某个瘾君子或是本人就是瘾君子的人会发现《美丽男孩》是一种启示。大卫·谢夫非常明白为了信念必须忍受什么,他这本不同寻常的书比我读过的任何东西都描述得更好。尽管坦率得令人痛苦,但《美丽男孩》同时也积极乐观,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马丁·西恩(美国演员)

这里隐藏着爱与悲、恐惧与信念、力量与屈服的谜,这是一个危险和拯救的读本:为任何父亲、任何父母、任何曾为坚持和放弃搏斗过的人撰写的一部课本。

——汤姆斯·林奇 (美国作家)

这个有关父母之爱的故事是一部杰作。谢夫描写毒瘾及其困惑的方式是直接的、令人心碎的。这是一个引人入胜、充满悬念的故事。对那些与毒瘾打过交道或抚养过孩子的人们来说,它如此令人信服,并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苏珊·奇弗 (美国作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