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唐代景教遗珍,洛陽新出的《宣元至本經》及幢記究竟“新”在哪裏?如果着眼于時、地、人,似乎可以形成這樣的印象:第一,反映出“安史之亂”后到“會昌法難”前的景教狀况,為長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續新篇;第二,洛陽的景教是在佛教文化的强勢之下生存的,其教階和禮儀散發出濃烈的佛味,經刻于幢,就是“景”與“佛”的矛盾性结合;第三,景士和信眾來自胡姓(米、康、安),其人物稱謂和人際關係,隱約表露出洛陽景教還是以華化胡裔為社會基礎的。
近兩百年來,唐代景教一直是西洋漢學、東洋漢學和俄國漢學共同關注的課題。新出的洛陽景教文物,必將促進中外學者的探討,闡幽發微,使經幢記傳遞的歷史信息充分展現于人間。
2006年洛陽新出唐代《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及經幢題記,不僅是千年以前東方基督教人華后的文物證據,而且是見證洛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最珍貴的遗產之一。幢記作為一個特殊歷史年代的真實記錄,為一座古代都城、一種宗教信仰、一個教團活動、一群家族親友及其墓地守護者都留下了真切地文化信息。它能唤起人們的記憶和思索,遠比歷史故事本身更豐富深遠。
本書匯集了介紹這件景教遣珍價值和學者全方位研究的首批成果,是第一本保證首發性、原創性和權威性的著作,也是中國學者向没有國界的人類文明所捧上的學術新貢獻。
前言
跋洛陽新出土的一件唐代景教石刻
洛陽新出土《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及幢記》石幢的幾個問題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全經的現世及其他
經幢版《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考釋——唐代洛陽景教經幢研究之
幢記若干問題考釋——唐代洛陽景教經幢研究之二
經幢版“三位一體”考釋——唐代洛陽景教經幢研究之三
西安、洛陽唐兩京出土景教石刻比較研究
洛陽新出土大秦景教經幢文初釋及翻譯
洛陽新出大秦景教石經幢校勘
洛陽景教石經幢出土地的調查
编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