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全面阐述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和进行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性及意义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方法设计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原则与内容,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剖析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成因;根据复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构建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区和东、中、西、东北地区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进行采样评价;借鉴了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提出了我国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路径选择、制度创新措施和政策建议。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城市与农村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共嗣问题,本书在全面阐述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和进行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性及意义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方法设计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原则与内容,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剖析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成因;根据复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构建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区和东、中、西、东北地区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进行采样评价;借鉴了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提出了我国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路径选择、制度创新措施和政策建议。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述评
一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及述评
二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及述评
三 相关指标体系研究进展及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 主要创新
五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概念诠释
一 城市与乡村
二 城乡关系
三 城乡二元结构
四 统筹城乡发展
第二节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一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
二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第三节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与原则
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 兼顾效率与公平
三 市场的基础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功能
四 发挥优势,因地制宜
五 开放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相统一
第四节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
一 中心城市扩展、带动、辐射型发展模式
二 城乡互动、双向城市化发展模式
第五节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四 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
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第三章 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 生产要素市场城乡分隔、效率低下
二 城乡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存在二元性,结构差异明显
三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日趋扩大
四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事业差距
第二节 造成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原因分析
一 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差
二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三 财政税收对农业的收支差
四 农村金融存贷差
五 土地征用与出让价格差
六 城乡居民就业差
七 城乡居民国民待遇差
第四章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第一节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分析
一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概述
二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内容和目的
第二节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确定
一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基础
二 指标体系的初选思路与方法
三 评价指标的分析与选择方法
第三节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一 自然禀赋条件
二 城镇化与城镇体系
三 区位与基础设施
四 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
五 市场发育与经济外向性
六 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七 城乡经济差别水平
第四节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五节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方法
一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概念
二 评价指标属性值的无量纲化方法分析
三 指标权重的网络层次分析赋权方法——ANP法
四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的合成法选择
第五章 我国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静态)分析
第一节 选取的评价单元和时间序列
一 评价单元和时间序列在评价中的重要性
二 对评价区域的界定
第二节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第三节 我国省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结果分析(2005)
一 数据来源
二 城乡经济关联度的计算
第六章 我国近55年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动态评价
第一节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历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二节 我国近55年来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阶段划分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年),从旧中国城乡经济关系向新型城乡经济关系过渡阶段
二 计划经济时期(1958~1978年),中国城乡经济关系形成和曲折发展阶段
三 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5年),城乡经济关系调整阶段
四 改革深化阶段(1986~ ),城乡经济关系由政策控制向市场调节 转变,城乡差距扩大
第三节 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变化
一 我国区域城乡经济关系发展水平的排名变化及地域特征
二 东、中、西及东北区域层面分析城乡经济关联度的变化
三 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55年发展变化的特点
第七章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一些发达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与做法
一 美国
二 法国
三 日本
第二节 一些发展中国家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一 韩国
二 印度
第三节 统筹城乡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一 政府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主体
二 必须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 必须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四 以立法的手段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五 加快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市迁移
第八章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及路径选择
第一节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 政府是统筹协调经济发展的主体
二 政府主体作用的主要体现
三 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节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体系
一 近期目标(至2010年)
二 中期目标(至2020年)
三 远期目标(至2050年)
第三节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 依托新型工业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二 依托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三 依托市场化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四 依托信息化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第九章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制度创新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第二节 实现城乡人口管理制度创新
第三节 实现城乡就业制度创新
第四节 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一 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二 成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机构
三 制定《农村社会保障法》
四 广泛筹集农村社会保障基金
五 结合税制改革,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夯实社会保障的资金基础
第五节 实现城乡土地制度创新
第六节 实现城乡财税制度创新
第七节 实现城乡金融制度创新
第八节 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
一 把创新教育体制、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国策
二 把加强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的重点
第十章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一节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握好城乡统筹原则
一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二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
第二节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布局分工一体化
第三节 统筹城乡生产要素,实现产业集聚一体化
第四节 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第五节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实现环境保护一体化
第六节 统筹城乡人口劳动,实现社会保障一体化
第七节 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进步一体化
一 调整教育结构和布局,形成合理的城乡教育发展体系
二 大力发展城乡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三 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扩大先进文化向农村的辐射
四 切实维护农民民主权利,广泛开展农村普法教育
五 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