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来源于央视经济频道《直击华尔街风暴》栏目,节目邀请的嘉宾都是国内顶级的经济专家。
全书紧紧围绕华尔街风暴后的中国经济,话题本身也都是目前市面上关注度很高的一些问题,与国内企业和普通读者的关系十分密切。专家们谈观点,指出路,对在危机中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出华尔街风暴(应对全球性衰退的中国策略)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央视经济频道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来源于央视经济频道《直击华尔街风暴》栏目,节目邀请的嘉宾都是国内顶级的经济专家。 全书紧紧围绕华尔街风暴后的中国经济,话题本身也都是目前市面上关注度很高的一些问题,与国内企业和普通读者的关系十分密切。专家们谈观点,指出路,对在危机中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 内容推荐 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华尔街,百年投行轰然倒地;欧美金融机构相继告急,实体经济陷入危机。随着风暴的蔓延,一股萧瑟寒气跨过太平洋,整个中国市场迅速进入深秋。出口衰退、房价下跌、股市跳水、GDP增速骤减……危机中的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中国又有哪些具体方案来应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经济衰退?35位专家齐聚央视二套《直击华尔街风暴》栏目,拨开眼前迷雾,让普通中国人看清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让中国企业和百姓能把握大势,安稳过冬。 目录 代序 以新思维走出华尔街风暴 上篇 全球经济寒冬中的中国经济 第一节 危机中的中国经济走向何方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许小年 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影响有限 【关键词】国债 摩根士丹利公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王庆 中国的经济地位将在危机后重建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樊纲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 【关键词】泡沫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 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足以应对未来实体经济的问题 【关键词】GDP CPI PPI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第二节 世界经济对中国的期望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 中国应该先做好自己的事情 【关键词】赤字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姜国华 中国可以在危机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大萧条 北京大学教授 霍德明 中国的内需市场为世界看好 【关键词】国家破产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三节 中国经济的应对方案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国家在税收制度上的调控措施大有可为 【关键词】增值税出口退税 玫瑰石投资顾问公司董事 谢国忠 中国的外汇储备需要战略性调整,应该以拄 基金的购买为主,少买国债 【关键词】指数基金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淮 财政投入即使效率低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 中资商业银行需要战略转型和业务转型 【关键词】中间业务 央行票据 商业银行 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宋逢明 利用欧美经验指导中国老百姓度过危机 【关键词】凯恩斯新自由主义 哈耶克 第四节 解读国务院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 长江商学院院长 项兵 重视环保,提高GDP的质量 【关键词】绿色GDP 英国施罗德投资公司中国总裁高潮生 在危机中,中国挺身而出,不仅在维护自己,也在挽救全球经济 【关键词】中央银行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贺力平 4万亿至少能阻止近期经济下滑并推动经济两年内恢复自然增长率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中国杜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松奇 4万亿的大部分最好都由中央财政出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赵晓 4万亿中常规支出之外的部分才是真正拉动经济的部分 【关键词】经济衰退 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宋逢明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龚方雄 4万亿财政支出应利用金融杠杆 【关键词】金融杠杆 中篇 风暴中的行业命运 第一节 外贸行业能熬过寒冬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隆国强 中国出口面临形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贸易摩擦 清华大学清华-布鲁金斯研究中心主任 肖耿 对中国出口有信心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 张汉林 外贸状况令人担忧,但优势仍在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品 北京大学副校长 海闻 贸易保护主义不会卷土重来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杨德勇 手头的欧元有必要换成美元吗? 从出口领域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如何转入新投资的领域 第二节 中小企业转型机遇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 陈宏 中小企业要转型,转型之前一定要活下来 【关键词】互联网泡沫 知名财经评论人 叶檀 国内资金需要提高使用效率 【关键词】M M M 第三节 危机中的风投 软银赛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 阎焱 风投在危机中看到更多的机会 【关键词】风险投资 红杉资本中国合伙人 沈南鹏 风投受到影响但相对有限 【关键词】IP 下篇 风暴中的百姓生活 第一节 震荡中的A股市场 玫瑰石投资顾问公司董事 谢国忠 A股泡沫没有了 【关键词】系统风险投机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赵晓 大小非问题有点像“非典” 【关键词】大小非 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龚方雄 4万亿之后,中国股市的未来 【关键词】平准基金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宏 行业判断准,就可以买股票 英国施罗德投资公司中国总裁高潮生 国务院十项措施之后的受益上市板块 第二节 调整中的中国楼市 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 清议 楼市需要救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人口红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樊纲 房地产金融政策要调整 玫瑰石投资顾问公司董事 谢国忠 楼市调整需要政策到位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淮 政府出台政策主要为了维护百姓在住房上的脱困和改善需求 长期来看,房价还是涨的 【关键词】QDII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曹远征 中国房地产正经历转化期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黄明 现在是购人房产的好时机 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宋逢明 想在美国投资炒房需要慎重 第三节 油价与汽车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 合资汽车挤压自主品牌 长江商学院院长 项兵 汽车业可以利用时机参股知名国际汽车企业 知名财经评论人 叶檀 现在是成品油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好时机 【关键词】经济周期 长江商学院教授 梅建平 长期与国际油价偏离不利于国内消费发展 【关键词】规模效应 第四节 亟待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 郑秉文 完善社会保障为扩大内需打好基础 社保基金未受金融危机影响 【关键词】老龄化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财政支持推进农村医疗合作 【关键词】合作医疗 红杉资本中国合伙人 沈南鹏 危机中是否应该退保 玫瑰石投资顾问公司董事 谢国忠 楼市、股市低迷是否该买保险 第五节 危机中的“三农”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丁志杰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创新 北京大学副校长 海闻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和城市发展联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程国强 要避免“谷贱伤农” 试读章节 第一节 危机中的中国经济走向何方 1992年,小平南巡,中国经济进入强劲增长期,当年GDP增长14.2%。1993年增长14%,1994年增长13.1%。从1995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当年GDP增长仅为10.9%,1996年为10.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国内市场萧条,中国经济进一步放慢了增长的步伐,当年GDP为9.3%,自1992年以来首次低于10%。之后,我国经济增速在1998年仅为7.8%,1999年更下滑至7.1%的低点。但是,中国经济增长内在的强劲动力很快使经济发展摆脱了这次低潮。从2000年开始,GDP增幅连续攀升,即使许多国家和经济体在2001年全球经济陷入增长性衰退中度日艰难,中国GDP依然稳定地保持了8.3%的增幅,并在2003年再次站上10%关口。从2003年开始中国连续五年GDP年均增长10.6%,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和修订的GDP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年来中国GDP的增长对比情况。尽管经济周期周而复始,但从中国经济发展走势来看,每次回落后企稳,时间周期都不过三年。即使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1997年,经济也在三年之后开始复苏,此后便是长达五年平均增速10.6%的高速增长。 专家 许小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1981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1981年至1985年期间,在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研究员。1991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5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Amherst学院担任助理教授,讲授经济学和金融市场学。1996年荣获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奖”,以表彰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金融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过渡经济以及中国经济改革。 观点 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影响有限 1.不用担心我国的金融机构会受大的冲击,因为我国银行业的资本金充足率较高 2.不用担心我们购买的美国国债会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有大量新资金的涌入,跌幅不大 3.一定要将经济增长动力由外汇需求转到消费上 芮成钢:许老师,这场危机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大家最关心的是到底危机会波及到我们经济的哪个方面,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对中国最大的影响还是制造业,您认同吗? 许小年:是这样的。次贷危机以及全球的金融动荡对中国的直接冲击很有限,因为我们的金融机构在次贷资产上的投资,从目前我们所得到的数据来看,还是有限的,而且完全在金融机构能够管理的范围之内。就算次贷资产发生了问题,由于资本金的充足,来核销这些坏账应该没有问题。 芮成钢:我们的风险还是比较小的。 许小年:和我们的资产比较起来还是非常小的,这也使我们感到很幸运,因为前几年我们进行了金融机构的改革,完成了部分国有银行的改组、上市,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起一套风险管理体系。如果这些工作不是前几年就做完了,如果我们的银行还背着百分之几的坏账,今天的状况将不堪设想。所以在任何时候,都是要保证我们金融体系自身的健康,这是抵御外国冲击最根本的保障。 芮成钢:大家都很关心我们持有的国债会不会缩水。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也很有争议,有人说美元会进一步贬值,但也有人说因为欧洲的经济危机,目前势头可能会比美国更严重,所以欧元现在在下跌,美元相对欧元实际上是在升值,所以我们的国债不一定缩水,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许小年:你说的是我们的外汇储备在美国政府债券中的投资,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准确的数字,但是从美国国债的价格走势上来看,如果造成了一些损失的话,我感觉到这些损失也不大,因为美国国债的价格没有跌得太多。在美元对欧元走弱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报道,就是我们国家在调整我们的外汇储备,逐渐地减少了美元债券的持有,增加了欧元债券的持有。但由于缺乏准确的数字,所以现在很难判断。 芮成钢:我们购买了美元的国债,在前期是有盈利的,所以即使出现一些缩水或者是贬值的话,损失只是一部分。 许小年:这个还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我们看到一些现象,像次贷资产出现那么多问题,很多资金从次贷资产退出了,到哪里去了?肯定有一部分进入美国国债了。所以美国国债的价格实际上是在上涨的。 芮成钢:对中国老百姓来说不用担心我们的金融机构,因为风险还比较小,我们不用担心美元的贬值,不用担心我们持有的美国国债。最值得我们讨论的话题还是中国的制造业,在面临出口锐减的情况下,您给制造业出个招吧? 许小年:我想再补充一下,除了我们在次贷资产上的风险比较小以外,现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本都比较充足,所以即使这些投资出现损失,我们还是有足够的资金把这个窟窿堵上,这就是银行改革的作用。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银行改革极大地增强了中国金融体系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次贷的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后面,不是直接的冲击,是间接的冲击。当三大经济体的经济一起陷入衰退的时候,这时候对中国的影响才会真正呈现。因为过去几年中我们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海外市场对我们GDP的贡献,从几年前的5%上升到2007年的9%,是全球最高的。所以我们现在应当把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过度地依赖外汇需求和投资上尽快地转到消费上去。P3-6 序言 芮成钢:这次达沃斯的关键词就是新思维。大家来到这个小城的目的就是寻找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甚至写着:“马克思如果活着,他现在会想什么?”您觉得通过您的观察,以及目前参加会议的所思所想,我们的新思维、新解决方案是什么? 林毅夫:新思维非常重要。这是从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以来又一个全球性经济衰退,处理不好就又会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在这种情况下,单个国家能力已不能及,目前的共识是必须有一个全球协同的财政刺激政策。经济学里有个李嘉图等价理论,就是政府多花钱,将来就要多扣税,老百姓就会多储蓄,所以总需求不会增加。我认为,出现李嘉图等价的原因是政府投资、政府刺激没有创造新的增长点,所以政府财政收人在未来不会增加。如果政府财政刺激能用在一些去除增长瓶颈的项目上,危机过去,经济复苏后,经济增长率会比以前有所提高,李嘉图等价问题就不会出现。 我们不仅要有积极的、全球协同的财政刺激,还要寻找新的全球增长点。以我之见,全球增长点更多地会在发展中国家,因为它们在经济增长中瓶颈较多。新的社会理念应该表达新的国际合作国情:为启动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有责任在其财政刺激当中,用一部分钱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刺激。这样,一方面,很多外汇积累少、财政状况不好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协同财政刺激计划中,能够得到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用好这个项目,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会提高,就可偿还财政刺激所投入的钱,就会避免李嘉图等价现象,这是目前全球面对金融危机应该找的一个新出路。 芮成钢:您说的这个新的增长点指的是这些成长型的国家。在这些成长型国家当中,这些经济增长点具体体现在哪些行业当中? 林毅夫:我想发达国家的财政刺激计划当中,环保、绿色经济会是一个重点,有一定的空间。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基本已经健全了,所以空间比较小。发展中国家,还有成长型国家,如非洲这些发展中国家,它们的增长点是相当多的。这些发展中国家,不管是新兴经济,还是非洲这些现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只要经济发展快一点,都会出现通货膨胀,出现通货膨胀就代表它一定会有瓶颈出现,那它的瓶颈在什么地方呢?基础设施、环保,还有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这些都还有不少欠缺,所以我觉得这些都可作为发展中国家新的增长点,也是世界的新的增长点。 芮成钢:您说的很自然地让我们想到中国国内自己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您觉得在我们扩大内需这个4万亿的投入当中、实行当中,有哪些地方特别值得注意,避免我们自己会出现您刚才提到的李嘉图等价现象? 林毅夫:中国打破李嘉图等价的经验是我总结中国1998年至2002年的经验得来的。当时碰到亚洲金融危机,也出现我们怎样启动内需的这么一个问题。当时我们有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都在基础设施上面:高速公路、港口、电网改造,结果怎么样?从1978年到2002年,我们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是9.6%,持续了24年。当时我想国内国外的经济学家普遍的看法是:(中国)不可能再继续以9%的速度增长下去。因为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四小龙”,在最好的年代,无非就维持了20年9%左右的增长率。之后,经济增长率都下滑到6%、5%,或者更低。所以(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已维持了20多年9.6%,不可能再继续维持下去。但是我们现在看,2003年到2008年,我们平均的增长率不仅没有下滑,而且上升到11%,这是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我们靠前一段时间的积极财政政策把增长的瓶颈解决了。90年代,我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公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30%,到了2007年,减低为20%。通过财政刺激、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接触增长的瓶颈,然后增长率提高了,政府税收增加了,不仅可以偿还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时的投入,甚至还有余。所以整个政府赤字、政府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才会降低。 芮成钢:也就是说您觉得咱们这次国家扩大内需的4万亿投入,如果投到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上面,按照计划,都可以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林毅夫:总的来讲,我们新的瓶颈可能会有一些不同。比如环保、绿色经济、节省能源这一大块是新增的部分,不是1998年到2002年的主要投入重点。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1998年到2002年,很大一部分是用在高速公路上了,现在高速公路已有5万多公里,当然还有空间,但跟过去比就小很多了。所以目前的基础设施我想有一部分是在新农村建设,另外一部分是城市,城市里面交通拥挤也是一个瓶颈。再有,我想铁路也是基础设施应该投资的重点,还有社保这方面也是应该投入的重点。 芮成钢:有人说,中国如果没有这次全球经济的协同衰退,那么中国经济还在高速增长,还在繁荣期,还将继续持续。在这个时候居安思危,您会看到中国经济哪几个“危”呢? 林毅夫:中国是一个转型中国家。我们的转型是渐进的、维持稳定的,然后创造增长的空间。但实际上我们自己经济内部也有不少问题,如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平均,对环境的欠账,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欠账……这些不管我们经济增长多快,都必须想方设法来解决,所以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所谓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实际上就是必须让我们的增长是协同的、和谐的、可持续的。收入分配不平均、人跟自然资源不协调这些不和谐现象如果能解决了,我对中国再继续维持10年、20年,甚至30年的高速增长的潜力和可能性充满信心。 芮成钢:我完全认同收入分配问题、社会环境问题、保障问题都是由来已久的痼疾,需要去解决。但在2009年目标当中,除了保增长外,还有一个是调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这方面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中国不该有这种赶超心态,还要有再做30年运动鞋的准备,因为品牌、升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您觉得当外部环境不好时,我们调结构究竟是更加利好的消息还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林毅夫:调结构、产业升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话题。目前,有些地方可以调,但是不管是现在、过去,还是未来,拔苗助长型的调整是不能持续的。所以我觉得还必须实事求是、按部就班地了解我们的市场在什么地方,我们的空间在什么地方。对企业来讲,空间永远是必须能够生产出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价格必须有竞争力。这种状况之下,企业必须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比如,纺织业、服装业面临的压力挺大,如果要升级,就得提升去做高档服装。可是现在高档服装的市场需求下滑得更厉害,空间在什么地方?在这种状况下,就不是简单地为了升级而升级,还是要看它真正的市场在什么地方,怎么样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这才是更重要的。 芮成钢:所以您刚才说中国经济如果解决好一些结构的问题,可能再实现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增长。那么您是否也在暗示,就是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很多低端制造业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因为劳动力结构、受教育水平所限,也是我们经济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 林毅夫:很重要。首先要有竞争力,你的成本必须比别人有竞争力。我国劳动力丰富,但相对国际来讲,我们的资本总量和人均量比人家少,这是一个短期内改变不了的事实。按照国际上最通行的竞争优势理论,我想企业要有竞争力,第一点就是充分利用国内相对丰富、相对便宜的要素——劳动力。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要我们的收人还没有达到像发达国家那样的程度,我们相对便宜的要素就不会是资本,而是劳动力。 从宏观经济来看,最重要的是创造就业。只有充分就业,才能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必须让有劳动力的人都能就业,这样劳动力才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而要充分就业,当然还是必须发展有更多就业机会的产业,也就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所以我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需要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或是资本密集产业当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这样做,其实还能够让我们更快地赶上发达国家。为什么呢?发达国家的标志就是人均资本相对多。资本来自于积累,积累一定是来自剩余。你怎么样创造更大的剩余?只有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充分利用你的优势,产品才有竞争力,才能占领最大的市场,才能创造最大的剩余。有了最大剩余,资本积累才会最快,那么赶上发达国家的时间才会最短。 芮成钢:您现在的身份是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世界银行肩负着世界经济的重任,你们对中国经济在世界当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全球经济复苏道路上承担的责任持什么样的观点? 林毅夫:世界银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所以世界银行最关心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当中经济发展最好的一个国家,所以世行非常重视中国的经验,也非常希望通过南南合作,把中国的经验介绍给其他发展中国家。 当前整个世界经济都处于衰退状况下,世行最希望中国维持相对高速的发展,这对解决世界贫困问题很重要,对世界经济能够比较快地复苏也很重要。 2009年1月28日于达沃斯论坛 书评(媒体评论) 要充分就业,当然还是必须发展有更多就业机会的产业,也就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 中国的外汇储备非常值得我们考虑,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方向,而是重新考虑我们的战略。 ——玫瑰石投资顾问公司董事 谢国忠 刺激经济应该先启动股市,通过国家的政策和战略性的股权持有,使得我们股市第一波起来,股市起来之后人的信心就开始恢复,消费就会复苏。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赵晓 我们国家过度储蓄的现象实际上是由于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造成的,所以政府在支出方面可以考虑直接花钱在医疗、保险、教育等方面,如果大家这些方面都得到了保障以后,也许就会把银行里存的钱拿出来花。 ——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龚方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