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演义文化读本(上下)
分类
作者 (明)罗贯中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既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又在我国小说史上起过开创性作用: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而且是由文言小说过渡到白话小说、短篇平话小说过渡到长篇章回小说的桥梁,它更避免了一般开创者所难免的幼稚与粗糙,以精品的面貌展现于世人,达到了我国小说的最高水平,与后来产生的《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并驾齐驱,成为我国古代小说个的典范。

内容推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本书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目录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徒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倔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倔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育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敦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计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培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立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少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继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骁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百零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合中计

第百零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百零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百零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百零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百零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百零七回 魏主归政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百零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百零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百一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取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琳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试读章节

且说曹操当曰对何进曰:“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何进怒曰:“孟德亦怀私意耶?”操退曰:“乱天下者,必进也。”进乃暗差使命,赍密诏星夜往各镇去。

却说前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先为破黄巾无功,朝议将治其罪,因贿赂十常侍幸免;后又结托朝贵,遂任显官,统西州大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是时得诏大喜,点起军马,陆续便行;使其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自己却带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望洛阳进发。

卓婿谋士李儒曰:“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味。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何进得表,出示大臣。侍御史郑泰谏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进曰:“汝多疑,不足谋大事。”卢植亦谏曰:“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不如止之勿来,免致生乱。”进不听,郑泰、卢植皆弃官而去。朝廷大臣,去者大半。进使人迎董卓于渑池,卓按兵不动。

张让等知外兵到,共议曰:“此何进之谋也;我等不先下手,皆灭族矣。”乃先伏刀斧手五十人于长乐宫嘉德门内,入告何太后曰:“今大将军矫诏召外兵至京师,欲灭臣等,望娘娘垂怜赐救。”太后曰:“汝等可诣大将军府谢罪。”让曰:“若到相府,骨肉齑粉矣。望娘娘宣大将军入宫谕止之。如其不从,臣等只就娘娘前请死。”太后乃降诏宣进。

进得诏便行。主簿陈琳谏曰:“太后此诏,必是十常侍之谋,切不可去。去必有祸。”进曰:“太后诏我,有何祸事?”袁绍曰:“今谋已泄,事已露,将军尚欲入宫耶?”曹操曰:“先召十常侍出,然后可入。”进笑曰:“此小儿之见也。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绍曰:“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护从,以防不测。”于是袁绍、曹操各选精兵五百,命袁绍之弟袁术领之。袁术全身披挂,引兵布列青琐门外。绍与操带剑护送何进至长乐宫前。黄门传懿旨云:“太后特宣大将军,余人不许辄入。”将袁绍、曹操等都阻住宫门外。

何进昂然直人。至嘉德殿门,张让、段珪迎出,左右围住,进大惊。让厉声责进曰:“董后何罪,妄以鸩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汝本屠沽小辈,我等荐之天子,以致荣贵;不思报效,欲相谋害,汝言我等甚浊,其清者是谁?”进慌急,欲寻出路,宫门尽闭,伏甲齐出,将何进砍为两段。后人有诗叹之曰:“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让等既杀何进,袁绍久不见进出,乃于宫门外大叫曰:“请将军上车!”让等将何进首级从墙上掷出,宣谕曰:“何进谋反,已伏诛矣!其余胁从,尽皆赦宥。”袁绍厉声大叫:“阉官谋杀大臣!诛恶党者前来助战!”何进部将吴匡,便于青琐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引兵突人宫庭,但见阉官,不论大小,尽皆杀之。袁绍、曹操斩关人内。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被赶至翠花楼前,剁为肉泥。宫中火焰冲天。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将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劫去内省,从后道走北宫。时卢植弃官未去,见宫中事变,擐甲持戈,立于阁下。遥见段珪拥逼何后过来,植大呼曰:“段珪逆贼,安敢劫太后!”段珪回身便走。太后从窗中跳出,植急救得免。吴匡杀人内庭,见何苗亦提剑出。匡大呼曰:“何苗同谋害兄,当共杀之!”众人俱曰:“愿斩谋兄之贼!”苗欲走,四面围定,砍为齑粉。绍复令军士分头来杀十常侍家属,不分大小,尽皆诛绝,多有无须者误被杀死。曹操一面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权摄大事,遣兵追袭张让等,寻觅少帝。

且说张让、段珪劫拥少帝及陈留王,冒烟突火,连夜奔走至北邙山。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大举,人马赶至;当前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大呼“逆贼休走”!张让见事急,遂投河而死。帝与陈留王未知虚实,不敢高声,伏于河边乱草之内。军马四散去赶,不知帝之所在。帝与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饥馁,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陈留王曰:“此间不可久恋,须别寻活路。”于是二人以衣相结,爬上岸边。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正无奈何,忽有流萤千百成群,光芒照耀,只在帝前飞转。陈留王曰:“此天助我兄弟也!”遂随萤火而行,渐渐见路。行至五更,足痛不能行,山冈边见一草堆,帝与王卧于草堆之畔。草堆前面是一所庄院。庄主是夜梦两红日坠于庄后,惊觉,披衣出户,四下观望,见庄后草堆上红光冲天,慌忙往视,却是二人卧于草畔。庄主问曰:“二少年谁家之子?”帝不敢应。陈留王指帝曰:“此是当今皇帝,遭十常侍之乱,逃难到此。吾乃皇弟陈留王也。”庄主大惊,再拜曰:“臣先朝司徒崔烈之弟崔毅也。因见十常侍卖官嫉贤,故隐于此。”遂扶帝入庄,跪进酒食。P014-016

序言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文化读本弁言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作品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中国人最可宝贵的精神食粮。

人们喜读“四大古典名著”,甚至因此喜看由“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其喜爱的内容和喜爱的原因也许各有不同。例如,有的喜爱这些作品中鲜活的人物,谈论起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宋江、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周瑜、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可以眉飞色舞,情动于衷。有的喜爱这些作品中生动的历史,谈论起康乾盛世的逸闻异事、宋江起义的来龙去脉、三国时期的战场风云、唐僧取经的艰难曲折,可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有的喜爱作品中丰富的生活,谈论起贾府的宴席、大观园的诗社、武松打虎、林冲夜奔、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可以绘声绘色,心旷神怡。在这些作品中,有历史,有生活,有人物,有故事,它们不仅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和生存样式的许多特点,而且反映出中国人传统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精神风貌。可以说,“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当然,人们欣赏“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咀嚼他们的故事,品味他们的生活,并因此而追溯那一段段错综复杂的历史,各人的理解和感受是不会一样的。这是因为,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已经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审美趣味、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在整个欣赏的过程之中了,人们读到的既是作品本身,又是他们自己。仅以《红楼梦》为例,有的以为是“淫书”(如毛庆臻、梁恭辰),有的以为“是说贾府盛衰情事”(如王希廉),有的以为“乃演性理之书”(如张新之),有的说是写金陵一等侯张谦家事(如周春),有的说是写宰相明珠家事(如徐柳泉),有的说是写清世祖与董鄂妃隐事(如王梦阮、沈瓶庵),有的说“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如蔡元培),有的说作品“无非痛陈夫妇制度之不良”(如海鸣),有的说“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如胡适),如此等等,真所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应该承认,任何一个读者都有权从自身的角度、按自己的方式来解读作品,并且,正是读者的解读,不断充实和丰富着作品的内涵,使作品能够始终“活”在人们中间。肯定某一种解读,而否定其他的解读,不仅会扼杀作品的鲜活生命,而且在事实上也行不通。人们对“四大古典名著”解读的分歧,正是作品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表征。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所以被读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解读,固然源于读者个性的千差万别,但也与作品本身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息息相关。因为这些作品能够为不同读者的不同解读提供足够的信息源。只要读者是依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予以解读的,我们就应该承认这种解读的价值,承认它是作品内涵的一部分。当然,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读者固然有解读作品的权力,但读者对作品的文化信息了解的程度却决定着其解读的深浅,对作品的文化信息了解得越多,对作品的理解也就越深。如果对作品的文化信息缺乏了解,就有可能出现误读,以致曲解作品的意义,损害其解读的效力。例如,如果不了解封建社会贵族男女的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事人并无权力决定自己的婚姻,就不能懂得《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情感表达方式,就会误以为林黛玉对感情的执著和无休止的情感试探是一种心理病态。如果不了解封建时代的艺人处于社会底层而受到社会的普遍歧视,就无法理解贾宝玉与琪官互赠汗巾为何引起贾政的震怒从而大张笞挞,也无法理解林黛玉对王熙凤、史湘云等将她与戏子小旦比较会那样恼怒。如果不了解宋代社会“重文轻武”、“守内虚外”以及优待官吏的基本国策,以致造成“积贫积弱”的社会态势,就无法理解弥漫在《水浒传》中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和“去边庭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的向往。如果不了解“三国故事”在民间的发展以及结义对于下层民众的意义,就不能理解《三国演义》为何要以“桃园结义”开篇,关羽华容道私放曹操为何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如果不了解唐宋以后宗教文化的发展,以及因此形成的“三教合一”的文化态势,就不能理解《洒游记》对儒、释、道各有取径、又各有批判的复杂立场,以及对陆王心学的特别关注。如此等等。

以上所举是荦荦大者。而那些与今人不尽相同的吃穿住行、礼尚往来、休闲娱乐、风俗习惯等等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常常为读者所忽略,如果不了解这些生活细节,同样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解读。以《红楼梦》中宝黛关系为例,如果不了解古代社会不允许贵族男女私相授受,更不允许肌肤之亲,就不能理解宝玉要看宝钗手腕上的香串子而宝钗并不将手腕伸与他看,而是将香串子从手腕上褪下来递给宝玉,以恪守贵族女子的行为规范。但是,宝玉却可以去牵黛玉的手,去摸她的手腕。宝黛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固然与贾母安排他俩从小吃住在一处,因两小无猜、耳鬓厮磨所形成的自然情感和生活习惯有关,然而,当他们进入男女有别的年龄后,这种关系却是不符合封建礼教的,他们的行为也是不符合当时贵族男女行为规范的。因此,宝玉与黛玉的感情及其行为就不可能得到贾府上下的认可甚至为大家所反感,而宝钗的行为却得到了贾府上下的称赞。人的自然感情和社会规范的冲突,可以通过这些生活细节的描写凸显出来,如果阅读《红楼梦》不了解这些文化知识和社会背景,就很难真正读懂。阅读“四大古典名著”其他作品,也经常会碰到类似的问题。

有鉴如此,揭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重要文化信息,并作必要的相关解释或说明,无疑是有意义的。于是我们编写了这套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文化读本,希望能够对普通读者阅读“四大古典名著”有所帮助。读者在阅读中不仅能了解这些名著中的重要文化信息,从而正确解读作品,而且“窥一斑而知全豹”,对于直观地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是大有裨益的。这里所说的文化信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举凡政治、经济、民族、宗教、伦理、道德、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园林、建筑、风俗、习惯,等等,只要是可能影响读者对作品的阅读理解的,我们都尽可能加以解释。当然,这种解释主要是知识性的,而有关价值性的判断,则交由读者自己去完成,因为这是读者的权力。如果在个别地方,为了便于解释某些文化信息,或者为了加深读者对某些现象、某些情节或某个人物的某个方面的注意,我们也会提供一些自己的阅读理解或价值判断,希望读者能够将这些内容视为我们之间的心得交流,不要因此影响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如果这套文化读本能够架设起读者深入了解作品文化信息的桥梁,促进读者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这也是我们推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文化读本的初衷。

长期以来,岳麓书社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所出版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多种版本享有盛誉,拥有广泛的读者。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对新文化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为了让人们对融人日常生活的文化形态有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编撰了这套文化读本,以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这是岳麓版四大名著的一种新版本,是拉近传统文学经典与普通读者距离的一次新尝试,也是新文化建设中出版社贯彻与时俱进思想的新努力,希望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与认同。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在其成书或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有些版本只是形式上的差别,而有些版本则存在内容上的差别,这些内容上有明显差别的版本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自然不会完全一样,我们的文化解读却只能依据某一种版本,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好在读者阅读我们的文化解读后,可以举一反三,因为许多文化信息都是相互联系的,不同作品中的文化信息也是相通的,这就可以弥补因版本问题带来的文化解读上的缺憾。我们解读的“四大古典名著”的底本为:《红楼梦》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杨继振旧藏本《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水浒传》用明万历三十八年容与堂刊本《忠义水浒传》(征王庆和征田虎部分用袁无涯刊一百二十回本《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补足),《三国演义》用清康熙刊本《毛宗岗评三国志演义》,《西游记》用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

王齐洲

于武昌枫林上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9: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