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索罗斯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罗伯特·斯莱特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有一双发现经济泡沫的锐利慧眼,他有一个扫荡市场的冷酷心肠,他一边无孔不入的赚取财富,一边大把地向慈善机构慷慨解囊,他是一位一生都充满了掌声与责骂的大赢家。他就是索罗斯!

本书作者把读者带入一个全球投资天才的思想中,对索罗斯敏锐的金融嗅觉、广泛的慈善事业和政治抱负提出了无价的、永恒的真知灼见。

内容推荐

本书是罗伯特·斯莱特1996年版索罗斯传记的全面升级。其中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包括对索罗斯及其亲密伙伴的独家专访,深入挖掘在未来不稳定的、变幻无常的信贷市场中的投资战略。

书中描述了索罗斯的思想对2004年美国大选的作用,他在2006年《纽约时报》上对驻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裴卓斯中将的抨击,以及他对慈善和政治活动的宏大计划。

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同时也是自由政治活动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吸引人、最具极端性的人物。他最初的声誉来自他非凡的投资才能,而最近十几年,索罗斯开始关注国际政治领域。

目录

序 最具争议的投资家

第一部分 救世主的成长

 第1章 改变大富翁游戏的规则

 第2章 纳粹铁蹄下的生存

 第3章 影响一生的导师

第二部分 开始寻金之旅

 第4章 瞎子给盲人引路

 第5章 小试牛刀,初露锋芒

第三部分 投资秘诀

 第6章 痴迷混乱,自创理论

 第7章 真正的秘诀

第四部分 跌宕起伏

 第8章 锋芒毕露,量子跃进

 第9章 进退维谷,认同危机

 第10章 尝试隐退

 第11章 重回宝座,狂赚暴利

 第12章 意料之中的大崩盘

第五部分 追梦之初

 第13章 金钱与哲学

 第14章 自由值多少钱

 第15章 平衡低调与高调

第六部分 合作蜜月期

 第16章 理想的接班人

 第17章 瓮中之鳖

 第18章 成竹在胸

 第19章 黑色星期三

第七部分 君临天下

 第20章 对冲基金之王

 第21章 点石成金

 第22章 枪打出头鸟

 第23章 我是一个匈牙利犹太人

第八部分 成败皆英雄

 第24章 情人节大屠杀

 第25章 掌握话语权

 第26章 富可敌国

第九部分 永远的颠覆者

 第27章 转向美国

 第28章 金融灾难,初涉政治

 第29章 瞄准小布什

 第30章 79岁高龄的追梦人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部分 救世主的成长

第1章 改变大富翁游戏的规则

如果一个孩子声称自己像上帝,你会怎么想?

年轻的索罗斯成长在20世纪30年代布达佩斯富有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看起来是个非常正常的孩子,拥有很多朋友,热爱运动,行为举止和同龄孩子别无二致,可如果他声称自己像神灵,又该作何解释呢?

现在我们只能引用成年后索罗斯的话了。成年后,在索罗斯看来,如果任何人将他在童年时的话当真,认为他确实觉得自己像神灵,那是十分荒谬的。但同时,我们又在疑惑,为什么索罗斯就没有资格这么想呢?

成年的索罗斯没有给出任何迹象或者公开否认他不再坚持这些狂妄的信念了,他只是暗示:一个人要想相信自己像神灵,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他在自己的一本书中这样写道:“说实话,我从小就有很强烈的救世主的幻想,我知道自己要控制这样的想法,否则会惹祸上身。”

1987年,索罗斯在他的著作《金融炼金术》(Alchemy of Finance)中用这样的一段话,来解释他的这些幻想。他表露心声,作为一个年轻人,拥有这些信念是多么痛苦,对他来说,这个秘密十分沉重,他不愿意与人分享。“当我承认我心里一直有过分夸大自我重要性的想法。相信人们不会感到惊讶。坦率地说,我曾经幻想自己是某种神灵,或者是像凯恩斯那样的经济改革家,甚至是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

他继续写道,强烈的现实感让他意识到这些想法很不正常,有种负罪感,他只好将它们小心地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这也造成我长大后,在很多时候生活得并不愉快。”最终,他自己承认了这些想法,至少自己能坦诚面对这些想法,这让他感到快乐了许多。

在年轻的时候,索罗斯曾认为自己如同神灵,所以在21世纪初,当有人称他为魔鬼的时候,就显得很有讽刺意味。在这些人看来,索罗斯为极左的政治事业提供援助,试图以此来破坏美国传统的价值观。

索罗斯是否真的认为,成年后他在金融和慈善领域的领袖地位与自己孩提时代的幻想类似?很多年后,索罗斯努力纠正人们的想法,他的“救世主的幻想”并不等于他认为自己像神。他坚持“救世主的幻想”,其真正意义在于,他感到有责任为别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索罗斯长大后,很少会再谈论这一想法,他未曾公开解释为什么要将自己看做神灵。

如果你再逼问他,他可能会说,那只是个玩笑,他根本就不相信自己像神。甚至,他到处拿自己童年的感受去开玩笑。有个记者曾建议,索罗斯应该被任命为罗马教皇。索罗斯反问道:“为什么呀?我现在已经是教皇的上司了。”

索罗斯将自己童年的幻想当做秘密深藏心底,无怪乎童年故友都不记得他曾说过自己像神这样的话。在这些故友的印象里,索罗斯在童年时就喜欢高人一等的感觉。而他长大后,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认为,当索罗斯说自己像神的时候,他其实是故意以一种夸张的方式来表明自己比别人优秀。他们好像是在为索罗斯的夸大其词道歉,他们想告诉人们:索罗斯不是真的认为他自己像神。

他们中的一个人这样说道,索罗斯想要表达的意思不是说他像神,而是他认为他能跟上帝通话!另外一个则认为索罗斯仅仅是想表达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他说自己是神,其实是打个比方,就像其他人可能会把自己比作拿破仑一样。

可以说,认识乔治·索罗斯的人似乎都想把他拉回到现实中来。好像他们不希望自己的朋友或者同事中,有人认为自己是神灵。如果嘀咕这种想法的人不是索罗斯,换了其他任何人,他的同事和朋友肯定会说那个人是疯子;但是,他们不能这样对待索罗斯,毕竟,索罗斯是让他们敬畏的人。

是什么激发年轻的索罗斯拥有这样的想法呢?

或许是他父母的感染。

索罗斯的父母确实很宠爱他。但是,父亲提瓦达(Tivadar)和母亲伊丽莎白(Elizabeth)也宠爱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仅仅因为父母的宠爱,年幼的索罗斯就觉得自己像神。

1930年8月12日,索罗斯出生于布达佩斯,他有个匈牙利名字叫吉奇。索拉什(Dzjchdzhe Shorosh),后来才将名字改成乔治.索罗斯。尽管他的名字在匈牙利语中的发音是索拉什,他却让美国和英国的朋友们直接称自己为索罗斯。

他唯一的同胞,是比他年长两岁的哥哥保罗。

不管提瓦达·索罗斯有什么过失,他还是为自己的小儿子树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榜样。提瓦达曾是一名律师,在索罗斯出生的时候,他已经度过了人生中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这段磨难塑造了他的性格。他曾经在俄国生活了三年,从1917年革命开始到1920年的国内战争,局势极为动荡。在国内战争时期,他逃亡到西伯利亚,希望能在那里生存下来。对当时的他来说,只要能够生存,做什么他都愿意,事实上,他也确实把能做的都做了,不管是多么让人讨厌的事。

在讲述这段险象环生的经历时,提瓦达告诉索罗斯,在革命的年代,一切皆有可能。尽管这并不是生存的诀窍,但是父亲的话却深深地烙印在儿子的心中,并伴随他一生。索罗斯逐渐认识到,父亲是个非常精明的人,甚至可以说是老谋深算,他以智取胜,比许多同时代的人都机灵。年轻的乔治对父亲充满了崇敬。

比索罗斯小一岁的费伦斯·内格尔(Ferenc Nagel),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仍然居住在布达佩斯。内格尔是一位化学工程师,在著名的匈牙利灯具制造商通斯拉姆公司(Tungsram)就职。1936年,他与索罗斯在卢帕岛(Lupa Island)上初次见面,卢帕岛是多瑙河畔的一个避暑胜地,距索罗斯和内格尔生活的布达佩斯往北有一小时的车程。据内格尔回忆,一旦情形不对,提瓦达总会有办法处理,“他从来没有被真正打败过”,这正是提瓦达对儿子的影响,务实精神也是他父亲留给他的宝贵财富。

对于这一点,索罗斯本人也承认:“要问父亲站在革命的哪一边,嗯,然是站在两边。为了生存,他必须这样做。”父亲具备了生存者的品质,这个事实对索罗斯意义重大。生存对索罗斯的人生有着崇高的价值。

提瓦达性格的某些方面在战争期间令人钦佩,但是在和平时期,这此性格特点却黯然失色。的确,在20世纪30年代,对于卢帕岛的居民来说,提瓦达不再是个英雄式的人物了。提瓦达的皮肤有些黑,黑头发,黑眼睛,他的样子很帅,拥有运动员般的强健体魄,并且酷爱运动。他目光灵活,挥金如土,对于艰苦的工作兴趣索然,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年轻的索罗斯说,“我父亲并不工作,他只是在赚钱。”

P10-13

序言

条条大路通罗马

虽然这是一本索罗斯的传记,但是提到索罗斯,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巴菲特。索罗斯——“金融大鳄”、“投机之神”,巴菲特——“股神”,他们拥有同样的成功,却来源于完全不同的投资理念。

索罗斯在混乱中求胜,他追逐风险,更准确地说,他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机者。不要以为索罗斯是莽撞、冒失的。他在投资前会仔细分析形势,一旦认为有利可图,他会冒险性地将投入增到最大。如果发现投资有误,他不怕承认失误,并以最快的速度撤离。他的投资像猎豹捕食一样迅捷。巴菲特规避分险,厌恶不确定性,是踏实的投资家,在稳定中持续发展。巴菲特以静制动,放长线钓大鱼。

有学者研究了巴菲特与索罗斯投资习惯的异同,发现“对价值1美元的东西,巴菲特想用40或50美分买下,而索罗斯却愿意支付1美元或更多,只要他认为将来手上购得的东西的价格会涨到2或3美元。”投资以外,索罗斯的追求更全面、更投入,他像一个顽劣小子。他与巴菲特都从事慈善事业,他的慈善捐款显然没有巴菲特那样大手笔,但他会亲力亲为。他通过慈善事业来推行他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目标。虽然他很少为自己的慈善事业进行宣传,但你很难不在脑海中形成索罗斯摇旗呐喊的形象。索罗斯为人类贡献知识的梦想一直追随着他,好在投资的巨大成功为他提供了平台。他彻底摆脱了早年出书失败的困窘,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出了9本书。巴菲特是个乖孩子,他专一地做着“股神”,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享受着爱情和亲情。他将大把的善款委托他人管理,对出书也没有什么兴趣。

人们对索罗斯又爱又恨,毁誉参半,但对巴菲特基本是一边倒的好评。也许有争议的人才是真正有趣的人,相信索罗斯丰富的人生经历,扑朔迷离的投资理论一定会给你无限的启示。

后记

索罗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传奇,而且是没有任何虚构与夸张的传奇,这本书原原本本地记录了这个当代世界金融史上不可逾越的传奇。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始终被激动、崇拜和赞叹的情绪萦绕着,毫不夸张地说,我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译完这本记录了金融巨鳄大半生的巨著,它吸引着我不断往前走。甚至在翻译完《索罗斯传》的最后一页时,我莫名其妙地产生一些“失落”感——怎么这么快就译完了?这种情绪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具有两个方面的价值:有用性和可读性;也可以说是专业性和趣味性。因此,在我个人看来,《索罗斯传》是一本关于伟大之人的伟大著作,它原汁原味,却又意境深远;它充满乐趣,却又发人深省。

对于一个富可敌国的人,读者可能最为关注的有两个问题:他如何能够挣到那么多钱?同时他如何去花费这些巨额财富?这本书在回答了这两个问题的同时,回答了更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哲学和金融之间的关系,比如什么才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作为对冲基金之父的索罗斯,声名显赫,他一手制造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2年他狙击英镑,靠一己之力打垮了英格兰银行,他的量子基金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增长,甚至他的举手投足,一句微不足道的话都可以改变华尔街的投资方向。但同时,索罗斯是一个纯粹的人,他在金融领域大把大把挣钱的同时,把剩下的精力和大把大把的钱用到慈善事业中。索罗斯会快乐地说:“捐钱比赚钱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

2008年,索罗斯再次成功地预言了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这一年,他78岁。我相信,读完这本书,读者可能会产生同我一样的问题:乔治·索罗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这个推动市场的人,接下来,他将做些什么?他的传奇将如何继续书写?

最后,我要感谢父母和家人,感谢他们这么多年的用心培养,让我这个生于中国农家的孩子,能够有幸与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金融人物——索罗斯相遇。衷心感谢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王兴菜,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全书的文字进行了细致全面地润色,使得译著在力求准确的同时,读起来更为生动顺畅。此外,我要向不吝惜宝贵时间,向我慷慨提供帮助的师友表示感谢,他们是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许诤老师,北大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潘旭、杨白雪、石萌、张庆霞、林敬贤、于丽丽等朋友,衷心感谢你们在第一时间阅读译稿,结合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极大地促成了这本译著的完成。

陶娟

2009年元月于燕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