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写作/“思想”的最大意义在于对“表达”这一文化行为的解剖。在积极的一面。他倡导一个与民众相接近、以革新为目的的表达立场,追求表达“心声”、“新声”乃至“恶声”:在消极的一面,他致力于分析权力者表达的实际所指与生产机制,探讨表达与身体的复杂关联,揭示知识者共同面临的表达的困难。全书以鲁迅笔下的二十八组词语为线索,展现鲁迅的写作和思考在这两方面的努力。
这本书从“词语”和“表达”两个角度探讨鲁迅的“思想”。“表达”在书的《引言》里讲过了,这里补讲“词语”。
词语太重要了。我们人人都要上学。上学十几年,实际上一直在跟词语打交道。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说法、意见,伴随着一本一本的教材、论著,向我们涌来。这些书,以及书里面的论断、命题,倘拆开来,就只剩下一个一个的词语。这些词语有的是具体的名称,有的是抽象的概念,有的已经化为符号,总之,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大部分就保存在词语里面了。而我们读书与做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词语,并加以整理、编排与运用。
而且,不只是人的学习、思考、写作离不开词语。就是行动,也是一直与词语相伴随,共进退。农民要起义,便揭竿而起,竿上飘荡的就是一个新的词语。我们举行各种仪式与庆典,也就是为了强调某一个词语的意义。人类向未知领域的掘进,实际上也就在为开拓词语的疆界而努力。一个部落被消灭了,与之偕亡的便有一套词语。战争或论辩的一方被打败了,许多的旗帜以及旗帜上的词语和口号就失了势。而一个民族与国家的确立,也就意味着他们赖以思考与行动的词语得到了有力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