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虔诚的印迹(史上最具人文韵味的12座教堂)/建筑城市人文读本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王大庆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千百年来,教堂建筑兼具了丰富的人文触角和深厚的精神内涵,承载了浩瀚的人文历史信息。本书所列的12座教堂建筑,都是不同时期教堂建筑的经典,或者是同一时期最具人文内涵的代表之作。历史的烟尘虽然熄灭,但是华关和灵性的教堂姿态却历久弥新。

内容推荐

在人类社会中,城市、教堂、宫殿、城堡是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烟尘。那些依附在城市和建筑之上的人文故事更是独具魅力,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神秘灵性。

《建筑·城市·人文读本》系列图书除了对城市和建筑的结构形制进行基本介绍以外,还挖掘了与其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配以精美的图片进行说明,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城市和建筑的别样情趣。

目录

圣墓大教堂

 耶稣殉难地

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廷帝国的明珠

比萨大教堂

 纪念圣母的“罗马风”

巴黎圣母院

 一座巨大的石头交响乐

科隆大教堂

 人类文明进程的一部文献

米兰主教堂

 教都的大理石山

圣·玛利亚百花大教堂

 文艺复兴式的巨大圆顶

塞维利亚太教堂

 哥伦布的归宿

圣彼得大教堂

 教堂世界的无冕之王

圣保罗大教堂

 绅士的古典主义

喀山大教堂

 圣母护佑俄罗斯

圣家族大教堂

 永不停歇的神奇怪诞

试读章节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the Great)颁布《米兰赦令》,准许基督教同其他宗教一样享有信仰自由,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得到确立。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母亲海伦娜(Helena)是一位笃信基督的母亲,公元335年,她巡游到耶路撒冷,认定了耶稣殉难的十字架和墓地。不久,在“希腊化”时期修建的宙斯神庙原址上建造起神圣的“圣墓教堂”,也称“复活教堂”。圣墓大教堂共分为三部分:墓上的复活教堂、宏伟的长方形受难教堂和岩石上的十字架。

进入中世纪以后,信奉基督教的罗马帝国较好地修护了圣墓大教堂。罗马帝国分裂后,拜占廷帝国成为耶路撒冷的主宰。他们奉行宗教宽容政策,甚至准许犹太人在每年的阿夫月(犹太人日历)的第九天入城,在支付高昂的价钱后,在圣殿前哀悼。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这座城市当中得到了较为自由地发展。似乎多灾多难的圣墓大教堂不太习惯这种稳定的和平环境,公元614年大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变得面目全非,经过修复后,恢复原样。

公元638年,阿拉伯帝国将领阿慕尔(又译奥玛尔)(Umar)率军占领耶路撒冷后,耶路撒冷城逐渐阿拉伯化,形成了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也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人。

圣墓大教堂在基督徒心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去那里朝圣,是为了赦免自己的罪行。另外,在他们看来,当世界末日到来的时候,天国的耶路撒冷就会降落在人间的耶路撒冷身上,假如能死在圣地,末日审判时就会和耶稣在一起了。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基督徒们把圣墓大教堂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

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Urban Ⅱ)决定用武力征服耶路撒冷,为基督徒们去东方朝圣扫清障碍。他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鼓励基督徒们“勇敢地走上通往圣墓的道路,将圣墓从邪恶的异教徒手中夺回来”,“耶路撒冷是大地的中心,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天堂”。乌尔班二世的号召得到了积极响应,一支不属于任何王国的军队很快组建起来。这支十字军(The Crusades)的成员来自于贵族、教士、平民,成员大半属于日耳曼民族的法兰克(Frank)人,所以中世纪时期到东方征伐或定居的欧洲人通常被称作法兰克人。

1099年6月,十字军(即第一次十字军)抵达耶路撒冷。当时耶路撒冷城城墙高大坚固,给十字军造成了不少麻烦。最后,十字军制造了一种叫做“攻城槌”的先进武器,这种武器的主体是一根巨型树干,顶端是尖锐的铁器,十字军们通过杠杆原理将攻城槌发射出去,锐利的槌头能够在坚硬的城墙上撞击出一个大窟窿。同年7月15日,城内的阿拉伯军队最终未能抵挡住十字军的强攻,耶路撒冷被攻陷。十字军进城以后,开始了疯狂地屠杀和抢劫。耶路撒冷城变成了一座血腥之城,据说“异教徒”的鲜血没过了十字军暴徒的脚面。七万阿拉伯人和少数犹太人被残酷杀死,即使是原来居住在圣城的基督徒也未能幸免。这些自诩为“圣墓保护者”的十字军在耶路撒冷为所欲为,霸占阿拉伯市民的财产。曾经是伊斯兰教圣地的阿克萨清真寺被改成了十字军的指挥部。

新的耶路撒冷王国成立后,参照西欧封建制模式,建立了封建世袭制度。原来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论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突厥人,还是信仰基督教的叙利亚人和希腊人都沦为了封建世袭领主的私家农奴和依附民。耶路撒冷城变成了一座欧洲式的封建中心。见证了十字军野蛮暴行的圣墓大教堂再次成了基督徒们的朝圣之所。这一时期,圣墓大教堂被改建成一座罗马式长方形教堂,是典型的古罗马的“巴西利卡式”。这种建筑的显著特点是内部由三到五个长廊组成。中间的长廊宽而高大,光线从左右两边的天窗射进中间大厅。如今,许多具有传说性质的神圣遗迹、遗物和遗址陈列在大教堂中,给人一种庄严凝重、幽邃深沉的感觉。大教堂的一部分为东正教耶路撒冷主教的主教座堂,另一部分为天主教方济各会所据有;科普特教会、叙利亚教会和亚美尼亚教会也各据堂中一部分。

80多年后,随着阿拉伯世界的民族英雄萨拉丁·尤素夫·阿尤布(Salahal Din Yusuf Ibn Ayyub)的出现,耶路撒冷再次易主,阿拉伯人的旗帜再一次飘扬在这座城市上空。令基督徒们欣慰的是,圣墓大教堂并没有因此受到毁坏。这是因为萨拉丁和理查一世有约在先:西方的基督徒们可以自由地前往圣墓大教堂朝圣。

萨拉丁是一位出生在伊拉克的库尔德人,青少年时代是在大马士堇(Damascus)度过的。由于他对逊尼派经文的研究非常透彻,逐渐成为这方面的权威。1169年,萨拉丁借助担任埃及法蒂玛王朝(Fatimid Dynasty)宰相的机会,逐步发展了自己的势力。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去世以后,萨拉丁乘机发动政变,建立了阿尤布王朝。在萨拉丁的领导下,阿尤布王朝(Ayyubid Dyrlasty)逐渐强大起来,先后吞并了周围其他王朝,占领了大马士革、叙利亚,最终将矛头对准了耶路撒冷王国。

1187年6月,萨拉丁在进攻耶路撒冷之前,命令一部分军队佯攻耶路撒冷的一个外围城市费巴列城。不出所料,耶路撒冷王国的统治者居伊(Guy of Lusignan)亲自率步兵增援费巴列城。萨拉丁命令部队主力埋伏在从耶路撒冷到费巴列的途中,伺机进攻。7月3日,居伊的部队来到了一个小村庄附近,萨拉丁命令士兵点燃村子周围的灌木丛。这让饱受饥渴煎熬的敌军难以忍受,一些士兵还没等开战就死于酷热焦渴,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削弱了。次日清晨,萨拉丁命令部队向十字军发起攻击。被折磨得筋疲力尽的十字军军队顿时大乱,无心恋战,纷纷扔掉武器投降。国王居伊和大部分十字军战士充当了萨拉丁的俘虏。

3个月后,萨拉丁率领阿拉伯大军围攻耶路撒冷城。城里的军事首领见势不妙,就以城里的阿拉伯人相要挟,坚称如果萨拉丁攻城,他们就将城里的阿拉伯人全部杀掉。最后,萨拉丁允诺不会屠杀城内的基督徒们,并且准许他们在交出少量赎金后返回欧洲。在萨拉丁的特许下,居伊和贵族骑士被释放,普通军官和士兵则被处罚为奴。就这样,成千上万的基督徒们纷纷离开了耶路撒冷城。由于“圣殿骑士团”成员作恶太多,所以不在赦免之列,统统被处死。

萨拉丁统治耶路撒冷的时候,表现出少有的宽容性。他不但保留了圣墓大教堂,而且对这座建筑加以修缮。

P4-11

序言

教堂建筑的兴起,与中世纪欧洲宗教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基督教会不仅在政治上支撑着欧洲的封建社会,而且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事务。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教堂建筑便成为中世纪欧洲建筑的主体。为了追求天国的幻影,欧洲建筑师们纷纷远离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传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风格。13世纪时,步入盛期的哥特式建筑高耸入云,是中世纪建筑最高艺术成就的完美注脚。

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后,人文主义者们摆脱了基督教的束缚,教堂建筑开始赋予了人性的光芒。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教堂建筑风格演化出两大分支:一是发源于意大利罗马的巴洛克建筑,一是发源于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建筑的产生和基督教会财富的增长有关,为了追求感官的享受和刺激,教堂建筑被设计得富丽堂皇、华贵繁琐,同时又怪诞神奇,具有强烈的神秘气氛。古典主义则是法国王权政治的体现,教堂建筑物失去了显要的地位,其艺术风格严肃而理性。随着法国王权政治的衰落,法国宫廷的鼎盛气象终成明日黄花,信仰崩溃后的贵族们开始追求悠闲疏懒的生活情调,于是逍遥放纵的艺术口味日趋泛滥,洛可可艺术应运而生。与以往的西方建筑风格相比,这是一种细腻轻盈、纤巧温柔,并且充满了脂粉气的建筑流派。资产阶级占领历史的舞台后,代表封建王权的建筑艺术风格消失殆尽,复古浪潮开始兴起……

千百年来,教堂建筑兼具了丰富的人文触角和深厚的精神内涵,承载了浩瀚的人文历史信息。本书所列的12座教堂建筑,都是不同时期教堂建筑的经典,或者是同一时期最具人文内涵的代表之作。历史的烟尘虽然熄灭,但是华关和灵性的教堂姿态却历久弥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