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深入浅出的通俗语言说出了从和田玉寻找、开采、加工、鉴别、分类、评价、典藏、保养、把玩及各种工艺品的寓意等有关和田玉的各方面知识。这本书,集和田玉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本很好的普及和田玉知识、弘扬和田玉文化的时尚读物,也是作者对和田玉近50年野外考察、室内研究、市场调研的经验、体会和实践的总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和田玉把玩与鉴赏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宋建中 |
出版社 |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通俗语言说出了从和田玉寻找、开采、加工、鉴别、分类、评价、典藏、保养、把玩及各种工艺品的寓意等有关和田玉的各方面知识。这本书,集和田玉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本很好的普及和田玉知识、弘扬和田玉文化的时尚读物,也是作者对和田玉近50年野外考察、室内研究、市场调研的经验、体会和实践的总结。 内容推荐 和田玉把玩与人身体的贴近关系,与其他“灵性类”饰品一样,与主人之间存在“缘法”、有一种超越时空客观的缘灵。总之,爱物喜物之人,对于和田玉的鉴赏和情感自有自己的微妙之处,这恐怕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微妙,个中滋味,唯有真心人才能体会。 目录 序 壹 和田玉考略 第一节 俗人说玉 第二节 和田玉名称的由来 第三节 和田玉古今谈 第四节 白玉河中仔玉“天上”来的吗 贰 一玉难求 第一节 寻玉难 第二节 采玉难 第三节 捞玉难 第四节 挖玉难 第五节 雕玉难 参 慧眼识玉 第一节 和田玉与其他玉石的区别 第二节 如何识别和田仔玉真与假 肆 选购、把玩与收藏 第二节 如何选购和田玉工艺品 第三节 收藏和田玉须知 第四节 和田玉保养与把玩 伍 文化与保健 第一节 漫谈和田玉的文化资源 第二节 正确开发和田玉物质和文化资源 第三节 玉石奇特的保健作用 第四节 佩玉洁身明志祈福平安 陆 精品赏析 第一节 为什么说“黄金有价,玉无价” 第二节 寓意深刻的和田玉工艺品 第三节 精品赏析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节 俗人说玉 玉,一提起玉,对我来说总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不知怎么解释,也不知如何说才好。虽然我研究玉已有近50年的历史,但它总是像谜一样时刻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不知如何正确地下结论,以便取得所有读者的共识。这里我列出几点诠释希望读者各取所需的去体会吧! 东汉学者许慎在其所撰写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坦言:“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鳃里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锐廉而不说,洁也。”读者可以想一想,玉怎不令人痴迷,令人尊敬,令人热爱! 凤凰是人们心目中最神圣、最美丽、最华贵的吉祥之鸟,传说凡是凤凰落过的地方,即可得美玉。换句话说,凡是最洁净、最光彩照人的地方,吉祥之鸟——凤凰才在那里降落。这些迷人的故事与传说给本来就很神秘的玉,又增加不少虚幻般的色彩。 山脉的脊梁是岩石,岩石的精英就是玉。玉是天地之精华,山川之魂灵,笔者认为只有万山之祖巍巍昆仑才有玉的出现。 就地质工作者而言,玉是什么?其实玉就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在不同的情况下“玉”的含义差别很大,就广意而言,它包括许多用于工艺美术雕刻的矿物和岩石,如岫岩玉、青田石、玛瑙……其实玉并不神秘,它只是一种特殊的、美丽的矿物和岩石,实质上只是一种石头。 玉,就狭义而言,是专指翡翠及和田玉。翡翠是由一些晶质集合体状、纤维状、粒状或柱状矿物集合体组成,呈各种颜色,常见的有白、绿、黄、红橙、褐、灰、紫红、紫、蓝等色。硬度6.5~7,多呈玻璃状光泽。它的出现也不过只有几百年的历史。 和田玉又有叫闪石玉的,也有称为“软玉”的,主要呈晶质集合体,纤维状集合体,它的化学成分为Ca2(Mg、Fe)5Si8022(OH)2。常见颜色有脂白、白、青白、青、绿(碧)、墨、黄、糖(红糖),呈油脂、蜡状光泽,密度2.95士,硬度6.5~7。质坚而不易压碎,温润可人,柔和细腻。琢磨后更加晶莹剔透,备受人们尊敬、喜爱。玉在我们中华民族被开发利用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笔者认为玉,就是和田玉的专用词,玉就是指的和田玉。而其他的玉,各有名称,如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看一看历史就知道和田玉是真正的玉这一事实了。传说舜时西王母献玉块、玉管。《竹书纪年》中有:“西王母来朝,献白玉环、玉块。”《尚书大传》有:“舜时,西王母来献白玉管。”西王母据历史学家说是昆仑山上一个古老的原始母系社会的部落首领。在《穆天子传》中载:周穆王西巡昆仑山“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 2700年前的管仲在《管子》一书中多次指出“玉出于禺氏”,据《中国史称》考证:“禺氏”即从春秋时代开始勃兴的“月氏”,包括宁夏到新疆的广袤地区。 到秦汉时期古籍中记载新疆和田玉就更多了。《史记》中:“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田,其山多玉石”,那是西去的采玉人,东往的卖玉人路过的一个关隘“玉门关”就由此而诞生了。唐代很多诗人在他们的诗句中就有大量的“玉门关”出现。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写有“归隋汉使千堆宝,少答朝王万匹罗”。元代维吾尔族诗人马祖常写有“采玉河边青石子(和田仔玉——笔者注),收来东国易桑麻”的佳句。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他的《天工开物》中写有:“凡玉入中国,贵重者尽出于田,葱岭。”(葱岭:昆仑山帕米尔一带——笔者注) 清乾隆皇帝曾于1762—1790年之间,7次派官员去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开采玉料,其中开采出一块玉料重达600多千克。清代就有关于在和田一带采玉的严格的法律,只允许官采,民采即是违法。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就说过:“关于玉的产地问题,曾经有过不少讨论,经过一番深入探讨以后,现在大家都已经同意,新疆的和田(于田)和叶尔羌地区的山上和河中,是两千年来主要的也是唯一的产玉中心。” 我国著名的玉器专家杨伯达研究员作了非常准确的阐述,杨伯达说:“真玉、非真玉的鉴别标准,有质地、光泽和音响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1.质地温润是和田玉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不为其他地区的玉石所具备。 “2.常如肥物所染,呈脂肪光泽。这也是和田玉的重要特征之一。 “3.敲之其声清引,若金磬之余响,绝而复起,残声远沉,徐徐方尽。 “凡合乎上述三条标准的玉、产于西北、是真玉无疑。” 从上述一些事例可以看出,古代传说、历史记载、科学家的考证,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中国人指的真玉,就是和田玉,这一点不应有任何怀疑,玉就是和田玉的代名词而已。 P6-10 序言 号称万山之祖的巍巍昆仑山,“聚天地之精华,凝山川之灵气”生成中华瑰宝,形成昆仑之魂、精美绝伦的和田玉。和田玉滋润光洁、细腻晶莹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在中华大地上开发利用和田玉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它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中国的历史、政治、军事、宗教、文化艺术、思想道德……都深深地打上了和田玉文化的烙印。对玉的尊敬、崇拜、热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无法比拟的。 在过去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和田玉都归帝王权贵们享用,所以又被称为“帝王玉”,普通百姓连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和田玉工艺品才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和田玉文化才得以充分地发扬光大。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猛提高,玩玉、藏玉、佩玉,家庭摆设和田玉工艺品已成为时尚,成为人们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一部分。可是很大一部分读者对和田玉的认识又很肤浅,迫切需要了解一些和田玉的最基本知识,知道一些和田玉文化的精髓内涵。针对人们的需求,新疆地质矿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宋建中撰写了《和田玉把玩与鉴赏》这本书,它以深入浅出的通俗语言说出了从和田玉寻找、开采、加工、鉴别、分类、评价、典藏、保养、把玩及各种工艺品的寓意等有关和田玉的各方面知识。这本书,集和田玉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本很好的普及和田玉知识、弘扬和田玉文化的时尚读物,也是宋建中同志对和田玉近50年野外考察、室内研究、市场调研的经验、体会和实践的总结。我相信读者一定会从这本书中对和田玉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也定能初步掌握鉴别和田玉的基础技艺! 新疆地矿局总工程师 后记 和田玉滋润、晶莹、神圣、高贵、纯洁、美丽、坚贞,我一想到它就精神振奋,一看到它就热血沸腾。和田玉在中华大地上历经数千年,已深深根植在炎黄子孙的心底,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时至今日人们对和田玉的热爱、尊重、崇拜有增无减,称和田玉是中华瑰宝,中华文化之魂,一点也不过分。 身为一名地质工作者虽潜心对和田玉及和田玉文化研究近50年,也只能说刚刚看见和田玉科学的大门,更谈不上迈入门槛了。和田玉及和田玉文化博大精深,像一部万卷书,像一壶香醇的酒,越读越有趣,越品越有味。在浩瀚的中外书海中查看着有关和田玉的论述,在故宫博物院和在售和田玉的货架上、柜台内观赏着和田玉工艺品都是一种巨大的精神享受,可达到忘我的程度。许多朋友要求与我分享和田玉文化,要求我写一点和田玉鉴别、收藏、评价、把玩知识的科普读物,了解一点和田玉寻找、开采、加工情况。尊敬不如从命,我硬着头皮拿起拙笔写这本《和田玉把玩与鉴赏》,共享和田玉美的氛围。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新疆地矿局总工程师董连慧博士,为我撰写了序,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的木拉提·阿里木,新疆人民出版社的张惠琴副编审,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的李新萍女士,新疆地矿研究所所长、新疆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白文贤先生及真珍珠宝商城的吕桂明、杨锦朋、陈娟莉都给了我具体的支持、帮助、指导。马陈萱为我打印了全部稿件,中国地学界著名摄影师郝沛给我提供了大量珍贵照片。我衷心地感谢给我提供参考资料和文献的朋友们!因为篇幅关系我就不一一列出他们的名字了。 借此机会特别感谢一贯热心宝玉石科普知识宣传的真珍珠宝商城白文贤总经理和全体员工及新疆地矿博物馆领导、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新疆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站等领导和同行们对我全力支持、帮助,这本书的出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归功于所有帮助、支持、指导我的朋友们!我要再次向他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敬意!书中难免有错漏甚至谬误,诚恳希望大家给我提出批评指正! 宋建中 2008年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