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牵头,组织在京若干高校师生,共同开展的一项关于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公民公益行动的系列性、年鉴性实证研究。该项目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围绕震灾发生后中国公民以有组织的志愿、慈善、公益、合作、创新等各种形式,在紧急救援、灾后重建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的实践探索,开展深入的实证调研、案例分析、政策及法律法规研究等,系统总结汶川特大地震对公民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该项研究得到世界宣明会的资助。
这并非一组无序的数字,这是一年前那场灾难留下的永恒的碑——汶川竖立了中国公民志愿公益行动的永恒的碑。本书是这座历史丰碑的记录,力图拓写清楚这碑上的线索和轮廓,用分析表达这碑的涵蕴,并努力说出我们内心的震颤和久久不息的回响。我们确信这是历史的震响和不灭的印迹,人类因此前进了一步;我们还确信,这是中国社会转型并走向公民社会的一次契机,不仅公益和志愿者,所有活过那个凝固在历史之钟上的中国公民,都因此有了觉悟和经验。
汶川,让中国更加走近了公民社会。
1 分析篇
救灾NGO的行动:基础性公益的展现
抗震救灾中NGO间的联合
NGO与政府的关系:“分劈”还是合作?
NGO与政府合作的功能基础——NGO位于政府功能的薄弱地带
政府选择还是社会选择:基金会运作的两种不同机制
“5·12”地震中公益行动的实证分析——以NGO为主线
紧急救灾中的善款能零成本传递吗?
抗震救灾善款总数的变化轨迹分析
汶川地震社会捐赠工作对发展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启示
关于完善我国应急资金和物资管理体制的建议案
关于完善社会监督员机制的建议案
2 案例篇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抗震救灾行动案例研究
“街头”民间组织的传奇——安徽省L县慈善协会赈灾募捐案例
公民社会的联合行动——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
汶川地震临时志愿团队K388案例研究
抗震救灾中的社会企业模式——YBC案例分析
3 日志篇(5月12日至6月12日)
编者按
NGO参与四川抗震救灾日志
4 附录
附录1 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新浪紧急募捐倡议
附录2 中国足协——联赛委员会关于震灾义捐的公开倡议书
附录3 “拉住孩子的手——中国企业家联合赈灾行动”倡议书
附录4 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等十家组织倡议书
附录5 北京泓德中育教育机构等五家组织发表倡议书
附录6 北京民间公益组织联合行动发表倡议书“为了地震灾区——小行动+许多人=大不同”
附录7 中国民间组织参与汶川地震救灾行动邀请函、联合声明及参与机构
附录8 北京在行动公益热线倡议书
附录9 国际休闲产业协会倡议书
附录10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倡议书
附录11 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倡议书
附录12 上海民间公益界参与“5·12”地震救灾联合行动声明
附录13 贵州民间抗震救灾联合行动倡议书
附录14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倡议书
附录15 心手相连传递温暖共建家园:陕西10家民间组织为四川省受灾儿童募捐倡议书
附录16 贵州发展论坛等组织联合行动声明
附录17 中国民促会四川地震灾区会员单位行动声明
附录18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志愿者招募书
附录19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附录20 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发布《告志愿者书》
附录21 “土木再生——家园重建”行动纲领——土木再生声明
附录22 在京妇女民间组织发布“关注灾区妇女的需求与权利——由汶川地震引发的建议”
附录23 外来女工服务中心发布《在京灾区儿童助学计划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