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知识的承载者,是历史最忠实的记录者。本书上起上古文字产生,下达电子媒体普及的当代,追溯了人类书籍的起源,介绍了以世界各地书籍的产生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并预示了当代图书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全书以大最第一手资料揭示了书籍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通过书的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变化,展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书籍该怎样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这或许将预示着一场新的书籍革命的到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书籍的历史/彩色人文历史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吴简易 |
出版社 | 希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书籍是知识的承载者,是历史最忠实的记录者。本书上起上古文字产生,下达电子媒体普及的当代,追溯了人类书籍的起源,介绍了以世界各地书籍的产生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并预示了当代图书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全书以大最第一手资料揭示了书籍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通过书的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变化,展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书籍该怎样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这或许将预示着一场新的书籍革命的到来。 内容推荐 书籍的历史首先是从文字开始的,正是由于有了文字。才有了书籍的滥觞。 从刻写在石头和泥板上的人类最早的书籍,到后来出现的纸莎草卷、羊皮纸等书写载体。书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铅字印刷术的发明成为书籍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人类自此摆脱了繁琐复杂的手抄本时代,进入快速发展的书籍出版和印刷时代,一个新的行业就此诞生。与此同时,对书籍出版的审查制度也随之确立起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受教育人数的不断增长,书籍很快进入消费品时代。在现代电子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图书出版和阅读方式正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挑战和考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书籍史前史 泥板上的线条 神的文字 古埃及文重见天日 龟甲上的秘密 人类第一套字母 玛雅文字谜雾 第二章 卷轴时代 最初的文字载体 纸莎草上的文明 饱经沧桑的图书馆 誊抄与阅读 古罗马出版业 收瓣与毁灭 古代百科全书 第三章 中世纪册子本 羊皮纸先驱 册了本革命 虔诚的抄写人 让书页漂亮起米 修道院誊抄运动 基督教图书馆 民族语言崛起 手持《古兰经》 大学:点燃智慧火花 存储知识的殿堂 第四章 从抄写到铅字印刷 中国人的发明 “摇篮印刷” 谷登堡和他的《圣经》 新的行业诞生 印刷走向世界 “比做龙须辇更快的速度” 第五章 文艺复兴时代的图书 当古典成为风尚 书籍重放光彩 希腊文化守护者 文艺复兴教父:美第奇 人文主义教室 “为图书和建筑着想” 书目发展史 第六章 书籍与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风潮 书籍成为宣传工具 改革者亦保守者 特殊的名单 “英格兰的耻辱” 第七章 成长期的出版业 出版业在欧美 发展中的图书市场 被控制的行业 出版行业会与缴存制 神圣保护法 早期销书 近代百科全书 第八章 流水线上的书籍 新价格战略 为发行星而努力 美国图书业崛起 中国书籍西化 书香满日市 世界各国出版业 第九章 进入消费品时代 大众文学在德国 廉价的口袋书 “企鹅”造就经典 纸皮书革命 为期一个月的畅销书 电子书的困惑 世界图书日 第十章 特殊的书籍 连续出版物 各地期刊春笋般涌现 美国杂志百花齐放 寻求契合点 五花八门的杂志 全球新闻窗口 第十一章 现代图书馆 “人类灵穗的宝库” 大英博物馆 “铁制图书馆” 获得呈缴权 向临新挑战 第十二章 历史上的禁书 被禁止与被毁火的 “把新教与旧教都得罪” 禁出运动狂潮 新一轮禁书 劳伦斯的“惰人” 从禁书到销书肖 试读章节 泥板上的线条 线条艺术 在大约2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创作岩穴绘画的意图很难为后人所知。旧石器时代的人为什么选择在最黑暗的洞穴深处进行他们的创作?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研究人员努力从神话和宗教范畴,从企求狩猎成功,或者从古时人们希望通过留下生存踪迹以逃脱死亡等方面,寻找合理恰当的解释。最初的文字只是一种辅助记忆的工具,由简单的线条图构成,用以模拟所指的物体。例如用牛头的线条图表示牛,在倒三角形内加一竖线表示女性阴部,意指女人。所有这些以线条构成的符号都是象形文字,每一个符号指代一个特定的物体。把几个象形文字组合起来表达某个意思,这就形成了表意文字。 书写特权 苏美尔人大约于公元前4000年创造了图画文字——楔形文字,也有人称其为“钉头字”或者“箭头字”。公元前300。年左右,苏美尔人的文字进一步得到完善。刻有笔画的泥板经晒干或烘干后,就成了可以长久保存的泥板文书,目前已发现这样的泥板文书有2S万多块。苏美尔人的孩子们往往在河边上写字课,第一课就是学习用河岸的泥土制作写字的泥板。当然,只有特权阶层家庭的儿童才有机会学习写字的艺术。书写技术被神庙里组织严密的少数人所垄断,他们是僧侣和抄写员,是苏美尔文明的支柱。 有用的记录 楔形文字最初被用来记录契约、合同书、财产清单、公文和法律条文等,这是神庙书记员的技艺,但不久就被商人作为记账的手段,在社会上流行开来。随着贸易的频繁往来,楔形文字很快被传播到周边国家,为西亚各国采用,并促进了腓尼基字母的形成。大量祭祀歌曲、占卜文书和文学作品也通过楔形文字得以保存下来。古代苏美尔人创作了人类第一部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一位“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的太阳巨人的传奇经历。今天人们发掘到了这部史诗的文字残片,其中讲到赫克力的苦役,还提到一场大洪水,近似于《旧约·创世纪》的故事。苏美尔人的发明开启了人类文字的历史。 神的文字 石碑上的“圣经” 公元前3100年左右,纳尔迈统一了上下埃及。为了纪念法老的功勋,人们雕刻了一块高64厘米的石碑。石碑两面分别雕刻着戴着上埃及王冠和下埃及王冠的法老画像,同时还记录着埃及王朝时代开端的文字,纳尔迈便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第一位君主。古埃及人把这种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叫做“神文”,希腊人把碑铭体称为“神圣铭刻文字”(hieroglyhika),又称作“圣书字”,其狭义是指碑铭体。由于碑铭体保留了大量的图画象形符号,史学界习惯将埃及的文字称为“象形文字”,而文字学界则称其为“圣书字”。 圣书字十分精细繁杂,为了方便,书写者发展出了一种更为流畅的草书体。因为其最早由僧侣使用,故被称为“僧侣体”。圣书字的每个字由3种符号构成,一是图像符号,二是表音符号,三是限定符号。僧侣使用的草书体,则常常将三者混合使用。再后来,公元前650年左右,更为简便的、有许多连笔笔画的书写体流行开来,这就是“通俗体”。 画谜还是字谜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最初并不是独立的书写系统,而只是用来辅助记忆的工具。但是埃及的象形文字,从一开始就是完善的书写文字,能记录全部的口语,表现具体的事物,完美地表达抽象概念;也能记载农业、医学、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文献,宗教祷词和传说故事。埃及人只有在书写专有名词时,才会用到字母,其他的字备有各的写法,就像画谜一样。有的象形符号代表整个字,有的代表一个字中间的一个缀音,有的却只代表一个字母。之所以弄得这么复杂,是因为埃及文中有大量的同音字,如甲壳虫叫做“HPR”,但“是”这个字也是“HPR”,所以写“甲壳虫”这个词时就不用代表字母的符号,而是画一条虫来表示。 象形字没落 埃及文字的历史到了4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已然面临终结。在菲莱岛上发现的一块铭刻于394年的碑文,是现存最晚的圣书字文献。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2年征服埃及,将埃及的象形文字推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尽管埃及本土的普通民众仍然使用着祖先传承下来的语言,但是希腊文俨然成为官方语言。埃及人没有严守住自己的文字,他们在3世纪初期就开始用希腊字母记录自己的语言,并对希腊字母进行改造,这就是科普特文字,后者逐渐取代了圣书字的地位。科普特文字依然是命运多舛,在阿拉伯人入侵埃及不久,即被阿拉伯语所代替。仍在坚持使用科普特文字的埃及人,主要是寥寥可数的基督教信仰者。此后,古埃及文字日趋没落。 P10-13 序言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主要载体,人类文明史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书籍史构成的。追寻书籍的历史,就是回顾人类自身进步的阶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书籍下了一个有趣的定义:“书是一种除去封面至少有49页的非期刊性质的印刷出版物。”其实,书就是叠起来的写满文字的纸张。文字和纸张,是书籍的两大要素。只有当纸取代石头、骨头、粘土或纸莎草,成为书写的新载体时,书籍的历史才刚刚开始。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时代已经远去,但古希腊和古罗马给人类留下了永恒的文明遗产,其载体仍然是书籍。书籍也为《圣经》和基督教教义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文艺复兴时代,手抄本中华丽的装饰性字母,成就了书籍的古典形式。 在活字印刷出现以前,书籍是高雅和富含教养的代名词,社会阶层可以通过阅读习惯来进行划分:在酒馆或全家团圆时听书的庶民、在书斋里静静阅读的有教养者和知识渊博人士。 从羽毛笔至铅字,从抄书人的辛勤工作到谷登堡的新印刷术,这期间的飞跃不仅仅只是技术层面上的。在印刷术发明50年之后的1550年,欧洲图书数量已超过900万册,而在手抄本时代仅有数万册。这些简单的数字表明,印刷术及其迅速引发的爆炸性冲击作用,反映了社会对人造字横的大量需求,以及在此之前的手抄本文化的虚伪性。启蒙时代销量最好的书,当然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主编的《百科全书》,它是对知识进行彻底的思辨和展望总结之壮举,是对所有已知知识和经验的汇总,是“已有的进步之总结’未桌的进步之保证”。 书籍在18—19世纪的西方世界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的狂热”成为18世纪末精神世界的主流。不过,到19世纪中期,随着大众社会的兴起和新媒体的出现,书籍已被看作是“旧媒介”,而开始迅速进入“消费品时代”。在网络时代,电子书已开始商业化运作,它看上去就像一本普通书。只不过书页是没有任何字符的液晶显示屏。电子书前景广阔,可以根据需要存储或删除大量的文章。 书籍从来没有远离政治,图书审查制度一直伴随着书籍的历史而存在,直到1644年弥尔顿发表。《论出版的自由》,首次将“信仰告自的自由”提升到“言论的自由”。书籍虽然曾被当作排他性的宣传、思想和宗教的载体,但面对信息无节制发展的今天,仍将成为人文主义者应对异化的防火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