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说中国》是中国第一部双语百科全书,本书为其中的艺术卷。该书共分14章,重点介绍了电影、建筑、文字、民间工艺、国画、雕塑、传统表演、陶瓷、文学、刺绣、戏曲、饮食文化、插花、音乐和金石艺术的主要成就和中心人物以及他们对中国艺术的重大贡献和在世界上的影响。
阅读本书,不仅能让你对中国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也可以帮助英语爱好者提高英语水平、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用英语说中国(艺术)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田华实//仲锡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用英语说中国》是中国第一部双语百科全书,本书为其中的艺术卷。该书共分14章,重点介绍了电影、建筑、文字、民间工艺、国画、雕塑、传统表演、陶瓷、文学、刺绣、戏曲、饮食文化、插花、音乐和金石艺术的主要成就和中心人物以及他们对中国艺术的重大贡献和在世界上的影响。 阅读本书,不仅能让你对中国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也可以帮助英语爱好者提高英语水平、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内容推荐 本书由十五个章节组成——中国电影艺术、中国建筑艺术、中国文字艺术、中国民间工艺、中国国画、中国雕塑、中国传统表演、中国陶瓷艺术、中国文学艺术、中国刺绣、中国戏曲、中国饮食文化艺术、中国的插花艺术,中国音乐和中国金石艺术。书中重点介绍了每一个领域里的主要成就和中心人物以及他们对中国艺术的重大贡献和在世界上的影响。 目录 Chapter 1 Chinese Movies Arts中国电影艺术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Movie 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 Progress of Chinese Movies 中国电影的发展 Chinese Film Industry of 1990s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影 A Later Film Star Lingyu Ruan 影星——阮玲玉 A Movie Star——Jackie Chan 功夫皇帝——成龙 Chinese Cartoon 中国动画 Chapter 2 Chinese Building Arts中国建筑艺术 Chinese Gardens 中国园林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中国古典园林 Gardens in Suzhou 苏州园林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Building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组成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China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China’s Number 0Re Bridge--Zhaozhou Bridge 中国第一桥——赵州桥 Memorial Archway 牌坊 Chinese Palaces 中国的宫殿 The Imposing Darning Palace 气魄雄伟的大明宫 Beijing’s Coumard House 北京四合院 Buildings of Classical Learning Academies 书院建筑 Chapter 3 Arts in Chinese Character中国文字艺术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文房四宝 Writing Brush 毛笔 Chinese Calligraphy 中国书法 Wonder in Chinese Character Hisforv—WOman Character 中国文字史上的奇迹——女书 Chapter 4 Chinese Civil Crafts中国民间工艺 Introduction of Civil Craft 民间工艺介绍 Colorful Lantern 花灯 Play with Colorful Lantern 闹花灯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hinese Paper—Cutting 中国剪纸艺术的文化背景 Paper—Cutting Skills 剪纸的表现方法 Feather Patchwork of Shenyang 沈阳羽毛画 An Exquisite Inside Painting Snuff Bottle 玲珑精细的“内画壶” Introduction about Batik 漫话蜡染 Batik 蜡染 Batik Girl—Yang Jinxiu 蜡染姑娘——杨金秀 The Briefing of Sugar Figurine 糖人儿简介 The Creation of Kites 风筝的创作 Jingjiang Bamboo Basketwork 靖江竹编 Chopsticks 筷子 Folk Toys 民间玩具 The Source of Chinese Knots 中国结的起源 Chapter 5 Chinese Paintings中国国画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国画 Sty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国画题材 Various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形式多样的国画 Qi Baishi——fhe Grear Artist 齐白石——伟大的艺术家 Features of Qi Baishi’s Arts 齐白石的艺术特色 Bada Shanren’s Strange Pictures 八大山人的怪画 Charaderistics of Literati Paintings 中国文人画的特征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hoenix Painting 中国凤画介绍 Folk Woodprint 民间木版画 Bright Red New Year Picture of Foshan 红彤彤的佛山年画 Mianzhu New Year Pictures 绵竹年画 The“Wu Qiang”New Year Pictures 武强年画 Stamps of Chinese New Year 邮票满载中国风 The World Famous Artisf—Xu Beihong 世界杰出艺术家——徐悲鸿 Xu Beihong’s Horses 徐悲鸿的马 Zheng Banqiao’s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郑板桥书画艺术 The First Gallant Young Scholar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Tang Bohu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 Chapter 6 Chinese Sculpture中国雕塑 Sculpture 雕塑 Clay Modeling 泥塑 Brief Introduction of Clay Sculpture and the Methods of Crafting 泥塑简介及制作方法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凤翔泥塑 The Classification of Painted Sculpture 彩塑分类 Brief Introduction of Cloisonn6 景泰蓝简介 The Distinguishing of Cloisonn6 景泰蓝的鉴别 Dazu Stone Sculpture 大足石刻 The TerracoMa Warriors and Horses Excavated frOm the Qin Mausoleum 秦陵兵马俑 The Skills in Seal Cuffing 篆刻的表现技法 Chapter 7 Traditional Chinese Performances 中国传统表演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agic 中国魔术的历史 The Art of Cross—Talk 相声艺术 A Famous Cross—Talk Masfer——Ma Sanli 相声大师——马三立 The Art Of Storytelling 评书艺术 Beijing Drum 京韵大鼓 Tianjin’s Clapper Talk 天津快板 A Profile of Shadow Play 皮影艺术简介 Approaching Shadow Play 走进皮影 Shadow Play 玩皮影 Ningdu Chanting Folk Tales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Simple Percussion Instruments 宁都道情 Tea—Pickers’Opera in the South of Jiangxi Province 赣南采茶戏 Chapter 8 Chinese Pottery Arts中国陶瓷艺术 Folk PoMery 民间陶器 Chapter 9 Chinese Literature Arts中国文学艺术 Antithetical Couplet Brief History 对联简史 Chinese Character and Antithetical Couplet 汉字和对联 Categories of Antithetical Couplet 对联的种类 The Antithetical Couplet Characteristics 对联的特点 Chinese Pictograph and Ancient Poems 中国的象形文字和旧体诗 Tang Poetry 唐诗 Poet—immortal—Li Bai “诗仙”——李白 Poet Sage—Du FU “诗圣”——杜甫 Lu Xun 鲁迅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Ba Jin 巴金简介 Ji Xianlin 季羡林 Chapter 10 Chinese Embroidery中国刺绣 Embroidery 民间艺术精品——刺绣 The Magic of the Art of Suzhou Embroidery 出神入化的苏绣艺术 The Queen of the Embroidery--Mrs.Yao Jianping 刺绣“皇后”姚建萍 Carpets 地毯 Main Designs of Carpets 地毯的主要设计样式 Craftsmanship of Carpets 地毯工艺 Plaited Straw Articles 中国草编 Chapter 11 Chinese Operas中国戏曲 Serial Introduction to Typ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1) 中国戏曲剧种介绍系列(一) Serial Introduction to Types 0f Trad JtionaI Chinese Opera(2) 中国戏曲剧种介绍系列(二) Serial Introduction to Typ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3) 中国戏曲剧种介绍系列(三) The Development 0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 Chinese LocaI Operas 中国的地方戏 The History Of Beijing Opera 京剧艺术的历史 Chinese Opera Makeups 戏曲脸谱的艺术特征 Mei Lanfang—The Great Master of Beijing Opera 梅兰芳——京剧大师 Chang Xiangyu—A Good Master of Art and Morality 常香玉:艺德常馨香 Henan Clipper Opera and Its Five Famous Deniers 豫剧及其五大名旦 Chapter 12 Arts in Chinese Food 中国饮食文化艺术 Shanxi Wheaten Food Culture&Dough Modeling Art 山西面食文化与面塑艺术 Chinese Dough Modeling 中国面塑 Dough Figurine Molding 面花捏塑 Cooking Temperatures of Chinese Dishes 中餐烹饪温度 Cutting and Seasoning of Chinese Dishes 中国菜的刀工和调味 Delicious Sichuan Food 美不胜收的川菜 Dumplings 饺子 Beggar’s Chicken 叫化鸡 Hot—pot 火锅 Soup Hot-pot 热汤火锅 MuNon Hot—pot 羊肉火锅 Chapter 13 Chinese Flower Arrangement 中国插花艺术 Flower Arrangement 插花艺术 Chapter 14 Chinese Music中国音乐 Brief introdudion of Traditional Music in China 中国传统音乐简介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中国古乐 Chinese Folk Songs 中国民歌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陕北民歌 Suona Hom—The Astonish Flower of Central China Folk Music 唢呐——中原民俗音乐的一枝奇葩 Erhu 二胡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Classroom”Songs 乐歌之背景 Classroom Music Representative--Mr.Li Shutong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李叔同 Chapter 15 Chinese Epigraphy中国金石艺术 The Types of Seals 印章的种类 试读章节 乐歌之背景 中国虽有礼乐之邦之称,并延续了3000余年,但音乐的遗存实在是太可怜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辉煌灿烂,大多均有实物可供追寻、摩挲、凭吊,有些甚至仍存活在当今的艺术形态之中。绘画有历代的传世佳作;书法有碑、帖、摹刻;文学凭藉着文字而百世传承更不必说了;即使是舞蹈,如今也能从秦汉的画像石、画像砖以及隋唐以后大量的石窟、墓葬中的壁画、雕塑所描摹的多彩姿态中,感受到古代舞蹈的体态律动;戏曲真实的舞台演出情形已不复存在,但凭借其文学脚本以及地上地下的戏曲文物遗存,使我们在准确地把握其发展脉络上,比之于音乐仍算略胜一筹。直至20世纪初,这最能反映人的灵魂的艺术——音乐,在中国的舞台上居然是空空如也,好不凄凉。这不能不使当时的有识之士惊诧、焦虑、扼腕,进而发奋图强、奔走呼号、振臂疾呼。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音乐艺术的特殊规律使然。它存在于时间中,并随着时间的流动,或变化或衰减,真正的“古之乐”是不可求得了。其次,音乐作为艺术,在中国古代,其独立品格极其微弱。千百年来一直是作为礼的附庸、政治氛围的营造手段和教化的工具而沦为封建礼教的等级符号。所以,20世纪初一批“睁开眼看世界”的人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将焦虑的目光投向了中国音乐。他们树雄心立壮志,要使中国音乐脱胎换骨,自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并为之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在这样的情势下,百多年来的中国音乐发展之路,主要是在中西关系一径上蹒跚。 在我国历史上,外来文化大规模输入,并对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有三次:一是隋唐时期的佛学东来;二是明清之际西学的输入;三是清末民初之西学东渐。尤其以清末的这次,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豪感几乎已丧失殆尽。而不像以前敞开胸怀,以平等的姿态,甚至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接受。我们如今从百多年前对外学术的称谓上也能品出些味儿来,最初是称之为“夷学”,进而较客观地称之为“西学”,接下来就不无敬意地称之为“新学”,而后是“显学”,直到后来达到被人们认做是匡世救时之灵丹妙药了。地位在不断上升,使命被不断加重。这种变化颇耐人寻味。世纪之交,整个社会都在寻求救国良方的同时,一批音乐家便自然得出了“中国音乐欲图谋发展,必须引入西(东)洋音乐”的结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百年来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中西之辨是一条主线。这条主线的源头便是“学堂乐歌”。 19世纪末,外国列强依靠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惊醒了沉睡在天国梦想中的国人。揉着惺忪的睡眼,首先觉醒了的一批志士仁人发现,我们挨打的原因不仅仅是科技落后和没有坚船利炮,我们的音乐也粗陋不堪。科技要学,音乐更要迎头赶上,开风气之先的便是“学堂乐歌”。 中国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失败,使得朝野震惊,举国哗然。天朝王国,居然败给了从来未被放在眼中的倭国日本。再联系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国人确实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于是发奋直追。要学西方,先学日本,成了当时国人的共识。1896年,清朝政府始选派十余名青年学生赴日留学,以后每年递增,至1906年一年就达1200人。不分男女老少,各阶层人士均有,甚至还包括了为数不少的秀才、举人、进士。自然,通过日本转口输入新学,便渐成热潮。1898年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在其上书《请开学校折》中,提出“今则广开学校最为要矣”,并建议具体做法应“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据此,光绪皇帝曾颁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兴办学校,各地大小书院均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学堂。由于保守势力的兴风作浪,其后也小有反复。至1905年9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等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学堂绝无大兴之望。”清廷迫于形势,诏准“自丙午(1906)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随着这道圣旨的颁布,在中国自隋代以来延续了1300年之久、满载着中国读书人恩恩怨怨的科举取士制度,宣告彻底废除。这也为新学堂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就已参照西法,对新学堂的学制和科目设置有了初步的考虑:“创国民学,令乡皆立小学,限举国之民自七岁以上必入之,教以文史、美术、舆地、物理、歌乐。八年而卒业。”这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将音乐的内容写入了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学堂乐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是“新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特指清末民初在新式学堂里的音乐课和所唱的歌曲,它的基本特点是引进外来曲调,填上反映新思想的歌词。这是不同于以往中国传统音乐任何样式的一种新的体裁。它在近代中国对民众尤其是知识阶层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我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开端。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李叔同 二十世纪初,在兴盛一时的学堂乐歌浪潮中,还有一个闪光的名字:弘一法师——李叔同。李叔同生于天津,自幼攻读经史,临摹碑帖,精于诗词、文章、书法、篆刻。戊戌变法时,热情向往变法维新,曾慨叹“中华老大帝国,非变法无以图存”,并刻有“南海康君是吾师”的印章,以示他对康有为变法之举的崇敬。变法失败后,李叔同为避“康梁同党”之嫌,南下上海。初人“城南文社”,1901年秋入南洋公学,后与许幻园、黄炎培等创设“沪学会”。1905年东渡日本前,他以“金缕曲”词牌填写《留别祖国》,表现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到日本后,他人了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主修绘画,兼习钢琴和作曲理论。这期间,他与曾孝谷在日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并参加演出,成为当时出名的演员。1906年,他独自创办了我国最早的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仅出了一期)。该刊内容丰富,有乐史、乐典、乐歌、辞赋等栏目,设计得琳琅满目。计有木炭画一幅、木版画两幅、文章七篇、乐歌三首、词章五阕。三首乐歌是《隋堤柳》、《我的国》和《春郊赛跑》,对研究我国近代音乐创作颇有价值。1910年李叔同结束了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回国后在天津、上海、杭州等地任教,为我国培养了最早的一批艺术人才,如音乐教育家刘质平、吴梦非,著名画家丰子恺、潘天寿等均出自他的门下。1918年,李叔同披剃出家,法号弘一。 早在1903年沈心工从日本回国后,李叔同曾从其学习西洋音乐知识和乐歌的创作。其后便开始选编乐歌,出版了《国学唱歌集》。内中所收多半为古近体诗词,且多具爱国情绪。1905年李叔同在上海主持“沪学会”时,曾以民间乐曲《老六板》的曲调填写了一曲《祖国歌》,在当时颇有影响。唱词洋溢着爱国激情:“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这首歌可视为李叔同所创作的学堂乐歌中的代表作。到1918年止,他共作乐歌50余首,大部分后来被收入丰子恺编的《中文名歌五十首》(1929)和《李叔同歌曲集》(1958)。出家后,李叔同的乐歌创作告一段落。 从内容上看,李叔同所作的学堂乐歌,除了教育鼓舞人们反帝爱国一类外,借景抒情之作也占了一定的比例。都是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心观察、深刻体会,将对祖国山河浓浓的眷恋倾注笔端,再运用他那极好的古典文学修养及音乐造诣,使得笔下流出的文字和曲调清新、典雅,优美、谐和。此外,他还有一部分作品带有较浓的伤感和出世思想,如《梦》、《落花》、《晚钟》等等,同样具有特别的魅力。 学堂乐歌的兴起,“从一开始就伴随着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乐歌作品宣扬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和科学知识,它在冲击封建主义思想,摆脱封建主义的桎梏,为创造近代音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堂乐歌时期创作了不少反映旧民主主义时代精神的好作品,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音乐家、教育家,传播了近代音乐知识,阐述了新的音乐理论和思想。这一切都作为具有启蒙意义的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开端而载入史册。” P341-346 序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速,旅游事业也越来越兴旺地发达起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涌向中国,他们试图揭开这块辽阔土地的神秘面纱,发掘这段悠久历史的根源,以满足其难以诠释的好奇和幻想。 具有悠久而又丰富历史的中国一直为自己无数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感到自豪。几乎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人们都能欣赏到神奇的景观或自然风光及其世代相传的故事和神话。 此外,在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下,国家在各个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经济、文化、教育,到生活、娱乐和消遣,人们都在尽情地享受着自泰民安、和谐安睦的生活。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点、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觉得有必要给来中国工作和旅游的外国友人——尤其是给那些来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各国朋友提供一些帮助,把他们可能感兴趣的事情、人物和地方简单地作一些介绍,让他们对中国有个大致的了解。由此,我们编写了《用英语说中国》这套丛书。丛书共有10部,分别是: 1.《用英语说中国——历史》 2.《用英语说中国——民俗》 3.《用英语说中国——艺术》 4.《用英语说中国——文化》 5.《用英语说中国——名城》 6.《用英语说中国——名人》 7.《用英语说中国——旅游》 8.《用英语说中国——媒体》 9.《用英语说中国——体育》 10.《用英语说中国——名校》 《用英语说中国——艺术》由十五个章节组成——中国电影艺术、中国建筑艺术、中国文字艺术、中国民间工艺、中国国画、中国雕塑、中国传统表演、中国陶瓷艺术、中国文学艺术、中国刺绣、中国戏曲、中国饮食文化艺术、中国插花艺术,中国音乐和中国金石艺术。重点介绍了每一个领域里的主要成就和中心人物,介绍了俺们对中国艺术的重大贡献和在世界上的影响。 参编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来自高等院校的英语教授、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我们都为能参与此项有意义的活动而感到兴奋和激动,都乐意为宣传中国和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用英语说中国》这套丛书从策划到构思,从设计到编写,都是站在较高的角度,本着较新的水准,创造性地把中国上上下下、东西南北、方方面面以简洁流畅的语言娓娓叙述的。这无疑将给广大读者一种全新的感受。 《用英语说中国》这套丛书对于所有英语爱好者提高英语水平、激发学习英语兴趣有所帮助。丛书信息量庞大,涉及面广泛,古往今来,东南西北,犹如一部关于中国的小百科全书。丛书中的英文叙述和中文译述都严格遵循语言简炼、结构明晰、形式活泼的宗旨。我们衷心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信赖。 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愿望。在这套丛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或借鉴了有关书籍的一些内容,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在此,我们对有关作品的作者和出版商表示深深的感激之情,并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和谅解。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河南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特表示感谢。 限于编著者的水平和第一手资料的缺乏,丛书中有些地方的内容和信息可能存在着一些出入和欠缺,恳请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用英语说中国》丛书编者 2008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