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丘吉尔传(图文本)/历史人物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娟//李微微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是二战时期力挽狂澜的英国领袖,他是战争即将结束时决定世界命运的三巨头之一,他是以记录波澜壮阔的二战历史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文学家,他就是——温斯顿·丘吉尔。这个享誉整个世界的名字,是不应该也不会被人们忘记的,相反,他能给这个平凡时代的青少年提供什么样的激励、启示、感染或情趣,则值得我们在回顾他辉煌壮丽的一生时思考。

用无畏的精神挑战难关,用积极的行动克服障碍。 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他从小遭遇了很多普通孩子都可能遭遇的情感上的困挠、酸楚甚至屈辱,成年后,他也遭遇了很多普通人都可能遭遇的事业上的起起落落,但他克服了这一切,铸就了一生的辉煌。本书将介绍英国著名政治家丘吉尔从平凡走向不平凡的生命历程。

内容推荐

在20世纪,丘吉尔几度成为众目仰视、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并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重大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留下了属于他个人的鲜明印记。丘吉尔的一生始终抱着这样一种信念,即杰出人物和英雄创造历史。

目录

第一章 童年生活

显赫家族

英雄出世

顽皮小子

学校生活

第二章 少年雄心

哈罗公学

三考军校

军校圆梦

丧父之痛

第三章 初涉世事

骑兵中尉

到古巴去

远赴印度

部队纪事

第四章 南非传奇

非洲远征

弃武从文

战地被俘

惊险逃亡

第五章 跨入政坛

战斗英雄

激烈选举

年轻议员

初露峥嵘

第六章 政治前途

彻底决裂

角色转换

施展才干

东非之行

第七章 一帆风顺

竞选活动

贸易大臣

预算风波

内政大臣

第八章 事业与家庭

甜蜜家庭

铁腕大臣

内政外交

海军大臣

第九章 一战爆发

麻烦缠身

战争爆发

英德交锋

沉重打击

第十章 法国前线

被迫辞职

奔赴前线

退伍回国

重返政坛

第十一章 一战胜利

军需大臣

战后和约

联合竞选

身兼二职

第十二章 官场失意

干涉苏俄

中东之行

强硬政策

意外落选

第十三章 起落无常

落选之后

何去何从

转党风波

财政大臣

第十四章 赋闲反思

罢工风潮

再次下台

官场失意

收之桑榆

第十五章 二战前夕

耻辱合约

纳粹主义

罗马进军

经济备战

第十六章 软弱的政府

绥靖政策

战云密布

举世皆醉

虚假和平

第十七章 二战爆发

幻梦破灭

决定出击

互不侵犯

对德宣战

第十八章 临危受命

重返海军

艰难海战

政府危机

首相让位

第十九章 直面危局

大权在握

荷兰沦陷

闪击比利时

决不投降

第二十章 坚定不移

绝处逢生

生死逃亡

紧急关头

法国沦陷

第二十一章 激战伦敦

全民动员

谨慎部署

拒绝和谈

“海狮计划”

第二十二章 永不言败

空袭开始

激战正酣

伦敦精神

光辉时刻

第二十三章 美国援助

修改中立

巨人握手

天然盟友

租借法案

第二十四章 意大利军队

常败之旅

北非大捷

乘胜追击

主将无能

第二十五章 希腊战场

希腊沦陷

空降战役

海上交锋

赫斯之谜

第二十六章 苏联参战

“友好关系”

同床异梦

巴巴罗萨

苏德之战

第二十七章 战局演变

保卫莫斯科

海上危机

沙漠之狐

老虎计划

第二十八章 联苏联美

释放善意

大西洋宪章

珍珠港事件

国际联盟

第二十九章 盟国反攻

第二战场

“火炬”行动

分歧显现

“领袖”垮台

第三十章 二战胜利

巨头会首

“霸王”战役

解放巴黎

辉煌胜利

第三十一章 冷战风云

波茨坦会议

选举失利

冷战先锋

印巴分治

第三十二章 晚年岁月

重任首相

平淡收场

桑榆晚景

隆重国葬

附录:丘吉尔生平

试读章节

第四章 南非传奇

非洲远征

尽管两次战地记者的经历已经让丘吉尔赢得了一些荣誉和名声,但他还是无法满足,丘吉尔在给母亲的信中说:“这是一个上进的年代,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推进之。”也正是他的这种紧迫感促成了他随后的非洲之行。

19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殖民者侵占埃及之后,又占领了苏丹。但1881年苏丹爆发了马赫迪领导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起义,他们几乎把全部外国军队都赶出了国境,还在1885年喀土穆战役中,击毙了曾经加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焚烧和抢劫圆明园、后来任苏丹总督的英军中将戈登。这使得英国政府大为震怒,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准备“为戈登复仇”的行动,于1896年发动了对苏丹的战争。对渴望晋升者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所有的军官都希望参加远征军,丘吉尔也不例外,不过这次他的“请战”却没有前两次来得顺利。

一开始丘吉尔请母亲出面代为联系,但当时的英埃联军总司令赫伯特·基奇纳将军却一口拒绝了。这都是因为之前丘吉尔写的那本《马拉坎德野战部队纪事》造成的,书里面那些批评英国陆军的内容,使现任总司令赫伯特·基奇纳将军十分恼火。另外,丘吉尔不知道的是当时有许多人偏听一面之词,对丘吉尔的所作所为产生误解。他们甚至散布各种流言:“这家伙究竟是怎么混进各次战役的?他怎么能特殊化到一边当记者一边当军官呢?一个下级军官怎么能竟敢对上司评头论足呢?将军们为何对他如此偏爱?”一些刻薄者还给丘吉尔加上了“追逐奖章者”、“自我标榜者”的大帽子。这也是导致基奇纳将军对丘吉尔抱有敌意的原因之一。

正当丘吉尔一筹莫展时,事情似乎出现了转机:英国首相阅读了丘吉尔的《马拉坎德野战部队纪事》,很想认识一下这位年轻的军官。见面时,首相还同丘吉尔谈了一些书中涉及的政治军事问题,并赞扬道:我对你的书十分感兴趣,读得几乎陶醉了……丘吉尔趁机提出参战的请求,首相当即应允,并要手下人给基奇纳将军拍了电报。没料想,连首相的电报也吃了“闭门羹”,用丘吉尔当年的话说:“我又遇到了一位难以对付的大人物的抵制。”

不过丘吉尔是不会就此放弃的,他最终还是避开基奇纳将军的锋芒,另辟蹊径,利用自己已被首相恩准随军参战的契机,走活了人事行政参谋主任伊夫林·仁德爵士这“一粒棋子”,从而获得成功。但是基奇纳将军也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兹委任阁下为参加苏丹战役的第二十一长矛轻骑兵团的编外少尉。请阁下前往开罗营地的指挥部报到。费用自理。如果阁下不幸阵亡或负伤,英国陆军将不负担任何费用。

丘吉尔对此并不十分在意,他还是为能参加这次战争而高兴。接到通知后,他当即就通过有关渠道与《晨邮报》达成写稿协议,稿酬为每栏15英镑。这比过去的稿酬高多了。第二天早晨,他匆匆启程,取道马赛,直奔开罗。六天后赶到阿由西亚军营所在地,但第二十一长矛轻骑兵团的两个中队已经开拔,另外两个中队也将于次日启程。

丘吉尔随部队行军1400英里,进入非洲心脏地带的尼罗河畔,这是部队的大本营和铁路基地。在基地稍作休息后,他们又徒步行军开赴前线。这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旅程,8月的非洲内陆艳阳高照,热浪袭人,尽管丘吉尔曾在炎热的印度服过役,但还是觉得这里的天气令人难以忍受。挂在马鞍上水壶中的水,很快就喝掉和蒸发完。充饥的食品也十分单调,只有少量的牛肉罐头、饼干和啤酒之类。在沙漠中还会遇到其它的危险。有一次,丘吉尔急忙追赶部队时,因为天黑迷了路,“被困在茫茫沙漠中,一天一夜未曾吃喝”,幸好后来获救脱险。

不久,恩图曼战役打响了,丘吉尔随部队向喀土穆挺进。此时起义者的首领马赫迪已死,他的继承人哈里发统领着苏丹军队。9月2日清晨,丘吉尔在执行巡逻任务时,第一个发现大约有4万名托钵僧正准备向英军发起袭击,但由于丘吉尔发现及时,他们的团队安全撤离。团长随即派丘吉尔掉转马头,赶回去向同步兵在一起前进的基奇纳司令报告这一情况。丘吉尔用干脆利落的语言,向马背上的基奇纳将军报告了敌情,回答了询问。丘吉尔的表现使基奇纳改变了对丘吉尔的成见,觉得这个小伙子值得信任,并不是之前想象的油嘴滑舌之徒。

听完丘吉尔报告的情况后,基奇纳将军迅速部署军队,准备伏击敌军,丘吉尔所在骑兵团也参加了这次战斗。就这样,苏丹军队的先头部队,在毫不知晓的情况下就进入英埃联军的大炮射程。英国军队的两三个炮兵连将七十门大炮一起开火,呼啸的炮弹连连在苏丹军队中爆炸,只见几十面苏丹军队的军旗先后倒下,托钵僧纷纷中弹身亡,队伍被炸成几段。到处都横七竖八地堆积着尸体,但苏丹军队的士兵却没有一人往后退缩。后来丘吉尔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谈到此次战斗:“在我对面,大约有四排狡猾的敌人……,我方有人跌下马来,身体当即被砍成几段。还有五六匹马也被间接攻击所打伤,再就没有其他什么损失了。后来我们又冲进溃败敌人的阵地,展开了短兵相接。队伍被冲散了,人员不见踪影。我策马跑了一程,与敌人遭遇时就用手枪瞄准面部射击,打倒了几个,其中有三个肯定是死了,有两个是否打死还无把握,有一个就更说不准了。”恩图曼战役是丘吉尔从军以来经历过的最大规模的、也是最残酷的战役,战斗中丘吉尔本人也几次遇险,但都幸运地化险为夷。

哈里发的6万之众,与基奇纳的2万大军展开的大战,好比是一次两个不同时代之间的冲突。一边是中世纪的大刀长矛,而另一边则是19世纪的武器和科学的军事组织。正面交锋的结果是,前者损失达六、七千人,后者伤亡仅为几百人。

这次战斗以英军的胜利而告终,战斗结束后,胜利者几次横扫战场,把苏丹伤兵全部打死。丘吉尔对英军的残忍做法和基奇纳的纵容感到愤慨,他给母亲的信中说:“基奇纳可以作为一个将军,但他永远不是一位绅士。”

在苏丹的经历丰富了丘吉尔的战地写作内容,他向《晨邮报》连续提供了13篇战地通讯。这些通讯稿使他名利双收:他的一系列通讯受到了读者的极高评价,他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也越发充满信心;另外,他还因此得到了300多英镑的收入,而当时他这个中尉的薪饷不过12.5英镑。

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丘吉尔开始认真考虑弃武从文的事了。他在给母亲的信上说:“我对士兵的生活观察得越多,就越是不喜欢这种生活,而且更加相信这不是我的天职。”出于对政治的热望,丘吉尔决定结束自己的军旅生涯。

P40-4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4: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