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张广达侧重研究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许多唐代出土文本和图像史料,如果把它们放在亚洲的范围,进而放在世界的范围内考察,那么,隋唐时期呈现的中国文化面貌,显而易见,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对之进行考察的区域既不能限于长安洛阳,也不能限于以安西四镇为重点的西域。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的多元,而非思想的一统,成就了唐代的辉煌。渊源于西亚北非的摩尼教文本残片和来自西亚的祆教性质的图像等大量新材料的出土,正是对这种开放性和多元化文明的细节表述。该书所收文章是一些个案研究,用意在于探讨中古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物质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不同层次上的交互影响。
在作者看来,20世纪大量新出土中古中国时期的文本和图像材料,如果把它们放在亚洲的范围,进而放在世界的范围内考察,那么,隋唐时期呈现的中国文化面貌,显而易见,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对之进行考察的视阈既不能限于长安洛阳,也不能限于以安西四镇为重点的西域。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的多元,而非思想的一统,成就了唐代的辉煌。渊源于西亚北非的摩尼教文本残片和来自西亚的祆教性质的图像等大量新材料的出土,正是对这种开放性和多元化文明的细节表述。本辑所收文章是一些个案研究,用意在于追寻中古时代欧亚之间的内陆交通往来,并探讨中古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物质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不同层次上的交互影响。
总序/1
文化交流
论隋唐时期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几个特点/1
唐代的豹猎——文化传播的一个实例/23
唐代长安的波斯人和粟特人——他们各方面的活动/51
附:粟特/66
附:萨珊朝波斯/69
附:昭武几姓/72
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几姓/75
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97
内陆交通和海上往来
古代欧亚的内陆交通
——兼论山脉、沙漠、绿洲对东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117
附:拂棘国/131
海舶来天方丝路通大食
——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历史联系的回顾/133
附:大食/181
伊本·胡尔达兹比赫《道里邦国志》中译本序言/185
刘郁《西使记》不明地理考/204
信仰传播
吐鲁番出土汉语文书所见伊朗语地区宗教的踪迹/224
祆教对唐代中国之影响三例/240
再读晚唐苏谅妻马氏双语墓志/250
唐代袄教图像再考——P.4518(24)的图像是否袄教神祗
妲厄娜(Daena)和妲厄蜗(Da6va)? /274
粟特人在佛经翻译中的作用/290
唐代汉译摩尼教残卷
——心王、相、三常、四处、种子等语词试释/295
书评
评《剑桥早期内陆亚洲史》/349
评魏义天、童丕合编《粟特人在中国》/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