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玉米加工业的效率与竞争力研究
分类
作者 杨兴龙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对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而且以吉林、辽宁、山东、河北等4个玉米主产省为例,对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国内竞争力、生产效率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证分析,进一步扩展了现有的研究,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作者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指数(TC)和国际市场占有率(MS)等指标,通过对我国玉米主要加工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分析了玉米加工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运用区位商(LQ)、国内市场占有率(MS)等指标对4个玉米主产省玉米加工业的国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以4个玉米主产省为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玉米加工业的生产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吉林省为例,对玉米加工业的竞争力与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玉米加工业生产效率和对玉米加工业进行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该书的研究成果对科学进行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决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近10年来,我国玉米加工业发展迅速,其发展速度已远高于美国等国家。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带动了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对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玉米加工能力扩张过快、低水平盲目建设严重、加工转化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如不加以引导,不仅玉米加工业难以健康发展,还将引发粮食总量和结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2006)。因此,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正确引导。

解决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玉米加工业存在问题的关键是要调整玉米加工业的产业结构和提高玉米加工业的转化效率。调整玉米加工业的产业结构应以玉米加工业竞争力的研究为基础和依据,因为在结构调整中发展什么、稳定什么、压缩什么,其基本依据是玉米加工业的产业竞争力,而效率是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所以要研究玉米加工业的竞争力问题,就有必要分析玉米加工业的效率.状况。因此,为对玉米加工业进行结构调整、提高玉米加工业的转化效率,促进玉米加工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必要从效率(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视角来研究玉米加工业的竞争力问题。

本研究以产业竞争力和效率为主线,结合玉米加工业的行业特点,在对生产效率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回顾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多种指标对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区位商(LQ)、市场占有率和计量经济分析等方法,对玉米加工业的竞争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验证了全要素生产率是玉米加工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考察了吉林、辽宁、山东、河北4个主产省玉米加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变化情况,发现技术效率的缓慢增长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随后分析了4个主产省玉米加工业的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最后,给出了本书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而且近几年呈现上升的趋势。本书以我国玉米主要加工品为代表,以美国、阿根廷、巴西、南非、法国等玉米主要出口国为参照,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等指标对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玉米的主要加工品整体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且近几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各种主要玉米加工品的竞争优势有很大差别,其中玉米淀粉表现出了极强的竞争优势,玉米油的竞争优势较强,而玉米面的竞争优势较弱。

(2)各主产省玉米加工业的国内竞争力较强,各地区均有自己的优势子行业。通过采用区位商、国内市场占有率指标对吉林、辽宁、山东、河北等4省玉米加工产业1998—2005年的动态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从玉米加工业总体的区位商来看,各省玉米加工业总体区位商的大小顺序为:吉林(2.0777)>山东(1.433)>河北(1.0522)>辽宁(0.8105),其中吉林、山东、河北3省的区位商都大于1,表明这3个省玉米加工业的地区比较优势较强;从玉米加工业总体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各省玉米加工业的市场占有率都大于全国平均水平(3.23%),1998 2005年各省8年平均市场占有率的高低顺序是:山东(12.72%)>河北(5.43%)>吉林(4%)>辽宁(3.64%),可见,各省玉米加工业的国内竞争力较强。根据本书构建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结合选择地区优势产业的两条标准衡量,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优势子行业为淀粉及其制品制造业和酒精制造业,辽宁省的优势子行业为饲料加工业,山东省的优势子行业为淀粉及其制品制造业、白酒制造业和酒精制造业,河北省的优势子行业为淀粉及其制品制造业。  (3)玉米加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其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以吉林省为例对玉米加工业竞争力和TF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并且玉米加工产业市场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通过了检验。

(4)玉米加工产业技术效率的缓慢增长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表明,1998-2005年,吉林、辽宁、山东、河北4省总体玉米加工业中淀粉及其制品业、饲料加工业、酒精制造业、白酒制造业的TF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13.3%、23.7%和7.7%,这一时期各子行业技术进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9%、11.3%、19.9%和4.1%,而4个子行业技术效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6%、1.8%、3.1%和3.4%,可见技术进步构成了推进TFP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的增长非常缓慢,所以技术效率的缓慢增长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5)各主产省玉米加工产业的技术效率比较低,经实证检验,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产业集聚、产权结构等都是技术效率提高的影响因素。本书运用DEA的两阶段法,采用Tobit模型以吉林省为例对玉米加工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产业集聚和产权结构分别在10%、5%、1%和5%的水平显著,这4种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对玉米加工产业的技术效率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其中产业集聚的显著性最大。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书简略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一是优先考虑粮食安全,适度发展玉米加工业;二是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玉米加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水平;三是加快科技创新,不断促进玉米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四是根据资源优势和竞争力情况,调整玉米加工业和种植业的产业结构。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假说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假说

 1.3 分析框架与研究内容

1.3.1 分析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2.2 产业效率与生产率理论

2.2.1 效率与生产率的含义

2.2.2 产业效率与生产率的经济学解释

2.2.3 产业效率与生产率及其几何分解

 2.3 产业竞争力理论

2.3.1 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与层次性

2.3.2 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2.3.3 产业竞争力的有关论述

 2.4 效率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2.5 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2.5.1 国外方面

2.5.2 国内方面

2.5.3 关于玉米经济和玉米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国内外玉米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国外玉米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2 美国玉米加工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3.2.1 美国玉米加工业的历史与现状

3.2.2 美国玉米加工业的发展经验

3.2.3 启示与建议

 3.3 我国玉米加工业发展现状

 3.4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4.1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历程

3.4.2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主要特点

3.4.3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中国玉米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4.1 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方法

 4.2 中国玉米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2.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2.2 贸易竞争指数

4.2.3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玉米加工业的国内竞争力分析

 5.1 对玉米加工产业的界定与省份的选取

 5.2 玉米加工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5.2.1 比较优势的测度方法及数据来源

5.2.2 玉米加工业比较优势的实际分析

 5.3 玉米加工业竞争力的地区比较分析

5.3.1 评价方法及数据来源

5.3.2 玉米淀粉及其制品制造业市场占有率的地区比较

5.3.3 饲料加工业市场占有率的地区比较

5.3.4 酒精制造业市场占有率的地区比较

5.3.5 白酒制造业市场占有率的地区比较

5.3.6 各省玉米加工业总体市场占有率的地区比较

 5.4 各地区玉米加工业优势子行业的选择

5.4.1 地区优势产业的选择标准

5.4.2 各地区玉米加工业优势子行业的选择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玉米加工业竞争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分析

 6.1 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6.1.1 波特的“钻石模型”

6.1.2 国内学者对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6.2 玉米加工业竞争力与生产率的相关性分析

 6.3 玉米加工业竞争力与生产率的回归分析

6.3.1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6.3.2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玉米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7.1 测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7.1.1 测算方法

7.1.2 数据来源及说明

 7.2 玉米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分析

7.2.1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的地区比较

7.2.2 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及其分解的地区比较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玉米加工业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8.1 技术效率的分析模型与数据选取

8.1.1 技术效率的含义

8.1.2 技术效率的测量模型

8.1.3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8.2 玉米加工业技术效率的比较分析

8.2.1 玉米加工业总体技术效率的比较分析

8.2.2 淀粉及其制品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比较分析

8.2.3 饲料加工业技术效率的比较分析

8.2.4 酒精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比较分析

8.2.5 白酒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比较分析

 8.3 玉米加工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8.3.1 理论分析框架

8.3.2 变量选取与回归模型的构建

8.3.3 回归结果及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1.1 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且呈现出上升趋势

9.1.2 各主产省玉米加工业的国内竞争力较强,均有自己的优势子行业

9.1.3 全要素生产率是玉米加工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9.1.4 技术效率的缓慢增长影响了玉米加工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9.1.5 我国玉米加工产业的技术效率较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9.2 政策建议

9.2.1 优先考虑粮食安全,适度发展玉米加工业

9.2.2 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玉米加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

9.2.3 加快科技创新,不断促进玉米加工业的技术进步

9.2.4 根据资源优势和竞争力状况,调整玉米加工业及种植业的产业结构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