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罗瑞卿的一生,磨难频频,多年征战中,曾经三次大难未死,由一个农民的儿子到身兼党政军各方面要职的大将军,“文革”中又惨遭迫害……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本书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罗瑞卿大将为建立新中国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战斗历程和为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光辉历史及其传奇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罗瑞卿大将画传/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画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蒋艳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将罗瑞卿的一生,磨难频频,多年征战中,曾经三次大难未死,由一个农民的儿子到身兼党政军各方面要职的大将军,“文革”中又惨遭迫害……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本书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罗瑞卿大将为建立新中国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战斗历程和为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光辉历史及其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在灿若星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方阵中,有十颗最耀眼的将星,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位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在中国革命战争、新中国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许多重大战役和事件的酝酿、决策及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无不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不对当时的历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 本书则以严谨平实的文笔全面真实地再现了罗瑞卿大将为建立新中国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战斗历程和为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光辉历史及其传奇人生。 目录 第一章 坎坷的青少年时代 “吉娃子”的童年生活 离家出走 顽强的生命力 第二章 成长中的红军干部 从军第一步 死里逃生 突出的政工才能 文化的传播者 长征路上的保卫员 第三章 艰苦的抗大岁月 出任教育长 负责全面工作 在抗日烽火中壮大 硕果累累 东迁敌后 第四章 难忘的太行情缘 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 燃烧爱情之火 生死与共 第五章 激烈的华北战场 优秀的谈判员 大同、集宁失利 扭转战局 解放石家庄 第六章 人民的卫士 毛泽东亲自点将 整治治安第一仗 开展镇反运动 “大警卫员” 高风亮节 第七章 席不暇暖的总参谋长 智斗老蒋 扬国威振军威 整顿国防工业 大比武 风雨欲来 第八章 精心策划的大阴谋 矛盾加剧 黑夜来临 “文革”前的最后工作 第九章 身陷囹圄的年代 上海紧急会议 莫须有的罪证 “狂轰滥炸” 大难不死 忍辱负重 第十章 轮椅上的革命战士 解除监护 再任军委秘书长 探索真理 1%的意外 附:罗瑞卿大事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大革命的惨痛失败 让罗瑞卿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 他历尽磨难 一心追求革命 终于成为红军中优秀的一员 从军第一步 罗瑞卿强撑初愈病体,不顾白色恐怖,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党组‘织。然而,他在军校时认识的党员,有的被捕入狱或遭杀害,有的不明去向无法联络。但这一切,都没有改变罗瑞卿寻找党的决心。他从武汉跋涉到常德,再到长沙、南昌,又辗转南京、上海。在上海,他与几个衣食无着的军校同学不期而遇,其中有同学劝他去投靠汪精卫,罗瑞卿当即断然拒绝了。 1928年秋,罗瑞卿再次恳切地提出要加入共产党组织。在任伯芳的帮助下,他同中共中央军委的工作人员欧阳钦接上了头,并在上海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工作。 罗瑞卿从亲身经历的大革命失败惨痛教训中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他曾对人讲:蒋介石反革命靠的是枪,我们要革命也必须靠枪,朱德、毛泽东的道路无疑是正确的道路。他积极请求到苏区参加武装斗争,并得到了批准。1929年1月,罗瑞卿受中央军委派遣,赴湘鄂西苏区,行至宜昌时,交通中断,他在宜昌的一个中学以教师身份隐蔽待命。不久,他便奉中央军委指示返回上海。3月中旬,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打下了福建汀州,中央军委负责人杨殷改派他和曾省吾到红四军工作。他和曾省吾从上海出发,乘一艘法国邮船到厦门,此时红四军已开往江西。中共福建省委(驻厦门)根据闽西特委的多次请求,决定将罗瑞卿和曾省吾派到在上杭一带活动的红军游击队当军事教官。这样,罗瑞卿来到闽西并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 罗瑞卿到达闽西后,被派往上杭蛟洋游击队,先后担任游击队教官、游击队长。在罗瑞卿和其他负责人的共同努力下,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这支游击队就被训练成很能战斗的地方游击武装。1929年5月.朱德、毛泽东带领红四军主力第二次入闽。罗瑞卿等接到毛泽东的信之后,带领闽西地区地方武装的一部分部队以及群众几百人,在古田附近的一个乡村迎接红四军。不久,罗瑞卿率领地方红军配合红四军主力,参加了攻占龙岩的战斗。此后,这支地方武装改编为红军第五十九团,罗瑞卿担任了团参谋长。6月,红五十九团配合红四军主力再战龙岩城,随后,又进行了白砂战斗,歼灭了敌卢新铭旅一个团。白砂战斗后,红四军到达连城新泉休整,以红五十九团为主组建了红四军第四纵队。红四军又三战龙岩城,歼灭闽西军阀陈国辉主力千余人。7月底,朱德率第二、三纵队进军闽中,一、四纵队留闽西坚持游击战争。9月初,第二、三纵队返回闽西。接着,红四军主力攻占了上杭。上杭战斗,歼敌暂编第二旅卢新铭部20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三省“会剿”。 同年9月,罗瑞卿被调到第二纵队,先后任该纵队五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宣传科长。第二纵队同第一、三纵队在红四军前委的带领下,南下东征,进攻梅县。红四军出击粤东受挫,于11月经赣南第三次人闽,进占上杭官庄,收复长汀县城。随后,进驻上杭的古田镇,为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做准备。在部队开赴古田的路上,毛泽东几乎每晚都召集一些支队的党代表开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罗瑞卿也参加了这些座谈会,毛泽东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的工作作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2月底,罗瑞卿参加了在古田召开的党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大会上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 1930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对闽西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三省“会剿”。当时红四军前委正转战赣南,十分需要敌方的动态情报。时任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的罗瑞卿随即托当地的邮差“老表”帮忙,给了“老表”一些钱,让他去敌占区买些国民党的报纸回来。没两天,“老表”满载而归,把买来的各种报纸和剩下的两块大洋一并交给罗瑞卿。罗瑞卿看着大捆的报纸十分高兴,对“老表”冒着生命危险出色地完成任务十分感激,硬是要把剩下的两块大洋给“老表”,“老表”开始坚持不收,后来在罗瑞卿的劝说下,“老表”感激再三,收下了大洋。多年来,“老表”一直珍藏着这两块大洋。新中国建立后,他将由这两块大洋换成的其中一枚铜币寄给了罗瑞卿。P13-16 序言 在灿若星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方阵中,有十颗最耀眼的将星,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位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在中国革命战争、新中国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许多重大战役和事件的酝酿、决策及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无不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不对当时的历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们的革命精神、崇高品格和超常智慧,无不给后人以教育和激励。 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们纵横驰骋,百战沙场,叱咤风云。土地革命战争中,他们身先士卒,在反“围剿”斗争和长征路上屡立战功;抗日战争中,他们出生入死,率领根据地军民与日伪军浴血奋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们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战无不胜。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实践,使他们的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世人敬佩的常胜将军。 他们是共和国强大国防的奠基元勋,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国防,是十位大将的毕生心愿。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们肩担重任,呕心沥血,只争朝夕,顽强拼搏,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铁甲雄师的组建,有他们留下的身影;长空利箭的升空,有他们洒下的汗水;蓝天战鹰的翱翔,有他们弹奏的旋律;水中蛟龙的出海,有他们驶过的航迹。他们为共和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的奠基性贡献有目共睹,他们所积累的人民军队的建设经验是我军的宝贵财富。 他们是我军官兵的良师益友,培养出了一大批治军的栋梁之才。人才是治国之本,也是治军之本。他们以培养高素质的治军人才为己任。他们不仅慧眼识才、真心爱才,而且在实践中言传身教、工作中大胆使用,使我军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他们身居高位,却视人民为父母、视士兵为兄弟。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们和士兵同呼吸共命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和士兵面对面心连心,和士兵交朋友是他们的一贯作风。他们待人热情诚恳,耿直谦虚,大公无私,乐于助人。他们在人民群众和广大官兵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深受人民和广大官兵的爱戴和敬仰。 他们虽出身不同、性格各异,或严肃不苟,或幽默诙谐,或直言不讳,或独思慎言,或书生意气,或虎虎生威……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正直、勇敢、睿智、干练。他们为人民舍生忘死,对党忠心耿耿。他们的革命生涯和人生经历都富有传奇色彩,他们的成长故事和战斗历程,展现了千姿百态的人生画卷,体现出一代英雄的迷人风采和与众不同的个人魅力。 他们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他们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们的鲜明个性和大将风采,将流传千古,永照后人。 张树德 后记 经过一年的辛劳,在十几位学者同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画传》丛书这部鸿篇巨制终于完成了。停笔之际,心中百感交集。写作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100多万字文稿的撰写,几千幅图片的搜集整理,任务十分繁重,但写作的过程又是十分愉快、令人振奋的。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能够再次缅怀共和国开国大将们的丰功伟绩,展现他们的多彩人生,做这样的工作。完成这样的任务,对于党史和军史研究者来说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的。 本套画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开国大将们的革命实践活动和思想发展脉络。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展现出他们的崇高理想、优秀品质、革命情怀和共产党人的风范。需要指’出的是,本套画传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关于大将们的回忆录、传记以及相关历史资料,在此向这些著作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史料作为铺垫就不可能有这套画传的最终完成。 这套画传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使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这些图片是共和国大将们革命斗争历程的缩影,记录了许多伟大的历史时刻和激动人心的瞬间。搜集这些历史图片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参与写作的许多同志不辞劳苦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而且针对画传的内容,对所有图片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使每一张图片都出现在书中相应的位置,使文字和图片相得益彰,互相印证。由于客观原因,我们无法一一核实,并注明每幅图片的摄制者,故在此对本书图片的摄制者表示真挚的感谢。 “天下事以难而费者十之一,以惰而费者十之九。”本套画传的出版正是我们不懈努力、夜以继日的结果。由于水平与时间有限,书中可能还有些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张树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